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f82e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5a4504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a.png)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各不相同。
下面就来具体对比。
一、餐桌礼仪行为规范中西餐桌礼仪在行为规范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食物主要是以碗和筷子进行摆放和取食,而西方文化通常使用刀叉等器具,因此,在使用餐器时,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就有所不同。
其中表现出的最大差异在于取食方式。
1、舀饭。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舀饭时要掂起碗和吃筷,一个筷子固定住饭碗,另一个筷子舀出饭来,而在西餐中很少这么做。
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刀叉来切割食物,然后从盘子中翻起食物,送到口中。
2、使用器具。
在中国文化中,筷子的使用是有一定技巧的。
例如说,泡馍要用手搓成小坨,夹起来时要用两只筷子“夹住”它。
而在西餐中,人们会使用刀叉、勺子等更为常用的餐馆工具,以帮助他们获取食物。
二、餐桌礼仪礼节习惯除了行为规范的差异之外,中西餐桌礼仪在礼节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1、用餐时间。
在中国的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用餐时间是晚上。
晚餐往往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也可能会参加商务宴会。
而在西方文化中,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都相对固定。
在工作日的中午,人们快餐或者简单解决饮食问题,而在晚餐时则会享受美食与美酒的盛宴。
2、口味趣味。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讲究自然、养生健康,饮食有着多种养生之道和口味选择。
例如说,中国人很重视养生和保健之道,经常将不同的膳食组合作为养生,如养生汤、保健粥等。
而在西餐中,口味以酸、辣、咸、甜四种感官味道为主要体验,许多喜欢吃各种辣椒、葡萄酒、海鲜食品。
总之,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体现在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上,也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本质差异性的影响所导致。
无论是中式餐桌礼仪还是西式餐桌礼仪,都是要讲求文明、规范的。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餐桌礼仪习俗,也是促进各种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0b751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c.png)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餐桌文化礼仪是一种体现不同文化间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餐桌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将从餐桌布置、服饰礼仪、用餐方式和餐具使用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首先,餐桌布置方面,西方文化通常强调简洁和个人独立性,餐桌通常铺有精美的桌布和摆放精致的餐具,以展示主人的品味和自己的个性。
而中方文化注重团圆和集体意识,餐桌常常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桌子,周围摆放着圆形或矩形的小桌子。
在一些宴会上,餐桌上还会摆放花草和文玩等装饰品,以彰显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品质养育。
其次,服饰礼仪方面,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形象和品味,所以在正式的场合,人们会着正式的西装和礼服。
而中方文化注重尊重和庄重,正式场合穿传统的中山装或旗袍。
再次,用餐方式方面,西方文化中多数采用“刀叉”来进行用餐,餐前使用餐巾擦净口水和手指;主食通常在盘中,每个人使用自己的餐具,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用餐。
中方文化中多数采用“筷子”来进行用餐,大家围坐一桌,共同分食中央的菜肴,因此要注意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而不是直接使用手。
在用餐期间,人们也会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如一起为他人夹食、敬酒以及提供贴心的服务等。
最后,餐具使用方面,西方文化中流行使用刀叉等餐具,以及一些辅助餐具如餐巾、小盘等。
餐桌上通常摆放刀、叉和勺子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餐具,并且根据菜肴的种类使用不同的餐具。
而中方文化中一般使用筷子进行用餐,餐桌上通常摆放一把公筷,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筷子夹取菜肴。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存在很多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性,使用刀叉进行用餐,并注重餐桌布置和服饰礼仪。
中方文化则强调团体意识,使用筷子进行用餐,并注重团圆和庄重的餐桌布置和服饰礼仪。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312ae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c.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历史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
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
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35cb2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7.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1.座次安排:中国的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
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
2.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
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
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
3.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
4.餐巾: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务员会为每人递上一·9·块热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完手之后,应放回原来的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在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嘴,千万不能用来擦汗、抹脸。
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要么放在盘子的旁边。
5.停菜方法:在中餐结束时,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客人们都放下筷子以后,主人示意离席后方可以离开,不能自己吃完了放下筷子就走,这样做是很没礼貌的表现。
而在西餐结束的时候,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地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
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27ac7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d.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礼仪。
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各不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时需要对不同的餐桌礼仪加以了解和注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1. 就座和用餐在中西方文化中,就座和用餐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一般会选择座位,而在西方文化中,主人会在餐桌上分配座位。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等到主人坐下后再就座。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以在主人就座前先就座。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吃饭时通常用筷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用刀叉。
2. 用餐礼仪中西方文化在用餐礼仪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直接用手拿食物,而是使用筷子。
此外,在用餐时,中国文化中不讲究旁边是否有孩子,都应该使用筷子。
而在西方文化中,刀叉是用来吃饭的常用工具。
西方人也注重用餐的速度,会比较快地用完餐并离开餐桌。
3. 餐桌礼节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节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大声喧哗或沿着餐桌走动。
此外,在用餐时,人们通常不会吹蜡烛或者将刀叉插在碗里。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会注意用餐时的言谈举止,不会随意涂抹餐巾或使用手机。
在中西方文化中,餐桌礼物也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带一些礼品去探访亲友,这些礼品通常是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带上一束花、一瓶酒或其他礼物去赴宴。
总之,中西方文化的餐桌礼仪存在差异,每一种礼仪的背后都蕴藏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加深对不同文化中的餐桌礼仪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素质。
中西餐礼仪
![中西餐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0e6f54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3.png)
中西餐礼仪中西餐礼仪(通用4篇)中西餐礼仪篇1中西餐礼仪文化相同点西餐与中餐一样,是一种饮食文化,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可能有发展。
中西餐礼仪的异点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
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五)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72150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7.png)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
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欢迎大家查看。
1、席位安排礼仪(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
《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容紊乱。
在我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
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
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以右为尊,左为次。
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
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
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
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37c5c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e.png)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餐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用餐方式、餐具等方面的认知和喜好。
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礼仪、餐具使用、饮食习惯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首先,用餐礼仪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重要差异之一、在中国,用餐时人们喜欢围坐在一起,全家人或朋友一起共进餐点。
当然,尊重年长者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大特点,年幼的人要主动为年长者夹菜、倒水等。
而在西方国家,用餐时一般会选择坐在单独的座位上,每人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不会互相夹菜。
在西方餐桌上,主人和客人之间并没有年龄和地位的约束,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用餐的乐趣。
其次,餐具使用也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一大差异。
在中国,人们使用筷子作为主要餐具,用筷子夹起食物放入口中,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餐饮习惯。
筷子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注意尊重,例如不将筷子直接插入米饭等。
而在西方,人们主要使用刀、叉、匙等餐具。
用刀切割食物,用叉夹住食物送入口中,用匙挖取汤羹等。
西方人追求食物的精细处理和切割,使用餐具的规则也更加严格。
最后,饮食习惯也是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之一、中国餐桌上有许多传统习惯,例如尽量不剩餐点、不勾食等。
中国人讲究团圆、分享和节约,用餐时会将多余的食物分给其他人。
而在西方,主张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喜好,他们鼓励人们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食物,并允许将剩余的食物带走。
这种个人主义的饮食习惯在西方被广泛接受。
综上所述,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西方人的用餐礼仪、餐具使用和饮食习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各种餐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9fd88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6.png)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中西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它们在餐桌上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餐注重的是尊重和家庭的温馨感,而西餐则更注重礼貌和尊重餐厅的规则。
以下是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一、坐席方式中餐餐桌上多采用圆桌,是因为圆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而在西餐中,餐桌则多为长方形。
在中餐中,人们通常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饭后享用点心、水果等等。
而在西餐中,人们要按照主人的指示坐下,餐桌中心应该留出空间来方便服务员上餐具。
另外,西餐中使用餐巾来保持用户干净,而中餐则是选用纸巾或方巾,坐在垫子上及时擦拭嘴边。
二、餐具的使用中餐中倡导共享,通常是一大盘子上配以几个小碟,如葱花、酱油、豆腐等等,客人们轮流吃。
而在西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每个餐具安放的位置都有固定的顺序。
不同的西餐服务商会有不同的布置方式,但常见的安排方式是从外到里,逐层摆放餐具,同时每个餐具的用途都被清晰地标明,方便客人使用。
三、吃饭的步骤在中餐中,吃饭通常是一种轻松而有趣的体验,主人会为客人们端上丰富多彩的菜品。
人们在分享食物时会聊天儿、笑声不断,餐厅通常会钟爱“韵味”强的室内布局。
而在西餐中,人们的吃饭方式通常会比较正式。
人们要注意正式的礼节,像用餐时应该什么时候、怎样使用餐巾,什么食物用什么餐具等等。
同样的,人们在西餐中也要享受食物、但注意尊重,不提出太多个人的首选和不喜欢。
四、付账和离开在中餐中,通常由排位最高的那个客人付账。
在支付账单时,可以在被迫不悦的情况下“敬一杯”,称为“客气红拍”,表示感谢。
在西餐中,服务员通常会在客人取得最后一口饭或喝完餐酒时清除餐盘和酒杯,等待客人的离开。
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付账,可以问问客户端的主人。
总的来说,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使用、用餐的步骤和付账的方式上。
但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节,比如不嘬嘴吃东西、说话前先咀嚼、感谢主人、不随意提出兴趣和嗜好等等。
礼仪的实现能够增加美食的味道,提高用餐的氛围,让用餐体验更加丰富深刻。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79717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4.png)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首先,餐桌礼仪方面。
在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的餐桌礼仪规范。
在中国,人们一般坐在餐桌周围,桌子中心摆放着各种菜肴和米饭或面食,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食物。
通常,在吃饭时人们要注意坐直、勿面对他人打嗝、馈赠时要用两手递给对方等礼仪。
而在西方,人们坐在餐桌的一侧,每个人在自己的盘子中会有专属的主菜和副菜。
同时,在西方的用餐中,对刀叉的使用和放置方向也有一定的规范。
其次,用餐习惯方面。
在中国,用餐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通常会有很多人一起用餐。
在中国家庭聚餐时,家人们往往喜欢一起讨论食物和聊天,营造出愉快的氛围。
而在西方,用餐时通常是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之间进行的,特别是在重要节日或者特殊场合上。
西方人更注重用餐的私密性和隐私性,会保持相对安静的用餐环境。
另外,食物选择方面。
中西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的食物和菜系,如粤菜、川菜、鲁菜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上注重五味调和,追求菜式的多样性和变化。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更注重个人口味和健康饮食的概念。
西方人倾向于以肉类为主,较少有多种不同的菜肴。
此外,西方国家更加注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倾向于选择新鲜的原料。
最后,社交互动方面。
中西方在用餐时的社交互动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习惯于共同分享食物,并尊重长辈或客人的用餐需求,通常会给予更多食物。
此外,中国人也重视团结和亲密的餐桌氛围,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
而在西方,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立的盘子和食物,强调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西方人用餐时更加注重个人品味,通常不会过多干涉他人的用餐。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d9214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2.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具使用:中式餐桌以筷子为主,而西式餐桌使用刀、叉、勺等餐具。
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将筷子向他人伸出。
而在西餐中,刀叉的摆放和用法有严格规定,叉子用来吃固体食物,刀子用来切割食物,勺子用来喝汤或吃甜品。
2. 用餐姿态:中式餐桌礼仪要求用餐者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趴在餐桌上。
在西餐中,用餐者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背部挺直,两脚交叉。
3.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中式餐桌往往注重热闹氛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交谈,氛围较为活跃。
而西式宴会则较为安静,用餐者专注于自己的食物和同桌的交谈,避免大声喧哗。
4. 进餐顺序:中式餐桌的菜品通常是按照冷菜、热菜、汤、主食、甜品的顺序上桌。
而在西餐中,一般是先上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汤、甜品和咖啡。
5. 喝酒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喝酒时常常有相互敬酒的习惯,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劝酒现象。
而在西餐中,喝酒时要注意酒杯的摆放,并与对方碰杯表示敬意。
6. 餐巾使用:在正式的西餐场合,女主人拿起餐巾时,其他用餐者也应该拿起餐巾,放在膝盖上。
而在中式餐桌上,餐巾的使用较为随意,有些人会将餐巾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放在大腿上。
7. 食物搭配:中式餐桌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一道菜中可能包含多种食材,而且口味丰富。
而西餐更注重食物之间的搭配,每道菜一般只有一个主食材,搭配相应的佐料和调料。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避免失礼。
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95e085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1.png)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第一篇: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但是你知道中西方就餐礼仪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方就餐礼仪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
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
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
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
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1046bc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1.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
比如中餐重滋味,讲排场;西餐重情调,讲浪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西餐礼仪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
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
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
应请女士走在前面。
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
特别是团体活动,更别忘了让女士们走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
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
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
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
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主调酒师帮忙挑选。
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
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①前菜和汤②鱼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
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
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
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
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
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
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
![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5c684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4.png)
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中之一就是礼仪。
由于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以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差异。
1. 问候礼仪中西方在问候礼仪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用双手合十或鞠躬来表示尊敬和问候,如在见到长辈或上级时。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会握手或亲吻对方的脸颊来表示问候。
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间对待亲近关系的不同态度。
2. 餐桌礼仪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使用筷子来吃饭,而在西方国家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此外,中国人在用餐时往往会发出声音,这被认为是对饭菜的赞赏。
而在西方国家,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间对待饮食和社交的不同态度。
3. 礼物交换在礼物交换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送礼物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在很多场合,如生日、结婚等,人们都会送礼物来祝贺对方。
而在西方国家,礼物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礼物的用心和祝福。
此外,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会在收到礼物后立即打开并感谢送礼者。
4. 社交礼仪在社交礼仪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通常会比较保守和谨慎,不会过于亲密或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开放和直接,更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由交流。
另外,中国人在社交场合中通常会主动为对方倒酒,而在西方国家,这种行为可能被认为是干涉对方自由的表现。
5. 服装礼仪在服装礼仪方面,中西方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正式场合通常会穿着传统的礼服,如旗袍或中山装。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化,在正式场合中通常会穿着西装或正式礼服。
此外,中国人在穿着上更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对身份的尊重,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审美和时尚。
总结起来,中西方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他人的礼仪习惯是建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286c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a.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待食物和与他人共进餐的态度。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西方餐桌礼仪注重用具的使用和使用顺序。
西方人吃饭时会使用多种餐具,如刀、叉、匙、盘子、杯子等。
用具的使用顺序有一定的规定,如进餐开始要用左手拿叉子,右手拿刀子,进餐过程中要切割食物后用刀子夹起,然后用叉子送入嘴里。
而中国传统餐桌礼仪相对简单,多数情况下只需要用筷子和碗就可以。
用筷子的方式也比较自由,不会有太多限制。
其次,餐桌礼仪中的行为规范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要记得保持礼貌,不能发出吵闹的声音,不能出声打嗝等。
进食过程中也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边吃边聊天,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表示对主人的热情与欢迎。
此外,西方餐桌礼仪也注重时间观念。
在西方社会,吃饭时间是固定的,人们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一般不会迟到或提前到达。
再者,西方人在用餐时,会特别注重用餐时间的合理安排,尽量保持进食速度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而中国人则相对灵活,吃饭时间不固定,常常会有贵宾先行就座的情况,晚到的人则会在后面补位,进食节奏也相对慢一些。
在餐桌礼仪中,西方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显得比较讲究。
他们会小口品尝食物,尽量不会嚼得声音过大,也会适量剁碎食物,以避免发出杂音。
而中国人吃饭时则会更自在一些,用餐时会有一些声音,如嚼啜、饭粒落地等,这并不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最后,餐桌礼仪还存在一些就餐顺序和习惯上的差异。
在西方,通常先吃前菜、接着是主菜,最后是甜点。
而在中国,通常会先有一些冷盘或小吃,接着上一些热菜,最后是米饭或面食。
除此之外,西餐习惯上使用磨盐和胡椒调味,而中餐通常会有酱油、醋、辣椒等调料。
综上所述,虽然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但都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这些差异既能够反映各自文化的特点,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彼此的习俗和美食文化。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9bc86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3.png)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
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
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
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
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
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毫无变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
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这体现了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
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精选16篇)
![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50e4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f.png)
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精选16篇)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篇1引言: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
不管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
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
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
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
[1]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
”[3]在西方,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
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are you afraid of starting from a low starting point, the big deal is to redouble your efforts.精品模板助
您成功!(页眉可删)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进入21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餐桌文化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接下来搜集了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欢迎大家查看。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不同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不同。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不同,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
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
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
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
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
”在西方,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
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不同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
不同。
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
”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
最后则是水果。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正式的全套餐点上
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
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
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
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
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
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
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
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不同。
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
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
左右客人如不认
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拓展:中西方餐桌差异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