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的三维目标的达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 •拿 •拿 •。 •拿 1 2 3 。n
本 本 本 。 本 •“工作量” •书本

•“工作量 •1 •2 •3
•n
”(单位

•“工作量” •力 F
•“工作量” •F * S

•拿2本书上3层
•拿m本书上n 层 •工作量
•工作量
•拿第1本书上3 层•拿第1本书上n •层第1个n个工作量
• m*n个单位工作
教学设计中的三维目标 的达成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传统目标
•三维目 标
•新的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几个问题
•后两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有无矛盾? •后两个目标有何意义? •怎样完成后两个目标 ?

•从几个案例来感悟以上三个问题
•案例1:初中科学中:“功

•引入课
•拿第2本书上3
层 •…
•拿第 m本书上n
… •…
层•第 m个n个工作


•功
• F*S

•反 思: •1. 概念是一种事物或过程中的某种共同属性的总称。认识到这种属性后从
而提出概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属性应是学生在观察某种现象过程中 自然形成思考,在体验中自我构建、自我抽象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从思想到思辩、从思维到实验,充分体验了伽俐略 实验思想的神奇,学生能感悟到科学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以及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精髓所在。

•案例4:高中“单摆” 的教学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受力分析 •抽象模型
•(F=-mgx/L)
•(展示走时不准的挂钟 •(T与哪些因素成何关系?
•教学过程 : •展现亚的观点
•(重物比轻物下落快 )
•学生否定亚的观点 •教师支持亚的观点
•学生 哗然
•教师提出要求:请 学生也用实验的方 法来推翻亚的观点
•激起学生的“抗议 ”和激烈的争论
•教师实验证明亚的观点(
橡皮与一张张开的纸片同时下落)

•引导学生 •亚的观点
• 若m1>m2 • 则v1>v2 • 若m1=m2 • 则v1=v2


•猜
•(定性解释和定量解决


•结论
•(T=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
•T与l关系:
•进一步实验探究
•L L/4 L/9 L/25
•T T/2 T/3 T/5

•简谐运动
•T与θ 关系 •T与 m 关系 •T与 L关系 •T与 g 关系
•反思 :•1. 过程与方法
• 这堂课的设计类似于前面初中科学中的“功”的设计 ,先以走时不准的摆钟引入,说明研究此类问题的现实 意义,再从受力分析中引入动画让学生确信近视处理的 可行性,以受力分析和抽象的简谐运动模型为基础进行 合理的猜测,再用变量探制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加以 探究,运用结论对引入的问题加以解释。并且还对定量 的公式进行深入的实验验证,通过控制摆长的方法,可 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公式的可信性。
•过程 以合作为基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讨 、: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得到结
论、迁移运用规律、固化规律。教师在旁学生探究 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
•方法 全过程中贯穿变量控制法(原来已经接
:触的变量控制法在新的探究情景中的再次运用,
从而进一步巩固这一重要的实验和思维分析方法
知模式?
•模式
•知识
•传统认知 •模式
•时间
• 构建学生知识可持续增长的认知模式,学习 过程不仅获得知识的容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获得 知识的加速度。这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
•从实验数据 中能看出什 么规律?
操作的基本
规则
•探究实验
•提醒实验操作
•方案设计
规则、个别指

•提供电路 •实物图及器材
• 实验
•多组测量

•反思 : •1. 过程与方法

•IUR关系?
•解释
•验证
•可能 R越大 I越小

U越大 I越大
•实验探究
•方案设计 •电路设计
•I=••-UR
•数据分析
•数据记录设 计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热情高涨 ,分组探究热烈而竞争性强,享受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 来的乐趣。

•知识和技能
•三维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后两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有无矛盾?
•2、后两个目标有何意义?
•3、怎样完成后两个目

•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怎样的一个认 •现代认知
•(“工作” )

•(通过大量素材如起重机
、电梯等工作场景展示)
•提出问 题 •(如何描述这种“工作”的量


•书 架

•“工作量 •1 ”(单位
) •拿1本书
•上 1

•2 •3
•“工作量” •距离 S •m
•上 •上 •。 •上 •“工作量” •上升层级数 2 3 。m 层 层 。层
•上1层
察 验悟 建





•案例2:初中科学中:“欧姆定律”
•I与UR到 •底有何关系?
•引入
•如何理解引 入的实例?
• 结论
•生活实例引入
•得出规律?
•提醒UR •I概念
•U
• 猜想
•可能的关系是: •U越大 I越大 •R越大 I越小
•数据分析 •方法指导
•I
•提醒研究 •R 压强的实验
方法、电路
•数据分析
•2. 在构建这一概念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本身的认知基础(人似乎 天生具有线性叠加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有正作用,也有负作用, 在本案例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这种意识和能力的正作用。),新概念 与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前知识形成了最近发展关系。
•过程
•方法
•重 •重 •重 •重 •变
•问
观 体感 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思 :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合作中,避免了与教师交流中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给思维松绑,释放其创造潜能,在自然而又激烈的交 流探讨中,自然形成竞争心态,在课堂中可以感受到学 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渴望和智慧。

•案例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中对亚里斯多
德“重物下落快、轻物下落慢”观点的否定的教学。
•亚的相反观点呢 ?
• 若m1>m2 • 若m1>m2
•v1<v2 •v1=v2
• 若m1=m2 •v1=v2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纸片教具针对与亚相左的几个观点,分成 若干合作小组分别设计实验。

•反思 :•1. 过程与方法
• 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是直接利用学生原有的关于亚 里斯多德观点错误的知识直接进入后续内容的学习。而 这堂课中充分利用亚观点这一史料素材,充分挖掘其潜 在的科学教育的隐性功能,激发了学生用科学思辩的方 法进行科学设计、科学实验动机,这将十分有利于这些 科学方法的在学生头脑中的迁移和运用,显然学生将比 在初中时的认识深刻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