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法在基坑悬臂式排桩支护中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
φn 2
)
-
2Cn
tan(45°
-
φn 2
)
(2-1)
由朗金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得出第 n 层土底面对板桩墙的被动土
压力为:
∑ epn
= (qn
+
n
rihi)tan2(45° +
i=1
φn 2
)
+
2Cn
tan(45° +
φn 2
)
(2-2)
式中:
qn —地面荷载传送到 n 层土底面的垂直荷载(KN/m2); φn — n 层土的内摩擦角(°); cn — n 层土的内聚力(KN/m2)。 2、地面附加荷载 q0 分别计算:
(4)根据作用在挡土墙结构上的全部水平作用力平衡条件和绕墙
底部自由端力矩总和为零的条件可得:
∑ [ ] H
=0,Ea +
(ep3 - ea3) + (ep2 - ea2)
z 2
-
(ep3
-
ea3)
t0 2
=0
(2-5)
∑ [ ] M
=0,Ea ⋅(t0
+ y) +
z 2
(ep3
- ea3) + (ep2
— 428 —
桩Biblioteka Baidu土深度即为板桩保证稳定性所需要的最小入土深度,可根据静力
平衡条件即水平平衡方程( ∑Η =0)和对桩底截面的力矩平衡方程
(∑Μ =0)联解求得。
1、计算板桩墙前后的土压力分布:
由朗金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得出第 n 层土底面对板桩墙主动土压
力为:
∑ ean
= (qn
+
n
ri h i) tan2(45°
(a)变位示意图 (b)土压力分布实际图 (c)悬臂板桩计算图 图 1 悬臂板桩的变位及土压力分布图
二、平衡法
图 2 静力平衡法计算悬臂板桩 图 2 表示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随深度呈现线性变化,随着板 桩入土深度的不同,用在不同深度上各点净压力的分布不同。当单位 宽度板桩墙两侧所受的净压力相平衡时,板桩墙侧处于稳定,相应的板
距离为 a 时:
n
∑ 当 hi > a 时 qn ,= q0
b1 × b2
n
n
i=1
∑ ∑ (b1 + a + hi)(b2 + 2 hi)
i=1
i=1
3、地面集中荷载可折算成均布荷载:
(1)繁重的起重机器距板桩 1.5m 内按 60KN/m2 取值;距板桩 1.5~
3.5m,按 40KN/m2取值;
- ea2)
z 3
- (ep3
-
ea3)
t0 2
t0 3
= 0(2-6)
整理后可得 t0的四次方程式:
t04
+
ep1
β
ea1
t03
-
8Ea β
t02
-
éëêê6βE2a
(2yβ
+
科技信息
浅谈平衡法在基坑悬臂式排桩支护中的设计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八队 赵凤瑞
[摘 要]基坑排桩支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支护结构体系中的悬臂式排桩,本文按静力平衡法建立的悬臂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对 于基坑排桩支护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平衡法 悬臂式排桩支护 土压力
引言 悬臂式支护结构又称自立式支护结构,由于其施工简便,造价低 廉,在一些开挖深度不大的基坑结构中经常使用。因此在悬臂式支护 结构设计过程中,确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关系到 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设计要点 1、悬臂式排桩多为临时性结构,一般允许结构局部出现偏差,设计 中不需考虑过大的安全储备。 2、设计中所使用的有关设计参数,往往有较大变化,设计时应先按 常规计算方法计算出最不利情况与最有利情况,然后按偏于有利的情 况进行设计与施工,按偏于不利的情况预备好补救措施。 3、悬臂式排桩破坏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预兆,设计时,应控制桩 顶侧移,如施工过程中侧移过大,则要考虑结构是否容易加固。 4、排桩的桩距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及桩径大小等影响 因素计算护坡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桩距过小,施工不便,造价增 加;桩距过大,桩间土不易保持稳定,在一般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桩距以 2~3 倍桩径为宜。 5、为了减小悬臂式排桩的内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应预先设计各 种临时支撑。根据基坑的形状与尺寸、周边环境、桩身荷载的大小进行 合理布置,设计中应考虑施工是否方便,施工中应依据桩顶侧移的大 小,将临时支撑数量进行适当增加或减小。 悬壁式排桩支护结构可用于开挖深度不大、基坑底部土质情况较 好、支护结构变形要求不高的基坑支护工程。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 方法采用传统的板桩计算方法。如图 1(a)所示,悬臂板桩在基坑底面 以上外侧主动压力作用下,板桩将向基坑内侧移,而下部则反方向变 位,即板桩将绕基坑底以下某点(如图中 b 点)旋转。点 b 处墙体无变 位,故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二力(静止土压力)作用,其净压力为 零。点 b 以上墙体向左移动,其左侧作用被动土压力,右侧作用主动土 压力;点 b 以下则相反,其右侧作用被动土压力,左侧作用主动土压 力。因此,作用在墙体上各点的净土压力为各点两侧的被动土压力和 主动土压力之差,其沿墙身的分布情况如图 1(b)所示,简化成线性分布 后的悬臂板桩计算图式如图 1(c)所示,即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计算板 桩的入土深度和内力。以上有关内容可参看文献[2]。
(1)地面满铺均布荷载 q0 时,任何土层底面处 qn = q0 ; (2)与板桩墙平行的宽度为 B 的条形荷载 q0 ,离开板桩墙的距离
为 a 时:
n
∑ 当 n 层土底面深度 hi ≤ a 时,qn =0
i=1
n
∑ 当 hi > a 时,qn = q0
B n
i=1
B + a + ∑hi
i=1
(3)作用在面积为 b1 × b2(b2 与板桩墙平行)的荷载 q0 ,离开板桩
(2)轻型公路:按 5KN/m2取值;
(3)重型公路:按 10KN/m2取值;
(4)铁道:按 20KN/m2取值;
4、墙侧土压力分布:
建立并求静力平衡方程,求得板桩的入土深度。
(1)算板底墙后主动土压力 ea3 及墙前被动土压力 ep3 ,然后计算第
一个土压力为零的点 d 离坑底的距离 u,从而确定 d 点;
u—土压力零点距坑底的距离,可根据净土压力零点处墙前被动土
压力强度与墙后主动土压力强度相等的关系求得,即:
Kpu = Ka(h + u)
所以
u
=
Kah (Kp - Ka)
(2-3) (2-4)
(2)计算 d 点以上土压力的合力 Ea ,求出 Ea 至 d 点的距离; (3)计算桩底墙前主动土压力 ea1 和墙后被动土压力 ep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