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
交流论文
“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镇江高专人文科学系郑文钵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世博会,都市圈,城市化,经济一体化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迅猛。现有超级大城市一个――上海,特大城市两个――南京和杭州,大城市十三个,中等城市五十五个,小城镇一千四百四十六个。这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圈已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有望成为继美国东北部、加拿大多伦多、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城市群之后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一、“长三角”发展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各类资源丰富
“长三角”地处太平洋沿岸,大致位于30゜N-32゜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配合极佳,因而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本区是著名的“水乡泽国”,河湖纵横,水网密布,能为各类城市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水产品;本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耕、运输和城市建筑;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六朝金粉地”的南京,“三月烟花”的扬州,“天下第一江山”的镇江,“人间天堂”的苏州和杭州,太湖之滨的无锡,鲁迅故乡的绍兴,中国革命启航处的上海和嘉兴……所有这些都为建造大城市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态势良好
“长三角”历来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积累厚实。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钢铁、汽车、机电、石化等产业在国内占举足轻重地位,生物工程、航天、电子技术、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本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20%的GDP,在2002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三角”的贡献份额超过了1/4。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为城市群的建设撑起了坚实的经济骨架。其次,本区农业生产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和出口商品基地及蚕桑基地,为城市群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另外,该地区的政府比较开明,人均土地少,人民勤劳,造就了经商的历史环境和经商优势,目前“长三角”已成了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港澳台商人和外商蜂拥而入,发展态势相当良好。1992年,由苏、浙、沪三地15个城市组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十四年来,协调会积极推进城市间的资产重组、联合与协作,使“长三角”大商贸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9月,十六个城市市长聚会南京,共商发展大计。目前,又新增了浙江的温州,江苏的盐城、连云港,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至此,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的城市已达23个,共同打造极具整合竞争力的城市群,已成为苏、浙、沪、皖四地的共识。
3、城市化水平高,居民购买力强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密集居全国之首,平均每平方千米有4.82个城市,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倍之多,总体城市化水平也较高。本区城市等级体
系完整,大中小城市结构合理,成金字塔型的发展态势。城市人口超过3000万,劳力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江、浙、沪三省市科教事业发达,高科技水平居全国之首,人口素质优良,开发潜力巨大。同时,本区城市居民的收入较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年均消费支出列全国第一、三位,2002年“长三角”14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大关。一个庞大的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长三角”迅速崛起,成为本区域小康社会的主体。在上海,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已逼近半数,约有2成的人拥有2套住房。在江苏,仅2003年上半年,私家车就增加8万多辆,这批中等收入人群成了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和促进城市群建设的“助推器”。
4、区位优势突出,交通运输发达
“长三角”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位置,这里有世界第三大港上海和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的南通和宁波,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极为便利;本区位于我国“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京杭大运河与它垂直相交,内河航运相当发达,并可实行江海联运,海陆联运;南京、上海、杭州等铁路枢纽把京沪、沪杭、浙赣、宁芜、杭甬、兴长等铁路联结成稠密的铁路网;沪宁、沪杭、杭甬和宁通高速公路及众多一级、二级、三级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再加上虹桥、浦东、南京、萧山、朱家尖、奔牛、硕放等大型国际国内机场和地下管道,共同构成了辐射全国、畅通海内外的交通网络,这种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建立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战略决策
1、抓住机遇图发展,共切“世博”大蛋糕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长三角”地区的会展、物流商贸、旅游等众多经济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日本大阪世博会参会人数达6300万,净赚170亿日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超过它,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博园地处上海中心,占地4平方公里,投资额30亿美元,带动周边配套设施投入150-300亿美元,在未来的七年里,“长三角”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有可能接触到世博会建设内容。世博会为期半年,参观者约7000万人,日均40万-50万人次,预计35%的人流会到上海周边旅游,这对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业将是空前的好机会,并对江浙一带交通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世博会是各国科技文化的大会展,上海将提供一亿美元捐助困难国家独立建馆,参展国将达200多个,并建成永久建筑,将本届世博会建成不闭幕的博览会。因此,今后10-20年世博会将给“长三角”城市群提供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
要共切“世博”这一大蛋糕,必须加速“长三角”城市的联动发展和密切协作。各地要依托“‘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筹建“世博会‘长三角’工作机构”,要在共建“‘长三角’信息交换平台”、“人才资源服务平台”、“旅游共同市场”、“招商引资平台”等专题合作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联合构筑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组建商业联合舰队,开展区域环境监测,全面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要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实施《全面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活动方案》,推广普通话,开展常用交际英语教育,展示“长三角”城市的文明的风貌。总之,要动员各个城市、各行各业和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同奋战,把世博会这一大蛋糕做大做活,为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1、打造快速都市圈,无缝贯通江浙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