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4年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文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气溶胶和季风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球系统过程的重要因子。

气溶胶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它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对气候产生影响。

东亚季风则控制着亚洲大陆和附近海洋的气候模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对理解气候系统及其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回顾并探讨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二、气溶胶的基本性质与来源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其来源广泛,包括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沙尘暴等)和人为活动(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

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来影响辐射平衡,通过改变云的形成和演化来影响降水过程等。

三、东亚季风的特征与影响东亚季风是全球最重要的季风系统之一,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具有决定性影响。

东亚季风表现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

季风气候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东亚季风还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如通过季风降水影响全球水循环等。

四、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影响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一方面,气溶胶可以改变云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从而影响降水分布和强度;另一方面,季风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气溶胶的分布和浓度。

此外,二者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相互影响,如影响地表辐射平衡、改变大气化学成分等。

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对于理解气候系统及其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进展概述近年来,关于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手段获取了大量关于气溶胶和季风的观测数据,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另一方面,利用气候模式、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气溶胶与季风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此外,还有许多研究关注了人类活动对这一相互作用的影响,如工业排放、城市化等对气溶胶的排放和分布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变化问题。

大气气溶胶的碳组分特征研究及来源解析

大气气溶胶的碳组分特征研究及来源解析

大气气溶胶的碳组分特征研究及来源解析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气溶胶的碳组分特征研究及来源解析是当前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一、大气气溶胶的碳组分特征研究现状大气气溶胶的碳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

有机碳是指来自天然和人为源的含碳化合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溶胶化后的产物,如挥发性有机酸、酮和醇等。

而元素碳则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如汽车尾气、工业烟尘和生物质燃烧等。

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碳组分具有复杂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方面,它们的浓度和组成随着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而不同。

另一方面,气溶胶碳组分还受到大气混合和化学反应的影响,其浓度和组成在运输和转化过程中发生变化。

二、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来源解析为了了解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来源,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解析方法。

其中,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浓度和相关污染物的浓度,使用统计算法可以按比例分配它们的来源。

此外,同位素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来源解析。

具体而言,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可用于区分不同碳来源,如Fossil fuel carbon(FFC)和Biogenic carbon(BGC);黑碳中的气溶胶碳同位素(δ13CEC)则可区分不同燃烧来源,如汽车尾气和木材燃烧。

三、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研究的意义研究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碳来源和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大气污染形成机理、评估环境健康风险以及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气气溶胶碳组分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解析有助于量化不同源头的贡献。

以此为基础,可以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次,通过研究大气气溶胶碳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可以有效评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展开综述。

首先介绍了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和遥感算法等方面。

然后详细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方法,包括单光谱反演、多光谱反演和激光雷达反演等。

接着总结了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结果,并详细介绍了反演结果在气象学、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最后对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了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的未来发展,包括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综述,有望促进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技术原理、方法、结果、应用、进展、展望1. 引言1.1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概述大气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气溶胶的数量、大小、成分和分布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全面、连续地监测大气气溶胶,为研究气溶胶的来源、形成机制和影响提供了重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技术原理、反演方法、反演结果、应用和进展。

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大气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垂直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系统介绍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器的设计原理、数据获取方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将探讨不同反演方法在大气气溶胶遥感中的应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通过对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结果的分析,可以揭示大气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结合遥感数据和模型模拟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在大气污染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气中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及预测模型

大气中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及预测模型

大气中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及预测模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涨。

在这一背景下,大气中的气溶胶物质成为了科研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气中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并介绍气溶胶预测模型的发展情况。

首先,大气中的气溶胶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溶胶是指由固体或液体微粒悬浮于气体中的物质。

它们可以来自自然源,如火山喷发和沙尘暴等,也可以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影响到地球的能量平衡。

例如,黑碳是一种常见的气溶胶成分,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另外,气溶胶还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到云的形成和属性,从而改变降水模式和降水量。

其次,针对大气中气溶胶的影响,科学家们努力发展了各种气溶胶预测模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变化规律和趋势。

这些模型主要依赖于观测数据和数学模拟方法。

观测数据包括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资料,通过测量气溶胶浓度和组成,可以获得关于气溶胶特性的重要信息。

数学模拟方法则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中气溶胶的传输和变化过程,通过考虑气象条件、气溶胶排放源和化学反应等因素,来预测气溶胶的时空分布。

近年来,气溶胶预测模型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借助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技术,模型的空间分辨率和时空范围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GEOS-Chem模型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全球气溶胶研究的数值模型,它能够模拟大气中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被引入到气溶胶研究中。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气溶胶浓度和组成,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然而,尽管气溶胶预测模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首先,气溶胶的成分和来源非常复杂,其中还包括许多未知和难以测量的因素。

这给模型的发展和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气溶胶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预测模型在考虑这种相互作用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大气气溶胶细粒子研究进展

大气气溶胶细粒子研究进展

我 国城市 地 区 的 P M 的污 染 问题 正 引起 越 来 越 多 的关 注 ,有关 部 门正 在开 展或 计划 开展 这方 面 的研 究 工作 , 初 步建立 了有 关 P M: 的空气 质量 标 准 。本
文 主要 综述 国内外 P M 的危 害 、 研 究 方法 和 沙尘 细
工作。 在 2 0世纪 ,国外大 量 流行病 专 家 的研 究 表 明 , 可吸人 颗粒 物 的浓 度上 升与 呼 吸道 疾 病 、心肺 疾病
m 的颗粒 物 即为 P M: 通 常被 称 为 细粒 子 。 当前 ,
大 气 细粒 子 P M 已成 为 国 际上 大 气 污染 研 究 领 域
离远 , 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 . 1 对人 体健 康 的危 害 P M 又 被称 为 可 人肺 颗 粒物 , 该 标 准 是 由美 国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3 — 2 1
1 . 2 对 大气 能见 度影 响 的研究 进展 光 在 大 气 中传 播 时 ,因 受 到 气 溶 胶 和 气 体 分 子 的 散 射 和 吸 收 而 削弱 ,从 而 导 致 大 气 能 见 度 的 下降_ l 8 1 。 虽 然颗 粒 物在 大气 中所 占比重很小 , 可 是它 对 光学 性 质 的影 响可达 9 9 %㈣, 尤 其是 在城 市地 区 。
在 总 悬 浮 颗 粒 物 中空 气 动 力 学 直 径 小 于 2 . 5
1 9 9 7年 提 出 的 。颗 粒物 的直径 越 小 , 进人 人 体 呼 吸 道 的部 位 就越 深 , 对 人体 的伤 害就 越 大 。 由于 P M 2 . 5 的粒径 小 , 比表 面 积大 , 容 易 富集 大气 中的有毒 有 害 物质 l 8 _ 9 l , 增加 人们 因此 而 引起 的患病 的机 率 。因此 , 国 内外 就 细粒 子对 人体健 康 的影 响做 了大 量 的研究

大气气溶胶中铊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

大气气溶胶中铊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
铊 污 染 问题 的研 究现 状 和 进 展 进 行 了 总 结 评 述 .
[ 关键 词 ] 铊; 气溶胶颗 粒 物 ; P M1 0 ; P M2 . 5
中 图分 类 号 : X 5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3 4 5 ( 2 0 1 3 ) 0 3 — 0 0 7 9 — 0 3
[ 摘 要 ] 铊( T 1 ) 是典 型 的毒 害重金 属元 素之 一, 也 是我 国《 重金 属 污染综合 防治 “ 十二 五 ” 规 划》 兼顾 防 治 的 重金属 污 染物之 一 。 铊对 生物体 的毒 性 大于铅 、 镉 和汞 等元 素。 大 多数铊 化合 物 的熔点 、 沸点较 低. 在含 铊硫 化 物 矿 高温焙 烧过程 中 易挥发 , 容 易以 气溶胶 的形 式通过 炉 气进入 大 气环 境 中 本 文对近 年来 大 气气溶胶 中
第 4卷 第3 3期
有 色 冶 金 设 计 与 研 究
2 0 1 3 6 月
大气气溶胶中铊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
刘 娟 , 王 津 , 陈永 亨 , 黄 颖 , 王萌萌 , 苏龙晓 , 叶航 洲 ・ , 王春霖 2
( 1 . 广州 I 大 学省 部共建 珠 江三角 洲水质 安 全与保 护重 点实验 室 广 州 市环境 污染控 制与 同位 素应用 技术 重点 实验 室, 广 东 广y I ' 1 5 1 0 0 0 6 ; 2 . 广 东省环 境科学研 究 院 环 境科学 研 究中心 . 广东广 州 5 1 0 0 4 5 )
y e a r — p l a n s c h e me . T h e t o x i c i t y o f T 1 t o t h e b i o t a i s h i g h e r t h a n P b ,C d a n d Hg .Mo s t o f t h a l l i u m c o mp o u n d s b e a r l o w me l t i n g a n d b o i l i n g p o i n t ,r e s u l t i n g i n e a s y e v a p o r a t i o n d u i r n g t h e s me h i n g a n d r o a s t i n g p r o c e s s e s a t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s a n d e n t e s r t h e a mb i e n t a t mo s p h e r e t h r o u g h t h e f u r n a c e f u me .Th i s p a p e r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a n d a d v a n c e o n t h a l l i u m p o l l u t i o n i n a e r o s o l

大气气溶胶密度观测研究进展

大气气溶胶密度观测研究进展

大气气溶胶密度观测研究进展樊茹霞;孙俊英;张璐;沈小静;张养梅;车浩驰;夏灿【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8(40)5【摘要】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环境效应、健康效应均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其中,密度是大气气溶胶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密度影响着粒子的输送过程和在人体肺部的沉积过程。

密度可以分别将电迁移率粒径和空气动力学粒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联系起来。

密度的变化可为气溶胶的形成和老化过程提供信息,细粒子分粒径的密度还可为大气过程和化学组分的演化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研究大气气溶胶密度对了解气溶胶化学组分,评估气溶胶形成过程以及探究气溶胶在人体内的沉积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内在该领域研究总体较少,对大气气溶胶密度的定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等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对未来开展大气气溶胶密度的观测和研究十分必要。

【总页数】9页(P925-933)【作者】樊茹霞;孙俊英;张璐;沈小静;张养梅;车浩驰;夏灿【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相关文献】1.基于观测的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模型研究——以2006 CAREBeijing加强观测为例2.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的观测与研究进展3.厦门海域大气气溶胶观测站风与气溶胶关系4.基于京津冀高密度地面观测网络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地面观测代表性误差估计5.南宁市大气气溶胶新粒子生成特征观测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在当今社会,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其中,气溶胶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微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而这些微粒的排放和控制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大气环境中气溶胶排放与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气溶胶排放概述气溶胶排放是指空气中微米级颗粒物的释放过程。

这些颗粒物包括细粉尘、烟雾、颗粒状液滴以及硫酸盐等等。

气溶胶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以及自然过程等。

这些排放物质的微粒直径范围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工业生产中,燃煤和燃料燃烧排放是气溶胶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燃煤和燃料燃烧方法产生了大量气溶胶排放,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例如,燃煤电厂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气体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气溶胶,对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二、气溶胶控制技术为了降低和控制气溶胶排放,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控制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溶胶控制技术。

1. 燃烧气体回收技术在工业和能源生产中,燃烧是普遍存在的过程。

燃烧气体回收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气溶胶控制方法,通过回收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的微粒物质,减少气溶胶的排放量。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旋风分离器、电除尘器和湿式洗涤器等装置实现。

2.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是在气溶胶排放源处对气溶胶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排放量。

例如,在燃煤电厂中,可以采用湿法脱硫技术来降低燃煤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氧化处理、化学吸收和物理吸附等方法对气溶胶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其致害性。

3. 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气溶胶控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气溶胶排放源处设置特定的过滤装置,将气溶胶微粒过滤掉以控制排放量。

常用的过滤装置包括颗粒物收集器和过滤器等,其原理是利用筛网或过滤介质拦截微粒物质。

三、气溶胶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研究人员对气溶胶排放和控制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包括尘埃、烟雾、颗粒物等。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包括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工业污染等。

大气气溶胶对大气成分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包括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云的形成和性质,以及地表辐射平衡等。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卫星遥感可以提供大范围、全天候、高分辨率的观测数据,能够有效监测大气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

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对大气气溶胶的来源、输送、沉降等过程进行研究,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综述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大气气溶胶的形成和影响、卫星遥感技术、反演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气溶胶的特性和作用,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研究的综述,系统地总结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大气气溶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和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气气溶胶的遥感反演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希望能够促进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的提升,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大气气溶胶遥感反演技术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的进步。

2. 正文2.1 大气气溶胶的形成和影响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固态或液态微粒子的悬浮物,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质和尘埃等组成。

这些微粒子的形成来源于自然和人为活动,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可以直接影响气候系统。

气溶胶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地表和大气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大气环流格局,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024年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文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气溶胶与东亚季风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其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

而东亚季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季风系统之一,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影响,对于理解区域气候变化的机制和预测未来气候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关系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溶胶对季风气候的直接影响和季风气候对气溶胶的调控作用两个方面。

首先,气溶胶对季风气候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和云效应。

一方面,气溶胶能够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大气辐射平衡,从而影响气温和降水。

另一方面,气溶胶还能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演变,进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其次,季风气候对气溶胶的调控作用也不容忽视。

季风气候的强弱和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溶胶的排放、传输和沉降等过程。

例如,在季风活跃期,强风和降水有利于气溶胶的扩散和清除,而在季风间歇期,气溶胶的积累和传输可能加剧大气污染。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和模式模拟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气溶胶的来源、传输、沉降和辐射效应等过程。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为研究气溶胶的传输路径和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地面观测和模式模拟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光学特性以及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等。

另一方面,关于东亚季风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模拟实验等方法,深入探讨了东亚季风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海温变化、极地涡旋等因素都会对东亚季风产生影响。

此外,一些新的观测技术和模式也被应用于研究东亚季风的演变趋势和未来预测。

大气气溶胶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大气气溶胶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献,适用于沙漠等高亮地表,同时还可以区分出一些气溶胶粒子的形状
。由于多角度算法在一些地区的运用还有局限性,它作为一种新的反演
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到多种地表覆盖进行实验。
3. 进一步研究偏振特性,充分利用偏振遥感的优势,研究开发传感器等硬
件设备以获取充足的偏振数据,改进或开发偏振遥感反演方法,提高反
λ −, (λ) λ −, (λ)
(λ)
=
▪ (λ)
上式中,下标n和f分别表示卫星前向和底向两个观测角度, (λ) 和
(λ) 为卫星测量值,k为地表反射率在前向和底向的比值,均为已知量,
, (λ)、, (λ)、 (λ)、 (λ)都是 AOD的函数,通过引入气溶胶模
1.假设地表反射率在前向和底向的比值k是一个与波长λ无关的量
, ()
=
, ()
上式中,, (),, ()分别表示前向和底向的地表反射率。因为
地表反射率随角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地表覆盖的宏观结构, 而非波长。
2. 朗伯体的表面,卫星接收到的来自大气层顶的表观反射率可表示为:
响应较小且观测信息中主要包含大气气溶胶信息的观测方式,偏振测量能
满足上述要求。除此之外,偏振反射率对波段变化十分不敏感,对粒子特
性较为敏感,使得偏振探测成为近年来气溶胶观测发展最快的方式。
偏振辐射只对气溶胶粒子特性敏感,偏振信息有助于气溶胶特性的提
取,可以更好的反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反演气溶
0°,55°
0°,±26.1°,±45.6°,
±60°,±70.5°
扫描宽度
500km
360km
分辨率
1km×1km(底向)
1.5km×2km(前向)

灰霾期间气溶胶化学特性研究进展

灰霾期间气溶胶化学特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P 0 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7 —7 8(0 10 —0 6 —4 6 3 102 1)9 6 1
Re e r h pr g e s s0 e o o he i a o r i sd r n a e e io e s a c o r s e U a r s l c m cl pr pe te u i g h z p s d s
o g nca diog n cc mp u d dsz itb t n o r s l weea ay e u igh ee io e . er s l dc td r a i n ra i o o n sa ieds iui f eo os r lz dd r a ps d s T eut i iae n n r o a n n z h sn t a h o c n rt n f P , o g i ab n a d ee e t c r o e o vo sy ic e e ,te sz it b t n o h tte c n e tai s o M ‘ r a c c r o o n n lm n ab n a b iu l r a d h ie dsr u i f r n s i o
p l yl a mac y r a o sP l )et s iyat f e o e i df r cs e endyadn h a we a o ccc o t hdor n ( - cnr ma l t h i m d wt iee e bt e a y ir i cb AI s e n en h n w n it g s l l s
a ay e x lr fe t ewa st rdc n r v n a e n lz dt e po ee ci y p e it dp e t z . o v o a e h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来源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来源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来源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气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气溶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来源和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首先,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有两类: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气溶胶;人为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溶胶。

这些源头的气溶胶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化学成分也存在着复杂的变化过程。

首先,气态污染物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固态气溶胶。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大气中的水蒸气、硫酸盐和氨等成分的参与下。

其次,气溶胶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中经历了多种变化,如成核、生长、迁移和湿沉降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气溶胶的组分和大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近年来,对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来源和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观测和实验室模拟,对气溶胶的组分和变化机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例如,研究发现,火山喷发可以释放大量的硫酸盐气溶胶,对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次气溶胶(由气态污染物氧化生成)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各地的气溶胶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都会对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产生影响。

了解气溶胶的来源和化学成分变化对改善大气质量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机制,还能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气溶胶的生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气溶胶的排放和浓度,从而改善大气质量。

总之,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来源和化学成分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探索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机制,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024年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文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篇一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气溶胶和东亚季风的定义、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然后,详细阐述了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的机制、观测研究、模型模拟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以促进对气溶胶与季风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

一、引言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硫酸盐、硝酸盐等。

东亚季风是全球最重要的气候系统之一,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气溶胶与季风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科学和气候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定义及特性1. 气溶胶的定义及特性气溶胶是由大量微小颗粒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吸附性、吸湿性、光散射等特性。

这些微粒能够改变大气中光的传播、降水过程、气候变化等。

2. 东亚季风的定义及特性东亚季风是指亚洲东部的季节性风系统,主要影响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其特点为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风多以偏北气流为主,夏季风则以偏南气流为主,具有明显的湿度和降水变化。

三、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的机制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溶胶对季风降水的直接影响,如气溶胶微粒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二是气溶胶对季风环流的间接影响,如气溶胶的分布和传输会影响季风环流的强度和路径;三是季风气候的变化对气溶胶的排放和传输的影响。

四、观测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航空观测等多种手段,对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观测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气溶胶在季风降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变云的性质和降水过程;同时,季风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气溶胶的排放和传输。

此外,观测研究还发现,气溶胶的成分和来源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也不同。

五、模型模拟除了观测研究外,模型模拟也是研究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进展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进展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进展气溶胶是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它们包括沙尘、烟雾、车辆排放物等。

其中,大气气溶胶是指直径小于10 微米的颗粒物,也是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气气溶胶的研究进展迅速,取得了很多新的发现。

一、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产生。

人类活动主要是指工业、交通、农业等活动产生的废气和粉尘等污染物。

自然条件主要是指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

二、大气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其中,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它可以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并且会影响人们呼吸道的健康。

同时,大气气溶胶还会影响气候变化,它可以影响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进而影响地球的温度和气候变化。

三、大气气溶胶研究的进展一直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研究者们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方法,对大气气溶胶的来源、成分和数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新的发现。

1.来源的研究: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其中,人类活动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大于自然因素。

例如,在城市中,交通污染对大气气溶胶的影响最为显著。

2.成分的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成分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其中,有机物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最大。

研究表明,其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交通排放和燃煤等人类活动。

3.数量的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自然界的灰尘和来自人为活动的排放物。

研究表明,在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大气气溶胶的数量要比较清洁的城市高出很多。

四、大气气溶胶的治理针对大气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各国政府推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减少大气气溶胶的排放。

这个包括限制工厂排放、限制机动车排放等。

同时,在科研方面,研究者们也在积极探寻更加先进的治理方法,以减少大气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大气气溶胶是重要的空气污染成分之一。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引言:气溶胶与东亚季风是大气科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个重要主题。

气溶胶作为大气中微小颗粒的一种,是由固体或液体微粒组成的悬浮物质,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东亚季风则是亚洲大陆上一种重要的季风系统,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气溶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季风对气溶胶分布的影响以及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气溶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1. 云和降水过程气溶胶能够充当云凝结核,对云和降水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在东亚季风区域,气溶胶能够增加云滴数量,改变云滴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云的物理性质和降水的形成过程。

2. 辐射平衡气溶胶作为大气中的能量吸收和散射剂,能够影响大气辐射平衡。

在东亚季风区域,气溶胶能够散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接收的辐射量,从而影响地表温度和热力平衡。

3. 光学和大气能见度气溶胶会散射和吸收可见光,影响大气的光学性质和能见度。

东亚季风区域的气溶胶含量较高,会导致大气中的光线散射增加,能见度降低。

二、季风对气溶胶分布的影响1. 传输和扩散东亚季风系统在夏季会带来强大的垂直和水平风场,促使气溶胶向内陆运输和扩散。

这一过程对气溶胶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2. 降水清洗东亚季风系统在夏季会带来强烈的降水活动,通过降水作用清洗大气中的气溶胶。

降水清洗可以降低气溶胶的浓度,影响气溶胶的分布和浓度垂直剖面。

3. 环流和逆温形成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和地表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逆温层的形成可以阻止气溶胶的向上扩散,使其在较低的大气层中堆积,影响气溶胶的垂直变化。

三、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1. 观测和监测通过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航空器和地面观测站等手段,科研人员能够观测和监测气溶胶和季风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数据支持。

2. 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和气候模型,科研人员可以模拟和预测气溶胶和季风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的观测与研究进展

中国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的观测与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t mo s p h e r i c a e r o s o l r a d i a t i v e p r o p e t r i e s i n C h i n a , e mp h a s i z i n g t h e f o l l o wi n g i f v e a s p e c t s : ( 1 ) o b s e va r t i o n s o f Ae r o s o l
S c i e n c e s , B e j i i n g 1 0 0 0 2 9
Ab s t r a c t L o n g - t e r m a n d s y s t e me t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o f a e r o s o l r a d i a t i v e p r o p e r t i e s c r e a t e s a n i mp o r t a n t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a e r o s o l r a d i a t i v e nd a c l i ma t i c e fe c t s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p r o g r e s s i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o f
O p t i c a l T h i c k n e s s( AO T ) , S i n g l e S c a t t e r i n g A l b e d o( S S A) ,a n d v o l u me 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y u s i n g t h e ro g u n d — b a s e d s u n p h o t o me t e r n e t wo r k ;( 2 )r e t r i e v a l o f AO T nd a S S A f r o m wh o l e - s p e c r t a l s o l a r d i r e c t r a d i a t i o n ; ( 3 )g ro u n d - b a s e d

空气污染持久有毒气溶胶研究

空气污染持久有毒气溶胶研究

空气污染持久有毒气溶胶研究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中,有毒气溶胶是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并对生物体产生毒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有关空气污染持久有毒气溶胶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成果。

首先,了解有毒气溶胶的来源对于研究和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有毒气溶胶可以通过人类和自然活动产生。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和燃油排放、烟草烟雾以及森林火灾等都是有毒气溶胶的常见来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通常会与气候条件和空气中的其他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有毒气溶胶。

研究表明,有毒气溶胶的成分和结构对其毒性和持久性有重要影响。

有毒气溶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微粒。

这些成分可以与大气中其他气体和颗粒物结合,形成粒子团簇或复杂的气溶胶。

这些气溶胶往往具有高度持久性,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甚至数天之久。

它们的小颗粒直径使其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健康产生直接威胁。

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大气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深入研究有毒气溶胶的成分和特性。

他们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对气溶胶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以确定成分和结构。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有毒气溶胶的组成和来源,为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还关注有毒气溶胶的生物毒性和健康影响。

毒性测试和动物实验帮助我们评估有毒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这些研究揭示了有毒气溶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危害。

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和防护措施,以减少人们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风险。

此外,定量评估有毒气溶胶的浓度和分布也是研究的重点。

科学家们利用传感器网络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对不同地区的大气中的有毒气溶胶进行监测和测量。

这些数据被用来建立空气质量指标和预警系统,帮助政府和公众及时采取控制污染的措施。

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方面,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气溶胶有机成分研究进展【摘要】有机物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细颗粒中,可占其干重的10% ~ 70%。

由于有机气溶胶的健康及气候效应,有机物的组成、源分布、颗粒行为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有机物成分的鉴别和定量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在分析中,就目前有机气溶胶的采样、有机成分提取、分离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气气溶胶有机成分采样提取与分离定性与定量分析由于气溶胶中有机物的人体健康效应、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有机气溶胶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

有机物在大气中广泛存在,是气溶胶的重要成分,但是其含量变化很大,比如在美国东部城市和农村地区,有机物占大气气溶胶细粒子质量的30%;而在美国西部城市中则高达30%~80%[1]。

根据其化学组成、溶解性及热力学性质,有机物(有机碳) 分为水溶性有机碳(WSOC)、水不溶性有机碳(WINSOC)、挥发性有机碳(VOC)和不挥发性有机碳(NONVOC)[2]。

大气气溶胶有机颗粒物的粒径大部分在0.1~0.5m之间,主要以积聚模态形式存在,难以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通过大气的流动带走, 或者通过自身的布朗运动扩散除去,所以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较长。

气溶胶中的有机成分含有许多对人体产生“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的物质,如多环芳烃和亚硝胺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中有70%~90%分布在粒径Dp<35μm围,易于进入肺的深处并沉积,从而引起癌症的发生,导致肺的损伤。

表1[3]列出了目前在大气气溶胶中所检测到的或预测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情况。

从表1 可知,很多化合物具有较高亲脂性,甚至是疏水性的[3],这类化合物使得液滴中水的含量降低,液滴的粒径变小。

而较小的液滴在大气中沉降速度变慢,减少了降雨量。

另一类是水溶性有机物(WSOC),尤其是有机酸(如一元、二元羧酸),它们的蒸汽压较低,极易富集在气溶胶颗粒物表面并生成盐,形成凝结核,从而增强了云的反射,并且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大气气溶胶样品中碳的测量方法有多种,热学方法常用来测量样品中碳含量及区分有机碳和无机碳;滤膜提取和GC-MS法,可以对有机气溶胶某一具体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4]。

然而由于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物成分极其复杂,且在大气中的浓度极低,因此对各种单一有机物的鉴定是很困难的。

目前所检测出来的单一化合物的总质量仅仅占总有机碳的10%~20%[5]。

有机成分的鉴定除了受大气气溶胶采样时的影响外,主要受气溶胶有机成分提取、分离及定性、定量分析的现有方法的限制。

表1 大气气溶胶中检测到的或预测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水不溶性水溶性正构烷烃二元羧酸脂肪酸醛酮二萜酸酮酸芳香族多羧酸多元醇多环芳烃羟胺多环芳香酮氨基酸多环芳香醌硝基酚1 大气气溶胶采集大气气溶胶颗粒物通常用过滤收集器、撞击收集器和沉积收集器采集。

沉积收集器一般用于较大颗粒物的采集。

气溶胶中的有机化合物大多分布于细颗粒中,对于有机成分的分析,宜采用过滤收集器或撞击收集器采集。

由于大气中气溶胶含量很低,通常采用大流量采样器来采集样品,而且一般装有分离大于10μm或25μm颗粒物的切割器(常用的切割器有向心式或撞击式的)。

撞击收集器便于研究气溶胶有机样品的粒径分级。

在撞击器上,有机物收集在吸收物质如铝箔上。

铝箔常用于分析总碳含量,无法区分有机碳和元素碳,另外,该方法采样体积也较小。

过滤采集器具有成本低、采样体积大的优点,对于有机样品的采集比撞击采集器应用更普遍[4]。

过滤器(如TSP大流量采样器)常用的滤膜有玻璃纤维滤膜、石英纤维滤膜和多孔滤膜(如聚四氟乙烯滤膜和聚酯滤膜)等。

多孔滤膜具有较大表面积和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吸水性很低,是一种较好的滤料。

但是采集后高分子多孔滤膜解吸过程较为复杂,且价格昂贵,因此采集有机成分多选用玻璃或石英纤维滤膜。

这2种滤膜都能耐高温(石英纤维滤膜可耐800高温),便于除去滤膜上的有机杂质,减少采集和分析时的干扰,另外,通气阻力。

小采样效率高, 采用溶剂浸泡的简单方法就能提取出上面的有机物[6]。

但是玻璃纤维滤膜在采样中可能会吸收亚硫酸等酸性气体,并与含的碱金属形成硫酸盐,造成质粒浓度及质量的测量误差[7]。

石英纤维可避免这些干扰与误差,逐渐取代了玻璃纤维滤膜。

但是这2种滤膜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吸附气相有机物,产生正误差[4]。

聚四氟乙烯滤膜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但不适于热分析。

本文中所介绍的样品前处理工作均是针对玻璃纤维滤膜或石英纤维滤膜而言的。

2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由于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物组成十分复杂,含量极低,选择一种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不同样品及不同的分析对象都要进行具体分析,找到最佳方案。

大气有机气溶胶的前处理通常包括滤膜上的有机物的提取、分离和浓缩(旋转蒸发或K-D法) 等步骤。

目前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索氏提取、超声震荡提取、溶剂浸泡等)、层析色谱(柱层析色谱、纸层析色谱和薄层层析色谱等)、衍生化法等。

近年来又发展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微波萃取(M WE)、固相萃取(SPE)和固相微萃取(SPME)等方法。

2. 1 溶剂萃取法索氏提取是最经典的提取方法,具有提取完全、纯度高、所需溶剂少等优点。

但是该法提取时间长,在大气气溶胶有机物提取中应用不广泛。

溶剂浸泡法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成本低,但提取不完全,溶剂耗量大。

超声震荡提取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点。

超声震荡提取一般步骤:将滤膜剪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置于容器中(试管或广口瓶),加入有机溶剂,使滤膜碎片完全浸泡于溶剂中;用超声波震荡提取,一般需要15~30min。

反复几次,每次都更换新鲜溶剂,最后合并萃取液。

经过过滤、浓缩后以备分析。

提取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来选择,对于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化合物如烷烃、多环芳烃等,用极性小的正己烷[8]、二乙醚[9]等提取;而对于强极性的化合物如一元、二元羧酸或醛类化合物等,可采用强极性溶剂如高纯水[10]、甲醇等提取;欲提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一般采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等中等极性溶剂,或者混合溶剂如二氯甲烷/丙酮[11]、二氯甲烷/甲醇[12,13]、苯/甲醇[14]等。

还可用多种溶剂进行分级提取[9]。

为了防止提取过程中由于产热而造成有机成分的挥发,需要在水槽中加冰水或冰块。

2. 2 层析色谱法层析色谱法包括柱层析、纸层析和薄层层析色谱法等,其原理都是根据不同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分离气溶胶中的有机成分,常用的是柱层析或薄层层析色谱法。

柱层析色谱法:在大气气溶胶有机成分的分析中,柱层析色谱法是一个常用的预分离方法。

通常采用无机材料吸附剂, 如中性氧化铝[15]、硅胶或两者的混合(如硅胶/氧化铝)[16]等。

装柱前吸附剂需要活化或去活化,然后选用不同极性的淋洗液将不同极性的有机成分分开。

Alves等[17]用不同的混合溶剂按极性逐渐增加的顺序洗脱,将总有机物分成五部分:脂肪烃类(正己烷洗脱);芳香烃类(正己烷和甲苯洗脱);醛和酮类(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洗脱);醇类(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洗脱);脂肪酸类(甲醇和甲酸洗脱)。

Simoneit等[18]则用正己烷与甲苯、正己烷与乙酸乙酯按不同的比例配成的有机溶剂洗脱,得到八类化合物。

薄层层析色谱法(TLC):TLC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液相色谱体系。

它分为制备、点样、分离、洗脱。

该法操作复杂,分析时间长,但相对HPLC来说,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样品和展开剂用量较小等优点[6]。

使用最多层析板是硅胶板,点样后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选用正己烷作展开剂,可将非极性成分(脂肪烃和芳烃)与极性成分(酮、醇和酸等)分开[19,20];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展开,在硅胶板上得到四条化合物带:烃类(烷烃、烯烃和芳烃等)、羧酸类(衍生后以酯的形式存在)、酮类(包括醛类)和醇类。

样品的来源不同导致各带中所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也是不同的。

由于以上各化合物带没有颜色,所以在碘与标准混合物(羽扇烯、苊烯和芘)蒸汽中用紫外-可见光照射可显色[20,22]。

然后用小刀刮下各化合物带,分别用溶剂洗脱,得到各组分的样品溶液,浓缩以备分析。

2. 3 衍生化间接提取分离法若目标化合物灵敏度低或不稳定则需要衍生化后再测定,尤其是用GC/MS分析时,进样前样品中的极性有机物要衍生化成非极性化合物, 以便可以从柱子中洗脱出来。

在大气气溶胶有机物分析中,衍生化通常应用于一元、二元羧酸、醛类和醇类等的测定, 主要采用烷基化和硅烷化2类衍生化方法。

酯化是烷基化最/甲醇来衍生化,酸生成相应的酯,醛生成普遍的方法,如有机酸和醛可以用BF3缩醛[10],酮酸和二羧酸生成二缩醛。

烷基酸和酚类可在乙酸乙酯中用重氮甲烷甲/甲醇酯化,酯化的脂肪酸和中基化[12]。

有机成分的总提取物用KOH皂化或用BF3性化合物可根据不同的极性用层析色谱法分成几类[24]。

硅烷化在GC分析中用途最大,含羟基(包括多元羟基,如甘油)和羰基的化合物可通过硅烷化反应,用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为催化剂)转化成相应的三甲基硅甲烷化衍生物[16,22]。

另外,含羰基的化合物均可用苯肼,如2, 4-二硝基苯肼来衍生化,生成相应的腙,这是羰基的特征反应[6]。

2.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实质就是利用临界或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使被萃取的物质在不同的蒸气压下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和溶解能力,进行分离、纯化的操作。

SFE是提取气溶胶中有机物优先选择的方法,因为该方法可以使极性成分改变最小,避免醛、酯等的羟基化,对大多数有机成分效率都很高(甚至是糖类)。

而且溶质的溶解度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尤其是压力。

因此,只要控制这2个参数,就可提高有机物的溶解能力[4]。

通常使用的提取剂是CO2,因为CO2具有较低的临界条件(Tc=32,Pc =7.29×103kPa),并且低毒,低成本,耗时短,可溶解很多有机物甚至包括高分子量和中等极性的化合物[25]。

SFE技术易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使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成分从滤膜上解吸后通过热转换而直接进入GC、MS 或GC-MS仪器[5]。

但是由于CO2极性很低,不适合于强极性有机物的提取。

为提高溶剂的溶解能力,可以加入夹带剂。

夹带剂分为非极性和极性2种,主要是利用其与溶质分子间的作用而提高溶解度和选择性。

常用的夹带剂有甲醇、异丙醇、二氯甲烷等极性溶剂,把SFE技术的运用围扩展到极性较大的化合物[6]。

ForstnerH,JL等[26]采用SFE法对户外光氧化烟室中二次有机气溶胶样品进行提取(夹带剂为含10%乙酸的甲醇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