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前热身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模考前热身训练一轮复习结束到一模考试之前,这段时间做什么?
我们给广大考生准备了6套专题小练习,通过练习,既能帮考生重温知识,避免遗忘;又有利于把脉高频考点,做好考前热身。
每天一卷,一轮复习完美收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进行细胞内蛋白质免疫标记染色时,一般会先将实验细胞用100%的甲醇浸泡固定10 min,风干后再用专一性的抗体溶液浸泡进行标记。
试推断,除固定作用外,甲醇在此实验中还具有的功能是()
A.活化细胞以便蛋白质能与抗体结合
B.活化抗体使抗体发挥功能
C.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解析:选C甲醇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体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蛋白质结合。
2.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蛋白质合成与核仁有关,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
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对原核细胞来说,转录和翻译分别是在拟核和核糖体上进行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分别是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上进行的。
3.(2014·东北三省联考)红墨水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能被细胞代谢中产生的[H]还原成红色不溶于水的物质)常用于检测种子活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中,胚被染成红色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
B.红墨水染色法中,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
C.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相似,均应用了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D.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中,被染成红色较深的种子细胞呼吸可能较强
解析:选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是利用细胞代谢产生[H]使细胞染色的原理来鉴定种子活力,而红墨水染色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4.(2014·烟台模拟)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
解析:选C由于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且细胞器a含蛋白质和脂质,说明细胞器a有膜结构,并含有少量核酸,则细胞器a为线粒体,完成的生理过程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
细胞器b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应具有膜结构,可能是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其中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无关。
细胞器c只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为核糖体,其中发生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
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5.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种膜蛋白受体,其能结合激素并使受体处于激活状态。
处于激活状态的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激活G蛋白,使G蛋白的α亚基与β、γ亚基分离,并在GEF(鸟苷酸交换因子)的帮助下通过GTP交换G蛋白上结合的GDP使得G蛋白进一步激活AC系统(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产生第二信使cAMP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生物学效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分析题图可以推断: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可能是糖蛋白
B.该条多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当G蛋白偶联受体与激素结合时,G蛋白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G蛋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解析:选A据题可知GPCRs是一种膜蛋白受体,其可能是糖蛋白;该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其R基中也可能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与激素结合的处于激活状态的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使G蛋白的α亚基和β、γ亚基分离,因此G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6.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若装置1液面下降,装置2液面上升,则a、b、c三种溶液浓度关系是a>b >c
B.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图甲中的2相当于图乙中的细胞膜
C.若图乙是将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则4处液体是细胞失去的水D.若图乙是将细胞置于30%的KNO3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则后期不需将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也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选D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若装臵1液面下降,装臵2的液面上升,则三种溶液浓度关系是b>c>a;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臵,图甲中的2相当于图乙中的原生质层;将细胞臵于30%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壁不具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和水均能透过细胞壁,则4处液体是蔗糖溶液;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开始,外界浓度高,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不断吸收KNO3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使细胞液的浓度在发生质壁分离后不断增加,当高于外界浓度时则细胞又开始吸水,这样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7.(2014·沈阳测试)根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①→④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
同
B.抑制DNA复制可使①→③过程停止
C.经②、④变化的细胞会逐渐呈现出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
变大等衰老特征
D.细胞经⑤变化后,其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解析:选D①→②,①→④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抑制DNA复制可使①→③过程(即细胞分裂)停止;分化的细胞都要经过细胞衰老的过程,会逐渐呈现出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变大等特征;⑤为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
8.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动物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①⑥
C.③②D.④⑤
解析:选D细胞板只出现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故④错误;图⑤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体细胞不会发生减数分裂,故⑤错误。
9.(2014·绵阳二诊)下面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C.丙可以代表体细胞,甲只能代表精细胞或卵细胞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C图示甲、丙、丁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且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N、2N、4N,分别对应的细胞为成熟生殖细胞(或第二极体)、体细胞(或减Ⅱ后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乙对应减Ⅱ前、中期细胞,戊对应减Ⅰ或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减Ⅰ期可发生基因重组,丁和戊时期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10.下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 h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①段
C.②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③段
解析:选C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故此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 h。
染色体数目倍增是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应为图中②段。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在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差错,即最可能发生于①段。
②段为细胞分裂期,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11.(2014·安徽五校质检)分别用等量清水(甲组)和香烟浸出液(乙组)培养大蒜,一段时间后分别取其根尖制成有丝分裂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甲组少,说明香烟浸出液可能抑制细胞分裂
B.乙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甲组少,说明香烟浸出液可延长细胞周期
C.乙组视野中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甲组没有,说明香烟浸出液能诱导染色体数目改变
D.乙组视野中可能观察到基因突变的细胞,甲组没有,说明香烟浸出液能诱导基因突变
解析:选D结合题意,乙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甲组少,原因可能是香烟浸出液抑制细胞分裂或延长细胞周期,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减少;乙组视野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而甲组没有,说明香烟浸出液能诱导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12.中科院近来发现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
在H2O2和TNF—α(一种淋巴因子)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并将细胞质内的Bid蛋白分解成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如下图所示)。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cBid的数量,cBid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负反馈调节
B.cBid可能会引起细胞能量供应能力下降,加速细胞的凋亡
C.溶酶体中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其他内容物释放无此功能D.线粒体释放出的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等物质,如果不被水解,可以继续完成有氧呼吸,生成ATP
解析:选B凝乳蛋白酶释放使cBid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正反馈调节;溶酶体中含大量的水解酶,大量释放会引起细胞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也能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的有氧呼吸需线粒体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6分)下图是五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_(填写数字)。
(2)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写数字),它们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与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在分布上的不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________(填写数字)形成小泡与________(填写数字)融合,该实例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细胞中含有3结构的是________。
A.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B.蓝藻细胞
C.绿藻细胞D.骨髓干细胞
解析:图(1)1~5分别是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叶绿体和内质网。
除了中心体无膜外,其他几种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系统。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它们都含有遗传物质,能自主合成一部分蛋白质,所以它们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3)无论是游离的核糖体还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但是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一般属于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4)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以后,首先在内质网上加工,然后以小泡的形式运输至高尔基体。
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融合,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小麦属于高等植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所以它们的细胞中无中心体。
答案:(1)1、2、4、5(2)1、4它们都含有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合成一些蛋白质(3)5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一般属于分泌蛋白,而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分布在细胞中(4)5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CD
14.(18分)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结构)有关,C 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
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C、D分别代表胞内蛋白和分泌蛋白,呼吸酶、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胞内蛋白,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
(3)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特别需注意的是G物质进入细胞、D物质排出细胞都要经过细胞膜,不能漏答。
(4)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融入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融入细胞膜,故最终是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高尔基体的膜面积相对稳定。
答案:(1)核糖体核仁(氨基酸)脱水缩合(2)abd c
(3)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5.(18分)洋葱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其生理功能各有不同。
某研究小组对各个区域K+的积累量和运输量进行了统计并绘图,结果如下:
(1)根尖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分生区细胞________的结果,如果在根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可能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K+积累量的曲线是________,根尖吸收K+能力最强的区域是______,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根尖细胞在含有3H-核苷酸的培养液分裂一次后再转入普通培养液培养,则在下一次有丝分裂中期3H在染色体上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一般要先对根尖材料进行________,然后再经过________后,才能制片观察。
解析:(1)洋葱根尖的四部分细胞起源相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秋水仙素既可诱发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变异。
(2)成熟区吸收K+的量较大,但积累量并不大;由于吸收K+是主动运输,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应为线粒体和核糖体。
(3)以一个DNA为例,在3H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只有1条链有3H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液中分裂一次,形成的4个DNA分子,分布在两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每对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接形成1条染色体,其中只有1条染色单体被3H标记。
(4)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需要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
答案:(1)增殖和分化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2)B成熟区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答出两项即可)
(3)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被3H标记
(4)解离漂洗、染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杭州模拟)人体中某一过程如下图所示,如果温度增加到45℃,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
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
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C.氨基酸缩合速度加快
D.氨基酸缩合速度减慢或不能发生缩合
解析:选B题图表示的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
由于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人体正常体温,所以当温度增加到45 ℃时,酶会全部或部分失活,蛋白质不能被消化或被消化得较慢。
2.浸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发生的是()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D.ATP水解
解析:选B洋葱表皮细胞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开始时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变大,从而导致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2014·青岛模拟)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及利用。
下列关于[H]的产生和利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过程中的[H]来自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均来自水,和第一阶段产生的[H]都用于第三阶段中与氧结合
D.如果给某叶肉细胞提供H182O,则在该细胞中的氧气、葡萄糖、CO2中均可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选C光合作用过程中[H]全部来自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全部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水和丙酮酸。
通过水的光解,H182O中的氧可以出现在氧气中,通过有氧呼吸H182O中的氧可以出现在CO2中,再通过光合作用出现在葡萄糖中。
4.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以及某些过程。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ADP→AT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D.暗反应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解析:选C 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DP→ATP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可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5.(2014·烟台模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下单位时间内产生ATP数量的曲线是()
解析:选B氧浓度为0时,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氧浓度较低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且有氧呼吸强度较低,所以产生的ATP较少(在一定的氧浓度范围内,随着氧浓度的增加ATP的产生量降低);当氧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随着氧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产生的ATP数量也逐渐增加,最后达到稳定。
6.(2014·宣城质检)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 mmol·L-1和400 mmol·L-1的小分子物质M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 mmol·min-1。
对此结果的解释最确切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
D.吸收M物质时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解析:选C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小分子物质M溶液中,吸收小分子物质M的速度相同,说明小分子物质M被植物细胞吸收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
植物细胞吸收小分子物质M 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
7.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下列能表示植物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选D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逐渐减弱,CO2固定仍然进行,导致五碳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一段时间后恢复稳定。
8.(2014·广州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图是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示意图。
对此实验操作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较小的环境中呈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细胞呼吸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金鱼藻光合作用吸收CO2
解析:选C溴甲酚紫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较小时呈现黄色,随着pH的升高,颜色逐渐变为紫色。
由于金鱼藻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所以溶液呈黄色。
在光照下30 min后颜色变为紫色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吸收了更多的CO2,使得溶液的pH变大,与氧气的释放与否无关。
9.(2014·烟台模拟)有关下面图示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只能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①~⑥过程均可在同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
C.④过程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③过程
D.⑤过程中会产生[H]、能量、水和CO2
解析:选C光合作用也可以发生在蓝藻细胞内;⑤和⑥过程代表两种无氧呼吸方式,不可能在同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⑤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的过程,不会产生[H]和H
O。
2
10.(2013·海南高考)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b 和d B.a、c 和e
C.c、d 和e D.b、c 和e
解析:选B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部位c、e 被锡箔纸遮盖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a 部位为黄白色,没有叶绿素,故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a、c、e处加碘液不会变蓝。
11.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对分别取自植物营养器官的三种细胞进行测定,其中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乙细胞只释放O2而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不可能取自叶B.乙不可能取自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D.甲可能取自茎
解析:选A甲细胞只释放CO2不释放O2,该细胞可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能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甲可能取自叶,也可能取自茎;乙细胞只释放O2,不释放CO2,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可能是叶肉细胞,但不可能是根细胞;丙细胞可能是死细胞,也可能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细胞。
12.(2014·广州模拟)将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桂花幼苗40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进行不同遮光处理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90 d并测定部分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提取色素时一般需要用到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C.本实验的测量指标是桂花幼苗对氧气的吸收量
D.由表中数据可知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呈负相关
解析:选B本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自然光照,属于对照组,但桂花幼苗生长最好的是净光合速率最大的丙组。
本实验测量的指标是桂花幼苗的氧气释放量。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的含量既不呈正相关,也不呈负相关。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6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下图甲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
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