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一、背景

19世纪末,由于列强在中国开展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危机。这时,一批爱国志士和进步派人士开始了反对列强、推翻清朝统治的活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

二、孙中山的思想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他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叫“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这个思想强调中国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必须要有人民的权利、财产和安全。

三、组织

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如“同盟会”、“兴中会”、“光复会”等。这些组织都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实现中国的民主和自由。

四、辛亥革命的发起

1911年10月10日,南京开始发生了辛亥革命。同盟会的起义

军夺取了南京城,开始了让人民自由的斗争。这标志着辛亥革命

的正式爆发。

五、革命的胜利

革命爆发后,许多地方纷纷响应,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到1912年,清朝已经彻底被推翻,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革命的

胜利。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六、影响

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民主和自由铺平了道路,也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它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的一次重要篇章,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传统。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祖国的未来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 运动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展开论述,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Ⅰ.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运动。它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期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清朝政治腐败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等问题,国内民众对清朝统治开始怀疑和不满。清廷的内外政策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1.2 西方列强侵略 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这引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制 度的过渡。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社会制度改革奠定了 基础。它把中国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铺平了道路。 Ⅱ.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兴起于20 世纪初,是一场旨在推翻旧传统文化观念,倡导新文化思潮的运动。 2.1 思想启蒙与传统文化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源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思考。他们借鉴了西 方的现代化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等旧传统,并提倡民主、科学、启蒙 等新观念。这场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 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 2.2 文化产业的崛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业、报纸、杂志、文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士如鲁迅、胡适等也在这个时期涌 现出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Ⅲ.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3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3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 知识归纳 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________、蔡绍南发动武装起义。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________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________在安庆发动起义。革命党人________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________、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1911年,________提前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最终失败。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_________ _______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D.广州起义

2.如下图所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主要是为纪念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某次起义中捐躯的烈士们而建的。陵园中还可以见到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该陵园位于() A.长沙B.安庆 C.武昌D.广州 核心知识点——武昌起义 3.“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的主要力量是() A.同盟会会员 B.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C.留学海外的归国人员 D.工人和农民 4.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 A.黎元洪B.袁世凯 C.孙中山D.黄兴 5.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知识过关 1.下图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烈士们表现出来的精神有() ①不屈不挠②视死如归 ③献身革命④勇于改革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1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

8辛亥革命知识点

第八课辛亥革命 一、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之士,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初步形成。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1905.8 2、地点:日本东京 3、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被称为“国 父”)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5、目的:集中革命力量 6、政治纲领:P36推翻清朝统治,废除 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P37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7、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 模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8、宣传革命的机关刊物《民报》 9、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运动。 三、三民主义: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个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2、含义:P37小字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 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3、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指导思想。 4、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性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武昌起义: 1、时间,地点:1911.10.10,湖北武昌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 孙中山 3、思想主张:三民主义 4、原因: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5、经过:P37湖北武昌---占楚望台军械库 ----攻占湖广总督衙门----占武昌城---占汉口汉阳 6、结果:仅仅一个多月,全国就有十几个 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7、特点:顺应历史的潮流,虽仓促发动仍 取得了胜利。 5、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6、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辛亥革命 一、革命前的准备 1、兴中会的成立时间:1894年 11月地点:檀香山领导人:孙中山口号:振兴中华目标:推翻清王朝统治 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 黄兴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刊物:《民报》 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他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推动全国运动的发展。 二、革命开始—武昌起义 3、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 10月 10日主力:湖北新军 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结果: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新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总督。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结束 4、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 1月 1日都城:南京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纪年法:以中华民国纪元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意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的境遇。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是精品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1、1839 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_辛亥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_辛亥革命精神 宣统清朝共和 辛亥革命 一、爆发条件 (一)条件: 1、政治背景:19世纪末,随着清王朝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发展,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 ①兴中会:198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其机关刊物《民报》 6军事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6、机遇: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宜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法令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须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12年由参议院制定。(2)内容:①主权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民自由权利:人身、言论、集会、选举、被选举等。

③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结局 (1)192年2月12旦,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四、评价 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思想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③近代化: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拓展: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客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异常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1)没有一个初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2)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组织换散,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3)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未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优品课件之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

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 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 一、背景: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应当推翻清政府; ⑵清政府进行改革,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 ⑶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⑴原因: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⑵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⑶重要阵地(宣传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 ⑷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⑴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 ①时间:1894年。 ②概况: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⑵概况: ①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领导机构: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报:《民报》。 ⑤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⑴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⑵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使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6、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 ⑴原因: ①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⑵影响: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二、过程: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12日。 2、过程: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革命首创精神)。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3、结果: ⑴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⑵改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推动十几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5、危机: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辛亥革命的兴起 1、组织准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世纪初,又出现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但这些革命团体地域性很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于是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并不是革命团体的组合而是由那些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组成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这十六个字,这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创立民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2、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之二辛亥革命的高潮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后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 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 1 20世纪初,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 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

辛亥革命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辛亥革命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不断的总结经验,探求答题技巧对提高历史学科中考考试成绩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辛亥革命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辛亥革命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1、革命志士的奋斗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此外,还要知道革命的女性领导者秋瑾。 (2)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 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影响:(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相关解释: (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但是狭义的辛亥革命就是指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广义的辛亥革命包括了孙中山整个革命生涯。所以两个概念有时候会窜用。 (2)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结束的是封建帝制。(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创立到辛亥革命结束)

(3)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类似于“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记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句话,超高频考点。 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 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 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 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另外,认识、把握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历史中考成绩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帮助的。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一 1、日俄战争(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陆战多在我国境内进行)。俄国战败,在美国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两国除铁路警备队外,同时撤退在中国东三省的军队;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04年9月,英国强迫西藏地方签订《拉萨条约》开江孜(zi一声)、噶大克、亚东三地为商埠,赔军费50万镑,自印度到江孜、拉萨的炮台和山寨一律拆除。清政府未签字。1906年4月与英国重新订约,英国取得《拉萨条约》中绝大多数特权,但承认西藏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日俄战争后,日本与清政府订立《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清政府承认日本继承沙俄在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增开商埠16处,在营口、安东、沈阳等地划定日本租界,给予日本改建和经营安奉铁路及采伐鸭绿江右岸森林等权益。 4、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一方面刺激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通过操纵中国经济命脉,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对中国的控制延伸到各个领域,陷中国于名存实亡。 5、攫(jue二声)取铁路利权,不仅是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过剩”资本、榨取高额利润的途径,也是他们伸展势力范围,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杠杆。 6、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机构。改革官制:撤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先后设商部(后与工部合并为工农商部)、练兵处(后于兵部合并为陆军部)、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自隋唐以来沿袭的传统六部建制自此瓦解。改革兵制:停武举,各省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按西方国家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泛称为“新军”,以袁世凯“北洋常备军”、张之洞“湖北常备军”为样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 知识点1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概况: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 (2)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3)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4)影响: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绍兴起义 (1)概况: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 (2)结果: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1)概况: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2)结果: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1)背景: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概况: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3)结果: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影响: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 武昌起义

1.背景: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4.成果: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5.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相关链接】 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指武昌起义。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7.辛亥革命的性质: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思维拓展】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 (4)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1)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一场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辛亥革命必考知识点 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 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 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

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经验教训: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 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尤其是中国同盟会的出现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三民主义的提出提供了纲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革命提供了起义经验;革命党人在武汉新军的长期动员工作 2.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3)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4)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革命失败 3.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兴中会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提出兴中会的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 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 三民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