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关乎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更新,环境卫生学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思考。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在众多医学专业中,预防医学是一门重要且特殊的学科。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

它关乎着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安全、疾病预防等诸多方面,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环境卫生学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卫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而传统的环境卫生学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环境卫生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有效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而言,教材编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审视现有的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和完善教材,以确保其与时俱进、符合实际需要。

还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以保证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另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境卫生学素养。

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开展相关的实验课程、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卫生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课外讲座、组织参观实习等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来看,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

发现Biblioteka 生物因素水传播疾病生物因素
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和动物皮屑等)。在正常情况下,空气,水,土壤中 均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但当环境中的生物种群发生异常变化或环境中有生物性污 染时,可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即使在发达国家,水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仍时有报道, 例如1993年4月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曾爆发了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有40。3万人患 病,4000余人住院治疗,有112人死亡。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性污染广泛存在,并可引起相关疾病的爆发流行。
定义
定义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已成为环境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pettenkofer(佩滕科费尔)设立卫生学教室,是环境卫生学之父。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 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对于人类而言,环境是指围绕人 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它由多种环 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组成,前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 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而后者则通过环境介质 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 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 分。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气,液,固)在地球表面环境中通常是不会以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的,例如水 中可含有空气和固态悬浮物,大气中含有水分和固态颗粒物,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 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物质组成也可以相互转移。例如水中的酚,氰可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的氰化 物既可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也可通过挥发释放到大气中。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由此可见, 人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环境介质还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虽 然长期以来环境曾遭受过无数次自然突变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及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环境介质的整体结 构和基本组成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环境介质对外来的干扰具有相当的缓冲能力。但当外来的干扰作用超出 了环境介质本身固有的缓冲能力时,就会使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甚至功能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七)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七)

预防医学知识点: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七)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 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 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环境卫生学, 给大家梳理下环境卫生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一)水体污染的调查1.污染源调查2.水体污染的调查3.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二)水体污染的监测以江河水系的监测为例:(1)采样断面与采样点的选择:至少应设置3个采样断面:①清洁或对照断面, 设在污染源的上游;②污染断面, 设在污染源的下游, 以了解水质污染状况和程度;③自净断面, 设在污染断面下游一定距离。

(2)采样时间和次数:至少应在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样一次,每次连续2-3天。

(3)水质监测项目:能反映水质天然性状的指标如水温、浑浊度、色度、pH、总硬度等。

(4)水体底质的监测:底质中有害物质(特别是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分布一般能反映水体污染历史状况。

(5)水生生物的监测:生物监测有助于判断水污染状况和污染物毒性的大小。

(三)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与管理, 卫生部门应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实施卫生监督和管理。

(四)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当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发生时, 应根据污染物的类型、性质及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及污染源排放情况等, 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紧急措施。

1.应尽快弄清水污染紧急事故的排放情况。

2.尽快查明污染区内受事故性排放影响的情况。

3.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使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尽早采集排放源废水、受污染水域及邻近水域的水样, 进行检验分析。

更多环境卫生学知识点请关注!。

环境卫生学(WORD)

环境卫生学(WORD)

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内容(一)健康与疾病1.健康:最早:无病就是健康(20世纪30年代)健康意味着“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20世纪70年代)WHO: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一)躯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将躯体健康标准归结为“五快”: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便得快(二)心理健康以躯体健康为基础,并高于躯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三好”: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三)道德健康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的标准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

(四)社会适应健康以上述3种健康为基础的高级层次,是指每个人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确定了如下10条具体的评价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健康“1+0”工程1 0 0 0 0 0健康事业财富爱好亲情爱情健康“1+0”工程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因素:(2)行为生活方式:(3)医疗卫生服务:(4)生物遗传因素:2.疾病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物质侵袭以及社会、心理压力时,机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适应和应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局部或器官的功能失常或结构损害。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四)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四)

预防医学知识点: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四)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 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 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环境卫生学, 给大家梳理下环境卫生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一、生物性病原体的污染危害进入水体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1.致病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

2.致病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人类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腺病毒等。

3.寄生虫:如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蛔虫及吸血虫等。

4.其他:包括沙眼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

二、介水传染病1.介水传染病指饮用水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 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又称水性传染病。

2.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类:细菌、病毒、原虫。

3.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 可呈暴发流行, 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 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 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三、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1)细菌总数:每ml水不得超过100个。

(2)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每升水不得超过3个。

参照1984年和1993年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在1994年拟修订的标准中规定任意l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

(3)粪大肠菌群: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水质标准(GB5749-85)》中未规定此项目, 但因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

检出粪大肠菌群表明水已被粪便污染, 故它是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1994年修订标准中拟增加此项目, 参照1993年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规定每l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

更多环境卫生学知识点请关注!。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81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27学时),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应用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环境科学及有关分支科学的新成就、新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社会生产、人类集居所形成的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阐明这些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消除和控制这些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懂得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理论,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化和人体的负荷,分析环境质量与机体生物学效应之间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卫生评价,为制订环境卫生决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贯彻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技术训练并重的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灵活应用这些理论;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初步印象。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预防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2学时掌握: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几个概念: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部分

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部分
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①具有 自动调节自己的功能,②生态系统内小生 物类型愈多、物种愈丰富、愈容易维持生 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生存、活 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三) 食物链(food chain) 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在被第三
种生物吞食,并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彼此以食 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它是生态 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性。
地下水由于影响因素较少,水中常量和微量 元素相对稳定。地面水水体中微量元素来源 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其含量极不稳定。岩 石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因各地区类型不同, 其化学元素组成各异。大气中的微量元素种 类和含量由于人为及自然的原因有很大变异, 在某一地区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为稳 定。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健康
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人群对某种化学 元素摄入量过多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 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人体内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两大类。微量元素有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 必需微量元素。
一、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二、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三、微量元素与疾病
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机体与环境间的作用 二、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三、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机体与环境间的作用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人类有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环境有害因素引起机体的生物效应与剂量或
强度有关,不同的剂量可引起不同的生物效应。 环境有害因素引起的生物效应可从两个方面加以 表达: ①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增加,它在机体内所产生 的有害的生物学效应增强。主要针对个体而言。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十)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十)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十)
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环境卫生学,给大家梳理下环境卫生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一、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1)生活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2)工业和交通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
(3)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污染。

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大类:
化学污染物(主要是一些重金属和农药) 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污染;
生物性污染物(如病原体等) 主要来自粪便、垃圾和污水;
放射性污染物来自核试验、核电站和科研机构排出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土壤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有3种:
(1)气型污染,是由大气中污染物沉降至地面而污染土壤。

(2)水型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灌田而污染土壤。

(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是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壤的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自净
土壤污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一)病原体的死灭
病原微生物进入土壤后,受日光的照射,土壤中不适宜病原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噬菌体作用,以及植物根系分泌的杀菌素等许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而死亡。

扫描二维码关注(yixue99)微信公众号回复题库即可参加模拟及真题测试。

预防医学2 知识点

预防医学2 知识点

预防医学2 知识点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群的健康。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预防医学 2 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

1、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可以是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或长期趋势。

地区分布可能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群分布则涉及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方面。

2、病因推断在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是关键环节。

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包括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关联的一致性、关联的特异性、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实验证据等。

3、研究方法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如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如临床试验、现场试验)。

二、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

1、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

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土壤等介质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2、环境质量评价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了解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以及环境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3、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例如,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土壤污染可能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合理营养,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1、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每种营养素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一)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一)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一)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在环境卫生学的概论部分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介质、环境因素、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等。

下面就来一一为大家梳理。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阐明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即人类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一)环境介质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三)人与环境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历年辽宁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辽宁省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这部分内容需要考生在了解人类自然环境构成的基础上,深入认识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自然环境和环境污染的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以及所产生的健康危害,熟悉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等。

下面就来一一为大家梳理。

一、人类的环境(一)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1.大气圈2.水圈3.土壤岩石圈(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三)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三)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三)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环境卫生学,给大家梳理下环境卫生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大气污染物按其属性,一般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其中以化学性污染物种类最多,污染范围最广。

根据化学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和颗粒状态两类存在形式。

1.气态污染物常见的气体污染物有CO、SO2.NO2.NH3.H2S等。

2.颗粒物颗粒状态物质的统称,包括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悬浮性颗粒物直径100 m的颗粒物,能均匀地分散在大气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称为气溶胶。

总悬浮颗粒物:粒径100 m的颗粒物。

它是气溶胶中各种颗粒物的总称,是评价大气质量的常用指标。

可吸入颗粒物:粒径为10 m。

这类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呼吸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反映出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 m的细颗粒。

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PM2.5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极大。

超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1 m的大气颗粒物。

城市环境中,人为来源的PM0.1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PM0.1有直接排放到大气的,也有排放出的气态污染物经日光紫外线作用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后二次生成的。

PM0.1的健康影响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大气污染物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①一次大气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次大气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NO、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

②二次大气污染物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大气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大气污染物。

预防医学_环境卫生学

预防医学_环境卫生学
【教学目的】
通过对大气卫生章节的学习,要求熟悉大 气的结构、理化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大 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大气中 主要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 大气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熟悉大气污染对健 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
【课程学习要求 】
COPD 2.降低机体免疫力
唾液溶菌酶含量下降 SIgA减少 主要影响物:细颗粒物、O3 3.引起变态反应 哮喘 变应性鼻炎 4.其他 有毒元素可引起各系统各器官的病变, 慢性中毒等。
(三)心血管疾病
短期和长期研究都表明:细颗粒物浓度和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有关
(四) 肺癌 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生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毒理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空气中的砷、BaP等污 染 物有致癌作用 吸烟与大气污染可能有协同作用。
掌握: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圈的分层)及卫生学意义。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污染的危害:直接危 害(包括公害事件),间接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 的破坏)。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一次最高容 许浓度和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的概念,制订大气卫生标准 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大气污染 对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
二、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氧、二氧化碳、氩等
水汽 空气中的水份
气溶胶(aerosol)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 和液体颗粒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1、太阳辐射 紫外线的分类
UV-A:400-320nm,穿透皮肤能力强,生物活性弱 UV-B:320-290nm,90%被臭氧层吸收 UV-C:290-200nm,被臭氧层吸收 紫外线的作用 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免疫增强 日光性皮炎、光电性眼炎、皮肤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⒋ 气湿 用相对湿度(%)表示 • 气湿大:不利于污染物扩 散。

•(三)地形
•山谷: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城市的高大建筑物间犹如峡谷,可以阻碍近地

面空气污染物的扩散。
•热岛(heat island)现象: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

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

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
熟悉:大气污染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了解:大气卫生防护措施。大气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第一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 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
平均厚度12公里
集中了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
有气象现象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平流层

12~55公里范围
• 风速:决定大气污染物稀释的程度和范 围
• 湍流运动:风的不规则运动,有利于污


物的稀释扩散。

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图
•⒉ 温度层结
• 即气温的垂直梯度, 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 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
• 气温的垂直分布:用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 •(γ) 表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通常下降 0.65度

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称

•常用空气动力学直径表示颗粒物的大小
• 在气流中,如果所研究的颗粒物与一个有单位密
度的球形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相同,则这个球形
颗粒物的直径就定义为所研究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
径。
• 颗粒物按粒径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TSP) φ ≤100μm

可吸入颗粒物(IP) φ ≤10 μm

细颗粒物(PM2.5)
φ≤2.5μm

超细颗粒物(PM0.1) φ≤0.1μm
3、按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
(1)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中,物理和 化氢学 化性 合质 物未 。发生改变的称之;如CO、 SO2 颗粒物、碳
(2)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排入大气后在物理、化学的 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 、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称之。
紫外线
NOx和HCs
臭氧、醛类、过氧酰基硝酸酯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㈠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 1.排放量

• 2.与污染源的距离

有组织排放

无有组织排放

• 3.排出高度

烟囱高度加烟气抬升高度
•㈡ 气象因素

•⒈ 风和湍流
• 风玫瑰图:将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出

现的频率按比例标在罗盘坐标上。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NOx、CO、多环芳烃 等
㈣ 其他
扬尘、挥发物、事故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1、按属性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
•2、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分为
• (1)气态污染物 包括气体和蒸汽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碳氧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
• (2)颗粒污染物 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
•【课程学习要 求】
掌握: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圈的分层)及卫生学意义。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污染的危害:直接危 害(包括公害事件),间接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 的破坏)。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一次最高容 许浓度和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的概念,制订大气卫生标准 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大气污染 对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
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
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教学目的】
• 通过对大气卫生章节的学习,要求熟悉大 气的结构、理化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大 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大气中 主要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 大气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熟悉大气污染对健 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
天然污染:自然原因造成 人为污染: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
•火山喷发的浓烟
㈠ 工农业生产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来 源
•矿山灰尘
㈡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在采暖季节,采暖锅炉是居民区大气污染的重 要来源
㈢ 交通运输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气温垂直分布的三种情况
大气稳定度:气块垂直运动的程度
•(1)稳定状态 •空气团受力移动后, •逐渐减速,并有返回 •原来高度的趋势
•(1)γ<γd •大气垂直对流弱 ,大气中的污染 物扩散极差
•(2)γ>γd •有利于空气垂 直对流,大气中 的污染物容易扩 散
•可用γ 、 γd •判断
•γd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γ:大气垂直温度递减率
•2、气象因素
• 作用于人体体温调节
•3、空气离子 大气中带电荷的物质
• 产生:

电子+空气分子 阴离子 轻阴离子
• 空气分子
阳离子 轻阳离子
重阴离子 重阴离子
• 意义:

空气中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50 时,则

• 气较为清洁。

阴离子有镇静、催眠、镇痛、降压等作用;

阳离子则引起失眠、头痛、烦躁、血压升高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1、太阳辐射 紫外线的分类 • UV-A:400-320nm,穿透皮肤能力强,生物活性弱 • UV-B:320-290nm,90%被臭氧层吸收 • UV-C:290-200nm,被臭氧层吸收 紫外线的作用 • 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免疫增强 • 日光性皮炎、光电性眼炎、皮肤癌 • • 可见光:400-760nm, • • 红外线:760-1000nm,热效应、中暑
• 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 有20km厚的臭氧层 吸收紫外线和宇宙射线
•3、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4、热成层 气体处于电离状态
•5、逸散层 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
二、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氧、二氧化碳、氩等
水汽 空气中的水份
气溶胶(aerosol)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 和液体颗粒
•(3)中性状态 •空气团被推到某一定 •高度后,既不加速也 •不减速
•(2)不稳定状态 •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 •逐渐加速运动,并有 •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
•(3)γ=γd •空气垂直对流不 剧烈,大气中的 污染物可以扩散 ,但不充分
•⒊ 气压 • 低压 中心空气形成上升 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 。 • 高压 中心空气向周围下 降,形成反气旋,阻止污染物扩 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