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参考)

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根据方案具体情况增减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依据

根据国家要求和方案具体情况,编写。 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基本流程

明确评价方法及评价基本流程。评价基本流程,参考《编制实务》基本流程图。

(1)调查与资料收集:参考《编制实务》P 284。

(2)划分评价单元:遵循评价单元为一个复垦方向的原则。(3)确定初步复垦方向:对每个评价单元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复垦方向,能够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可以明确,如建设用地、道路、水面、渔业养殖、生态保护等。不能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要进一

步分析评价,主要为农用地宜耕、宜林、宜草的最终确定。对此适宜类实行二级评价体系,最后确定最终复垦方向。

(4)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过程:根据不同损毁类型、区域特性等情况选择

适宜性评价指标,参考《编制实务》P288,结合项目实际。塌陷、挖损要有填埋平衡分析、土源平衡分析,与周边高程差异、积水、灌排情况,压占要考虑废弃物及石砾等清除、土

地平整等严重影响复垦方向、土地质量的因素。用选择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对每个评价单

元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注意分析的是采取了复垦措

施后的状况),明确采取复垦措施后每个评价单元土地达到的质量(对应等级评定因素)。适宜性评价指标与适宜性等级评定因素不相同。

(5)适宜性等级评定的方法及等级确定

适宜性等级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法、综合因子评价与极限条件法、指数和

法与极限条件法、主要限制因素评价法、类比分析法。

评价标准:主要限制因素等级的制定参考(《编制实务》P289)。指数和法要有因子

指数和权重表、分级表。选定的评定因素一定要与农用地应具备的土地质量要素相衔接,

如土体厚度、地面坡度、质地、有机质含量、砾石含量、地形坡度、灌排条件等。分级必

须合乎有关规定及当地实际。也可以根据当地耕地林地质量情况制定等级。

适宜性等级的确定:用适宜性评价获得的每个评价单元复垦后达到的土地质量,通过

选定的等级评定方法,进行等级质量比对,或进行数学计算得到的分值与分级标准进行比较,确定适宜性等级,明确限制因素。列出复垦区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评定结果汇总表。(6)最终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评定结果后,确定复垦方向。列出复垦前后土地类型变化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适宜性评价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适宜性评价 摘要:依据拟损毁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可能损毁的状况,评定未来土地复垦后 的利用方向,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土地复垦 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避免复垦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 以可持续利用。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对被损毁土地进行复垦, 使其重新得到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 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 为土地复垦的依据,依据分级标准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价。 关键词:土地复垦、损毁、评价 某煤矿为响应在资源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做大做强的精神,决定在原30 万t/a基础上进行技改。该公司拟选用三处临时用地,作为技改的表土堆放场、 临时工棚区和材料堆放场,现需要办理临时用地相关手续。根据《自然资源部关 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需对 该煤矿临时用地单独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才能办理相关临时用地使用手续。 该三处临时用地范围独立于煤矿原工业场地以外,用地总面积1.5364hm2, 其中水田0.7093hm2、旱地0.2632hm2、其他园地0.0302hm2、乔木林地 0.1707hm2、采矿用地0.3765hm2,全部为集体土地。截止目前,该临时用地还在 办理用地手续阶段,未进行生产建设,无已损毁土地。 一、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1)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 影响复垦利用方向的因素较多,不但取决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同时还受 到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在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主导因素,客观的反映损毁土地的适应性。 (2)实用性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 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 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 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 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 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 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根据经验以及参考相关的研究方法,根据水田类对土地的要求,将每个参评因子按条件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以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即因子的标准化。 五、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的性质 1、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总分值 对每个参评因子进行量化之后,我们对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分值进行计算,由于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受参评因子的影响,因此每个单元的的分值由七个参评因子共同决定。 影响事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影响土地性质的参评因子中,哪些因子对宜水田类的土地适宜性影响大,哪些影响小呢,即各个参评因子的权重怎么确定,这就需要听从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采取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对权重进行确定。 特尔斐法是一种较常用的预测方法。它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概率估算。用特尔斐法进行预测一般采取下列步骤: ①明确待咨询的任务; ②汇集背景材料; ③设计咨询调查表; ④初步选定咨询专家名单; ⑤初次联系,向专家发出邀请信和履历表; ⑥确定专家名单; ⑦发出第一轮咨询表和说明性资料; ⑧统计处理。表格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方法可选用人数比重法、峰值法、均值 法或四分位法; ⑨修改咨询表,转入下一轮活动; ⑩根据不同情况,深入征求意见。 确定咨询结果。一般通过2~3轮活动就能结束,利用计算机通信取代书面通信,可以加快咨询过程。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参考) 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根据方案具体情况增减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依据 根据国家要求和方案具体情况,编写。 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基本流程 明确评价方法及评价基本流程。评价基本流程,参考《编制实务》基本流程图。 (1)调查与资料收集:参考《编制实务》P 284。 (2)划分评价单元:遵循评价单元为一个复垦方向的原则。(3)确定初步复垦方向:对每个评价单元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复垦方向,能够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可以明确,如建设用地、道路、水面、渔业养殖、生态保护等。不能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要进一 步分析评价,主要为农用地宜耕、宜林、宜草的最终确定。对此适宜类实行二级评价体系,最后确定最终复垦方向。 (4)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过程:根据不同损毁类型、区域特性等情况选择 适宜性评价指标,参考《编制实务》P288,结合项目实际。塌陷、挖损要有填埋平衡分析、土源平衡分析,与周边高程差异、积水、灌排情况,压占要考虑废弃物及石砾等清除、土 地平整等严重影响复垦方向、土地质量的因素。用选择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对每个评价单 元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注意分析的是采取了复垦措 施后的状况),明确采取复垦措施后每个评价单元土地达到的质量(对应等级评定因素)。适宜性评价指标与适宜性等级评定因素不相同。 (5)适宜性等级评定的方法及等级确定 适宜性等级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法、综合因子评价与极限条件法、指数和 法与极限条件法、主要限制因素评价法、类比分析法。 评价标准:主要限制因素等级的制定参考(《编制实务》P289)。指数和法要有因子 指数和权重表、分级表。选定的评定因素一定要与农用地应具备的土地质量要素相衔接,

农用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

农用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案例以采煤塌陷区土地 城市工矿区废弃农用地再利用,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废弃区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重新利用,恢复或发挥土地的原有主要功能。 1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矿区废弃农用地受外部环境与内在质量等多种条件制约,造成在改造利用方向和方 式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农用地土地资源利用方向,既要分析研究土壤、气候、地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的状况,又要分析项目区区位、种植习惯、社会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状况,同时还要考虑被破坏土地的类型和破坏程度。一种利用方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2)可比性原则影响因素的选择,应考虑不同因素在项目区内部不同评价单元之间在的差异。 (3)以主导性原则 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对影响矿山土地复垦利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性质、气候、地貌、交通、社会需求、原来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破坏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复垦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多种限制因素中选取主导因素,并按照主导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 (4)动态性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矿区废弃农用地再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再利用土地的适宜性随破坏程度和过程而变,具有动态性,在进行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时,应考虑矿区工农业发展的前景、科技进步以及生产和生活水平所带来的社会需求方面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利用方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所选土地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能力,防止掠夺式利用资源或造成二次污染等。 2评价依据与方法 2.1评价依据 (1)破坏前土地自然生产力大小及生产水平土地自然生产力大小是影响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价值的主要方面,也是对破坏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生产水平

复垦方案评审

复垦方案评审 概述 复垦是指对废弃的土地进行修复和利用的过程。复垦方案评审是对复垦方案进 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旨在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本文将对复垦方案评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点进行介绍。 评审流程 复垦方案评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评审准备阶段:评审小组成立,明确评审目标和评审标准。 2.方案评估阶段:评估复垦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3.报告撰写阶段:将评估结果整理成评审报告并呈报相关部门。 4.反馈和改进阶段:接受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评审要点 在进行复垦方案评审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土地复垦可行性 评估方案的可行性是复垦方案评审的核心要点之一。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土地复垦前的状态:评估废弃土地的现状和特点,包括土壤质量、水源情况等。 •复垦技术的可行性:评估选择的复垦技术是否能够有效地修复并利用废弃土地。 •经济可行性:评估方案的投资成本和回报率,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 复垦方案的可持续性 评估方案的可持续性是衡量复垦方案的重要指标。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生态保护:评估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 •社会效益:评估方案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是否能够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资源利用:评估方案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保性评估 复垦方案的环保性评估是评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废弃物处理:评估方案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和效果,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污染治理:评估方案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治理效果,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环境监测:评估方案对复垦过程中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措施,是否能够保障环境安全。 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是复垦方案评审的重要成果之一,需要清晰地呈现评估结果和意见建议。评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评估目的和背景:介绍评审的目的、背景和评审的范围。 2.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说明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 3.评估结果:对复垦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进行评估,并给 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 4.评估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 5.结论和推荐:总结评估报告,并对复垦方案进行最终评价和推荐。 反馈和改进 评审报告完成后,需要将评估结果和意见建议呈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会对评 审报告进行评审,并提出反馈意见。评审小组需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方案改进和完善。改进后的方案需要经过进一步评审和审批,才能正式实施。 结论 复垦方案评审是确保复垦过程井然有序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复垦效果和保护 环境。通过评估复垦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够为复垦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确保复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复垦方案评审需要关注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评审报告应包 括评估目的和背景、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评估结果、评估意见和建议以及结论和推荐等内容。评审报告完成后,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方案改进和完善。只有经过完善的评审和改进后的方案,才能实现复垦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要点模板(三篇)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要点模板 1. 项目概况 - 项目背景:说明该土地复垦项目的目的和背景,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等。 - 项目范围:明确土地复垦的范围和规模,包括复垦地的面积、土地类型、地理位置等。 - 项目方案:概述土地复垦的方案,包括复垦工程的类型、手段和时间进度等。 - 项目责任: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项目单位和相关专业机构等。 2. 审查重点 - 生态环境保护:审查土地复垦方案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包括生态环境功能恢复、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和水资源保护等。 - 土地利用效益:审查土地复垦方案是否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土地利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当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地的需要等。 - 工程实施可行性:审查土地复垦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包括工程技术可行性、工程投资可行性和工程管理可行性等。 - 社会影响评价:审查土地复垦方案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及其预防和补救措施,包括与周边居民的关系、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对当地就业的促进等。

- 监测与评估:审查土地复垦方案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包括环境监测、效益评估和工程质量评估等。 3. 相关技术要求 - 土地复垦技术:审查土地复垦方案所涉及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地改良、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 工程建设技术:审查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和设备选择等。 - 监测与评估技术:审查土地复垦方案中监测与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效益评估方法和质量评估标准等。 4. 环境保护要求 - 水资源保护:审查土地复垦方案中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水处理等。 - 生态环境保护:审查土地复垦方案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 植被恢复:审查土地复垦方案中的植被恢复要求,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植被覆盖率的要求和植物生长监测等。 -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土地复垦方案中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变更的程序和条件等。 5. 社会经济评价 - 经济效益评估:审查土地复垦方案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项目产值和财务收益等。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要点(2篇)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要点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是指对开展土地复垦的相关规划、计划和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审查的目的是确保土地复垦工作能够符合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下是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的主要要点。 1.法律法规要求:审查时首先要查看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方案是否能够保护土壤、水资源等环境要素,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2.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复垦项目通常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时需要查看方案是否包含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否符合评价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同时要评估方案是否对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是否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土地利用方案:审查时要对土地利用方案进行评估。方案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充分考虑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要评估方案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政策,是否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4.技术可行性:审查时需要评估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方案中所提出的技术措施和工艺是否成熟和可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土地开垦和复垦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5.风险评估:审查时需要对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环境风险、生态风险、社会风险等。需要评估方案对周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应对风险的措施和预案。 6.项目管理和监督:审查时需要评估方案提出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方案中是否有具体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实施和监督,是否有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措施,以及相应的违法和失职惩罚措施。 7.社会参与:审查时需要评估方案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社会参与。方案是否经过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是否听取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参与的过程可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综上所述,土地复垦方案审查需要对方案的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影响、土地利用、技术可行性、风险评估、项目管理和监督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审查。只有经过充分审查和评估的方案才具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能够保护环境和社会利益。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要点(二) 1. 项目概况 - 项目背景:说明该土地复垦项目的目的和背景,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等。 - 项目范围:明确土地复垦的范围和规模,包括复垦地的面积、土地类型、地理位置等。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对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率:复垦责任范围内复垦的土地面积与损毁的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生产项目:报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许可证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 建设项目:依法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 项目区:生产建设项目的项目范围构成的区域。生产项目的项目区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围成的区域;建设项目的项目区指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占地范围构成的区域。 复垦区:生产建设项目已损毁和拟损毁的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与范围外损毁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 露天开采:将矿藏上的覆盖物(包括岩石、土壤等)剥离后开采显露矿层的采掘方式。地下开采:通过挖掘井巷进入地下开采矿石的采掘方式。 土地污染:因生产建设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致使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生态恢复:修复或重建因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生态系统,使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的过程。 土地复垦单元:复垦方向、措施、标准基本一致的待复垦土地单元。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不仅是将损毁的土地复垦为耕地,而且还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包括用作农用地、建设用地等)的活动。复垦后土地的利用方向,应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结合自然条件和土地损毁情况来确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生产建设项目已损毁和拟损毁的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与范围外损毁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为土地复垦区域。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永新县复垦土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参照《土地评价纲要》确定的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每项指标取不同数值时的具体分值,最终结果:永新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分值为3.229分,为较适宜复垦区域。 关键词:层析分析;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在认真研究项目区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要求出发,评价待复垦土地资源对农、林、牧、副、渔、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1]。评价土地复垦的适宜性可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复垦的盲目性,增加合理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持可持续利用,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对如何评价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张秋玲等利用不同土地复垦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复垦土地进行评价,潘元庆等结合实例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模式进行研究[2-5]。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等九个乡镇的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旨在为后续土地复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项目区概况 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隶属江西省吉安市,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界处北纬26°47′-27°14′,东经113°50′-114°29′之间。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永新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整体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逐级下降,同时,赣江各支流由四周向中心汇集,构成一个近似羽状的水系,把中部河谷与四周山丘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紧密的盆地系统。县内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48个土属、91个土种,属土壤类型较为丰富的县份之一,县内土壤有红壤、黄红壤和黄壤等。 项目区属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的土地复垦项目,项目涉及永新县在中乡、烟阁乡、龙源口镇、三湾乡、龙门镇、高溪乡、高桥楼镇、沙市镇和里田镇等9个乡镇,项目区总面积501.74hm2,其中拟复垦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87.31hm2,拟复垦的独立工矿用地为214.43hm2,项目区所在区域的独立工矿用地皆为废弃砖瓦窑。 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2.1 评价因子的选择 在查阅大量资料,听取专家经验建议和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取7个指标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体系[6]:地形坡度、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层厚度、灌溉条件、对外交通。前5个指标对复垦土地的自然条件有

关于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之一

关于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之一(仅供参考,严格按国家文件要求编写) 1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1)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在充分考虑国家和矿区生产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从待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应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位和破坏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能强求一致。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时,要重点保护、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来的利用类型、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4)与地区土地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相协调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矿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待

复垦土地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其自然属性(土地质量),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属性,如社会需要、资金来源等。在评价时应以自然属性为主来确定复垦方向,但也必须顾及社会属性的许可。 (6)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待复垦土地,尚未进行破坏,对破坏后的土地质量只能预测。为了更好的做出评价,故对预测分析必须准确,必须对类似的现实情况加以推测,这才能作好评价。 要求:选择并增加以上原则,真正理解,并在方案中运用。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关因素分析 自然社会因素分析 政策规划要求分析 公众意见分析 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如:(1)矿区建设区土地破坏类型及其程度;评价是否考虑了(2)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状况及生产水平;是否运用了? (3)被破坏土地资源复垦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评价因子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否进行联系了? 此部分应该分各条展开详细说明,或根据方案特点增加其他依据,为评价因子选择及其评价提供依据。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 摘要:现如今,我国矿企发展迅速,在矿山开采中造成的土地破坏严重,土地复垦措施受到重视。为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以及九个行业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能源与环保》策划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设计”专题,报道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目的、矿山土地污染的现状、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作用、土地复垦措施,切实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措施 引言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达到建设绿色矿山的目标,势必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重视度。分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不仅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理论参考,也可为矿山深入落实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及土地复垦工作,给予相应的实践指导与帮助。 1适宜性评价目的 对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评价方法可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综合评价方法。按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件,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提出该土地利用的目标,两者进行比配后,调整利用目标或提高土地质量来完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为土地复垦的依据。依据分级标准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7.2耕地质量评价 项目区位于**省**市**县陈家乡,属于“**大型水田灌区”的++ 区范围。建设规模为1655. 34公顷,现状耕地面积1218. 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096. 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均为水田,种植作物为水稻。 因水田面积逐步发展,稻田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十多年大气候的干旱,致使灌溉水源紧张,甚至因水而减产绝收;田间灌、排工程的多年运行,工程寿命已超限,年久失修,工程效益降低,调水、排水均“卡脖子”;农业生产形成的改变,管理维修不及时;后期发展的水田田间工程随意布设,形成不了盐渍土灌水压盐的条田格局,产量低等因素。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已趋于逐步向低产田退化的现象,耕地质量逐步降低。 1、土地用途的确定 根据本次规划的初步目标,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遵循项目区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项目区建成后主要仍以稻养蟹、稻养泥瞅的立体农业模式。因此,本次适宜性评价按照水稻对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 2、评价单元的确定 项目区水田的灌溉水源均为河道径流及上游水库的调水,系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卄+灌站、+卄灌站、卄灌溉站抽水进行灌溉。经灌溉水源工程的机泵设备更新、改造,灌溉水源保证程度提高;灌溉斗渠与排水斗沟形成条田格局及田间灌、排工程的配套维修,渍涝灾害得以抑制。排水标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旱涝灾害对土地适宜性影响减小;交通设施的配套状况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减弱。因此, 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内土壤实地釆样分析,按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原则,我们将项目区按照土壤取样点的地理位置选定为6个适宜性评价样点。 3、参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等资料, 确定选择耕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pH)、灌溉水源、剖面构型等作为本次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下表7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 摘要:土地复垦是矿区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 建和谐土地与企业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工业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如何 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复垦工程的效果,对指导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露天矿山土地复垦现状,重点对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土地沉降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我国目前的人口状 况和有效耕地不断减少,使得土地复垦工作刻不容缓。许多研究人员也利用分形 理论对土地复垦进行了研究,研究土壤重建后的成分特征和参数条件,为土地复 垦过程中评价土壤重建质量提供了量化标准;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土地复恳进行 相关探究。 1. 土地复垦概述 土壤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开挖、沉降和占用而受到破坏的土壤,采取补救措施,使之复垦到可用状态。“这样一项极其全面的应用技术,涉及到 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和经济条件。循环利用不是简单的地貌修复,而是一种具体的 重建,即最有效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复垦利用后的土地既要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活环境。过去,但仍不理想,再生技术水平低,再生土地的粗放利用不好,取得的经 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较差。 1. 选择针对性复垦技术 采矿形成的地形及其对地表水系统和植被的破坏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回收利 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回收技术,提高受损土地的回收利用水平。高效

并有效促进再生区生态系统的稳定。露天矿区毁地地貌主要有深坑、浸水区、推 土场等,不同地形恢复时应选择最合适的恢复方式,因为不同的恢复方式和年份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以煤矿塌方为例,地面起伏不平,高差高达一米。此外,高地早干,低地积水,水肥流失严重,土壤结构松散,土壤肥力变差,土壤无法 耕种。如果要开垦农业用地,可以选择搬迁和混推两种方式进行比较。拆除回收 是指在冬季先用推土机将塌陷土面上厘米厚的活土层推起,堆放在合适的地方。 然后调整暴露的表面。如果有较大的塌陷坑,在找平时应将塌陷坑碾压,以提高 土壤的密实度。然后将堆好的活土运回,均匀覆盖在平整的地面上,以备明年春 天种植。混推复垦是直接用推土机将土壤由高向低推土,然后人工平整、排垄, 以备次年春季种植。对这两种方法回收的两种土壤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 可以看出剥离和再生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的含量较高。不 如混合土。复杂的土壤和底土非常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土壤容重大 于混合回收土壤,整体孔隙率和毛细管持水能力较高,非常有利于土壤保水。随 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表层土壤的容重也会逐年降低,而土壤的整体孔隙度和毛管 持水量将逐年增加。土壤由土变为土,更有利于提高其蓄水、保肥能力,促进作 物生长。耕作一年后,剥离和恢复的土壤物理性质适中,养分含量超过恢复前的 水平。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塌陷地的再利用应该主要是去除再循环,因为 这种方法最有利于塌陷地的土壤蓄水、保肥和作物生长,操作性较强。 1. 土地复垦措施建议 在利用煤炭资源造福全民的同时,煤炭开采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耕地 的破坏。此外,煤矿开采造成地表下沉成为客观规律,使得煤矿区的土地复垦势 在必行。同时,通过前面的分析,当洼地地区地表位移稳定后,可以采取土地复 垦措施。1、尾矿坝修复工程:尾矿坝回收面积3775hm2,要求回收率达到100%。出发坝在循环利用过程中,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粗放发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形成合理的土地布局。因此,完全确定出发池的回收项目为:清土、场地平整、客土凋落物和表土填充。各项目具体措施如下①表土剥离。尾矿库容前,将 周围表层土清除至0.3m厚,贮存于始发池东北角。通过覆盖草帘、编织袋和在 土壤上撒草种子来维持表层土壤。一旦尾矿库的服务期限届满,将其回覆于拟复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4 地盘复垦合适性评价 地盘合适性评价是地盘复垦应用偏向决议计划和改进门路选择的基本.按照一般地盘合适性评价步调,起首对需进行评价的地盘作地盘质量查询拜访编制图表,并根据地盘应用总体计划计划,提出地盘应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地盘合适性评价成果,最终肯定复垦后地盘应用类型. 地盘复垦合适性评价的原则 (1)分解剖析原则 待复垦地盘除受区域气象.地貌.泥土.水文.地质等天然成土身分的影响外,还要受工资身分的影响,如地盘损坏类型.损坏程度和应用方法等,故复垦后地盘质量状态是各类身分分解感化的成果. (2)主导身分原则 在地盘应用中,地盘质量可能因某一个身分的影响而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情形下,在分解剖析的基本上,要对主导身分做出较为精确的断定并对其影响重点斟酌,以清除这种身分的影响. (3)分解效益原则 复垦应该充分斟酌国度和企业经济前提推却才能,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在评价被损坏地盘复垦合适性时,应该分别根据所评价地盘的

区域性和差别性等具体前提肯定其复垦应用偏向,一般情形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斟酌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呵护农田的根本国策. 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1 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划分办法 今朝,从国表里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法:一是以地盘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泥土.地貌.植被和地盘应用近况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根据;二是以泥土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根据是泥土分类系统;三是以临盆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取第三种办法,即以临盆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重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起首,在项目区内,统一行政单元内待复垦地盘泥土前提等身分不合,地盘质量差别明显,因而不克不及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地盘的泥土类型因为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地盘己经不合于项目区泥土类型,因而不克不及用泥土普查材料的泥土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根据. 第三,因为暂时用地的应用类型不合,统一类型地盘的损坏程度不合.是以,也不克不及用地盘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 步骤)G I S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打开属性表。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 TIN生成了!

4.转栅格。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点“分类”。“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点确定。再点确定。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20210214203850)

3.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主导因素原则 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 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3.4.2.1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从国内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区内,同一行政单元内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第三,由于临时用地的利用类型不同,同一类型土地的破坏程度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采用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是最好的划分方

土地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下的渚洲土地适宜性评价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 4、研究流程 二、基础理论 1、基本概念 2、研究技术方法 Ⅰ层次分析法 ⅡGIS与空间分析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分析 三、研究区域概况 四、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1、评价目标的确定 2、评价体系的拟定 3、评价因子的选取 4、评价因子数据获取 (1)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2)评价因子专题数据生成. 五、评价分析模型与结果分析 1、评价分析模型 2、评价结果分析 (1)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2)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3)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评价模型相结合,以莱西市渚洲地区的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作为评价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定了海拔、坡向、坡度、水源灌溉和交通通达性五个评价因子作为农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GIS的叠加分析、栅格数据聚类分析、DEM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域的评价因子专题层。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和法与限制性因素法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的评价。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一、前言 1、问题提出 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同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被当作基地、立足点和空间操作场所而发挥作用,而且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发挥作用,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化过程中,农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但是总体目标是寻求一条符合客观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涛,2002)。 随着人口增加,大工业,大城市的发展,土地的有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产生了耕地锐减、林地缩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问题等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资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将作为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趋于市场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自然构成要素空间分布的合理程度,即土地利用是否与土地自然要素的客观要求相一致,从这一点上来说,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便是保持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延续。 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特性、社会特性和生态特性,并且它们互相交融,这就决定了土地资源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庞大信息的巨大系统。农用地作为土地资源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独

最新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版)

一、总则 1、制定依据: 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3.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3.2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3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4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污染。 3.5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名词、术语: 4.1 土地破坏: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称之为土地破坏。 4.2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3 土地复垦率:已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土地的面积之比。 即,L(%)=Y/P×100% 式中:L——土地复垦率(以百分率表示); Y——已复垦土地面积(公顷); P——被破坏土地面积(公顷)。 5、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 检验的时机: 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土地复垦,一般由复垦工程和初步生态恢复二部分构成。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5.1.1 第一阶段检验: 在复垦工程完成后,即可申请第一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2 第二阶段检验: 初步恢复生态后,进行第二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复垦后用于渔业等养殖业时,须在第三养殖年进行第二阶段检验。 5.2 检验方法: 对复垦后土地质量的检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即随机抽取一定量待检验的已复垦土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独立样本进行检验,样本量一般为5~10%。 5.3 检验内容 5.3.1 第一阶段检验内容: ·提交文件: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整理)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整理) 一、总则 1、制定依据: 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3.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3.2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3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4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污染。 3.5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名词、术语: 4.1 土地破坏: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称之为土地破坏。

4.2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3 土地复垦率:已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土地的面积之比。 即,L(%)=Y/P×100% 式中:L——土地复垦率(以百分率表示); Y——已复垦土地面积(公顷); P——被破坏土地面积(公顷)。 5、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 检验的时机: 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土地复垦,一般由复垦工程和初步生态恢复二部分构成。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5.1.1 第一阶段检验: 在复垦工程完成后,即可申请第一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2 第二阶段检验: 初步恢复生态后,进行第二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复垦后用于渔业等养殖业时,须在第三养殖年进行第二阶段检验。 5.2 检验方法: 对复垦后土地质量的检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即随机抽取一定量待检验的已复垦土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独立样本进行检验,样本量一般为5~10%。 5.3 检验内容 5.3.1 第一阶段检验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