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修改稿

合集下载

浅谈《雷雨》的艺术魅力 毕业论文

浅谈《雷雨》的艺术魅力  毕业论文

浅谈《雷雨》的艺术魅力论文提纲一、《雷雨》的写作背景、成就和影响二、《雷雨》材料组织上的特点(1)、截取 (2)、巧合 (3)、聚集 (4)、欲露先藏 (5)、锁闭式结构 (6)、意念提炼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蘩漪。

(一)周朴园——摇摆于封建专制家长与资本家之间的人物。

自私、伪善是他的本质特征。

周朴园的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性共存的中国大家族的家长的性格实质。

(二)蘩漪——最“雷雨”式的人物。

她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四、精巧严谨的戏剧结构;《雷雨》的结构可谓是颇具匠心的,其结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线索分明。

在众多的矛盾冲突线中,有两条起主导作用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是暗线。

第二,结构精巧。

作品人物集中,空间单一;时间集中,凝练;矛盾错综复杂。

五、《雷雨》戏剧语言的特色;1、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2、意韵深厚的诗意和抒情性3、语言丰富深刻的精炼美4.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六、戏剧性强。

采用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

因而创造了一种紧张、强烈的戏剧情境。

剧情的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

最后高潮的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七、在细节描写上,使用了少而精的典型细节,反映了深且广的生活内容。

八、思想内涵的浑厚性。

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和批判了带有封建性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虚伪性,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道德悲剧”;作品展现了不可把握的命运对人的控制,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命运悲剧”;它揭示人性和人的性格的弱点,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性格悲剧”。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第一篇:《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

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

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

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

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

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

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

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

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

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

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

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

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

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

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浅论曹禺《雷雨》戏剧艺术.doc

浅论曹禺《雷雨》戏剧艺术.doc

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班级:2013秋汉语言文学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题目: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内容摘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曹禺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

本文以文中塑造的八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基点,从四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一是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二是曲折巧妙的戏剧情节;三是鲜明复杂的戏剧人物;四是富有特色的戏剧语言。

《雷雨》所展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

曹禺先生用其犀利的笔锋将其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是经典之作。

[关键词] 曹禺《雷雨》戏剧艺术语言艺术引言:曹禺的《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①《雷雨》的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它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正文《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下面,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禹《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设置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通过一个带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

论文《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

论文《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

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内容摘要】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自1934年发表以来,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在人物形象方面:蘩漪是《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她的性格中充满矛盾和极端,她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但却始终未逃出周家那口漆黑的残酷的井。

周朴园是一个渗透着封建思想的资本家,在他“仁义”、“道德”的外衣下,掩藏的是他的专制暴虐、刚愎自用和心狠手辣;在戏剧结构方面:作品除了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纠葛处理得线索分明外,更具匠心的是在不违背生活逻辑的前提下运用“巧合"的故事充分发挥了“三一律”戏剧结构的优势,使《雷雨》结构紧凑连贯,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在语言方面:《雷雨》的戏剧语言隐蓄着丰富的潜台词,且极具抒情性和个性化.几十年来,《雷雨》以其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结构艺术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退它的华采,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它的艺术成就还有众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它伟大的艺术魅力必将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关键词】《雷雨》人物结构语言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再次翻开《雷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颠覆着我的心,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黑暗时代,字里行间让我亲眼目睹了一出时代和社会酿成的悲剧。

周朴园、蘩漪、四凤、周萍……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我眼前闪过,蘩漪的狂笑,四凤的呐喊,还有那滚滚的雷声还依然回响在我耳边。

曹禺先生的处女作《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北平出版的由巴金、靳从主编的《文学季刊》上,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影响。

故事叙述的是一九一八年,周公馆的太太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

内容摘要: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

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关键词:曹禺雷雨艺术世界女性形象本文以爝莉为案例,浅析该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期走进曹禺的艺术世界一.《雷雨》作品简介《雷雨》是现代最杰出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这部作品通过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丑陋揭露出来,在中国的文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下层的百姓和无产阶级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剥削和压榨。

周朴园的太太繁漪由于不能忍受周公馆内那种封建家长制度的残酷压迫和舒服,于是在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相遇之后爱上周萍,并且开始去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但是不久之后,周萍就意识到这种不正常的乱伦关系,便开始想办法摆脱繁漪,在这过程中,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四风。

当鲁侍萍来到周公馆后,遇到周朴园,又开始揭露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过往,也发现了鲁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

在这一个雷雨之夜,各种人物关系的真想相继浮出水面,周萍与四凤的兄妹关系使两人无法接受,两人相继自杀,周朴园的小儿子周冲在去解救四凤的同时也触电身亡。

一场雷雨,浇醒了一个制度,浇醒了一群人,或许在这个时候,对于当时来人将,死便是最好的归宿。

二.《雷雨》中体现出的艺术特色《雷雨》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鲜明而又生动在《雷雨》中,曹禺对剧中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别具用心的,每个人也是鲜明而又生动的。

周朴园的资本家的丑恶嘴脸,鲁侍萍的正直与善良,繁漪的对爱情的执着与反抗精神,周萍的胆小懦弱、鲁大海的工人阶级形象,四凤与周冲的单纯与清澈,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每一个人物也都代表着当时封建社会的不同群体的人,从一个封建社会大家庭来折射出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丑陋与落后,让我们看到了曹禺心中对于旧社会的憎恶与对新社会的精神向往和艺术理想。

雷雨修改稿 (2)

雷雨修改稿 (2)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 人的坏人。 ——曹 禺
鲁大海形象分析
• ①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他忠心耿耿 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 对的斗争。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 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 阶级的本性。
• ②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 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和滔天罪行。他顽强 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 一群强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 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 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
P23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 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他是你的弟弟呀!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
)
啊! ……
2、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 至周萍面前)你是萍, ……凭——凭什么 打我的儿子?
议:第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第
二句的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 样复杂的感情?
明确:表现了侍萍对儿子由思念到失望、 愤慨的感情;后一句欲言又止,借助谐音 改口的过程,表现了她悲愤交加,想认儿 子又不能的痛苦感情。
③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 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周朴园形象分析:
周朴园是一个有
• 自私
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 资本家。他残忍、冷
• 虚伪
封建资本家
• 阴险
酷、自私、贪婪、虚 伪、狡猾。是一个人 格卑下的伪君子,一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一、人性的悲剧性整部戏剧的重心人物是周朴园。

周朴园作为封建资产阶级中的一员,身上带有浓郁的剥削主义气质,他的所作所为都被他的身份所控制,连珍视的爱情也可以亵渎。

在戏剧中,周朴园是一个为了利益而剥削工人并且對工人们罢工的举动不以为然,进而笼络示威中的一部分工人中的杂碎,借此想平定罢工示威。

他的身上有封建遗老的气息,而且贪婪,行为放荡,道德沦丧。

他不仅玩弄佣人鲁侍萍,而且导致侍萍怀胎生产出两个孩子,但是周朴园并没有准备承担责任,让人怒不可遏的是周朴园为迎娶富家的小姐狠心丢弃鲁侍萍和他们的儿女。

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是对鲁大海冷漠相待,摆出他标准的资本家的姿态,而且还恨鲁大海,因为鲁大海是工人领袖,损害了他的利益,然后周朴园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伪君子,所以就算鲁大海是他的儿子,他也不会友好相待。

周朴园是一个专横独断,唯我独尊的人。

周朴园强横的给蘩漪吃药,他觉得蘩漪应该吃药那么她就得吃。

在剧中有几次描写吃药的情景,表现出蘩漪想要反抗,但都是无济于事。

蘩漪是周朴园的妻子,但是她身上没有周朴园那种资本家的惺惺作态,她敢爱敢恨,有着自己的思想。

《雷雨》中曹禺尽力的表达蘩漪奋不顾身地扑向周萍,去拥抱她的爱情,犹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但她表现出了对爱情强烈渴望。

在周朴园对她的控制中,她的内心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她爱上自己丈夫的儿子周萍,然而周萍却在欢愉之后抛弃了那个疯狂爱着自己的蘩漪。

蘩漪是无辜的,她深陷一个尴尬的地步,她对于周萍来说,不似母亲不似情人。

蘩漪是可悲的,看着自己的爱人要跟别人远走高飞,在冲动之下说出了这个家的真相,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她将周家这个封建家庭劈得粉碎。

然而自己最后也疯掉了,她的爱像烈火,灼伤了自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是周家以前的女佣,没有任何地位,被周朴园玩弄抛弃。

命运并没有补偿鲁侍萍,之后鲁侍萍嫁给鲁贵,鲁贵不是什么善人,他对鲁侍萍百般刁难,然后鲁侍萍却只能沉默。

浅谈_雷雨_中_雷雨_式的生存悲剧

浅谈_雷雨_中_雷雨_式的生存悲剧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176浅谈《雷雨》中“雷雨”式的生存悲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 陈 霞 沈祖良摘 要:曹禺运用了象征手法写成了《雷雨》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展示了戏剧人物“雷雨”式的生存悲剧。

剧中人物都有各自的强烈意向和欲望,并各自为自己的生存理想而努力奋斗,但所有的人无一例外的结果都是奋斗、抗争、挣扎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结局,一如“雷雨”是电闪、雷鸣、狂风后的暴雨倾盆所带来的摧毁一切的灾难。

关键词:《雷雨》 象征 生存悲剧历来文艺理论家们认为曹禺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写成了《雷雨》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它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但笔者反复阅读曹禺的戏剧作品,觉得《雷雨》更多的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示了人物“雷雨”式的生存悲剧。

一、曹禹与悲剧表现悲剧,这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概念 。

古西腊的悲剧始终带有宗教色彩,根源于被认为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主宰着人的不可知的“命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斯多德称为命运悲剧的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以哈姆雷特为典型的“性格悲剧”。

曹禺作为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浪潮中的第二代作家,潜心考察了自古希腊悲剧以来的戏剧思潮,精心研究了近代欧美戏剧创作的各种流派及其作品,这就使他得以在冷静的思考和会心的领略中,探索如何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同中国的现实、同中国观众的需要结合起来(1)。

他的《雷雨》超越了“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两种模式,体现了叔本华所谓的第三种悲剧类型:“生存的悲剧”。

他把悲剧的根源转向生存本身,这才是曹禹要表现的主题——生存悲剧。

二、曹禹与象征的运用英语“象征”(symbol)又译“符号”,其希腊文原义指信物,后来引申为代表观念或事物的符号。

五四前后,我国陆续有文章介绍象征派的作品,西方的“象征”手法也传入了中国。

【从剧作学角度谈电视剧《雷雨》】以戏曲的角度赏析雷雨[修改版]

【从剧作学角度谈电视剧《雷雨》】以戏曲的角度赏析雷雨[修改版]

1996年,李少红导演执导了根据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同名话剧改编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雷雨》,该剧的热播不仅向广大观众普及了曹禺名著,也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这些热烈地反响随着《雷雨》的播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评论家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确实,改编本身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特别对于名家名著的改编更是众口难辩。

好的、受大众认可的作品保留下来才成为经典,由于已深入人心,人们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无论怎么改都不会令人满意。

就好比一个公认的美女跑去整容,无论她整容后是否比以前更美,熟悉她的人永远只欣赏她最原始的容貌,并且认为后天打造完全没有必要。

这让笔者想到1997年5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戏剧》杂志社、《中国电视》杂志社联合邀请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对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雷雨》进行了座谈。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梁秉堃就从源头上否定了该剧。

他认为“像《雷雨》这样的封闭式结构的戏剧,更接近于‘三一律’,8个人物,24个小时,时空高度集中,不适宜于改编成电视剧。

”他说“这个戏根本就不该这么改,并不是哪一点改得好,哪一点改得不好的问题”(慎重对待名著——电视连续剧《雷雨》座谈纪要)。

且许多评论家普遍认为电视连续剧《雷雨》中改编最大的就是蘩漪这个人物。

“电视剧美化了繁漪形象,削弱了全剧的思想深度”、“繁漪的人物定位在电视剧中作了重大修改”、“繁漪这个人物,是担当不起电视剧所要表达的那个思想主题任务的”(慎重对待名著——电视连续剧《雷雨》座谈纪要)等等。

蘩漪是曹禺先生在原著中最钟爱的人物。

他说:“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

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生活,却心偏天样地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

”(曹禺《雷雨》序,曹禺全集(第一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我想她应该能打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

在曹禺先生笔下,繁漪是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抗争者和牺牲品。

《雷雨艺术结构浅析》

《雷雨艺术结构浅析》

《雷雨艺术结构浅析》《雷雨艺术结构浅析》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之作,其艺术结构的精巧和深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戏剧冲突三个方面对其艺术结构进行浅析。

一、人物塑造《雷雨》中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以周朴园为例,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家长,同时也是一个伪善、冷酷、自私的人。

他的性格和行为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也进一步展现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冷酷。

而蘩漪这个角色则是对封建家庭中妇女命运的强烈控诉。

她在家庭中承受着压迫和束缚,但她的内心却是坚强而独立的。

她的爱情和生活一直处于矛盾和挣扎之中,这无疑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强烈批判。

二、情节设计《雷雨》的情节设计精巧且富有戏剧性。

整个故事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却涵盖了三十年的恩怨。

这使得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同时,剧中的人物关系也极为复杂。

例如,周朴园与蘩漪、鲁侍萍与周萍等人物关系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发出新的戏剧张力,使得整个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戏剧冲突《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源于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周朴园与蘩漪、鲁侍萍与周萍等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戏剧的主要冲突。

这些冲突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以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为例,周朴园的封建专制与蘩漪的独立自主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既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又表现在生活方式上。

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个体的束缚和压抑,这种冲突无法调和,只能通过悲剧的形式来展现。

此外,《雷雨》的戏剧冲突还表现在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周朴园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是他冷酷、自私的性格的表现,也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体现。

而鲁侍萍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她对周朴园的控诉和反抗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雷雨论文(修改版)

雷雨论文(修改版)

分类号: I206.6 2011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略论话剧《雷雨》中三位女性的悲剧性作者姓名:来莹教学点名称:校本部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姓名:张传信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1 年4月30日摘要曹禺先生在《雷雨》中描写了三位丰富生动、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善良沉默的侍萍、敢爱敢恨、极端复杂的蘩漪和单纯热情的四凤。

这是三个处在不同世界的女人,但却都有着悲惨的结局,从中让人看到黑暗社会的罪恶。

关键词:环境因素;精神因素;人物形象;人物命运;悲剧性ABSTRACTCao Yu in the thunderstorm, depicts three rich and vivid, lifelike images of women: kind of silence CD-ping, dare to love to hate, extreme complex simple passion of Fan Yi and four of Phoenix. This is three different woman in the world, but have a tragic outcome, which seen the dark social evils. Keywords: tragic fate character characters in mental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Keywords: Environmental factors; Mental factors; Character's image; Characters destiny;tragic目录摘要 (i)英文摘要 (ii)引言 (1)1.侍萍 (2)2.蘩漪 (4)3.四凤 (7)4.社会意义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引言在中国戏剧史上,《雷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雷雨中的悲剧浅析1500字》

《雷雨中的悲剧浅析1500字》

《雷雨》中的悲剧浅析《雷雨》是1933年的戏剧,是剧作家曹禺的作品,《雷雨》以当时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主要描写了一个有着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恩怨情仇。

《雷雨》的作家曹禺曾经说过,对于他而言,《雷雨》的创作是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热情、单纯的青年周冲,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繁漪,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周萍,单纯沉浸在爱情中的四凤,还有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和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等,家族的秘密和身世的秘密,所有的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曹禺以极端的狂风骤雨般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郁闷,在叙述家庭矛盾纠纷、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陈旧思想的同时,反映了更深刻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人类是带着希望祈求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确实命运主宰着自己。

在希伯来的先知们,他们把这种主宰称作是上帝,而在希腊的哲学家把它称为“命运”,而在近代的人们来说,他们并没有引用这样扑朔迷离的说法以及观念,而是直接把它叫做“自然的法则”。

但是对于“自然的法则”这一说法来说,它太过于复杂以及晦涩,包含的内容较多,因此剧作家曹禺形容自己在创作《雷雨》的过程是在创造一个“命运的悲剧”。

命运悲剧并不是来源于中国,而是来源于古希腊时期。

命运悲剧自然是将命运与悲剧相联系,命运悲剧认为人的一生在神的旨意下早已经安排好,人生是由命运所支配。

而对于这种命运来说,它是无法改变的,它是早已经决定好的,自己无法掌握,也无法逃避这种命运,而这种命运也是直接导致人不幸的产生。

人挣扎在欲望与苦难之中,最终不过是徒劳,而这样的不幸人生,就是一种悲剧。

在话剧《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在受着命运的捉弄。

侍萍在相隔三十年后再次回到周家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四凤重蹈母亲的覆辙来到周家做仆人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周萍与四凤相爱是一种命运,周朴园最后说出真相是命运的安排。

最后四风以及周萍被雷劈死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雷雨》运用了制造悬念以及巧合的手法为后面剧情的展开做了铺垫,制造了悲剧中的曲折以及紧张的一面,从刚开始的巧合就揭示了这是一部悲剧。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解梦周《雷雨》是曹禺在1933年创作的多幕话剧,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

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

第二幕是全剧的重点场次,着重描写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分离三十年重逢时的思想性格冲突,其中还交织着周朴园和繁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

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还集中地塑造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深刻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毁的命运。

周朴园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主要通过三条线索、三种矛盾冲突来揭露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虚假伪善和心狠手辣的反动本色。

《雷雨》,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不平静。

它展示了一出人生大悲剧,体现了命运对人的摧残与捉弄。

一是色彩鲜明的人物个性:专制的封建大家长,充满激情与热情的青年,被爱情害苦的女人,堕落的公子哥。

二是跌宕起伏的情节:看似平静实则混乱的家庭,还有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

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情与爱都荡然无存。

曹禺以雷鸣电闪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的种种,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将以周朴园为例进行分析。

周朴园是故事的核心,一切的悲剧皆因他而起。

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这部话剧塑造了一个鲜明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早年的留学经历让他有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然而时代的影响、门第的桎梏,使他的封建思想始终占了上风。

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和处理罢工的手段等。

他放弃了侍萍,娶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有意地将那个热情的自己抹去,将那段激情的岁月抹去。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基本内容
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她们 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使她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和坚强。
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融合了命运与性格悲剧的话剧。它通过复杂的人 物关系和深刻的情节设计,展示了命运与性格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让我 们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性格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者如何相互融合,创造 出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雷雨》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悲剧,也是一 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思考命运与性格的关系,思考我们如何在面对命运 的挑战时保持自己的性格。
基本内容
其次,从命运的角度来看,《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受到了无法逃避的命 运的打击。周朴园虽然是一个资本家,但他的人生却充己的命运;蘩漪和周萍虽然在感情上有 过美好的开始,但最终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收场;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但她们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命运的打击不仅让这些人物 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命运的悲剧与社会的悲剧
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对于 自由的追求,这种文化氛围也限制了剧中人物的发展和自由。此外,政治体制也 是导致社会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漏洞, 这些弊端和漏洞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基本内容
然而,这些人物在剧情的展开中,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命运。首先, 这些人物都受到了社会和时代的束缚。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礼教和传统的价 值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人物都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这种社会环境对他们 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基本内容
其次,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在《雷雨》中,父子 情仇、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等情节贯穿始终。这些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不仅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也使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例如,周萍和周冲的死, 就充分展现了这种冲突的悲剧性。

对《雷雨》悲剧艺术的几点阐释

对《雷雨》悲剧艺术的几点阐释

对《雷雨》悲剧艺术的几点阐释吕辉牐犚弧⒁恢中碌谋剧观牐牪茇的《雷雨》就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最小的贡献就是缔造了一种代莱悲剧类型,或者说它定义了一种代莱悲剧观,这就是“存活的悲剧”。

牐犖抑所以认为《雷雨》创造了一种新的悲剧类型,原因就是这部戏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叔本华提出的悲剧情形之三--由于不同的地位和关系造成的彼此间的损害。

它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两种模式,从而把对悲剧性的根源转向了生存本身,这是《雷雨》以悲剧的形式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将其称之为“生存的悲剧”。

国教育报传统的研究大都指出《雷雨》属“命运的悲剧”,指出其中人物的悲剧结局,全都就是“命运”的精心安排,任何人都绝对无法脱逃。

这种观点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

而《雷雨》中的“命”的概念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全然不相干的。

古希腊时期的“命运”就是所指在世界之上的神的力量和支配,人的悲剧都就是神所预先设计不好了的。

而《雷雨》里侍萍所说的“命”却只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惯的口头托词,就是由于对悲剧现实无法解释又无法彻底摆脱而收到的一种并无确所指的无可奈何的大喊。

这里并没古希腊悲剧时期的那种哲学的内涵。

《雷雨》的`意义绝不就是像是古希腊悲剧那样,必须人们坚信存有一个外是人的支配的力量在生产着人间的悲剧。

因为现代哲学早已并使曹禺认识到,悲剧就是人的存活本身。

《雷雨》能够由自己的全部剧情和艺术结构把这样一个现代哲学命题定义出,不能不说道就是戏剧史上一个关键的贡献。

《雷雨》中的人的悲剧,并不在于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在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更不分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处在悲剧之中,全都无可逃脱地承担着悲剧的命运,上演着悲剧的角色。

全剧中八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与情感追求,并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但又必然与他人的追求目标相矛盾,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

这样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简直可以让人感受到萨特《禁闭》中“他人就是地狱”那样的哲学意味。

浅谈《雷雨》的悲剧艺术

浅谈《雷雨》的悲剧艺术
21 第 1 0 0年 4期
总 第 1 3期 8
篷、 2 绸 胁
T E SL O D H IK R A 文学探微
浅谈《 雷雨》 的悲剧艺术
胥 润 芳
( 肃省 文物 商店 , 肃 兰 州 7 05 ) 甘 甘 300
[ 要 】 雷 雨 》 13 摘 《 自 9 4年 7月 在 《 文学 季 刊》 发 表 以来 , 其 是 在 13 上 尤 95年 被 搬 上 舞 台 后 , 受 社 会 各 界 和广 大 深
果 。 《 雨 》 泛 吸 收 了西 方 戏 剧 的 优 点 , 到 易 卜 雷 广 受 生 “ 会 悲 剧 ” 古 希 腊 “ 运 悲 剧 ” 莎 士 比 亚 “ 格 悲 社 、 命 和 性
园把 侍 萍 当作 自己 的妻 子 ,因 为 他 们 并 不 是 偷 偷 摸 摸 地生孩子 , 而是 有 自己 的房 子 , 着 两 情 相 悦 的夫 妻 生 有
激 荡 . 愤 沉 挚 ” 现 世 生 活 精 神 是 悲 剧 的 内 蕴 。无 论 卫 道 者 , 是 《 雨 》 郁 的 也 雷 悲剧 的 制造 者 , 自己又 何 尝 不 是 他
是《 哈姆 雷特》 还是《 俄狄浦斯王》 都 以表现英雄 、 , 伟人 悲 剧 呢? 年 轻 时 到德 国 留过 学 . 早 地 接 触 了 资本 主 他 较
[ 图分 类 号 ] 0 . 中 I 73 2 4
[ 献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0 5 3 1 (0 0 1— 0 2 0 文 A 文 10 — 15 2 1 )4 0 5— 3
《 雨 》自 1 3 雷 9 4年 7月 在 《 学 季 刊 》 发 表 , 其 文 上 尤
痛 苦 , 入 探 索 悲 剧 人 物 的 内心 世 界 , 用 艺 术 手 段 把 深 运

雷雨艺术特色评价

雷雨艺术特色评价

雷雨艺术特色评价《雷雨艺术特色评价》篇一《雷雨》,这出戏就像一场暴风雨,猛烈地冲击着观众的心。

从人物塑造上来说,那可真是一绝。

就说繁漪吧,她就像一朵被压抑在沉闷空气中的花,看似娇弱,却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她在周家那个压抑的环境里,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虽然被各种礼教束缚着,但内心的火焰却从未熄灭。

她对周萍的感情,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爱与恨交织在一起。

也许有人会说她不道德,怎么能爱上丈夫前妻的儿子呢?但我觉得这正是她反抗这个封建家庭的一种方式。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感情被压抑,她只能在这种禁忌的感情里寻找一丝自由的空气。

就像繁漪在剧中的那些歇斯底里的发作,她冲着周朴园大喊:“你的行为像个鬼一样。

”这时候的她,不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周家太太,而是一个勇敢的抗争者。

再看周朴园,这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就像一个冰冷的机器,一切都按照他所谓的规矩和秩序来运转。

他对侍萍的感情,看似深情,实则虚伪。

他保留着侍萍以前的习惯,却又在侍萍再次出现时表现出惊恐和厌恶。

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封建礼教下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威严感,仿佛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不容许任何人违背他的意志。

从剧情结构来看,《雷雨》就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蜘蛛网,所有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情节,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起层层涟漪。

比如说,四凤和周萍的爱情,这原本是很美好的东西,却因为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而变得悲惨。

四凤就像一只无辜的小鸟,被卷进了这场家族的风暴之中。

她对周萍的爱是单纯的,可是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而这一切的悲剧,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集中爆发,就像积蓄了很久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那种冲击力简直让人无法招架。

《雷雨》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它既有那种符合人物身份的文雅对白,又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

就像鲁贵,他的话里总是带着那种小市民的市侩和狡猾。

浅谈《雷雨》的人物塑造 修改(1)

浅谈《雷雨》的人物塑造 修改(1)

浅谈《雷雨》的人物塑造——试析蘩漪的人物形象修改(1)内容提要:蘩漪在《雷雨》中是最具鲜明个性、最精彩、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之一,她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她在与周朴园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的形象,是反封建、争自由的时代写照,这是这一形象的可赞之处;她变态行为是希望破灭、精神崩溃后的无所顾忌的反应,是对自由意志的执著追求,体现了性格和心灵的冲突,这正是这一形象的可感之处;蘩漪对自身的痛苦是清醒地意识到的,她的心灵时刻在痛苦中挣扎,却绝望地发现自己无路可走,她的个性和思想境界的局限性,决定她最终必然落得个子亡,自疯、爱人自杀的悲惨结局,这些又是这一形象的可憾之处。

蘩漪这一人物形象的可赞、可感、可憾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典范,笔者在本文中就这一人物的塑造,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人物形象塑造繁漪可赞可感可憾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为我们塑造了八位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蘩漪写得更为出色。

作家本人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提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蘩漪。

可以说,正是有了蘩漪这样一个可赞、可感、可憾的女性形象,才使《雷雨》这部戏剧艺术的魅力经久不衰”。

⑪大作家巴金说过:“我喜欢《雷雨》,她使我流过四次泪,从没有一个戏像这样地把我感动过。

”(2)正因为如此,蘩漪这一形象成为大家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接受层次去探讨、去挖掘,有说不完的话题。

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女性,我还是十分的感兴趣于这一人物形象,这一形象使我们新一代女性更加体会到了自尊、自强、自律的重要性。

更感叹于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手法。

一、设置矛盾冲突,赞其不畏强权,宁死拼斗。

作者将蘩漪这一人物安排在一个唯周朴园意志是从的、封建色彩浓厚而又黑暗腐朽的资产阶级家庭中。

让她像金丝鸟一样,被囚禁在这个封建牢笼里度过了漫长的、使她度日如年的十八个寒暑。

让她在期待与追求中悠悠的打发着岁月,在抑郁与痛楚中送走了青春,在专横与虚伪中咽泪装欢,在屈辱与幽怨中吞含着追悔的苦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修改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姓名:吴丽学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特克斯县分校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4春(本)学号:1465001206399指导教师:张洁2015 年11 月浅谈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目录浅谈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 0一、命运悲剧 0二、性格悲剧 (2)三、始乱终弃的夫弃的悲剧模式 (3)浅谈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摘要:《雷雨》剧作创作于1933年,是一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特有的悲剧作品。

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成功的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关键词:家庭悲剧情感猜忌封建《雷雨》是著名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从《雷雨》的诞生就被定为是一部悲剧,在这部悲剧中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非常多的巧合,但是又透露着必然的悲剧;这是一幕人生悲剧,作者集中描写了周、鲁两家内部两重矛盾,由此形成的悲剧.中国的悲剧艺术中极少像古希腊悲剧那样以各种各样的神为主角,而更多的是以人为对象尤以普通人为对象的日常悲剧、政治悲剧、历史悲剧、自然悲剧等。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色彩极为浓厚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普通人的日常悲剧,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之中。

一、命运悲剧《雷雨》中的侍萍是悲剧中刻画的充满苦难、饱经忧患,尝尽生活的辛酸苦痛的女性形象。

当她还是在周公馆当女佣的梅小姐时,心地善良,温柔体贴,被当时周家公子周朴园“爱”上并同居,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周朴园为了娶一位阔家的小姐,为了周家的体面,在大年三十的风雪之夜,把刚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的梅侍萍,赶出了周公馆。

那天晚上,侍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但她被人救起,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就是现在的鲁四风。

在《雷雨》中,毫无疑问我们首先要以“母亲”二字来定义侍萍,因她是两儿一女的母亲。

对于三个孩子,侍萍的母爱付出总是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担忧;对四风的爱尤其折磨着她的心灵,因为女儿的举止在最终击溃了她承受的底限。

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自己才如此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抛弃,因此,她一直不准自己的女儿再蹈自己的覆辙,没想到丈夫鲁贵又把女儿送进了公馆做侍女。

为了把女儿找回来,没想到自己有踏进了周家的大门。

命运更作弄人的是,她的女儿又同样地域公馆里的大少爷不清不白,而这位大少爷竟是周萍——四风同父异母的哥哥。

由于作者在当时从来就没有看见过像侍萍这样的“下人”有何出路,他的所见所闻全是无论怎样挣扎也不能改变自己境遇的人,因此,也就只能用“命运悲剧”来替他们作解释了。

侍萍这位母亲,在对儿女默默付出母爱的时候,显得如此无奈、苦涩而沉重不堪。

在《雷雨》的描写中,侍萍总是喜欢感叹“天啊”,与天对话,其实是无可奈何的内心独白,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她找不到可以倾吐的对象,找不到可以分担的人,从头到尾她都是一个负重者。

如果说,在从“梅侍萍”转变为“鲁侍萍”之后,她承受的重量来自于生存的压力、环境的逼迫而更多地体现与肉体上的受难,那么,当命运偏偏把她带回到三十年前的认识纠葛中时,她承载的重量更多地来自于灵魂。

被重新揭开旧的伤疤还嫌不够痛,要补上致命一击,使她几度坠入崩溃的悬崖。

就整个《雷雨》的悲剧性的表现来看,是比较复杂的,它是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或社会悲剧相混融的艺术整体。

单就侍萍的悲剧而论,是命运悲剧。

还有,《雷雨》中对决定、支配着人物悲剧的不可知的主宰力量的表现,使作品呈现出—种浓烈的神秘色彩。

尤其《雷雨》悲剧走向结局时,当侍萍发现自己的儿女四凤重蹈自己的旧路,并且发生了兄妹乱伦关系时,她抢天呼地,把这一切都归之于命运。

当周朴园最后出场宣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发出了宿命的浩叹。

侍萍呼喊着“天”,蘩漪也惊愕地喊出“天哪!”,周朴园认为这是“天命”。

一个老仆人也说这场悲剧是“天意”。

四凤向周萍怪笑着忍不住地喊“啊,天!”[3],这全剧的悲剧结局带上浓厚的宿命色彩。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命运悲剧除突出地体现在侍萍一个人物身上之外,周朴园、蘩漪等人也不例外。

周朴园自信自己的家是“最有秩序、最圆满的家庭”,其罪孽深重,最后落了个妻疯子亡的下场,似乎命中注定要受此惩罚。

蘩漪本想通过周朴园认儿媳妇把周萍从四风手中夺回来,她万万没有料到会导致这令人惊骇的事与愿违的局面。

那么,作品中表现的宿命论思想和其悲剧艺术价值有一种什么联系呢?是否表现了宿命论思想就意味着否定了人们对现实灾难、不幸、厄运的反抗以及对各种社会压迫的抗争呢?朱光潜认为:“一方面,我们在人对命运的斗争中又体验到蓬勃的生命力,感觉到人的伟大和崇高”。

这两方面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我们在命运的摆布下深切感到人是柔弱而微不足道的。

无论悲剧人物是怎样善良,怎样幸运的一个人,他都被一种既不可理解也无法抗拒的力量,莫名其妙地推向毁灭。

(这种力量是什么?根源是什么?应该谴责万恶的封建社会制度吧!)正如人的伟大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显露出来一样,只有与命运观念相联结才会产生悲剧,但纯粹的宿命论并不能产生悲剧,悲剧的宿命绝不能消除我们的人类尊严感。

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

[4]悲剧对命运的超人力量的表现,不仅不会损害其艺术力量,反而会对人的伟大崇高产生一种敬佩和自豪。

有人认为:“《雷雨》不仅没有宣扬宿命思想,相反在许多方面还表现反抗意识”。

在这里,论者将宿命思想与反抗意识对立起来。

事实上,表现宿论思想的悲剧决不排斥命运的反抗。

斯马特在《悲剧》里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苦难落在一个胆小软弱的人身上,从不反抗就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

只有当他表现出有坚定的毅力和斗争的时候,才有了真正的悲剧,哪怕只能表现出的仅仅是一时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

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能力。

陷人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越是奋力挣扎,越想拼命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在心中总有一种反抗”。

所以,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

二、性格悲剧《雷雨》创作时,作者并未形成现实主义文艺观,他受到外来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在作品的呈现都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

他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对人物的前途和悲剧命运的原因、矛盾斗争的结局等方面的表现由于受其世界观中不可知的唯心主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做出科学的回答,也正由于这一思想认识的局限,使他在作品中表现人物悲剧时接受了西方命运悲剧观念的影响。

当然,曹禺不仅从西方接受了命运悲剧观念,而且更受到希腊悲剧所表现出的社会精神、雄挥、深厚的感情和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的影响等。

“五四”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风暴激励着曹禺去探索人生,寻找光明,揭露黑暗,暴露丑恶。

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学的影响及出身于封建旧官僚家庭的经历,使他懂得文学要直面现实,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无情地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这就使《雷雨》尽管受到西方命运悲剧观念的影响,仍能较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很突出的现实主义成就。

如果说,侍萍的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的话,那么,蘩漪的悲剧则是性格悲剧或社会悲剧。

[1]这两者交融在作品的悲剧艺术之中。

蘩漪是一个新旧结合的人物,是一个最具有“雷雨”性格的悲剧形象的人物。

她是整个剧本的灵魂式的人物,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周公馆里,周朴园是个罪孽深重的封建暴君,他专横、冷酷、虚伪、自私、无以复加。

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他的意志就是别人的意志,任何人无论妻子或儿子都必须无条件服从。

他强行将别人纳入其封建专制轨道,从精神上,感情上压抑他们,残酷地扼杀人性。

蘩漪,是一个“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受过新思想,新思潮的熏陶,追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人格独立尊严,渴望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她不愿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也不甘心做花瓶被别人供着。

周朴园要求妻子百依百顺,唯命是从,为儿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这和蘩漪在生活理想、人生志趣、精神追求上南辕北辙,迥然相背。

在周朴园的专横的统治下,蘩漪在周公馆煎熬了18年,她的固执、任性、叛逆和反抗变得更加突出、强烈。

但由于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蘩漪对生活的美好追求遭到残酷的摧残、蹂躏和扼杀,人生的价值遭到毁灭,这就决定了蘩漪的悲剧必然性。

蘩漪在周家渐渐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幻想,只是安安静静的等待这死亡的到来。

周萍从乡下回来了,他身上还保留着年轻人的淳朴清新之气,他走进了蘩漪的生活里,也走进了她的感情中。

周萍的“热情和欲望”,唤醒了蘩漪内心深处沉寂枯死的爱情。

她仿佛在被吞噬的洪水中挣扎突遇救命稻草,她自己的生命、名誉以及全部情爱整个地交给了周萍,可周萍把蘩漪拉上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罪恶之途后,另寻新欢,绝情地抛弃了她,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

她彻底绝望了,她的“雷雨”的性格也爆发了。

“她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的”,她“决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强烈的爱变成了极端的恨,她的性格变得乖戾、极端,她心中燃烧着愤怒之火,要和这充满着罪恶的家庭背水一战,拼个鱼死网破。

周氏父子彻底摧毁了蘩漪生活的看望、爱的希望,她的精神支柱倒塌了,疯狂的复仇的烈火烧毁了摧残、扼杀她的周公馆,也毁灭了她自己。

蘩漪的悲剧,呈理想追求无法实现,仍执著、顽强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失败的悲剧。

通过蘩漪的悲剧,有力地控诉了浓厚的封建性大家庭的罪恶,揭露了周朴园是悲剧的罪魁祸首以他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势力和旧制度酿成了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使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悲剧特色。

三、始乱终弃的夫弃的悲剧模式构成《雷雨》悲剧艺术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悲剧模式。

如果说对命运悲剧或性格悲剧的表现是其血肉的话,那么悲剧模式则是其骨架。

“何谓悲剧模式?即文化对人类悲剧的把握和表现中形成的带有恒定性的东西,它的外形可以随表现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但核心结构不变,这种核心结构在历史中不断重复。

”《雷雨》的悲剧模式与我国传统的悲剧模式有血肉联系,但又受到西方悲剧模式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悲剧模式可以追溯到《诗经·卫风·氓》一诗所写的就是女主人公与青年男子的婚姻悲剧。

诗中写氓对女主人公,百般讨好,设法接近,急欲迎娶,使女主人公坠入情网,决心以身相许。

剧中的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及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剧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得代表者。

悲剧已悲掺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悲剧讲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