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银企关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银企关系的构建
【摘要】银行和企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经济要素,银企和谐发展能为社会贡献最佳的效益。而在我国,传统的银企关系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型银企关系特性构建措施
银企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银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支持企业无疑等于支持自己,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共赢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银行和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客观需求。在经济社会,银行和企业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当前新形势下,更需要正确处理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需要构建起一种健康、和谐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
一、新型银企关系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1、商业银行与企业间是相互依存的生存关系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从、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得不到信贷资金、银行中介业务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局限甚至无法存在;没有了企业,整个银行业更是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从经济发展史看,没有商品、商品交换和生产商品的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货币,更谈不上产生银行;从当前现实情况看,没有企业,银行失去了主要的贷款对象,信贷资金无法运用出去,银行也就不必进行存款业务,没有了存(贷)款业务,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银行中间业务,更谈不上金融创
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可见,银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资金周转的正常与否,又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顺利归流和盈利的实现。而反过来,银行又会通过收紧或放松信贷资金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影响其效益的提高。因此,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既是资金借贷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2、商业银行与企业间是纯粹平等的商业关系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大部分实行了股份制,实现了所有权的多元化;没有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转变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同时,银行也都转变为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股权都已或即将分散,不再属于国家一个所有者,且都把实现利润作为经营目标的情况下,发放贷款不再是国家对社会资金进行再分配的活动,信贷资金转化为商品,商业银行同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转化为对资金商品的交易活动,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自然转化为商品交易关系。当然这里说的资金交易是指对资金使用权的交易。在存款业务活动中,存款人是存款使用权的出售者,商业银行是存款资金使用权的购买者;相反,在给企业的贷款中,商业银行是信贷资金使用权的出售者,企业是信贷资金使用权的购买者。交易双方,是平等自主的。银行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以及贷款利率确定完全由银行根据“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原则来把握,企业向哪家银行
贷款也完全由企业根据银行的利率、服务水平决定。资金交易双方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多地增加利润。
3、信用是新型银企关系存在的纽带
商业银行同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是一种既等价的又不等价的交
换关系。当甲方把一定时期内的一定量资金使用权(这种使用权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转让给乙方,乙方对这些资金使用权支付利息时,这种资金使用权交易原则上说是等价的。但从资金本身的交付过程来看却是不平等的。甲方在转让资金使用权的同时采用存(贷)款形式将资金自身的价值也交付给了乙方,而乙方并没有支付对等的价值,只是交了一个到约定日期把这些价值归还甲方的书面承诺(存单或借据)。且资金使用权的交易一般采用赊销方式,即甲方先交付资金使用权,而使用权的价格(利息)则在存(贷)款到期(或到规定的计息日)时才进行支付。由于这种交易的过程一般比较长,在此期间市场、银行、企业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只有银行和企业始终坚守信用,把兑现承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存款或贷款才有可能到期收回,资金商品的交易才可能正常进行。这就充分说明信用在资金商品的交易过程中有怎样的重要性。破坏了信用,大家都不遵守承诺,银行同企业之间的资金商品交易就无法进行。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银行同企业的所有者分离,均成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信用更显得重要。
二、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措施
银行与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因此,银企双方都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银企关系。
1、商业银行方面
商业银行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银行和企业的目标函数就出现了分离。要达到银企共赢的境界,商业银行应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一是要切实转变信贷理念。当前,有相当多的企业有项目,有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就是缺资金,急需融资。如果金融部门“怕贷、惜贷”,企业就无从发展。金融机构要思想更解放一点,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树立“企业发展我支持,经济发展我受益”的理念,切实改变被动防范风险、裹足不前、固步自封的状态,提高客户甄别和风险管理的水平,积极选择优势项目,延伸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存贷款比例过低、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不强、信贷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扩大投贷规模。二是要努力优化信贷结构。许多中小企业现在看上去是“小苗”,再过几年就可能是“大树”,是银行效益的新增长点。银行在保证信贷资金“数量”规模的同时还须向“质量”管理转变,要彻底改变过去信贷投入结构单一、支持对象过度集中的现象。在加大对重点企业和优势行业的信贷投放的同时,要适时向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倾斜,通过细分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千方百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帮他们解决创业初始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的生命所在。银行应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要尽力对上争取信贷审批权限,争取到放贷指标,缩短审批时限,更好更快地提供金融服务。四是要积极开展信贷营销。金融部门要变“等客上门”为“主动营销”,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加强对金融新产品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了解产品特性,促进合作。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信贷营销机制,改进和完善贷款责任制,合理划分贷款责任,科学进行绩效考核,做到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用活、用足本级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信贷审批权限,大力挖掘和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
2、企业方面
企业也应当在观念和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政府不是永远的后台,要明确商业银行不是企业的“提款机”,而是债权人。企业经营要独立,要找寻自主的赢利模式,依赖思想要摆脱。二是敢于做大做强。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唯有创新,才能发展。企业要敢于上新项目,切实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技术的制高点;要敢于上大项目,树立大投入才能大发展的理念,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实力,不断做大做强。要根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