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十六届六中全会:2020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十二五”规划: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核心)
A、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B、为什么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劳动者最多最重要、风险最多、周期最长、占用资金最大部分
C、自身特点:强制性;互济性(风险共担,互助互济);储备性;补偿性(给付≠工资)
D、社会保险包含老年社会保险(年金制度)、医疗社会保险(缴费最多,时间跨度大)、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不实行个人缴费,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生育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生育补偿)、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4、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
(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因意外灾害降临而暂时生活困难的人;
(3)有收入来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PS:20世纪80年代,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农村地区为扶贫地区。
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
C、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救灾工作的主要形式:紧急救助、灾害预防、灾害预警。
PS:国际上战争和难民救济比重大,现阶段世界性移民、难民安置。
5、社会福利
A、社会福利:
(广义)包含所有社会保障
(狭义)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偿等方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障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B、社会福利的类型: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者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上述三种内容的综合。
C、社会福利的特点:不仅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保证过上正常的生活;提供收入补偿,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保障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
D、社会福利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
E、社会福利的形式:货币、服务、实物。
6、社会保障的功能:
(1)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直接目的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
(2)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4)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还有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进作用。
关键术语: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
社会救助social succour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保障经济社会背景:
自然经济条件下是家庭保障,靠的是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渡过难关;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下,出现两极分化,政府采取措施;
在手工生产时代,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也有家庭承担。
2、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1)国家干预主义(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施穆勒、布伦坦等提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的干预作用)
A、给付原则
(1)保障受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
(2)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
(3)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
B、保障基金的给付分为社会救助待遇给付、社会保险待遇给付、社会福利待遇给付。
7、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因
(1)基金不运营,会遭遇贬值的风险;
(2)有利于基金的保值增值;
(3)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二)系统性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经济周期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缺陷风险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性、流动性。
(四)社会保障金投资工具
(1)金融工具:储蓄(安全性高、收益一般、流动性好)、债券(偿还有保证、安全性高、无风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2)实业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较高的盈利率、安全性强、能防范通货膨胀风险;但是周期长,流动性差)
(五)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政府集中型(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为典型代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社会的发展目标。
),私营竞争型(指的是政府运用市场规则,私营的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政府负责监督。
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典型代表。
)(六)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2)法制化原则(3)公正性原则(4)独立性原则
(5)审慎性原则(6)科学性原则
(七)健全的基金管理体制应具备的特点:
(1)统一的国家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
(2)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要严格分开;
(3)制定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章: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内容:①筹集社会保障资金;②支付社会保障待遇;③管理、运用社会保障资金;④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2、政府、单位、享受者承担保险资金的理由:
(1)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管理责任和义务;
(2)享受者所在的单位承担主要的资金来源和上缴资金的责任;
(3)享受者拥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还具有缴纳社会保障金的义务和监督资金的责任。
3、社会保障机构管理包括按照现在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的工作机构,保障其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效率优先。
4、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政府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资金管理是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关键和重点,社会保障机构管理师社会保障管理的实体运行和组织保证。
)
5、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一)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
(1)集中统一-----英国
(2)分权管理-----①上下分权:中央立法,地方拥有独立的立法权(美国)
-----②部门分权(加拿大)
(2)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体制----联邦德国
特点:政府负责立法,社会公共组织负责业务管理。
(立法监督与具体业务分开管理)
(3)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体制
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立法和制定基本政策的前提,其它的日常工作全部由企业化的私营公司来具体运作。
---拉丁美洲国家为主
以智利为代表的完全基金制私有化管理的个人账户制的仰赖基金制度,国家的作用已经从直接提供养老保障转到制定法规、进行监督以及某种程度上对私有化养老基金制度的担保上。
(墨西哥、玻利维亚、萨尔瓦多效仿)
6、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A、我国当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权过多、高度集中,政出多门、权力分散;
(2、缺乏纵向与横向的监督机制,缺乏完善的内部调控机制;
(3、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政事不分、政府包管一切,生老病死伤残具体业务是单位保险。
①社会保障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和监督机制
②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集中管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③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
④社区服务体系有待发展,社会保障基层工作需要加强
B、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根本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①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具有短期性、变动性)
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
③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与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社会保障支出分别编制预算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一般性税收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稳步增加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根本目的:加强社会保障收支及基金结余投资运营的管理)
④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提倡“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社会保障管理 social security management 管理体制management system
第六章社会保障水平
1、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2、社会保障水平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党竞争、等台阶)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等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