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标杆管理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如今,标杆管理已经在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教育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杜邦、Kodak、通用、Ford、IBM等这些名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均应用了标杆管理法。

而在中国像海尔、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概念篇
1)定义: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

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2)标杆环:
“标杆环”由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环节构成,前后衔接,形成持续改进、围绕“创建规则”和“标准本身”的不断超越、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立标——有两重含义,其一为选择业内外最佳的实践方法,以此作为基准、作为学习对象。

其二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塑造最佳学习样板,可以是具体方法、某个流程、某个管理模式、甚至是某个先进个人,成为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个人的榜样,即试点工作。

对标——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身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与尝试自身的改进方法,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达标——改进落实,在实践中达到标杆水平或实现改进成效。

创标——运用标杆四法创新并实施知识沉淀,形成超越最初选定的标杆对象,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实践方法,进入标杆环,直至成为行业标杆。

背景篇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领域,尤其是企业界广泛兴起了一场标杆热,且正在不断升温。

国务院国资委也专门发文要求“中央企业对标世界一流,赶超先进,促进中国企业做强做优,推动管理进步,提升竞争能力”。

此举赢得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可并积极付诸实践。

说起标杆,我们并不陌生。

标杆就是寻找一个具体的先进榜样解剖其各个先进指标,研究它背后的成功要素,向其对标学习,发现并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最终赶上和超越它的一个持续渐进的学习、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施乐公司率先导入标杆管理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后世界500强企业中95%以上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标杆管理的应用实践,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原国家经委的号召下,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后更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质量协会的推动下,引入并推广了多种多样的现代管理方法: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全面质量管理(TQC)、全面预算管理、TPM、目标管理(MBO)、量本利分析、看板管理、精细化管理、6S、邯钢的成本到算法等,这些方法毋庸置疑的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悄然兴起的标杆管理是迄今为止最简单、最直接、最实用有效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他是可以衔接任何管理工具的工具,是在集成多种先进方法基础之上的一种扬弃,没有排他性。

在我国,不论是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医院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组织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空间。

20世纪90年代至今,标杆管理引入我国企业管理体系中,已经成为大型国有企业认可的做强做优的有效管理方法,这一点已经成为企业界决策者的共识。

理论篇
标杆管理理论
应用成果案例篇
标杆管理成果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