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要求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
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
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
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
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
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①反对侵略/学习下棋②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
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
通常有三种类型: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如上文中的对联。
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
”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对联,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是一种具有汉字特色的文学形式。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意义相对,横批则是对上下联的总结或概括。
对联通常用于春节、婚庆等喜庆场合,以表达美好祝愿和寓意。
2. 掌握对仗的技巧: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包括平仄、词性、语义等方面的对仗。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一般要求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语义要求上下联的意义相互呼应,形成对比或补充。
3. 运用修辞手法: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 注意字句的选择:对联的字句要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在选字时要注意避免重复、生僻、俗气的词语,力求用词准确、生动。
5. 保持整体和谐:对联的整体要求和谐统一,上下联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横批要与上下联相得益彰。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主题,使对联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6. 勤加练习:写对联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多读多写是提高对联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
7. 保持创新:虽然对联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但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力求新颖独特。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入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本人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
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的基本规则(作者:沁芳)对联的基本规则两条联律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是对联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对联规律,即联律。
我们以每边一句联为例,来说明怎样用联律来写对联。
例:一天明月五柳清风第一条联律:平仄协调*****句脚“仄起平收”这是对联的最基本要求,即上联句脚必押仄韵,下联句脚必押平韵,如例,“月”是仄韵,“风”是平韵。
*****句中“平仄相对”句中平仄相对,即上下联的平仄相反,如上联“天”是平声,下联相对的“柳”是仄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诗规律在此仍起作用。
第二条联律:对仗工稳对仗指对联的词句要相互对偶,即词类、词性、声调要相对。
词类相对,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词性相对,指天文、地理、时令、人物、动物、植物、方向、方位、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都要相对。
声调即平仄相协。
只要按照这两条基本规律,就是合格的对联。
但是对联的复杂规律远非止此。
学对联一定要懂得马蹄韵,马蹄韵是对联的独有规律。
马蹄韵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
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拴《槛联述录川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
对联的这种规则,就叫马蹄韵。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
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
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未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的基本图式,有平起(首字为平声字)和仄起(首字为厌声字)两种。
平起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式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中,亦用于联句句脚,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
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相当突出的一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 对联(含解析)-人教版初中全册语文试题

对联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对联的概念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对联的要求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
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
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三)对联的分类1.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2.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3.按修辞技巧(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如何撰写对联?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你想自己撰写一副春联,表达自己心中所愿,贴在门上,那将会是别有一番趣味吧。
春联,是人们过年时贴在门上的对联,用来抒发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愿望。
它是对联的一种,必然要遵循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律。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撰写对联又有什么要求和禁忌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朋友们参考一二。
撰写对联的基本要求01 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但是,并不是把两个字数相等的句子放在一块就能称之为对联。
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字数相等,那是广告,不是对联。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字数相等,且很出名,但那是诗、绝句,也不是对联。
02 词性相同上下联中对应位置的词性要相同。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上下联中每种词性都要一一对应。
例如:有一副对联流传很广,“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这副对联中的“别其”对“正报”是有毛病的,“其”是代词,“报”是动词,怎么能相对呢?如果把“别其”改成“别具”,就能和“正报”相对了,而且词意也不差,那就是“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03 句法相似上下联在结构上要相互呼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叠字对叠字等。
04 平仄相对上下联两个相对的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而应是一个为平声,另一个为仄声,构成语言的音乐美。
什么是平仄? 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而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为什么要用平仄?有了平仄,句子读起来才会有波折起伏,朗朗上口,有一种音律的美感在其中。
古人的平仄不对? 例如:李白《谢公亭》中有“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这句乍一看,平仄不对,“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入声字,即“竹”字,在古代入声有点像现在的去声,且更加短促有力。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
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
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
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
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
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
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
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
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
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
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
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借此机会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些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以期对同学们评选征联有所帮助。
对联是⼀种讲究格律的⽂学形式,基本格律如下:⼀、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中相对的每组词或短句的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字为仄声字,下联最后⼀字为平声字。
三、平仄相对。
上下联中相对的词组或短句的最后⼀个字要平仄相对,即上联的字是平声,下联就应是仄声,或相反。
四、词性相当。
上下联中相对应的词或词组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以此类推。
五、内容相联。
上⾯四点讲的都是“对”,最后⼀点还要做到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关联,才可称为“联”(特殊情况例外)。
同学们遵照上述基本格律写出来的对联就能成为⼀副宽联,若作⼗分⼯整的对联,我们的⽔平很难达到。
特别是23——25字这样字数较多的对联,要做到完全⼯整对同学们来说更是⾮常困难。
各班同学为聚会所作的这15副对联,在“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内容相联”这三点上都做得⽐较好,差别主要是在上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当”这两点上。
⼤家评选时在整体内容符合征联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侧重从这两条上着眼推选出相对⼯整的⾃⼰喜欢的⼀副对联。
这样我们就既能够通过评选提⾼⾃⼰的鉴赏⽔平,⼜能评选出相对符合基本格律要求的对联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谢谢同学们以各种形式对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的关注和⽀持。
年级聚会组委会2018.5.15.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征联第1副:别母校⼯农兵学商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可对天与地聚国宾琴棋书画唱展才露华载舞载歌真情永注国和家第2副:古稀重逢母校握⼿相拥问候祝福合影视频留同窗百年情谊皓⾸再聚国宾诵诗展画欢歌热舞⾹茶美酒愿学友⼀世安康聚⼀中情谊笑少年风华忆为国奔忙说不尽五⼗春呕⼼沥⾎会⼋⽅思念赞⽼友潇洒祝平安健康道不完⼣阳红绚丽绵长第4副阔别正年少不负春光江湖虽远思报国半世拼搏⽆愧天地重逢近古稀望穿秋⽔晚霞更红常怀旧⼀⽣勤勉有益⼈民第5副⽴壮志四⼗年改⾰弄潮⽆论尊卑贵贱终归沧海⼀滴⽔念初⼼五⼗载重返校园不管苦乐穷富畅叙寒窗⼏多情第6副暮回⾸五⼗春秋飞燕望归巢定睛看故园新颜年少⽩头⽼浊泪崩杯觥交错相拥皆问侯相逢喜过眼云烟嗟叹聚时少第7副年年岁岁花相似⾛过五⼗年时光易逝⽅觉弹指⼀挥间岁岁年年⼈不同银发沧桑⾄岁⽉催⼈品味⼈⽣到百年第8副似箭时光五⼗载朴实不华价值追求映初⼼⼀腔情愫歌依旧如梭岁⽉古稀年⼈⽣⽆悔功名利禄抛天外两鬓沧桑梦乃留第9副束发结缘名庠问道树⼀⽣宏愿难别离同窗短芳华刹那霜鬓怀旧母校⾔欢倾半世沧桑贺重聚醇酒浓砚谊绵长第10副太⾏⼭前登新榜数载求学感慨情怀似梦临别湧满腔热⾎滹沱河畔回旧园半⽣奋⽃细数往事如歌再聚披⼀肩风尘第11副五⼗载岁⽉如歌难忘同学情刻⾻铭⼼得失随缘今笑対古稀年沧海桑⽥延续同学情源源流长真诚似海天地宽遐想同学当年壮志凌云泼墨绘雄图⼀腔情愫修⾝报国;迩瞅窗友现在逍遥⾃得传卮品佳酿两鬓沧桑戚谢欢招。
对联撰写要求

撰写对联是一项高雅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讲究语言优美、意义深刻、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且通常承载着吉祥、祝福、教诲等寓意。
以下是对联撰写的一些基本要求:
1. 对仗工整: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结构和语法上要相匹配,且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要相互呼应。
2. 韵律和谐:对联的上下联在韵脚上要和谐,通常会采用同一韵部的字。
平仄的交替也是构成对联音乐美的重要因素,上下联的平仄应相对。
3. 语言优美:对联的语言应简洁、优雅,避免使用粗俗或过于直白的表达。
4. 意义深刻:对联的寓意应深刻而富有哲理,能够引人深思,或给人以启示。
5. 避免重复:上下联中不应出现重复的字或词。
6. 创意独特:虽然对联有其传统的形式和要求,但好的对联应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个性。
7. 避免生僻字和冷僻知识:对联应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应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字或冷僻的知识。
8. 适合场合:对联的撰写还应考虑到适用的场合和对象,以使对联更具有针对性。
9. 寓意吉祥:在中国文化中,吉祥寓意是重要的,因此对联通常带有祝福、祈愿等寓意。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这些注意事项,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撰写任务。
无论你是要为某个特殊的场合创作对联,还是仅仅想要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能力,这些技巧都将对你有所帮助。
书法对联知识

书法对联知识
书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由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书法对联的基本知识:
1. 组成:书法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上联和下联分别书写在两张纸上,横批则书写在上方。
2. 对仗: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在内容、意境、格律等方面要相互对仗,形成一种对称美。
对仗的要求包括词性相对、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等。
3. 书写:书法对联的书写要求使用毛笔或钢笔等传统工具,书写要规范、工整、流畅,体现出书法的美感。
4. 字体:书法对联的字体可以选择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字体,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字体。
5. 布局:书法对联的布局要注意上下联的对称和平衡,同时要考虑到横批的位置和大小,使整个作品看起来协调、美观。
6. 意义:书法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祝福的方式。
它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
给亲朋好友。
书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0-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常识。
认真阅读题干,了解对联一些常识。
然后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解答】答案:AC可以作为对联。
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
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故选:B。
【点评】对联常识需要多加学习,长期坚持阅读就会增强悟性。
2.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答题。
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请认真研读后回答问题。
政治历史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体育军事类其它高中生18%47%20%9%6%初中生9%68%15%3%5%小学生2%82%10%2%4%(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你们学校要举行“读书节”,请你为你们班想几个读书活动。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内容的分析能力。
这一份表格的信息说明了年级越高学生的阅读面越广。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板块的能力,结合题目中给的提示,再结合活动主题来组织答案即可。
例如:互相交换自己的好书,阅读,开展读书报告会等。
【解答】答案:(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

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对仗工整,音韵协调。
而对联声律规则则是指对联在音韵上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规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列举10个符合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要求。
第一条:平仄对应对联的上下联在平仄上要相对应,即上联平则下联仄,上联仄则下联平。
这样的平仄对应能够增加对联的音韵美感。
第二条:平仄变化对联中的平仄不要过于单调,可以适当进行变化。
例如,上联可以使用平平仄仄的格律,下联则可以使用仄仄平平的格律,以达到平仄相间的效果。
第三条:字数对等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上要保持相等,一般为4个字或者8个字。
这样可以使得对联的结构稳定,形式美观。
第四条:字数适中对联的每个字的字数要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字数会使得对联显得冗长,过短的字数则会显得简单平淡。
第五条:字形清晰对联中的每个字的字形要清晰,不模糊不潦草。
字形清晰可以使得对联的整体形象更加美观。
第六条:词语精确对联中使用的词语要精确准确,不模棱两可。
这样可以使得对联的意义更加明确,不容易产生歧义。
第七条:韵律优美对联的上下联在韵律上要优美流畅。
可以使用一些韵律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式,增加对联的音韵美感。
第八条:意义对应对联的上下联在意义上要相对应,即上联有什么意义,下联也应有相应的意义。
这样可以使得对联的意境更加和谐统一。
第九条:避免重复对联中的字词不要重复使用,尽量避免重复。
重复的字词会使得对联显得平庸无奇。
第十条:创意独特对联要具有独特的创意,不要墨守成规。
可以在对联中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或者创意,使得对联更加有趣有味。
通过以上10条符合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要求,我们可以写出一些优美的对联,这些对联不仅在形式上符合要求,而且在音韵和意义上也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情,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欣赏这些优美的对联。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语文综合运用考点8对联

考点8 对联
考点8 对联 [14年1考:2017年考]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桃符。对联的基本要求如下:
-2-
考点8 对联
例 (2017·安徽)学生会开展“对对联 赢影票”活 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图中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 下联( )(2分)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目,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5-
考点8 对联
3.合乎对联基本要求。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 同、结构相应、仄起平收、意义相关等相关要求, 选用、组织词语。 【贴春联】面对门框站立,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 联。
-6-
考点8 对联
1.(2023·湖南郴州)小郴同学对下联的选取举棋不定,请你结 合对联知识帮他选择准确的一项是( C )(3分) 上联:山为锦屏何须画 下联: A.水作琴声不用乐 B.水作琴声何须弹 C.水作琴声不用弦 D.水作琴声曲悠扬
-9-
考点8 对联
3.根据情境,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4分) 除夕一早,小新见邻居王阿姨对着一副春联发
呆,便热心上前询问:“①王阿姨,您贴春联需_ 要我帮忙吗? ”王阿姨说:“唉!这上下联的位置怎 么贴呢?”小新看了看那副春联(如下图),指着它的 末字,笑着解释道:“② (王阿姨,)根据对联的_ 规则,B的末字“绿”字读第四声,所以B是上联_ ; A的末字“红”字读第二声,所以A是下联。。”
-7-
考点8 对联
【解析】结合“仄起平收”的原则,可排除A项;上 下联一般内容相关,但用字不同,可排除B项;结 合“结构相同”的原则,可排除D项。故选C项。
-8-
考点8 对联
2.(2022·广西梧州)小林想以对联的形式赞美劳动, 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筛选备选 词语,完成下联。(3分) 上联:热爱劳动生活美好 下联: 钟情学习前程辉煌_ 备选词语:勤奋创业 钟情学习 愿景 前程 辉煌 锦绣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对联的基本格律规则(一)对联有六大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对应,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一、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如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下联分句句数必须与上联相等,且对应分句句内字数也应相等。
二、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东、西、南、北、中等)、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红、黄、绿、紫等)、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有时候动词也可以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
三、结构对应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结构)应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等。
所谓偏正结构,前面的字往往是形容、修饰、限制后面的字的,如“春光”、“春风”、“秋雨”、“高山”等,并列结构就不同了,两个字是并列的,平等资格的,两者之间没有形容、修饰、限制的关系,如“风雨”、“江山”“日月”等,写联时常容易犯的毛病是用偏正结构与并列结构相对,如用“春风”对“日月”就不工整,“春风”对“秋雨”就可以,用“江山”对“日月”就可以。
四、节奏相同节奏是古代韵文的重要因素,借助正确的节奏,可以通过停顿和韵律变化造成和谐的音乐美,对联中的节奏也有这样的效力。
节奏对仗,即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
这个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个方面。
语意节奏是根据词语意义的停顿方式确定,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即第二个字,出现单字占一节,这个字即为节奏点。
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声律节奏是利用和谐的音韵即平声和仄声交替与对立而产生的,一般以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每个声律结构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_对联大全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篇关于对联对仗要求,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
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二三”式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3.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我们都知道,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详见第七讲),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那么,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
拟写对联

以所以“行”对“适”,动 词对动词;“之”和“者”是 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 “之”对“者”。所以“孙 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 3、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 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 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 • 一代文章推( ), • 毕生心血似( )。
课本P78
• 茅盾(1896.7.4-1981.3.27),原名沈德 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 知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 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 茅盾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代表 作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等。 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 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1981 年3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 其在故乡桐乡乌镇的居所茅盾故居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 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 名。请你补全对联: 课本P78 • 一代文章推( 子夜 ), • 毕生心血似( 春蚕 )。
• 把下面悼念鲁迅的挽联补充完整。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 中国何人领( 呐喊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彷徨。
)。
• 3.请你选择下面四个句子的序号,配成对联, 分别送给一家玻璃店和一家宾馆做门联。(4分) • ①光明铸就千秋鉴 ②闲来共对一樽酒 • ③远去遥思万里人 ④气冷凝出一片冰
.
对联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应 4、仄起平收(上联最后一个字三四声、下联 最后一个字一二声) 5、内容相关
请你说说下面对联用在什么情况下用?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
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
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
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
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
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
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
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
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
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
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
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
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
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
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
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
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
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
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
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
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
只是漏掉方位词。
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相对。
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
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
其实不然。
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
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
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
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
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我们今天对对,应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
下面分别词性举例说明,同时证明古人并没有笼统地实对实,虚对虚,还是照语法要求去做。
我们只有用语法分析,才能把古人对对的方法弄清楚;壹、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字数最多。
上面所列《词林典腋》三十门,大多数是名词,但它分得太繁碎了,现在应用时只分十多类,即天文、时令、地理、宫室、人物、形体保持各为一类外,已把帝后、职官、闱阁和人伦合为人伦类,政治、礼仪、音乐、技术、文事、外教合为文化类,武备、珍宝、器物合为器物类,布帛、服饰合为服饰类,饮食、菽粟合为饮食类,草木、百花、果品(菽粟兼入)合为植物类,飞鸟、走兽、鳞介、昆虫合为动物类。
其中又分近类和远类,凡词性相近或互相有关系的叫近类,如天文地理和时令部分,人伦、人物和形体,文事和武备等;词性不相同,又无多大关系的叫远类,如动物和服饰,天文和饮食,人伦和器物等。
写作对联时,如同类无词可对,可求近类,近类都不能表示意境时,可以求之远类,古人虽把远类相对叫做对开,但并不乏例。
名词还有习惯不同类通对的。
词有入多类的,有和别类词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习惯上有不同类通对的名词。
例如植物类的花字,由于有“风花雪月天”之句,它能和天文类风、雷、月相对,由于有花鸟、花蝶、花烛、花锦等联合词,它可同鸟、蝶、烛、锦等字相对,又饮食类的酒字还能和文化类的诗、歌、琴、棋相对,是由于古有“诗酒琴棋客”样的名士。
天文类的日、月二字,又可同时令类任何字相对,因为时令类也有日月。
天文类的风字,除能同花对外,又可同世、俗、景、貌、火等字相对,因风字能组成世风、风俗、风景、风貌、风火等联合词。
琴书剑为古文人必备之物,也可通对,至于子字因有父子、果子、甲子等联合词,能同人伦类、植物类和干支通对。
有杨花水性一成语,杨和风水可对。
余可类推,不再列举。
用这类词相对和同类词相对,是同等看待的。
连绵名词也要求词性词相对。
属动物的有鹧鸪、鹦鹉、鸳鸯、蚂蚁、蝴蝶、凤凰等,属植物类的有海棠、月桂、杨梅、荔枝、金桔、玉兰等,属人物的渔父、耕叟、牧童、织女、樵夫、教师等。
其余可类推了,不再列举。
(以下各种词性旨同)。
至于数词、量词、干支、颜色、方位、卦名等仍各自相对。
名词又分为:(1)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书籍名称等;(2)具体名词:日、月、山、水、松、柏、猪、鸡等。
(3)抽象名词:性、情、志、气、仁、义、忠、孝、福、寿等。
这三种名词又要求各自相对,现分别举例说明:甲、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
例如,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二年春节征联出句:“碧野、田间、牛得草”,评冠军的对句:“金山、林里、马识途”。
各以三个文化界人名相对,各字分类相对也工整,第一字是颜色字,第二、三字是地理类,第四字是方位词,第五字是动物类,第六字是动词,第七字是具体名词,语意能顺理成章,古人巧对也不过如此。
乙、具体名词对具体名词。
例如:朱熹世家中堂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日月天地是天文地理类联合词,诗书属文事,圣贤属人物也是联合词,第三、四字是数量词,心眼属于形体类,全是具体名词相对。
丙、抽象名词对抽象名词。
例如,周总理“送蓬仙兄返里”联:“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道义对险夷是抽象名词相对。
贰: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做、作、说、吃、看、闻、视、听、浮、沉、争、打、呼、问……。
例如:(1)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著对留是动词。
(2)徽州戏台联:“声为律吕身为度;云想衣裳花想容”。
想对为是动词,因上下联各是二小句,所以重用动调。
(3)南昌滕王阁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想见对以送来是连动词相对,前者作状语。
叁、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有好、坏、软、硬、难、易、凉、热、大、小、长、短……等。
例如,(1)石达开题宜山白龙洞联:“挺身登峻岭;举目点遥空”。
“遥”对“峻”是形容词,表示空和岭的形状。
(2)灌县青城山天师洞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清、浊、矮、高都是形容词,在这里有意动作用,是表示发展的。
上下联各自对则更工。
(3)汉阳鹦鹉洲联:“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萋萋”对以“滚滚”是叠字形容词,“陈”对以“新”是形容词,前是表示形状,后是表示性质。
上列名、动、形三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比重最大,使用率最高,必须注意区别,准确运用。
它们之间活用又多,名词可作动词或形容词用,形容词也可作名词或动词用,都是常见的,使用场合不同,词性就不同,如锯字配上数量词一条锯是名词,配上宾语锯树木是动词。
这种活用应予注意。
肆、代词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或改组句子的词:如:吾、我、你、他、彼、此、汝、其、伊、侬、我辈、你们、他们……还有谁、何、孰等疑问代词。
例如:(1)峨嵋山报国寺联:“我奉雪山为赠品;君收云海作诗声”。
君指游客和我是代词相对。
(2)左宗棠题酒泉联:“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此”指酒泉,对以吾是代词相对。
伍、数词表示数目的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例如:(1)扬州濯清堂联:“十分春水双檐影;百花莲叶七里香。
”百对十,七对双都是数字相对。
(2)无锡梅园联:“七十二峰青未断;万八千树芳不孤”。
前三字都是数字相对。
陆、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一般放在数词后,有升、斗、尺、丈、里、斤、吨、件……,例如:(1)史学家范文澜堂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句对年是量词。
(2)兰州神河庙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道对层是量词。
柒、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肯定、否定、反问、祈使、礼貌等,有:相、很、甚、即、必、未、岂、请……。
例如:(1)函谷关犹龙阁联:“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
未、轻、愿、再都是动词前的副词,未表示否定,轻表示程度,愿表示祈使,再表示范围。
(2)成都杜甫草堂联:“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自对更是副词,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围。
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目的的词,有在、于、乎、因、由、以、向、与、对、和、同……等,例如:古名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原和本,因和为都是介词,前者表示状态,后者表示原因。
玖、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以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有及、或、并、和、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