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质量标准

甘露醇质量标准
甘露醇质量标准

甘露醇质量标准

1.目的:建立甘露醇的质量标准,控制该辅料的质量。2.范围:适用于甘露醇质量的检验。

3.职责:质量部、生产部对本标准的执行负责。

4.标准:

甘露醇

Ganluchun

Mannitol

本品为D-甘露糖醇。

分子式:C

6H

14

O

6

分子量:182.17

按干燥品计算,含C

6H

14

O

6

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甜。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熔点取本品,按《熔点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3)检查,应为166~170℃。

[鉴别](1)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醋酐3ml,缓缓滴加吡啶1ml,混匀,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并时时振摇,放冷,倾入20ml冰水中,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至结晶析出,滤过,结晶分别用水与乙酸乙酯各5ml洗涤后,加乙醚-乙酸乙酯(1︰1)约10ml,温热使溶解,放冷,静止待结晶析出,取结晶在90℃干燥后,照《熔点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3)检查,熔点为120~125℃。

(2)取本品的饱合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各0.5ml,即生成棕黄色沉淀,振摇不消失;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即溶解成棕色溶液。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84图)一致。

[检查]酸度取本品5.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30ml,应显粉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5g加水10ml溶解后,按《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5)检查,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

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氯化物取本品1.0g,按《氯化物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08)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3%)。

硫酸盐取本品2.0g,按《硫酸盐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0)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草酸盐取本品1.0g,加水6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氨试液3滴与氯化钙试液1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15min后,取出放冷;如发生浑浊,与草酸钠溶液[取草酸钠0.152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每

1ml相当于0.1mg的草酸盐(C

2O

4

)]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

更浓(0.02%)。

干燥失重取本品,按《干燥失重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42)检查,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炽灼残渣取本品,按《炽灼残渣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23)检查,不得过0.1%)。

重金属取本品2.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按《重金属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09)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砷盐取本品1.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稀硫酸5ml与溴化钾溴试液0.5ml,置水浴上加热20min,使保持稍过量的溴存在(必要时可滴加溴化钾溴试液),并随时补充蒸散的水分,放冷,加盐酸5ml与水适量使成28ml,按《砷盐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37)检查,本品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0.0002%)。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碘瓶中,精密加入高碘酸钠溶液[取硫酸溶液(1→20)90ml与高碘酸钠溶液(2.3→1000)110ml混合制成]50ml,置水浴上加热15min,放冷,

加碘化钾试液10ml,密塞,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

试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0.9109mg的C

6H

14

O

6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6.本标准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71“甘露醇”。

7.检验执行《甘露醇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8.物料编码:FLxx。

甘露醇应用指南

甘露醇应用指南 导读:甘露醇是我们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种药物,今天我们来看甘露醇在应用于降低颅内压的一些问题。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 g/kg.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⑴ 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血脑屏障(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⑵ 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 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⑶ 颅

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 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4)临床

常用配伍禁忌表汇总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1.抗生素与丙磺舒(治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 抗生素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抗生素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此外,氟喹诺酮类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 8.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

浅谈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浅谈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其副作用。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 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 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

甘露醇质量标准(2015版药典)

质量标准 文件编号页码共3页第1页文件名称甘露醇质量标准版次01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GMP办公室颁发日期 执行部门质管部、供应部、生产部、仓储部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GMP办公室、质管部、供应部、生产 部、仓储部 取代: 【药品名称】甘露醇 【产品代号】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P124)、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本品为D-甘露糖醇。按干燥品计算,含C 6H 14 O 6 应为98.0%~102.0%。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12)为166~170℃。 比旋度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钼酸铵溶液(1→10)40ml,再加入0.5mol/L的硫酸溶液2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时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21),比旋度为+1370~+1450。 【鉴别】(1)取本品的饱和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各0.5ml,即生成棕黄色沉淀,振摇不消失;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即溶解成棕色溶液。(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238图)一致。 【检查】酸度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30ml,应显粉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5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浓。 有关物质取本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甘露醇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

甘露醇做为常用得脱水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对其作用机理得不断深入研究,其临床上得 1急诊临床应用 用途越来越多,现就甘露醇在急诊中得应用进展做以综合报道。?? ?1.1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得应用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得脑水肿。甘露醇仍就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得有效药物之一。??1.1.1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得主要原因就是脑缺血缺氧,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血脑屏障损害,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更趋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及脑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增高。同时,自由基损害也可能就是脑梗死核心化学病理环节之一,自由基及其引发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细胞内钙超载参与缺血神经元得损害,故清除自由基,切断自由基连/链锁反应可能就是治疗脑梗死得主要环节。甘露醇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能把细胞间液中得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由于形成了血—脑脊液间得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得。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与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就是一种较强得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得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1]。定正超[2]等人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通过测定代谢超氧离子自由基得特异酶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明显升高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得代谢产物MDA(丙二醛)降低,证实了甘露醇得抗自由基及神经保护功能。甘露醇得使用时间,一般以7—10d为宜。使用剂量根据病灶体积、脑水肿程度及颅内压而定。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每日应给予一定量甘露醇,病灶大,脑水肿严重或伴有高颅压者,给予1—2g/(kg、次),4—6h可重复使用;对出现脑疝者,剂量可更大些。近年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注入小剂量0、25—0、5/( kg、次)甘露醇,可获得与采用大剂量类似得效果。 ?1.1.2 急性脑出血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得机制中,血肿得占位效应就是首要因素。临床及实验发现,在血肿清除后,颅内压可获一过性降低,之后又有继发性升高,延迟性血肿清除时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已有明显水肿。这提示除血肿本身因素外,血肿周围脑水肿对颅内压增高可能起关键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发现脑出血后产生广泛性脑血流量降低,故目前认为缺血性因素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得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产生于脑出血后12h内,而细胞性脑水肿在出血后24h达高峰,并持续2—3d。此外,由于血肿溶解而逸出得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外间隙,引起局部渗透压梯度改变,大量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而产生高渗性水肿;王喜全[3]等人认为在使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根据病人脑水肿严重程度使用一定量得甘露醇,随时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g。2、应根据年龄得大小,身体状况,使用不同得剂量,对于老年人或有肾脏功能不全者,应采用25g/次为易[4]。3、静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10ml/分为宜。在使用甘露醇时可加用肾必胺等药物,以缓解甘露醇对肾脏得毒性作用。4、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及尿常规变化并及时监测水、电解质与肾功能,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停用甘露醇,改用速尿。5、有条件应做血渗透压监测,当血渗透压>310mmol/L,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350m mol/L可引起细胞内脱水与ARF;>375mmol/L细胞代谢中断,酸中毒甚至死亡;6、肾衰时,甘露醇总量不应超过25—50g。实验研究指出,多次使用甘露醇后,有使血肿扩大得危险,已得到MRI证实。原因[5]可能就是:1、甘露醇在血液中很快清除,多次使用无聚集作用,而在脑组织特别就是脑水肿区有明显得聚集作用,随着甘露醇使用次数得增加,其血液浓度并无增加,而脑组织浓度增加,BBB两侧渗透梯度减小,甚至形成逆向渗透梯度,加重脑水肿。2、由于缺血、缺氧,钠、钾、氯离子泵得能量ATP很快耗竭,泵功能衰竭,细胞内钙、钠、氯、水潴留,而致细胞肿胀,形成细胞毒性水肿,随着缺血时间延长,BBB[6]可遭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与水份外溢至细胞间隙,形成血管源性水肿。因此建议对于急性脑出血性脑水肿患者使用甘露醇应给予半量(0、5g/kg),间隔6h一次,(因为实验表明:甘露醇降颅压得最大效应在用药后30—40m

甘露醇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甘露醇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甘露醇概述 甘露醇(Mannitol或mannite),又称D-甘露糖醇,己六醇,木蜜醇。分子式C6H14O6,分子量182.17。甘露醇是山梨醇的异构体。 甘露醇为白色结晶粉末,密度1.489,熔点166℃—168℃,沸点290℃—295℃(在0.4—0.467KPa),旋光度+28—+24。甘露醇可溶于水(1克可溶于约5.5毫升水),微溶于甲醇乙醇,溶于吡啶和苯胺,不溶于乙醚。甘露醇是山梨醇的异构体,山梨醇的吸湿性很强,但甘露醇完全没有吸湿性。甘露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70%。人体能吸收,部分代谢,部分从尿中排出。甘露醇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作为食品添加剂、无糖甜食品、饲料添加剂。甘露醇是常用糖醇食糖替代品之一,常用于无糖口香糖配料。甘露醇是吸水性最小的糖醇,可用于食品防粘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可用于无糖口香糖,最大用量200g/kg。 甘露醇市场及标准 世界市场95%为粉状甘露醇,年消费1.8—2万吨,销售额1亿美元。最大用户是无糖口香糖,约占市场的10%。2004年粉状甘露醇用于口香糖价格4.87—5.9美元/kg,而2000为3.1美元/kg,但医药用的价更高。 2003年国内医药用甘露醇5600吨,其中注射用4500吨。食品及添加剂用2200吨,包括出口总需求9500吨。 甘露醇生产 过去我国甘露醇生产方法主要为天然提取法(如从海带中提取甘露醇的方法),之后逐渐发展为利用蔗糖水解、催化还原工艺以及葡萄糖酶异构化成果葡糖再氢化制取的方法得到甘露醇。 据报道,美国发明一种新的生物法生产甘露醇的方法,比过去氢化法能大幅降低成本。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于2002年与伊利诺斯州一家化学公司进行扩试验证。2003年这家化学公司从芬兰一生物技术公司取得专利权,用Lactobacillus生产高纯果糖浆,并转化成甘露醇。2004年伊利诺斯州这家化学公司获FDA批准,生产生物法甘露醇。 海带提取工艺 我国渤海湾的海带,甘露醇含量较高,可作为提取甘露醇的原料,我国青岛、烟台、日照、胶南、大连等地年产千吨以下的十多家中小企业均以此法生产甘露醇。山东长富洁晶药业下属海带加工厂,用纯度90的粗晶经脱色交换净化,浓缩至比重1.2时结晶,纯度99.9%,年产2500吨。2002年,我国甘露醇装置总能力约为1.5万t/a,产量只有6000吨。 传统的海带提取工艺 海带浸泡液经浓缩、水洗、离心分离、去杂质糖胶、蒸发、最后结晶。每生产1吨甘露醇约需消耗60吨蒸汽,能耗太高。为改革传统海带提取甘露醇工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对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突破性的技术改造,采用整套膜集成技术提取甘露醇,由料液预处理、—级超滤净化、电渗析脱盐、反渗透浓缩和后处理几部分组成。 1.料液预处理是提碘后的海带浸泡水先后经过絮凝。 2.采用中空纤维内压管式超滤膜组件,膜的材质为聚砜,截留分子量1—3万道尔顿。由于海带浸泡液成分复杂,含有丰富的胶体、蛋白质、多糖类有机物及无

甘露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商品名:丰海露 汉语拼音:fufang ganluchun zhusheye 【药品介绍】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露醇、葡萄糖和氯化钠。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性脱水产生直接的药理作用,消除脑水肿,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主要成份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份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0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 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千卡(16.7千焦)热能,用来补充热量,另外也有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 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 106mmol/l。人体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液体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药代动力学]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注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排出,t1/2为100min。 葡萄糖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6mg/kg。 氯化钠在胃肠道,通过肠粘膜细胞的主动转运,几乎全部被吸收。钠主要由肾脏排泄。 [适应症]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 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3)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利尿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 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常用抗生素配伍禁忌表

常用抗生素配伍禁忌表 最新兽药配伍禁忌大全... 盐酸林可霉素 和甲硝唑配伍,疗效增强。 和罗红霉素,替米考星配伍,疗效降低。 和磺胺类配伍,混浊,失效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和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喹诺酮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配伍,疗效降低。 和Vc,罗红霉素配伍,会沉淀,分解失效。 和磺胺类配伍,会沉淀,分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盐酸多西环素,TMP等配伍,疗效增强。和Vc,抗菌减弱。 和氟苯尼考配伍,疗效降低。 和同类药物,毒性增加。 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

和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链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配伍,疗效降低。 和卡那霉素,磺胺类配伍,毒性增加。 遇氯化钠,氯化钙,会沉淀,析出游离碱 金霉素,强力霉素 和同类药物,TMP配伍,疗效增强 遇三价阳离子,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氟苯尼考 和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粘杆菌素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配伍,疗效降低。 和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配伍,毒性增加。 和VB12配伍,会抑制红细胞生成。 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罗红霉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降低。 遇金属阳离子,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磺胺类 和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配伍,疗效增强。和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配伍,疗效降低。 和罗红霉素,氟苯尼考配伍,毒性增加。

甘露醇

甘露醇 【药品名称】 通用名: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药品介绍】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露醇、葡萄糖和氯化钠。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性脱水产生直接的药理作用,消除脑水肿,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主要成份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 (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份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0sm,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

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千卡(16.7千焦)热能,用来补充热量,另外也有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106mmol/L。人体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液体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药代动力学]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注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排出,t1/2为100min。葡萄糖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6mg/kg。氯化钠在胃肠道,通过肠粘膜细胞的主动转运,几乎全部被吸收。钠主要由肾脏排泄。 [适应症]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甘露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甘露醇注射液 商品名称: 汉语拼音: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甘露醇。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 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 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 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 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 对某些药物过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 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 术前肠道准备。 主治疾病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脑水肿,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Fanconi综合征,范可尼氏综合征,脑疝,高眼压症,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脑水肿 规格型号 250ml:50g。 用法用量 1. 静脉给药:(1) 成人。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

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1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治疗药物、毒物中毒。.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2) 儿童。利尿。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1~2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g/m2,以15%~20%浓度溶液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病人衰弱时剂量减至0..g/kg。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或按体表面积6g/m2,以15%~25%浓度静脉滴注3~5分钟,如用药后2~3小时尿量无明显增多,可再用1次,如仍无反应则不再使用。治疗药物、毒物中毒。按体重2g/kg 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5%~10%溶液静脉滴注。2. 口服给药:肠道准备。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

甘露醇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误区及经验 神经外科鹿俊杰 20%甘露醇注射液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等引起的水肿、腹水等疾病的常用药、首选药,笔者回顾性检索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用药经验,将甘露醇应用中的一些误区加以总结,供读者参考: 一、甘露醇的应用误区 误区一:甘露醇的应用只要考虑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点:就目前情况看,只要怀疑脑出血或脑梗死,脑外伤时,大部分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都会立即应用20%甘露醇。实际上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地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除非有脑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自发性脑出血后8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85.7%)显著高于8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2%)。在合并多发伤导致的低血压是不能应用甘露醇的,反之脱水可加重休克,降低脑灌注压,加重缺血缺氧导致脑水肿加重。 误区二:不了解颅内压,盲目应用甘露醇:甘露醇最好

在颅内压监测下应用,调整用药。颅内压正常值:成人0.7~2.0 Kpa(70-200mmH2O,5-15mmHg),儿童 0.5~1.0 Kpa (50-100mmH2O,4-7.5mmHg)单位换算:1kPa=7.5mmHg=102mmH20,颅内压超过正常水平的上限即,成人超过2.0kPa,儿童超过1.0kPa称为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分为轻度增高(2.0—2..67kpa)中度增高(2..67—5.33 kpa)重度增高(大于5.33 kpa),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67kpa 的中度增高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将大于5.33 kpa作为需紧急手术的界值,换言之也就是轻度增高(2.0—2..67kpa)可予以观察,不需要降压治疗,提出控制颅内高压阈值的目的是使在防治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压而引起不良后果。 误区三:甘露醇用量过大、用时过长,可使肾小管变性及堵塞,以致出现少尿或氮质血症;实验证明静脉注射甘露醇96小时内即可见到肾脏损害,大量快速静点时,可造成渗透性肾病(又称甘露醇肾病);甘露醇还可进入血脑屏障破坏区,加重局部脑水肿;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mol/L时,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用量过大、用时过长可导致低颅压性头痛。 误区四、甘露醇静点速度,越快越好:甘露醇的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为宜,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引起一过性血

甘露醇

技术标准 本品为甘露醇的灭菌水溶液。 1 品名:甘露醇注射液 2 剂型:大容量注射剂 3 规格:250ml:50g 4 代码:Y406 5 处方: 5·1基准处方 甘露醇200.0 g 注射用水加至1000 ml 5·2 标准生产量:1800000 ml/批所用的原辅料及数量 名称代码数量 甘露醇Y103 360.0 Kg 针用活性炭F101 900g 注射用水F108 至1800000 ml 6 生产工艺及操作要求: 6·1 配制(C级、温度18~26℃、湿度45~65%):本工序包括称量、浓配、稀配等。 6·1·1 称量:在备料间根据指令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数量,与本公司检验报告单一致。称量前校准天平、电子秤并检查是否在效期内。按处方要求进行原辅料的称量,并填写称量记录。剩余原辅料扎紧袋口,标明原辅料名称、批号、剩余量、使用人,放置于暂存架。换品种清场时,将剩余料密封,贴上卡片,标明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日期,退回脱包间,返至仓库。 6·1·2 浓配:取规定量甘露醇在浓配间投入到放有适量注射用水(80~90℃)的SH-Ⅰ浓配罐中,搅拌溶解,使成50%~60%的浓溶液,加0.03%(g/ml,以

稀配体积计) 针用活性炭,搅拌混匀,煮沸(100℃)15-20分钟,用钛棒过滤器加压过滤,内循环10分钟,泵入稀配罐。 6·1·3 稀配:在稀配间向SH-Ⅰ稀配罐中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的约80%,加0.02%(g/ml,以稀配体积计)的针用活性炭,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回流15分钟,测pH值(规定:5.0~5.5,若不符合规定用稀盐酸或1M氢氧化钠调整)、含量(98.5%~102.5%)符合规定后,降温至60~70℃,用钛棒过滤器和0.65μm的膜滤芯加压过滤,终端用0.65μm的膜滤芯过滤至灌装。生产结束后,操作者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和配制灌装系统清洗消毒规程),并做好记录。 6·2 制袋灌封(A级,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用SRD4A型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线操作。 6·2·1上膜 将检验合格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放置到膜架上,由开卷架完成自动送膜工作。 6·2·2 印字 设置印版(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核对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正确,开机进行试操作,检查打印的位置和清晰程度,确保准确无误。印刷工位属于热转印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加压的办法使色带上的颜料与色带基材剥离,转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外表面,附着结合,从而在软袋的外面印上与药品有关的内容。印字温度145~170℃,印字时间0.02秒,印字压力0.25-0.40MPa。 6·2·3 开膜和塑料输液容器接口的预热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经过设备上的开模器时,膜的一侧被打开;同时塑料输液容器接口从料盘经传送装置输送到接口预热器,预热温度120-140℃,预热时间约为1.1秒。 6·2·4 袋周边焊接和塑料输液接口焊接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经过焊接模具时,模具的上下两个部分对接,经加热加压,完成膜的周边焊接,热合温度125-145℃,热合时间约1.0秒;该工序热合的时间、压力、温度可调。可根据情况调节操作参数,以便获得最佳的热合效果。 6·2·5 接口焊接和袋体冷却 经预热的塑料输液接口被放入膜的开口侧,经加热加压,完成接口与膜的焊接,焊接温度135-150℃,压力为0.25-0.40MPa。同时袋体进入冷却模具,冷却水进入冷却模具夹层。 6·2·6 接口冷却

甘露醇说明书doc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6年12月18日 【药品名称】 甘露醇注射液 【英文名】 Mannit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 Ganluchun Zhusheye 【成份】 化学名称:D-甘露糖醇。 辅料:如有需要,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调节pH 【结构式】 【分子式】 C6H14O6 【分子量】 182.17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做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规格】 (1)100ml:20g;(2)250ml:50g;(3)3000ml:150g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常用量: ①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l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②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③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④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l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⑤治疗药物、毒物中毒。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⑥肠道准备。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 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 ①利尿。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②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1~2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g/m2,以15%~20%浓度溶液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病人衰弱时剂量减至0.5g/kg。 ③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或按体表面积6g/m2,以15%~25%浓度静脉滴注3~5分钟,如用药后2~3小时尿量无明显增多,可再用1次,如仍无反应则不再使用。 ④治疗药物、毒物中毒。按体重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5%~10%溶液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①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 ②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 ③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寒战、发热。 (3)排尿困难。 (4)血栓性静脉炎。 (5)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6)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7)头晕、视力模糊。 (8)高渗引起口渴。 (9)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甘露醇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渗透性肾病常见于老年肾血流量减少及低钠、脱水患者。【禁忌】 (1)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严重失水者;

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对甘露醇这个东西非常陌生,其实甘露醇是一种药物在很多领域当中的用途是非大的,但是对这个药物不熟悉的朋友在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大家在使用之前不妨先看看这个药物的使用说明和用法用量,这样在服用后才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 (1)除作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4)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会。 (5)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6)下列情况慎用:①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②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③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④严重肾功能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⑤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7)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8)随访检查:①血压;②肾功能;③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④尿量。 在食品方面,该品在糖及糖醇中的吸水性最小,并具有爽口的甜味,用于麦芽糖、口香糖、年糕等食品的防粘,以及用作一般糕点的防粘粉,也可用作糖尿病患者用食品、健美食品等低热值、低糖的甜味剂。但是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肾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发生肾损害的机会增多适当控制用量。

甘露醇质量标准

甘露醇质量标准 1.目的:建立甘露醇的质量标准,控制该辅料的质量。2.范围:适用于甘露醇质量的检验。 3.职责:质量部、生产部对本标准的执行负责。 4.标准: 甘露醇 Ganluchun Mannitol 本品为D-甘露糖醇。 分子式:C 6H 14 O 6 分子量:182.17 按干燥品计算,含C 6H 14 O 6 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甜。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熔点取本品,按《熔点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3)检查,应为166~170℃。 [鉴别](1)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醋酐3ml,缓缓滴加吡啶1ml,混匀,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并时时振摇,放冷,倾入20ml冰水中,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至结晶析出,滤过,结晶分别用水与乙酸乙酯各5ml洗涤后,加乙醚-乙酸乙酯(1︰1)约10ml,温热使溶解,放冷,静止待结晶析出,取结晶在90℃干燥后,照《熔点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3)检查,熔点为120~125℃。 (2)取本品的饱合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各0.5ml,即生成棕黄色沉淀,振摇不消失;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即溶解成棕色溶液。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84图)一致。 [检查]酸度取本品5.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30ml,应显粉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5g加水10ml溶解后,按《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ZL15)检查,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

甘露醇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 (1)作为一种高渗性的药物,甘露醇主要的作用机理是使脑组织发生渗透性脱水,使脑含水量降低,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2)输入甘露醇后发生暂时性的高血容量,使早期脑血流量暂时性升高,同时血液稀释,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变形性增加,所有这些作用使到脑组织的血液的携氧能力增加,使脑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脑血容量下降,导致颅内压的下降; (3)甘露醇能够抑制脑脊液的生成,降低脑脊液的重吸收,使脑脊液的量减少,从而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在临床上的应用的一些体会: 1 .甘露醇的作用时间较快,但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约6~8小时,因此,多需要4~6小时应用一次,也就是说,一天3~4次为宜; 2.甘露醇的用量:1~2克/kg体重/次;老人和小孩,体质虚弱的病人用量相对要小; 3.对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甘露醇的应用要特别谨慎,不用的话可能患者的颅内压不能控制,但是如果量太大可能使积液的范围增大; 4.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手术后不能应用甘露醇,相反,应当多补液,使脑组织尽快复位;我到基层会过一次诊,手术后仍然应用甘露醇,患者一直有头痛,考虑是低颅压引起,停用甘露醇后好转。 5.甘露醇的副作用最主要的是肾功能损害,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尿量、尿的颜色、肾功能情况;另外也要每隔3天左右查一次血电解质。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甘露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合理应用甘露醇,并注意监测有关指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效果,并能避免其不良反应。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脑水肿及其产生机制 ·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迅速改善,细胞性脑水肿可减轻或消失;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又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