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2、压机固定板有关尺寸校核
➢模具最大尺寸应小于压机立柱或框架之间的距离;同时还 应保证模具能装夹在工作台上。
➢模具安装方式:螺钉直接固定或用压板固定。
3、压缩模高度和开模行程的校核
h H min
式中 h——压模闭合高度,mm; Hmin——压机上下模板之间的最小开距,mm。
•操作方便,原料计量简单;
•制品脱模容易,不易与侧壁刮擦;
•不宜成型以布片或长纤维作填料的 塑料;
•每次成型应清理挤压面。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4、多型腔压缩模
➢多型腔压模可为溢式或半溢式结构。
➢多腔共用加料室有利于缩小模具尺寸,方便加料,但边角 的型腔易缺料。
➢对于固定式压模
H max h L
式中 L——压模所要求的最小开模距离,mm;
Hmax——压机上下模板之间的最大开距,mm。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3、压缩模高度和开模行程的校核
➢图5-7:所需最小开模距为 L hs ht (10 ~ 30)
式中 hs——塑件高度,mm; ht——凸模高度,mm。
➢已知压模结构和塑件成型压力,选择压机时
F机
p0 An 10k
➢当压机已定,确定压模型腔数时,按下式计算并取整
n 10kF机 p0 A
➢当压机总压力超过压模所需压力较多时,应调小压机的工 作油压,按下式计算
F机 0.1p表 A活
式中
p表——压力表读数(油压),MPa;
A活——压机活塞面积,cm2。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三、压缩模分类
➢分类: • 按模具在压机上固定方式分: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 • 按上、下模闭合形式分:溢式、不溢式和半溢式; • 按分型面特征分:水平分型面和垂直分型面压缩模; • 按型腔数分:单腔式和多腔式压缩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特别适合压制有棉布、玻璃布、 长纤维填充的制品;
• 飞边与分型面垂直,便于去除。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3、半溢式压缩模
➢半溢式压模特点:
•设有断面尺寸较大的加料室,加料 室底部有环形挤压面,型芯与加料 室间隙配合;
•余料可通过配合间隙和溢料槽溢出, 制品密度较溢式压模的好;
1、压机最大总压力校核
➢以织物、纤维作填 料比无机物粉料、木 粉作填料成型时需要 更大压力。 ➢薄壁深腔件成型压 力要较大。 ➢正装式(型腔在下) 比倒装式压模成型压 力要小。 ➢垂直壁塑件较倾斜 壁塑件所需压力大。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1、压机最大总压力校核
➢压缩成型特点:模具加热、效率低。
•原料:热固性料除树脂外,含大量填料、固化剂、固化促进 剂、润滑剂、着色剂等,塑化前流动性差、填充难;
•原料形状:粉状、粒状、片状、团状、碎屑状、纤维状等;
•成型:模具敞开状态加料,边加热加压边合模,最终完全闭 合,加压直接、填充密实。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不溢式压缩模改进方法:
•型腔延伸0.8mm后单边加大 0.3~0.5mm;上部形成环形储料 槽。
•带斜边制品可将型腔沿斜边延 伸一小段距离(2mm),加料室 尺寸增大。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3、半溢式压缩模配合形式
➢半溢式压缩模:带有水平挤压面,并方便开设溢料和排气 槽,型芯与加料室配合取单边间隙0.025~0.075mm,口部同 样设20′~1°锥形引导部分,引导长度约10mm。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一、压缩成型及压缩模结构特点
➢压缩成型工艺过程: • 嵌件安放—加料—合模—排气—开模—顶出制品—清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一、压缩成型及压缩模结构特点
➢工艺用途:热固性塑件、流动性差的热塑性制品(PTFE、 高透明PS、PMMA、UHMW-PE等)和橡胶制品的成型。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1、溢式压缩模
➢特点: • 无加料室;凸、凹模无直接 配合,余料极易溢出; • 制品密度低,力学性能差; • 不适用于高压缩率的原料, 最好用粒料或预压锭料成型; • 用于钮扣、装饰品等扁平小 型薄壁制品成型。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若移动式压模用卸模架在压机上脱模时,模具与卸模架组 合后的总高度,以能放入上下模板之间为宜。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4、压机推出机构的校核
➢压机推出机构:有手动推出机构、推出托架和液压推出三 种形式。
➢压模的推出机构应与压机相适应,应能与压机顶出杆相连 接; ➢压模所需的推出行程和推出力也要与压机相适应。
➢移动式压缩模配合段3~5mm,固 定式压模4~6mm,加料腔高于30mm 的配合段长度可取8~10mm。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2、不溢式压缩模配合形式及其改进
➢顶杆或下型芯与孔的配合也可取H8/f8,配合长度也不宜过 长,配合段之外部分可加大孔径或制成4°~5°斜孔。
一、常用压机及其技术参数
➢常用压机台板结构尺寸
顶出杆端部 为螺纹结构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二、压缩模与压机相关技术参数的校核
1、压机最大总压力校核
➢它与材料种类、塑件尺寸、型腔数等有关。
F模 k F机 (0.75 ~ 0.90)F机
式中 k——安全系数,取0.75~0.90,视压机新旧程度而定; F机——压机最大总压力,kN; F模——压模所需成型压力,kN。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5.3 压缩模设计
一、型腔总体设计 ➢包括塑件在模内加压方向选择、型芯型腔配合结构选择和 分型面位置选择等
1、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加压方向即型芯对塑料原料施加压力的方向,选择时应考 虑以下因素:
(1)便于加料原则 ➢图a)加料室直径大而浅,可 方便加料; ➢图b)相反,不便加料。
➢塑料制品液压机:规格从350~1000kN,最常用的是450kN和 1000kN两种。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一、常用压机及其技术参数
➢常用压机台板结构尺寸
顶出杆端部 为T形槽结构
顶出杆端部 为螺纹结构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5)应便于塑料流动 ➢图a)塑料逆向流动,需要更大的成型压力。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1、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6)机动侧抽芯以短为好原则 ➢利用开模动作抽芯时,宜把长型芯放在开模方向;模外手 动抽芯则关系不大。
(6)保证重要尺寸精度原则 ➢施压方向制品尺寸精度更低,重要尺寸不宜放在此方向。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一、型腔总体设计
(2)使型腔各处压力均匀原则 ➢图a)沿轴线加压,当圆筒较长时,压力传递距离太长,造 成中下部压力不足,影响制品密度均匀; ➢图b)横向施压,压力较均匀,但外表面有分型痕迹。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第 21 讲 5.1 概述 5.2 压缩模与压机的关系 5.3 压缩模成型零件设计 一、型腔总体设计 二、压缩模型腔配合结构和尺寸 三、成型零件设计 四、加料室的设计及其计算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5.1 概述
一、压缩成型及压缩模结构特点 ➢成型原理:将粉料、粒料、预压锭料或浸渍料直接放入模 腔进行加热、加压成型的方法。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5.2 压缩模与压机的关系
一、常用压机及其技术参数 ➢压机类型:分框架式和柱式结构;以油压机为主,还有少 量的水压机、螺旋压力机等。
上工作 台面加装 电加热板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一、常用压机及其技术参数
2、不溢式压缩模
➢不溢式压缩模特点:
• 加料室为型腔上部断面的延伸,无挤压面,溢料量很少;
• 型芯与型腔配合间隙单边约0.025~0.075mm,或将型腔侧壁 制成带15′~20′的斜度,方便开模。
• 成型压力大、密度高,性能好;
• 用于形状复杂、壁薄、流程较长 或深形制品成型,或流动性差、比 压高、比容大的塑料;
• 深孔和形状复杂制品难以成型;
• 模具磨损快、寿命低;成型零件需淬硬。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二、压缩模典型结构
➢压缩模组成:型腔、加料室、 导向机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脱模机构、加热系统等。
➢加热方式:电加热、蒸汽加热、 煤气或天然气加热等。
➢热塑性料成型:模具开设温度 控制通道,在塑化和定型阶段, 分别通入蒸汽加热和通入冷却 水进行冷却。
二、压缩模型腔配合结构和尺寸
2、不溢式压缩模配合形式及其改进
➢加料室断面尺寸与型腔断面尺寸相同,不存在挤压面;
➢型芯与型腔配合间隙要适当,过小不易排气、易擦伤;过 大溢料严重,影响塑件质量;一般按H8/f8配合或取单边间 隙0.025~0.075mm。
➢配合段长度:不宜太长,深腔时 入口段应加20′~1°斜度,口部加 圆角过渡。
➢半溢式倒装压缩模:也带有水平挤压面(宽2~3mm),外 周倒一斜面形成溢料槽。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3、半溢式压缩模配合形式
➢半溢式加料室单边尺寸应比塑件大5~8mm,视塑件尺寸大 小而定。为获得更薄的飞边,挤压面不宜大,中小模具有 2~4mm、大型模具3~5mm即可,太窄模具挤压强度会不够。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2、分型面位置和形状的选择
➢当施压方向确定后,分型面位置也就可方便确定; ➢分型面位置确定原则与注射模相类似。 • 分型面位于塑件最大轮廓处; • 尽可能避免侧向分型抽芯; • 分型面的溢料边位置应便于修整,最好在隐蔽处; • 应保证重要尺寸的精度(如同轴度)等; • 开模时,塑件最好留于下模,以便顶出。 ➢为便于制造,分型面和挤压面多为平面,较少采用曲面或 弯折面。
即 Hmax h1 h2 hs ht (10 ~ 30)
式中 h1——下模部分全高,mm; h2——上模部分全高,mm。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3、压模高度和开模行程的校核
➢对于利用开模力完成侧抽芯或脱螺纹的模具,开模行程可 能要求更大,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压缩成型及压缩模结构特点
➢压缩成型优点:
• 使用的设备和模具比注射简单、价廉;
• 压力直接作用于原料,适于成型流动性差填料多的塑料;
• 成型热固性制品收缩率较小、变形小、各向性能较均匀。
➢压缩成型缺点:
• 生产周期长、效率低;
• 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多尘、环境差,劳动强度大;
• 制品飞边多、去除难,影响高度方向尺寸精度;
1、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3)便于安装和固定嵌件原则 ➢图a)嵌件安于上模,不方便; ➢图b)嵌件在下模,操作方便,还可利用其顶出塑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1、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4)保证型芯强度原则 ➢图a)施压时上模型芯受力大,越简单越好; ➢图b)对上模型芯受力不利。
F模
p0 An 10
式中 p0——单位成型压力,其值可查表,MPa(0.1kN/cm2); A——每个型腔水平投影面积,半溢式为加料室投影面积,cm2;
n——压模加料室个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1、压机最大总压力校核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
二、压缩模型腔配合结构和尺寸
1、溢式压缩模配合形式 ➢型芯和型腔无直接配合,它依靠模具的导向机构定位。
➢溢式压缩模为减薄飞边的厚度,密合面不宜过大,通常设 计成围绕型腔周边的环形区,宽度3~5mm;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塑料压缩与传递成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