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住空间属性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成为北京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
我们收集了北京市统计局和移民局的相关数据,包括每个街道办事处的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空间特征。
首先是流动人口的集聚分布。
在城市中心区域(如东城区和西城区),流动人口数量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办公、商业和娱乐设施较多,吸引了较多的流动人口。
与此相反,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郊区地区流动人口数量较小。
其次是流动人口的空间差异。
不同街道办事处的流动人口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域相邻的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流动人口数量差异较小;城市中心区域和郊区之间的流动人口数量差异较大。
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工作机会和便利设施较多,更容易吸引流动人口。
最后是流动人口的居住地选择。
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城市周边的邻近地区。
这可能与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设施的分布有关。
流动人口还更倾向于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居住,这可能与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需求有关。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揭示了流动人口的集聚分布、空间差异和居住地选择等特征。
这些结果对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流动人口与城市发展、社会生活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角色和影响。
《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范文
《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性化空间设计作为居住区设计的重要理念,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就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原则、方法及实践应用。
二、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原则1. 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行为和心理。
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交需求。
2.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居住区的各项功能需求,包括居住、休闲、娱乐、交通等,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3. 宜居性:设计应注重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提高居住区的宜居性,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
4. 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方法1. 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地形、气候等条件,合理划分空间,使各功能区域相互衔接、互不干扰。
2.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是居住区设计的关键。
应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保证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要考虑人车分流,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3. 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是提高居住区宜居性的重要手段。
应合理布置绿地、花坛、草坪等,营造宜人的自然环境,同时结合景观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居住区。
4.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重要保障。
应设置完善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运动场、图书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实践应用以某居住区为例,该居住区在人性化空间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在空间布局上,该居住区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划分了住宅区、休闲区、交通区等功能区域,各区域相互衔接,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
其次,在交通组织上,该居住区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减少了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设置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保证了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解决方案
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解决方案人口数据一般以各种级别的行政区域为统计单位,使用表格进行展示。
常用的人口分布度量指标是人口密度,即行政区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这种以行政辖区为单位进行统计的方法,统计的结果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整个区域内,无法表达辖区的内部差异,面积较大的湖泊上,坡度较大的山地上都会被分配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密度数据在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基于固定大小空间单位的人口计算方法研究逐步开展,其中以公里格网(1km×1km)的应用较多。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对人口数据进行格网化表达,能够直观的表现人口数据的空间分布,有效的拓展人口数据的应用领域。
本方案选取大比例尺地理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利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进行格网空间化。
1、数据及预处理使用1:500000地理数据(包括居民地、水系)、四川省年鉴数据、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划界线。
在进行人口数据空间化之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四川省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建设显著的地区进行居民地范围轮廓线的修改。
(2) 点状居民地以县级辖区为单位,对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确定居民地范围,以缓冲区的方式生成面状居民地。
(3) 一定坡度以上的坡度数据同居民地数据套和,对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检查修正居民地。
(4)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四川全省面状水系进行更新,增加新增的水库、湖泊,修改改线部分的水体等。
(5) 通过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功能,在空间分布上检查居民地与水系的关系,处理由于城市搬迁等原因造成的两者空间上的矛盾。
2、方法本方案采用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所有的人口都分布在居民地上,在这个假设条件下对县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辖市、县级市)为单位的人口数据在空间上进行重新分配,在确保各县总人口数不变的情况下,求得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探讨
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探讨摘要:人口信息的空间化是当前地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的热点问题。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包含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大量信息。
利用SPSS数学统计软件的分析和数学建模功能及Arc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子库,实现了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
关键词:GIS;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人口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口分布同生产分布以及同各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研究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及其发展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对制订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传统的人口统计数据通常是以行政区域为单元,通过普查、逐级汇总而来,以综合反映某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总和。
传统的人口数据统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低(县级);二是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低,全国性的人口普查10年一次;三是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获得的人口统计数据在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不能体现出人口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四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区域往往与行政区划并不一致,增加数据分析的难度;五是不利于多源数据融合。
基于地理格网的空间数据,如遥感数据与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数据存在尺度上的差异,难以进行融合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探索人口分布规律并利用GIS技术将人口数据按照其分布规律展布到一定尺寸的地理格网中,构建人口分布空间数据库。
人口数据空间化是指通过构建特定的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将以行政区为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分布到一定尺寸的地理格网中,实现由行政单元向地理单元网格的转换。
通过人口分布的空间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口信息管理水平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研究已成为人口空间分布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刘纪远、岳天祥等人通过运用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刘望保、闫小培等人利用EDSA-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演化。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模型综述
要 的人 口统计 数据 空间化模 型 ,进 而对 当前 人 口统 计数 据 空间 化研 究 中存在 的问题 做 了总结 ,
并讨论 未来 的研 究方 向. 综述认 为人 口统计 数据 空 间化 的研 究将 向数据获取 多源化 、建模 因素 综合 化、模 拟格 网精 细化 、模 型应 用实用化 等方 向发 展 ; 目前 需要 改进 的 问题 包 括 :1 统 一 )
b s d o aa e r m e g a h n t e o i ss c sn t rlr s u c s。 e vr n n , e o o a e n d t s tfo d mo r p y a d o h rd man u h a a u a e o r e n io me t cn ’
mv a d s cev. Th s p p rr v e ifr n deig fco sc n e n d i h p taiain, n l n o it i a e e iws d fee tmo ln a tr o c r e n t e s ailz to i eu— d n y r t el lc n iin . 1n fr , ln s i g h d o h .na o d t s a d om r o a d u e, ta c c rio s a d n g t—tme lg tn n r — r f o rd r n ih i i ih i g i e
21 00年 1 出版 2月
人 口统 计 数 据 空 间 化 模 型 综 述
林 丽洁 ,林广 发 ,颜 小 霞 ,陈爱玲 ,杨 志 海
( .福 建师 范大 学 地理科 学 学院 ,福 州 3 0 0 ; 1 5 0 7
2 .福 建省 陆地 灾害监 测评估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福 州 3 0 0 ) 5 0 7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综述_柏中强
第32卷第11期2013年11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2,No.11Nov.,2013收稿日期:2013-06;修订日期:2013-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1FY110400);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项目(2012FY111800-05)。
作者简介:柏中强(1988-),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格网的区域人口时空模拟。
E-mail :baizq@ 通讯作者:王卷乐(1976-),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格网化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调查研究。
E-mail :wangjl@1692-1702页1引言人口数据是表征人类活动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风险评估与救援、商业决策、区域规划与开发等领域广泛运用。
人口统计数据通常以行政区为单元逐级统计和汇总而来,以严谨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支撑,具有权威、系统、规范的特点(胡云峰等,2011)。
但是当此类数据应用于空间分析或跨学科研究时,会出现如下问题:①人口统计数据所依赖的行政单元(省、市、县、乡镇等)与实际研究中的自然单元(流域、土壤类型单元、植被类型单元、样带等)边界不一致,从而造成地学研究中的“可变元问题”(Openshaw et al,1983;杨小唤等,2002);②以行政区平均密度来表征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不能在小尺度上体现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其精度也无法达到许多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要求;③时间分辨率低,更新周期长,中国国家层面的人口普查一般是每10年进行一次,而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更新周期更长;④不便于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操作,不利于表现和挖掘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其模拟和预测研究。
以现代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为支撑,“社会数据空间化”和“空间数据社会化”(Pixelizing the Social and Socializing thePixel)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Jacqueline et al,1998;蒋耒文,2002),人口数据空间化作为其典型代表和重要研究领域,对人口统计数据形成了有益补充。
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析人口数据地理分布特征的有效工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划需求的增长,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在城市规划、社会经济研究以及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这种方法进行概述并提供详细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方法概述、模型应用场景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全文进行简要说明。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该方法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在方法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该方法的定义、使用案例说明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步骤。
在模型应用场景分析部分,我们将阐述该方法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社会经济研究以及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的基础,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分析该方法的使用案例以及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关联,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其潜在的贡献和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该文章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的资料,从而推动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探索。
2. 正文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方法是指将人口数据与空间信息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人口现象的时空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城市规划、社会经济研究、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构建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前,首先需要对人口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处理方式包括数据清洗、变换和插值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分析步骤则涉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插值等方法。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与空间有关的模式,并推断其背后的驱动力。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日益成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而在城市规划中,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的运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城市中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中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并探讨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空间数据分析方法1. 热力图分析热力图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它以颜色的深浅来表示不同区域的密集程度。
通过对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绿地覆盖率等数据进行热力图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城市的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例如,通过对人口密度热力图的分析,可以确定人口集中的区域,从而合理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2. 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插值分析是一种将离散的空间数据转化为连续表面的方法。
城市规划中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等。
通过对城市中的环境噪声、空气质量等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可以得到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风险状况,从而优化城市规划。
3. 空间关联分析空间关联分析是一种分析空间数据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
通过对城市中的不同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空间关联分析发现居住区的人口密度与周边交通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调整居住区的规划范围和交通网络。
二、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地图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将城市的地理空间数据、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等进行叠加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规划师获取城市发展的全局视图。
例如,在综合交通规划中,可以使用GIS将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数据和交通设施进行叠加,形成交通网络的可视化效果,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交通规划。
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
Census Spatialization Based on Settlements Density 作者: 闫庆武[1,2] 卞正富[1] 张萍[2] 王红[1]
作者机构: [1]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 [2]徐
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95-9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居民点密度 人口密度空间化 核密度估计法 江苏省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方法。
以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化为例,在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得到江苏省镇(乡、街道)居民点密度后,运用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
度空间化计算公式获得江苏省1000m×1000m的人口密度格网图,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热点地区正是在建的三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其中苏锡常
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呈现各向异性,而南京和徐州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则表现为各向同性;人口密
度不仅取决于居民点密度,还与平均每个居民点的人口数密切相关,居民点密度大的区域的人
口密度不一定大,居民点密度小的区域的人口密度也不一定小。
基于居民地分类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
基于居民地分类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作者:陈锦珍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3期摘要: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人口信息与其他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信息进行空间集成的基础,旨在揭示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数量信息与位置分布,展示人口统计数据在地理学中的意义。
本文在论述人口空间化方法的基础上,对基于居民地分类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居民地分类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对环境、社会以及经济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等问题,其中人口分布的意义重大。
人口空间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指一定时间上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社会、经济与资源等多个方面,此外,不同指标体系与影响因素均可对人口空间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分析人口空间分布的有效研究方法,人口数据空间化为重要的获取途径,其在多源数据的融合以及人口空间分布的精确刻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针对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研究,主要有城市地理学理论中的经典人口密度模型、空间差值方法、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等。
1人口空间化研究概述在GIS与遥感等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人口数据统计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传统的人口数据收集多基于行政单元进行,虽然部分行政区域的划分可依据山地、河流等自然标志进行客观划分,但大部分行政区仍需参考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人为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文数据的应用。
此外,以行政单元获得的部分社会经济指标,丢失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如区域人口、GDP、产品的销售量等,基于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只能反映被调查区域的指标总量或者指标平均值,并不能反映其空间分布,这使得相关数据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口分布指示因素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将人口统计数据展布于一定大小的地理格网中,实现表达人口信息的载体由行政单元向网格转换。
基于多源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口空间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口空间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第一篇范文基于多源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口空间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城市人口的增长,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还体现在空间分布的变迁上。
对此,基于多源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口空间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此来理解和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趋势。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探讨基于多源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口空间化研究方法和应用。
1. 研究背景成都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人口的增长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算法在城市人口空间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数据收集为了实现对成都市人口空间化的精确预测,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多源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人口普查数据:提供人口的基本统计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 遥感数据: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密度等信息。
-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GDP、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
- 交通数据:通过交通流量、公共交通设施等信息,反映人口流动情况。
3. 数据处理和特征工程收集到的多源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数据标准化等。
此外,为了提高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性能,还需要进行特征工程,提取和构造对人口空间化预测有帮助的特征。
4. 机器学习算法选择在完成数据处理和特征工程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人口空间化的预测。
常见的算法包括:- 线性回归:适用于预测连续变量,如人口数量。
- 决策树:能够处理非线性关系,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 支持向量机: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特别是高维数据。
- 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适用于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5. 模型评估和优化模型的评估和优化是保证人口空间化预测精度的关键。
我们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混淆矩阵、ROC曲线等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摘要】现代城市中流动人口现象日益普遍,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GIS技术对其流动人口空间特征进行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GIS技术在流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接着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空间规划和管理建议。
在总结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时空特征分析和GIS技术的作用,同时对未来城市规划提出了启示。
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北京市流动人口、GIS技术、空间特征、城市发展、空间规划、管理建议、时空特征、未来城市规划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流动人口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GIS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探讨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科学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建议,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征,为未来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以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空间分布中的规律及影响。
通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现状分析,结合GIS技术在流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深入挖掘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探讨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流动人口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建议,为北京市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研究目的,可以全面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时空特征,深刻认识GIS技术在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作用,进一步总结出对未来城市规划的启示,为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研究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
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人口数据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对于城市空间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
第一部分:人口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是城市存在的基石,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支撑。
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以人口为中心,充分考虑人口的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合适的空间环境。
人口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确定城市用地结构:根据人口规模、构成和活动习性等方面的数据,合理确定城市用地结构,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工业用地等,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2.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人口数据可以帮助城市规划部门了解各个区域人口密度、出行需求等,从而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3.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人口数据也可以帮助规划部门了解城市人口分布情况,从而合理安排城市绿地、文化设施等,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人口数据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数据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集约发展:城市用地集约发展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城市规划方式,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可以帮助规划部门了解城市人口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就业结构等特点,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集约化发展。
2.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问题也日益凸显。
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可以帮助规划部门了解人口流动的情况,从而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和道路网络,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 公共服务设施:基于人口数据的城市空间规划还可以帮助规划部门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特点,从而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院、学校、文化设施等,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基于建筑物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收稿日期:2018-03-09。 项目来源:重庆市科委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资助项目(CSTC2017zdcy-zdyfx0002)。
第 17 卷第 3 期
贾敦新:基于建直观地反映人口在空 间上的疏密程度;缺点是假设人口在统计区域内均匀 分布,对于统计区域较大或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区域误 差较大 [24-25]。在山地区域,人口往往分布在较为平坦 的场镇,而大面积的山区人口分布较少,若采用该方 法就会造成在所有区域都均匀分布的假象,掩盖了区 域的内部差异。 1.3 基于影响因素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综上所述,各种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围和尺度,也 各具优缺点。基于影响因素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总体 上适用性较好,但其考虑的因素往往较宏观,而对人 口分布影响最重要的建筑物考虑较少或根本没有考虑。 建筑物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可以说人口的分布都是围绕 着建筑物展开的,尤其是居住建筑。因此,利用地理 空间技术,以建筑物为离散的载体,研究人口的空间 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
2019 年 3 月 第 17 卷第 3 期
doi:10. 3969 / j. issn. 1672 - 4623. 2019. 03. 018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ar., 2019 Vol.17, No.3
基于建筑物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贾敦新 1
(1.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 401121)
2)融合法。该方法是借助遥感、统计、经济社 会等资料,利用叠加 [13]、栅格化 [14]、最小平方迭代回 归 [15] 等方法实现人口的空间化;或利用 SAR、土地 利用格局分析 [16-18] 来实现人口的空间分析和研究 。 [19]
城市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研究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涉及到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城市人口分布的合理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城市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口分布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目前,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
一方面,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密集,而郊区相对人口稀疏;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人口稀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资源浪费。
这种不均衡的人口分布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历史和政策因素导致了人口集聚的现象。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资源和机会集中于中心区域,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至此。
其次,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城市人口集中。
许多人选择在中心城区居住和工作,因为那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此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城市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之一。
二、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除了历史和政策因素外,还受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是城市人口分布的基础。
地理因素如地势、气候、水资源等,会影响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选择。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都对人口的流动和分布起到关键作用。
社会和文化因素包括教育资源、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也会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分布。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实现人口分布均衡的关键。
首先,要完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用地,避免“城市盲目扩张”。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定城市边界和功能区域,将城市的发展纳入可控范围,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良性互动。
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工具,方便人们的出行,缩短地理距离,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措施。
居住空间调研分析报告
居住空间调研分析报告居住空间调研分析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居住空间的状况和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为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样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取,共计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居住空间类型: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居民主要的居住空间类型为普通住宅,占比达到70%。
其次是公寓,占比20%,别墅和其他类型住房占比较少。
2. 居住空间面积:绝大部分居民的居住空间面积在100-150平米之间,占比达到60%。
其次是80-100平米的占比为30%,小于80平米和大于150平米的居住空间占比较少。
3. 居住空间布局:调研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居住空间布局是开放式厨房和客厅,占比达到80%。
次之是独立式厨房和客厅,占比为15%。
其他居住空间布局的占比较少。
4. 居住空间设施: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于居住空间设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宽带网络覆盖率(70%);地暖设施(60%);智能家居系统(50%);安全设施(30%)。
5. 居住空间环境: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便利性(80%);生活配套设施(70%);绿化环境(60%);社区安全(50%)。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应该以普通住宅和公寓为主要开发对象,并结合居民对居住空间面积和布局的需求进行设计;2. 居住空间设施方面,开发商应重视宽带网络、地暖设施和智能家居系统的配置,以满足居民的需求;3. 对于政府来说,应加大对交通、配套设施和绿化环境的投入,提升居住空间的整体环境;4.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五、调研的局限性和展望本次调研样本的选择相对较少,可能对结果的代表性有一定影响。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
而这些流动人口的分布和空间特征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空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9.6万人,而非常户籍人口占到了约40%。
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北京市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他们往往到北京市寻求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机会。
流动人口的构成主要有农民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学生等。
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京市的一些特定的区域和市郊地区。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进行空间分布的分析。
首先可以利用地图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将北京市的流动人口进行空间化地表示。
这样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还可以利用GIS技术对流动人口的聚集现象进行识别,并且探索这些聚集现象与城市规划、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解释。
除了空间分布特征外,利用GIS技术还可以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研究。
可以结合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职业分布等特征。
通过GIS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清晰地了解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状况。
这些特征对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用GIS技术,还可以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
可以利用地图数据和交通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活动范围、活动密度、活动轨迹等特征。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发现流动人口的活动规律,对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精细尺度人口空间化——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为例
Fine-Scale Population Spatialization Based on Tencent Location Big Data:A Case Study of Moling Subdistrict,Jiangning District,Nanjing 作者: 吴中元[1];许捍卫[1];胡钟敏[1]
作者机构: [1]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61-6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腾讯位置大数据;人口格网;居住空间数据;人口估算模型
摘要:精细尺度的人口空间化研究成为当前GIS领域研究的热点。
已有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大多针对区域或城市尺度进行研究,少有对街道、社区甚至住宅小区的亚城市单元人口的研究。
该文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建筑物空间属性数据和住宅小区边界数据,提出了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人口空间化方法和住宅小区级别的精细尺度人口估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住宅小区空间尺度下的估算结果与实际人口的线性拟合R^2达到0.9494,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为今后精细尺度人口空间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