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辛亥革命作为近代史的著名事件,在考试当中常常出现,所以我们要掌握好这一部分内容。
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兴起1、组织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世纪初,又出现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但这些革命团体地域性很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于是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并不是革命团体的组合而是由那些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组成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十六个字,这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创立民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2、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三、辛亥革命的高潮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考研知识点
辛亥革命考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辛亥革命》①基本定义:辛亥革命就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就好像把一个老旧房子(代表封建帝制下的清朝)推倒,要盖个新的大楼(中华民国)。
简单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超级重要的变革转折点。
②重要程度:在历史学科那可是相当重要。
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这就像人的成长中,从封闭保守走向了开放现代。
是很多近现代民主变革的开端,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走向影响极大。
③前置知识:那得对清朝晚期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知道清朝腐败落后,被列强欺负;还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以及像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产生的背景这些基础知识。
④应用价值:从实际来看,明白了辛亥革命,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是共和国而不是封建王朝,它是中国现代民主意识觉醒的起点,有助于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民主建设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近代中国历史这个大科目里,辛亥革命可是一个核心事件。
前有晚清的自救改革失败铺垫,后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承接发展。
②关联知识: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联,都是反抗清朝统治,不过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想建立宗教性的封建政权,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要建立民主政权;还和之后的五四运动也有联系,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思想为五四运动的思想解放提供了一定基础。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度。
因为涉及好多团体、人物和复杂的历史事件进程。
- 关键点: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晚清太腐败落后等原因),掌握武昌起义为什么成了导火索以及它的主要过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等。
④考点分析:在考研历史中可是超级重要考点。
考查方式花样很多,选择题可能考革命中的小细节,比如某个革命团体成立时间;简答题可能考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等;论述题可能要求比较辛亥革命和其他类似革命事件(像法国大革命找异同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时间:1912年3月②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辛亥百年,辛亥革命研究也已百年,但是,对这次革命的若干基本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例如,多年来人们一直将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背景清朝的衰落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孙中山兴中会孙中山伦敦蒙难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
一星期后他在英国利物浦登陆。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它既是中国社会危机的表现,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历史背景1、国际形势的影响19世纪末,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更是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此时,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处于崩溃边缘。
一方面,外国列强,尤其是英、法、德等强国,不断侵占和割占中国领土,瓜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剧,国家日趋衰落。
2、民族困境的渐显清朝虽然领土曾在18世纪达到过极盛,但由于政治腐败和封建制度的极度落后,最终导致了国家软弱无力的局面。
同时,与外部压力影响下,国内各种民族矛盾和政治危机不断加剧,种种矛盾导致了国家民族困境渐显。
这种情况下,民众开始相信有必要进行民主革命,以结束中国的被压迫地位,终止清朝的政治统治。
3、思想解放的奠基中国知识分子和知识工人阶级曾经联系密切,他们在不断地为寻找现代化和文化的道路努力,这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民主革命的思想在这个时候开始蓬勃发展,这也意味着思想解放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奠基。
二、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清朝,而且也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加快清朝灭亡后,继任的国家开始进行政治改革,从而加速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推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要的文化运动出现,激起了对封建主义的抵制。
从此,中国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
2、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在民族意识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华民族是不可分离的整体。
人们开始更加意识到中国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需要的是更强大的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团结力。
中国辛亥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辛亥革命历史事件时间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革命运动,它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也揭开了现代中国的新篇章。
本文将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浪潮正式兴起。
1912年:1月1日,清朝宣布退位,清帝溥仪即位后仅不到两个月,就宣布退位,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同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第一个临时政权,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3年:孙中山访问美国并发表《建国方略》,其中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的思想,成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基石。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引起了广泛的民族愤慨和反日情绪。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陷入政治混乱和军阀割据时期,中国陷入动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激发了对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的反抗,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成为中国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1925年:孙中山逝世,中国人民对其发起了盛大的追悼和纪念活动,他被尊称为“国父”。
同时,广州暴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运动进入新的高潮。
1927年:北伐战争开始,这场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旨在推翻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以上时间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辛亥革命及其后续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不仅彻底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也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创新与变革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一直在追求国家的独立、民主与幸福。
辛亥革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辛亥革命从1911年爆发到1912年建立民国,这段时间也被称为辛亥时期。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历史背景1、封建制度的崩溃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封建制度逐渐崩溃。
一方面,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的爆发,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瓜分,加剧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在此背景下,封建统治的腐败和黑暗逐渐暴露出来,民众的不满情绪也逐渐加剧。
2、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以来,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威胁。
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对外交涉的不力,国际地位逐渐下降。
此外,日本的崛起也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威胁。
日本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打败中国的亚洲国家。
此后,日本将目标转向中国和东亚地区,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3、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在近代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
清政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政困难、经济停滞、技术落后、政治制度僵化等方面。
近代化进程的加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社会变革1、思想解放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学生、知识分子、文化人士逐渐接触到西方的现代文化和先进思想,以及反映现代性的理念。
有些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有些人热衷于旧书、小说、文艺;有些人则开始接触到以新思想为代表的思潮,如“民主、自由、科学、教育”等等。
这些思想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促进了社会开放的进程。
2、民间组织的崛起在近代化进程中,很多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崛起。
例如像股份公司、新式银行、保险公司等现代化组织,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内地,各种新式学堂、扶助农民的协会、工会等也逐渐发展起来。
这些请中间组织在加强社会联系和促进变革中作为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资料概述辛亥革命,即辛亥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的时间段内,推翻了中国清朝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
背景•清朝的衰落:清朝自康熙统治以来就陷入了衰落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权腐败,社会不稳定,外国列强入侵,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早期改良运动: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有了一系列改良运动,试图通过借鉴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来振兴国家。
然而,这些改良运动进展缓慢,改变不了清朝政权的腐败局面。
事件经过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之间,成为了清朝腐败统治的又一次打击。
清朝军队的溃败和对外国列强的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对清朝愈加失望。
2. 辛亥起义辛亥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首先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接着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辛亥起义后,辛亥革命迅速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3. 皇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统退位。
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帝制从此结束,中华民国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影响1.进步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前后,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迅速传播到中国。
许多留学生回国,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知识。
2.新式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新式的学校和教育体系兴起。
不再只有传统的经书教育,人们开始学习现代科学和世界历史。
3.妇女地位的提升:辛亥革命后,妇女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妇女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4.土地改革:辛亥革命后,土地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总结辛亥革命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能够改变命运,激发了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渴望。
历史《辛亥革命》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 辛亥革命的性质: 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洋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秦朝
清朝
中华民国
(开始:公元前221年) (结束1912年)
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 哪些变化?
材料:民国建立后,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 家、自由恋爱、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实际反映的 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 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纯属偶然?你是否 合作探究 赞同,为什么?
1.清政府腐败无能,有识之士对清政府的彻底失
望;
2.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民主革命思想
发展壮大3.一系列武装起义把全国革命形势推向
课堂小结
革命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辛
主力:湖北新军
亥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革 命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课堂小结
革命起义: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
高潮……
4.文学社和共进会较长时间在湖北新军中打下良
好基础。
民民湖主主北革革新命命军思思想想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
领导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 孙中山
辛亥革命的目的: 推翻满清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一、背景19世纪末,由于列强在中国开展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危机。
这时,一批爱国志士和进步派人士开始了反对列强、推翻清朝统治的活动。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
二、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他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叫“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这个思想强调中国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必须要有人民的权利、财产和安全。
三、组织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如“同盟会”、“兴中会”、“光复会”等。
这些组织都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实现中国的民主和自由。
四、辛亥革命的发起1911年10月10日,南京开始发生了辛亥革命。
同盟会的起义军夺取了南京城,开始了让人民自由的斗争。
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爆发。
五、革命的胜利革命爆发后,许多地方纷纷响应,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
到1912年,清朝已经彻底被推翻,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革命的胜利。
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六、影响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民主和自由铺平了道路,也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它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的一次重要篇章,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传统。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祖国的未来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辛亥革命的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辛亥革命的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辛亥革命的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朝皇帝正式退位。
辛亥革命的袁世凯上台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中国革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回顾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历程。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四运动源于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对中国出席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这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化的追求。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在上海法租界的一个秘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形成了具体的纲领和组织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南昌起义(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发端。
南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5. 长征(1934年-1935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行军,最终到达陕北地区的一次历史性的远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内外敌人和实现军事转移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得以延续的关键。
6.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民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抗战,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共同政治协商的历史性事件。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资料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春天,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举国悲痛。
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
10月26日,杨衢云坐镇香港,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而袭取广州。
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
第一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
孙中山及杨衢云则被清廷通缉。
香港当局在清政府压力下亦下令禁止二人于五年内再次入境。
孙中山开始流亡海外,在日本、美国、伦敦等地宣传革命及筹措经费。
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起义。
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
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
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
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
12月2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战)。
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清朝的衰落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立宪运动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但立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8日晚,蒋翊武被捕,后跳出巡警署围墙逃跑。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
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
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就义。
三烈士的牺牲,让武汉革命党的情绪已经是箭在弦上。
但是,从后来的处理看,湖广总督瑞澂并不想扩大事态。
10月10日,瑞澂即向中央政府报告事件经过,并邀功请赏。
瑞瀓甚至采纳了很多拥护政府的新军军官的建议,准备销毁缴获的花名册,对军队中的革命党人不予深究。
瑞瀓的处理办法与10月19日的上谕精神是一致的。
1911年10月10日早,梅宝玑到新军工程营,对工程营的革命党说彭、杨、刘就义了,谎称革命党名册被搜走,武昌城门关闭,瑞澂将按照名单抓捕革命党。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1、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制定了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866-1925)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 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 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 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 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 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 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 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 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 程碑!
毛泽东的评价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
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 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 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 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 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 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 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 起来了 。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一1、日俄战争(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陆战多在我国境内进行)。
俄国战败,在美国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两国除铁路警备队外,同时撤退在中国东三省的军队;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04年9月,英国强迫西藏地方签订《拉萨条约》开江孜(zi一声)、噶大克、亚东三地为商埠,赔军费50万镑,自印度到江孜、拉萨的炮台和山寨一律拆除。
清政府未签字。
1906年4月与英国重新订约,英国取得《拉萨条约》中绝大多数特权,但承认西藏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日俄战争后,日本与清政府订立《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清政府承认日本继承沙俄在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增开商埠16处,在营口、安东、沈阳等地划定日本租界,给予日本改建和经营安奉铁路及采伐鸭绿江右岸森林等权益。
4、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一方面刺激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通过操纵中国经济命脉,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对中国的控制延伸到各个领域,陷中国于名存实亡。
5、攫(jue二声)取铁路利权,不仅是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过剩”资本、榨取高额利润的途径,也是他们伸展势力范围,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杠杆。
6、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机构。
改革官制:撤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先后设商部(后与工部合并为工农商部)、练兵处(后于兵部合并为陆军部)、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自隋唐以来沿袭的传统六部建制自此瓦解。
改革兵制:停武举,各省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按西方国家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泛称为“新军”,以袁世凯“北洋常备军”、张之洞“湖北常备军”为样板)。
袁世凯1905年编成“北洋陆军”六镇。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学习资料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一)民族危机加深(二)社会矛盾激化1.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大量农民破产。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也有了参与政权的愿望。
(四)思想文化变革2. 戊戌变法等改良运动的失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一)革命组织的建立1.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明确表达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2.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革命起义1. 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2.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许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事业。
(三)武昌起义1. 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
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
2. 全国响应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历史书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历史书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归纳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背景和原因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清朝的统治腐败,国家经济衰败,外国列强的入侵,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加深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的思想,提倡革命和民主的理念,这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起点是武昌起义,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
当时,新军第九镇的部队在湖北武昌起义,反抗清朝的统治。
起义将火种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各地起义部队纷纷响应,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胜利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告辞退清朝皇帝,成立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后续的政治变革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
孙中山成立了国民党,提倡“三民主义”,试图解决中国社会和政治问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混乱和外国列强的干涉,中华民国政府的执政并不稳定。
影响和意义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大门。
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和学者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理念。
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主的重要性,并为中国后来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统一的探索辛亥革命使中国摆脱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契机。
然而,在革命后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分裂和分权的问题。
各地的军阀混战,使国家统一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对外关系的调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与外国列强重新洽谈关系。
中国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
然而,在经济和政治上,中国依然受制于外国的压力和干涉。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
革命期间的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国家统一探索提供了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的加深计划了中国名族的矛盾1.《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清帝国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疯狂地掠夺原料、矿山和铁路权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2.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中国时矛盾重重,相互争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05年-1907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取得了俄国在东北的特权,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
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支付巨额的赔款,清政府大肆增加苛捐杂税,地方官员又中饱私囊,各地人民抗捐抗税抗租斗争不断。
三.经济基础: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
四.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及其实践活动。
1.青年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了革命的中坚力量;2.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力量;(1)1894年底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彻底和清廷决裂,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2)1906年革命派发动了萍浏醴起义;(3)1907年5月,秋瑾(浙江)和徐锡麟(安徽)联合发动起义;(4)1911年4月底,黄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成为了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起义。
五.思想基础1.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提出革命是“启迪民智,陈旧步新”的良药;(2)邹容发表《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讴歌革命;(3)陈天华发表了《猛回头》、《警世钟》。
2.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而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革命派同改良派进行了论战,极大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式的高涨4.创办了一系列报纸、刊物,如《国民报》、《游学编译》、《浙江潮》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5.翻译了西方关于民主革命的思想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美国独立战争》等。
六.组织基础1.革命派创办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1894年孙中山创办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的创办。
2.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3.共进社和文学社的积极活动七、前车之鉴:戊戌变法的失败使革命派认识到必须使用革命的武装推翻反动统治八、军事基础:清末“新政”培训出来的新军力量九、导火线:1911年5月四川、广东、湖北、湖南四省的保路运动主要参加人员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黄兴(1874~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
湖南长沙人。
1904年2月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成华兴会,被推为会长。
1905年7月,黄兴与孙中山会晤。
他拥护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光复会和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武装起义上。
1911年4月,与赵声领导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失败后逃到香港养伤。
武昌起义后,他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
1912年南京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
1913年7月,黄兴由上海到南京,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4年夏,黄兴离日本去美国养病,仍积极策动讨袁。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国,同年10月3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宋教仁(1882~1913年),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4年,他和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创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被推举为副会长。
策动起义未成,流亡日本。
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任《民报》撰述。
武昌起义后,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
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
在袁世凯已篡夺领导权、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情况下,宋教仁不顾党内一些人的反对,主张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想依靠在国会选举中已取得多数席位的国民党成立责任内阁,以制约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袁世凯对此深为忌恨,蓄意谋害他。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暗杀,22日逝世。
宋教仁为争民权、争民主而牺牲,教育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认为“非去袁不可”,1913年7月他们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1904年,他与章炳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任会长。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
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科学与民主,主张“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积极支持正在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他奔走呼号,力主抗日。
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
章炳麟(1869~1936年),号太炎。
浙江余杭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
1897年开始政治活动。
1902年6月,他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了保皇派的改良主义谬论,宣传革命。
同时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
因此被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逮捕,判处监禁3年。
1906年6月出狱后,孙中山派代表迎至日本,主编《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后在东京讲学,发表学术论著。
辛亥革命后,于1911年11月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五四”运动后,章渐入颓唐。
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以讲学为业。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章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强烈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6月14日,在苏州病逝。
邹容(1885~1905年),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四川巴县人,1902年留学日本,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
在章炳麟的帮助和影响下,出版了他在东京时就开始写的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革命军》。
《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统治,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这是当时中国系统地阐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第一篇著作。
《革命军》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起了“震聋发聩”的号角作用。
1905年4月3日,邹容在帝国主义迫害下,死于上海租界狱中,时年方20岁。
廖仲恺(1877~1925年),著名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
他祖籍广东惠阳,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旅美华侨家庭。
从1903年起,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并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21年孙中山回广东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廖仲恺任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全力整理财务,筹措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
1922年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他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遗嘱,更加积极地为贯彻革命的三大政策而斗争,引起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右派的仇恨。
1925年8月20日,他被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暗杀,为民主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徐锡麟(1873~1907年),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他在1903年游历日本,1904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倡体育,讲武事,以积蓄革命力量。
1907年,他与秋瑾约定在安徽、浙江两省同时起义。
7月6日,徐在安庆枪杀清巡抚恩铭,印发《光复军告示》,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
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于当日晚英勇就义。
秋瑾(1879~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浙江绍兴人。
她于1904年赴日本留学,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批会员中唯一的女会员,并在留学生中组织了敢死队,自任队长,同时创办《白话报》,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权。
1906年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继续宣传革命,提倡女权,号召妇女参加革命。
与此同时,她同徐锡麟等分别在安徽、浙江积极策划武装起义。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起义未成惨遭杀害,浙江方面各地起义亦先后失败。
她与程毅等6人不幸被捕。
她被捕后不为严刑所屈,于1907年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下。
蔡锷(1882~1916年),湖南邵阳人,近代军事家。
武昌起义爆发,他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
1913年,他被袁世凯调到北京暗加监视。
1915年袁世凯酝酿称帝,蔡离开北京去天津,与梁启超策划讨袁。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开宣布称帝,蔡于12月25日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次日正式组成护国军,出兵四川和两广。
在全国人民一致反对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
此时蔡锷任四川督军。
1916年11月,他因病去世。
陆皓东(1867~1895年),近代民主革命者。
广东中山县人。
1895年与孙中山共同组织香港兴中会机关,计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因叛徒出卖被捕,与邱四、朱贯全等同遭杀害。
孙中山先生称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史坚如(1879~1900年),近代民主革命者。
广东广州人。
1899年加入兴中会,从事革命活动。
次年,为配合郑士良在惠州(今广东惠阳)三洲田起义,曾以炸药爆炸两广督署,谋刺总督德寿未成,被捕后于9月18日英勇就义。
革命的爆发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
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
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
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
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
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
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