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共同准则、重要规范。任何社会都离不开社会公民共同认可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初,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新民说》一次中明确界定“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1]公德包含了人与群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指明了个人对群体、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他认为:“公德者,诚人类之基本哉”。[2]也就是说社会成员公德意识的强弱关乎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扩展,公共领域的道德更加收到关注。社会公德不管是内涵和外延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所谓现代社会的公德主要是指生活于同一空间下的、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社会成员共同“签订”的,并得到共同遵守和正常执行的“社会契约”,其根本目的在于“相善其群”。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不良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不良表现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其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的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希望。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使其得以大力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愿景,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把精力主要集中于获
取优异的成绩,找到心仪的工作,忽视了培养自身的生活能力和道德修养,造成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社会公德确实的现象。
1、人际关系上的社会公德缺失
大学生也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一些大学生过于随意,过于张扬自身的个性,个人主义泛滥。在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看到任课老师不仅不上前打招呼还躲避老师,甚至于与同伴数落老师;课堂上玩手机,看电子小说,玩小游戏,聊QQ,刷微博,随意进出教室,对老师的教诲不听不闻;聊天、说话语言粗鲁,习以为常。
2、公共生活中的社会公德缺失
公共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对公共领域生活中的社会公德秩序非常不重视,甚至于违背社会公德秩序。公共秩序也叫“社会秩序”,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3]对于大学生来说,遵守公共秩序能够有效的维护课堂秩序、校园秩序,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的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在校园里面的表现的最为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行为就是“占位”。有些学生喜欢用书刊或者其他物品抢占自习室的位置,并且有时占着位置好些日子不出现,使许多后来的同学无法享受这些教育资源。其次,许多大学生养成了晚起的坏习惯,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有学生把早餐、零食等带入教室,吃完后还不处理垃圾,出现垃圾满地滚的现象。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做出过马路不走人行道、随意乱穿,闯红灯等行为,甚至由于自己的车子被
偷后,为了心理的平衡买“黑车”等行为。
3、保护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社会公德缺失
作为大学生,本应该有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浪费现象严重。大学生离开教室时没有及时关闭教室的灯、风扇、空调等其他电器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电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很多校园的绿化区尤其的大草坪上都可以看到有“曲径通幽的小道”,这些都是学生随意践踏草坪造成的后果。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变革是深刻的。面对这种变革,正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思想困惑。这种困惑的产生背后隐藏着许多原因,既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具有多元价值,社会利益是多样化的。“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程来看,一个国家处在现代化最激烈的阶段,往往会导致人们价值失落,道德错位,行为规范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无序。”[4]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使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下降,社会公德缺失,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不良的现象,比如随地吐痰,乱抛垃圾,假冒伪劣,绿地践踏,抢位霸座,公共景点乱画乱涂,不扶老弱,不恤病残,放任宠物,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等。[5]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前卫、从众心理强的群体,对这种社会潮流的影响比较大。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主要的阵地是大学校园,学校教育的强弱对大学生社
会公德的培养具有强烈的影响。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于以下问题,导致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首先,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力度不够。目前高校设定的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甚至有走形式的现象,对德育的重视不够,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其次,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与中小学社会公德教育脱节。社会公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到踏入社会,一个人的社会公德意识都还在不断地养成。但是,目前,高等教育会错误的认为,德育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过程的任务,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因此,不重视社会公德的教育。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始,父母是大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宠爱有加,以自我意识强,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德育的过程中,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一些学生的家长道德素质较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影响都只是外在的因素,他们社会公德的养成的关键因素在于自身。然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行为也导致了其社会公德缺失。首先,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叫薄弱,遵循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差。大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自控力差,道德意识不强,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其次,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实践是社会公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参与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