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文明素质养成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细则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文明素质养成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af76b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1.png)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文明素质养成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素质优,能力强,就业好”人才培养特色,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有关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制(修)订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旨在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引、认定、评价和对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情况进行考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提高文明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三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由基础学分和奖励学分两部分构成。
基础学分是指学生必须通过参加德育类、“跑步声”“读书声”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与就业类等校内外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奖励学分是指学生通过参加专业能力拓展类、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等校内外活动所取得的学分。
第四条学生文明素质养成学分是指学生在公寓管理、课堂纪律、校园公共文明等方面加强自我修养与践行道德规范所取得的学分。
第五条凡我校2020级及以后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必须获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外,还应该至少累计获得第二课堂活动学分7.5学分、文明素质养成学分6学分方可毕业。
第二章职责与程序第六条为充分做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文明素质养成学分认定的实施工作,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组织或管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文明素质养成行为的相关部门应当履行如下职责:(一)二级学院1.负责本学院(含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的认定、申报和相关佐证材料的审核等工作。
2.负责收集、汇总本学院学生在文明素质养成行为方面的违纪违规事实,并报送学生发展部。
3.做好本学院有关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文明素质养成学分认定的解释和指导工作。
(二)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发展部、教学科研部、行政党群部、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办公室等。
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及学分要求
![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及学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3dc48e19e314332396893c1.png)
1.考核合格证明
2.相关部门证明
团总支
团总支
附件2: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学分奖励标准
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学分奖励标准
创新奖励
学分项目
成果形式
级别
奖励等级
奖励对象
奖励学分数
技能学分:如CCTV英语演讲风采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
国家级及国家级以上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3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
2-3名
独立
2.5
二等奖或4-5名
独立
2
三等奖或6-7名
独立
1.5
优胜奖、鼓励奖
独立
1
省级奖
特等奖或第1名
独立
2
一等奖、单项奖或第
2.学生每次参加报告、讲座,须填写《经济管理学院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记录表》,注明参加讲座的时间、地点、讲座名称、主讲人。
1.《经济管理学院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记录表》
2.1500字以上的讲座记录和体会
辅导员
导师
3
读书活动
1
学生可在学校及导师推荐的经典著作书目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学生须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提交当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由项目导师审核合格者,每次可获得0.2学分。
2.学生须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实践课题,经项目导师批阅合格后每学年可获得0.5个学分。
3.学生暑期参加专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活动,可根据相关考试成绩直接申请该模块相应学分。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005b5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1.png)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知识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含有紧密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10学分。
第三条凡学校学生,在保证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愿报名参加各种类型第二课堂活动。
每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累计取得相应第二课堂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证书。
第四条各二级学院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单位,负责执行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需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活动必须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相结合,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又要兼顾难易适度,要有详细的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考核办法和相应学分。
第五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挖掘现有的潜力,提高效益。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条件和场所。
第六条第二课堂活动以课余时间进行为原则,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进行。
学生在参加活动期间,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完成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到勤奋求实,一丝不苟。
第七条第二课堂学分的审核认定工作由学校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或活动主办部门负责完成。
学生每次完成活动所获的学分将被记录在PU口袋上,在毕业前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学分要求。
毕业前由学校教务处、团委对每个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进行最终的审查。
未完成者不予发放毕业证。
第八条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参加活动的师生均有责任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使之不断完善。
第九条本办法由学校团委负责解释。
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
![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a79eb32b90d6c85ec3ac669.png)
81
第三十八条 辅修专业实行学分制,一般应设立25~30学分。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在毕业 前修满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即可取得辅修专业合格证书。
60~ 69分(及格)
1.0~1.9(1.5)
59分及以下(不及格)
0(0)
即:课程考核90分折合4.0绩点,91分折合4.1绩点,其余类推;等级制成绩与绩点的关系是:优
折合4.5绩点、良折合3.5绩点、中折合2.5绩点、及格折合1.5 绩点、不及格折合0绩点。
第十五条 课程权重系数
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分别设定以下权重系数:
第四章 学分绩点 第十三条 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的质量,采用学分绩点制。 第十四条 课程考核绩点 课程考核绩点是根据课程考核成绩计算出来的,其关系如下表:
考核成绩
所得绩点
90~100分(优)
4.0~5.0(4.5)
80~ 89分(良)
3.0~3.9(3.5)
70~ 79分(中)
2.0~2.9(2.5)
为了使学分制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 情况,特制订出本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 课程 第一条 课程设置按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 (一) 必修课程 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构成 大学生素质结构所开设的课程和环节,这类课程主要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性教学 环节,学生必须修读。 (二) 选修课程 指为了拓宽知识面,根据学生本人的志趣和爱好而选择修读的课程。 选修课程必须修读满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 第二条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按下列比例安排: 必修课为60%~70%,选修课为30%~40%。 根据大学生成才规律和自学能力,学生每学年选修课总体上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少增多的 原则安排。 第三条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修读的范围划分,又可以为公共课和专业课: 公共课一般指全校大部分专业都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课一般指为培养专门人才所需要,为某 一专业开设的课程。
学生第二课堂实施手册学分认定操作办法
![学生第二课堂实施手册学分认定操作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1bb4d019e8b8f67c1cb9dd.png)
2014级学生《第二课堂实施手册》学分认定操作办法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学生除应完成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任务且考核合格外,还应完成第二课堂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10学分)方能毕业。
经学院研究,决定按照以下操作办法对学院2014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进行认定。
一、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一)必须完成类别(项目)学分不可替代原则根据学院制定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每个学生均必须完成“自学课”中的经典阅读与习作(1学分)和专业必读书目(1学分)、思想修养课(1学分)等3项内容所对应的学分,不得由其他项目获得的超出学分替代。
(二)非必须完成类别(项目)学分可替换原则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中的“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课”、“素质拓展课”、“科技创新”等三大类别的学分可相互替代,申请替代的具体原则如下:1、在“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课”、“素质拓展课”、“科技创新”等三大类别中某一类别实际完成学分超过应完成规定学分的多余学分可申请替代其他2个类别中未完成学分。
2、申请替代学分总数不得超过4学分。
3、学分替代请在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14级学生第二课堂实施手册学分认定表以及第二课堂实施手册相应位置进行标注。
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一)“自学课”学分的认定“自学课程”部分共包括“经典阅读与习作”和“专业必读书目”项内容。
“经典阅读”、“习作”评阅、学分认定工作已经完成。
“专业必读书目”的学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认定:1、学生完成“专业必读书目”阅读任务,将读书笔记填写至第二课堂手册相应的位置。
“专业必读书目”读书笔记须有学生导师签署评阅意见,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学分(1学分)。
2、各专业学生至少完成4篇专业必读书目读书笔记任务。
“专业必读书目”学分认定由学院各系教务办负责。
(二)“思想修养课”学分认定1、学生应根据“思想修养课”确定的内容范围,必须完成规定的1学分。
2、学生参加“省身讲堂”、“名师名家进校园报告会”、“各类形势报告会”等讲座,所做笔记须有班主任签署意见(无班主任的班级由辅导员老师签署评阅意见),按照1学分/6场次的标准进行认定,合格者可获得项目规定的学分。
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
![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18fc6d0f9b89680202d82548.png)
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广州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2021年3月修订)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我校实行学分制。
为了使学分制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出本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条课程设置按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一) 必修课程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构成大学生素质结构所开设的课程和环节,这类课程主要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必须修读。
(二) 选修课程指为了拓宽知识面,根据学生本人的志趣和爱好而选择修读的课程。
选修课程必须修读满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
第二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按下列比例安排:必修课为60%~70%,选修课为30%~40%。
根据大学生成才规律和自学能力,学生每学年选修课总体上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少增多的原则安排。
第三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修读的范围划分,又可以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一般指全校大部分专业都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课一般指为培养专门人才所需要,为某一专业开设的课程。
第四条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某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学时数为主要依据,以学期为计算单位。
(一) 原则上,理论课18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36学时为1学分。
(二) 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毕业论文(设计)等原则上1周计1学分。
第五条总学分总学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总学分为主要依据, 四年制本科总学分控制在160学分左右;五年制本科总学分控制在200学分左右。
第六条学生在弹性学制规定年限内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并符合分类课程学分要求者,准予毕业。
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
![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5dd67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0.png)
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有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群团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营造重视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第二课堂”是对包括美育在内的校园文化、劳育在内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内容的统称,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范畴。
XX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所涉及的“第二课堂”学分,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之外的学分,每1小时计1学时,每10学时计1学分,实行弹性认定,主要通过学生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并获得一定效果,经有关单位(部门)认定后获得。
“第二课堂”学分是对我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实践学分认定依托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实施。
第二章认定与管理第三条认定范围“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范围包括思想品德、团学履历、劳育在内的实践服务、科技创新、美育等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等六个类别,具体认定项目详见附件。
第四条认定机构及职责校团委具体认定机构及职责如下:(一)成立学校“第二课堂”服务中心。
校团委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校团委指导教师兼任中心执行主任。
中心主要职责是:组织领导全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规划指导和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各院的关系,负责制定“第二课堂”学分的相关政策。
下设“第二课堂”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各院“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协调、认定培训、学分审定及成绩发布和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成立各院“第二课堂”工作小组。
具体职责:1.以本院为单位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申请工作;2.各院以专业为单位开展的“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学分管理工作,包括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审核统计、成绩公示和汇总上报等工作。
关于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启用的通知,请各位同学务必网上申报,谢谢
![关于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启用的通知,请各位同学务必网上申报,谢谢](https://img.taocdn.com/s3/m/a2c7e4cbaa00b52acfc7ca10.png)
广州大学教务…2013‟131号关于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启用的通知各学院:为贯彻落实《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广大[2010]108号)文件,推进第二课堂学分的申报与审核工作,学校开发了广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
经过多次测试,系统初定在下学期正式启用。
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学生申报1.申报资格2010级毕业班全体学生。
2.申报时间2014年2月21日——2014年4月20日。
3.申报办法登录广州大学信息门户OA系统后,点击“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按钮。
进入第二课堂学分申报界面,具体操作详见操作说明。
4.咨询相关学分的认定标准请查阅《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如有疑问可向教务处实践科施老师咨询,联系电话:39366121。
二、学院审核1.审核角色(1)班级管理员:一般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2)学院管理员:一般由学院分团委老师担任2.权限分配(1)班级管理员负责某指定班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初审,各班的班级管理员由学院管理员在管理系统中设置。
(2)学院管理员负责本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终审。
学院管理员由教务科郭婷婷老师在管理系统中设置,请各学院于2014年1月3日前将学院管理员名单书面报给教务科郭婷婷老师。
附件:1、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操作指南(学生版)2、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操作指南(院级管理版)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附件1: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操作指南(学生版)1.直接从学校门户网址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网址:https:///cas_server/login 如图1。
其中用户名为学生学号,密码为广大门户登录密码。
图1.门户网站登录界面2.登录成功后的界面如图2所示,点击第二学分按钮,就可进入第二课堂学分操作界面。
图2.第二课堂学分登录界面3.登录成功后的界面如图3所示,该界面中有“首页”,“项目申报”和“项目申报公示”三个选项卡。
图3.登录成功后的界面3.1.选择“项目申报”选项卡,如图4.图4项目申报选项卡图3中“项目申报明细查询”可以查询本人各年度已经申请的项目。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91de04fe518964bce847c07.png)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课外培养计划(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基本途径。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显性课程(课堂教学)与隐性课程(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院自2008级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将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读书工程、公益服务、拓展性职业技能培训与技术创新活动等统一纳入课外培养计划,学生在以上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成果,以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记载。
根据《广州大学二级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特制定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
一、学分记载申请与审核: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以下活动取得各类证书、嘉奖后,凭有效证明通过系教学办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填表(附表1),提供原件(审核后退回)及复印件,经系教学办审查、教务处核准,教务员根据本办法记载学分。
超出教学计划规定应取得的“综合素质教育”必修学分的,超出部分按选修学分记载。
综合素质学分不计入学生多选学分。
1、校园文化活动(含校运会、文艺汇演、职业技能竞赛及书画展、摄影展以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与竞赛等):由主办单位统一申请、组织填表、提供证明。
2、读书工程、社团活动:学生以团队或小组为单位集体提出申请,由指导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根据《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协助审核并提供证明。
3、社会实践(含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由辅导员根据本办法和《学生职业技能创新活动管理规定》负责审核,各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申报学分。
4、拓展性职业技能培训与技术创新活动:由院内组织单位统一申请、组织填表、提供证明。
关于XXX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
![关于XXX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40989b69b89680203d825e7.png)
关于XXX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暂行)各学院团总支:为具体实施《XXX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依据其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第一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类包括: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活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校、院二级各类科技节(周),学术科技类报告、讲座等。
第二条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活动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包括“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精英杯”基础学科竞赛、学院组织的基础和专业课程竞赛等。
第三条科技成果的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上,有内部准印证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非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学年论文、科技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开发转让等。
第四条学术论文发表以收到收录通知书或正式刊物为准;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收录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鉴定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转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的开发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分成部分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的技术成果鉴定,以校级以上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
第五条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及项目开发所得分值表:第六条科技节(周)指由学校、学院正式组织的,有一定时间跨度、由一系列学术科技类相关项目构成的学术科技文化活动。
参与者以获得科技节(周)组织的各类竞赛、各类奖励等级为依据申报学分,记分标准参照第五条竞赛类评分标准执行。
第七条参与学术科技类讲座、报告等活动,每参加一次并撰写1500字以上总结性专题报告的记0.3分。
参加学术讲座、报告的认证由活动组织者负责提供。
第二章文体竞赛及校园文化活动第八条文体竞赛活动主要包括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竞赛。
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
![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42bc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8.png)
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江科大校教〔2009〕21号根据《关于修订2008年级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江科大校教[2007]149号)文件精神,学校自2008级本科学生起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修学要求明确列入本科培养方案。
为了明确第二课堂修学项目、分值和成绩认定标准,规范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管理工作程序,保障人才培养方案顺利、有效地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修读要求、成绩评定按照2008级本科培养方案的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除修满必修、选修理论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以外,还须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
学生在校期间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自主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相应学分。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级记分制,根据学生参加活动项目的对应累计分值确定总评成绩。
成绩与累计分值的对应关系如下:优——累计分值在6分(含)以上;良——累计分值在5分(含)以上,6分以下;及格——累计分值在4分(含)以上,5分以下;不及格——累计分值低于4分。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评定成绩以“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4学分)的科目名称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学分。
二、分值申报、认定程序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成效的申报受理和分值、成绩认定,由所在学院团委和教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程序如下:1.学院教务办公室面向学生宣传学校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2.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得活动项目的书面证明材料;3.每学年末,学生填写本学年的《第二课堂活动分值认定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各班团支部对材料进行汇总整理,班内公示、核实后,提交所属学院团委;4.学院团委对申报材料复核、确认后,登记学生申报的项目及分值,并于下学年初将学生累计分值情况向学生进行通报。
5.学院团委在学生拟毕结业学期的第15周,依据其所获累计分值评定第二课堂成绩。
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d67df24693daef5ef73d78.png)
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每个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累计取得8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获得学位证书。
第三条
第二课堂学分必须通过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或以“科研与创新奖励学分”来获得或与以专业选修课的学分(超出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专业选修课学分)、第二学士学位、双学位课程学分冲抵,但冲抵学分不能超过4个学分。
第四条
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工作由班级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完成,学生每学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材料(各种证书、活动通知、获奖证明等)及第二课堂学分审批表由辅导员(班主任)审查并统计所得学分,同时将上述材料的复印件存档保存。
用附表2的形式制成电子文档。
辅导员(班主任)在每学期初向学生通报其第二课堂学分的取得情况,并督促学生制定完成第二课堂学分的计划。
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的5月10日之前将学生所得第二课堂总学分情况报学院审核后由教务员录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第五条
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参考标准:
(一)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的“科研与创新”学分依照《华东交通大学大学生“科研与创新”奖励学分制度管理办法》认定。
(二)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的文艺、体育及社会实践学分参照《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统计明细表》认定。
第六条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条件和场所。
第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4级学生起实施。
第二课堂学分详细说明
![第二课堂学分详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cb1b3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1.png)
第二课堂学分详细说明第二课堂学分总共要修满10分,科研创新4分,技能训练2分,社团及课外活动4分。
一:科研创新(4分)1:参加学术报告等给类讲座,每次可加0.25个学分,有心得体会每次可加0.5分.可累加,但不能超过2个学分。
2: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按标准加学分。
如全国英语竞赛3:公选课,每门课程2分。
4:双学位,2分。
二:技能训练(2分)各类证书如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证,驾照,理财规划书,普通话等按规定加学分。
每个证书1分三:社团及课外活动(4分)1:院学工处、院团委、院学生会的组织的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竞赛活动者和组织者。
参与者可加0.25学分,获奖者按学生手册规定加分。
(分院辩论赛一等奖可加1个学分)2:在校报、校园网发表文章,可加1个学分。
3:参加学院的各项比赛的运动员加1学分,分院加0.5学分。
(参加篮球赛的同学加0.25个学分)4:院内比赛获奖:分院前三名1学分,学院前六名加1学分。
5:校园文明建设(参加公益劳动)每次0.5个学分。
6:参加“三下乡”,社会调查活动(大三参加)可加0.5个学分。
7:在院、分院学生会的干事,班委,团支委一年以上加0.5个学分。
分院学生会部级,班长,团支书,楼层长,等相应学生干部一年以上可加1学分。
8:分院学生会主席,院内各组织部级负责人,楼长等相应学生会干部可加1.5个学分。
院主席加2个学分。
不累加。
9:晨练,每学期1分。
注意事项:1 按学期的先后顺序来填写。
2 在时间的填写上最好有精确的时间,以便考察。
3 均要证书或证明材料复印件做为支撑材料。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与置换暂行办法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与置换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69eb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4.png)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与置换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推行“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深度融合、技能培养与学历提升深度融合、通识教育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深度融合”可行路径,打造“思想道德好、实践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就业质量高”的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学校“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符合学校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见附件)的课外实践活动,并达到相应学分项目的要求,经学校职能部门认定后所取得的学分。
第三条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项目与学分标准。
第四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与置换工作实行由教学科研部统筹负责、学生发展部(团委)及各二级学院(部)齐抓共管、全校学生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
各二级学院(部)和职能部门均应当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实施效果;全校学生应当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切实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五条学校每学期第18周组织一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
学生申请第二课堂活动学分,需于每学期第16周前填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以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为单位,统一收齐、汇总后交教学科研部审核,经认定后给予学分。
第六条学生所取得的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既可用作毕业所需最低第二课堂学分(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
该部分学分不得再用于置换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学分),也可以置换相应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学分(该部分学分不得再用作毕业所需最低第二课堂学分),还可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本办法由教学科研部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办法在2021年秋季学期及以后入学的学生中开始实施,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与学分标准注:1.同一学期同一项目累次获奖,只以最高值计算一次,不累计;特等奖在同类一等奖基础上增加0.5学分;表中未列明的项目,按就近原则计算。
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5d30ce5ee06eff9aef807e2.png)
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一、实施目的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导全体本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并结合学院情况,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学分修读规定与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4个第二课堂学分后方能毕业。
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根据第二课堂认定范围的6方面, 合理选择地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完成至少3个方面的内容,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为必修,且不得低于每学期限制所修学最低分课时数30%。
三、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第1-6学期每学期须完成综合0.5学分,前三学年共完成3学分,另外1学分用于完成科研、社会实践或创新活动。
注: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主要是与学校评优秀、评奖方案配套,学生每学期须完成规定的最低学分数,如未完成,则不能参与当年各类评优评奖;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项活动,多完成学分不限,即每学期学分设下限不设上限。
四、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组织管理1.第二课堂按内容分类进行课时学分量化,按照每30课时计1学分计算,第二课堂共120课时;2.根据实际,学院成立以学院党总副书记、党总支干事、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学分领导小组,以各年级辅导员、学生党小组和团支部负责人、学习委员为主体的学生第二课堂学分仲裁小组,以学生班委干部、同学代表为主体的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学院第二课堂学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第二课堂学分仲裁小组负责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凡涉及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由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进行认定;各类班级活动,经报批同意的各类学生自发活动在学院指导下,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认定。
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仲裁小组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异议进行仲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文件
广大〔2010〕108号
关于印发《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
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经广州大学2010年第6次校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
请各单位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
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大力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认定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构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条学校成立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
各学院成立院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
第二章实施办法
第四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建我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第五条凡我校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必须课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之规定学分外,还必须至少累计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中华经典诵读1学分为必修)。
县级以上医院(含县级医院)或本校医院证明身体有残障者可适当减免。
1
学生应根据第二课堂具体的活动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安排地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第六条学生第二课堂所得学分超过4学分的多余学分可申请以50%的比例折算抵免通识类选修课学分(累计抵免不超过8学分)。
第七条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与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类: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二、社会实践类: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三、文化艺术类: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四、技能考证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第八条申请人每年4月应就上一考核年度(每年4月至下一年3月)内的相关经历及取得的成绩,分别按照以下类别及项目申请第二课堂学分。
一、科技创新类学分
(一)学科竞赛项目: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各类竞赛,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由各级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学会主办的竞赛等。
其中,经教务处、校团委批准,代表学校参加,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学科竞赛奖按以下分值计分(见表1);经教务处、校团委认定,由各级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学会主办的竞赛奖则分别降一等级计分。
2
表1:学科竞赛获奖可申请第二课堂学分分值
3
(二)科技成果项目:指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上,或有内部准印证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非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申报并完成科研课题和社会调查等。
1、学术论文发表以收到收录通知书或正式刊物为准; 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收录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为准; 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鉴定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打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 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的开发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分成部分经费为准; 产品、软件、课件的技术成果鉴定,以校级以上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科研课题和社会调查以立项文件或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
以上科技成果可申请第二课堂学分分值(见表2)。
表2:各种科技成果可申请第二课堂学分分值表
4
2、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美术(含摄影)或设计作品,或美术或设计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中选用者,计3学分;
3、其它确需计算创新类学分的项目,由教务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学分数。
学生在同一项目取得的成果,其创新类学分以每次(或每篇、每项)为单位认定,以取其最高分,不重复计算。
二、文化艺术类学分
(一)中华经典诵读项目:凡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笔试或机考的学生,计1学分(此学分为必修)。
(二)艺术教育项目:凡参加校艺术团一次性集中训练54学时以上并完成相关演出或竞赛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学生每次计1学分(每考核年度累计上限为2学分);校艺术团正式成员,长期参加艺术团活动并参加演出或竞赛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学生每考核年度可计0.5-2学分。
(三)文体比赛项目:参加校级及以上各种文、体(各级各类田径、球类等)比赛获奖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具体分值见表3。
5
表3:各种文体比赛获奖可申请第二课堂学分分值表
(四)文学作品项目:在省级及以上文学报刊上发表5,000字以下的文学作品,其第一作者,计2学分,第二作者及以后,计1学分;发表5,000-10,000字的文学作品,其第一作者,计3学分,第二作者及以后,计2学分;发表10,000字以上的文学作品,其第一作者,计4学分,第二作者及以后,计2.5学分。
6
学生的文章在校级以上征文活动中获奖给予0.5-2学分(其中校级0.5学分,省级1学分,国家级2学分)。
学生在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作品等计0.5学分。
获校级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计1学分。
三、社会实践类学分
社会实践类学分主要适用于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或由校团委、学院团委主办,或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主办,校团委认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实践材料,撰写个人实践小结,并出具实践单位证明。
实践时间累计一周以上(含一周),经考核合格计1学分(每考核年度累计不超过1学分)。
获国家级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的学生奖励3学分;省级2学分;校级1学分。
非寒暑假期间,学生参加由校团委认定,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各类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间达54学时以上者,计1学分(每考核年度累计不超过1学分)。
四、技能考证类学分
技能考证项目:指学生通过外语、计算机和专业等级考试(学校规定毕业须达到的除外),或参加其他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
学生在同一项目取得的成绩,其所得学分取其最高分,不重复计算。
(一)英语专业学生获得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合格证书,非英语专业非艺术体育类学生获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25分以上,非英语专业艺术体育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计1学分。
7
(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广东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一级考试合格证书,计1学分,获二级考试及以上合格证书,计2学分;或参加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考试)科目之一,成绩合格并获得证书,计1学分。
(三)通过高级程序员考试、思科或华为等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者,计2学分,通过程序员考试,计1学分。
(四)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甲等及以上证书,计1学分。
(五)获得各类三级裁判员资格证书,计0.5学分,获得各类二级及以上裁判员资格证书,计1学分。
(六)其他确需确定的项目,先由学生本人向学院考核小组递交书面申请,经学院考核小组汇总后报教务处审批,由教务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分数。
第九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一、第二课堂学分每年4月集中认定一次。
二、每年4月1日-14日,学生本人凭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 填写《广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申请表》向所在学院团委提出书面申请(同一项目受不同级别的奖励,以最高级别认定),累计学分超过4学分者可一并提出以第二课堂学分抵免通识类选修课的申请。
三、每年4月15日-25日,各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资料审核,对申请学分的学生进行学分评定。
8
四、每年5月10日前,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对认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公示结果。
公示结束后由学院团委将《广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班级汇总表》统一发布到各班级,向学生通报其本考核年度第二课堂分数获取情况。
五、每年5月20日前,各学院分团委书记负责将本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录入教务系统,督促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制定下一考核年度获取第二课堂学分的计划。
六、学生毕业前,由教务处审核是否达到第二课堂学分修读要求。
第十条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对第二课堂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学分认定进行抽检、复审。
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该项目所得分值,并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影响或两次以上(含两次)弄虚作假的,依照《广州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从2010级本科生开始试行(学校批准的综合试点班除外)。
原《广州大学普通本科生课外拓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自2010级本科生起不再适用。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学校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