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尺寸与允许放大率间关系的推算及其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主要讨论x线焦点尺寸对半影及影像的影响,从其半影公式推算出焦点尺寸与允许放大率间的关系,并用其推算结论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焦点尺寸半影允许放大率推算
1 焦点尺寸对半影及影像的影响
1.1 焦点尺寸与半影的关系
因为x线管焦点不是理想的点光源,而是一个有一定面积的发光源。一般将焦点的一边长称作焦点的大小。
x线影像(图1)是由物体g吸收了焦点发出的x线后产生的本影 f和几何原因形成的半影p组成的。半影是通过观察影像来认识病灶的主要障碍,半影又称模糊阴影。影像模糊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半影,半影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1]:p=df-d s
式中的s代表焦点的尺寸,d代表肢一片距,f代表焦一片距。
由上式可以看出:要想减小半影,重要一点就是缩小焦点尺寸,此外还可以使被照体尽量靠近胶片,或增大焦点至肢体间的距离,但这些距离的调整是有限的,所以就更加突出焦点尺寸对半影的重要影响。
1.2 焦点尺寸对影像的影响
半影的产生,使照片的清晰度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会出现照片影像消失的现象。
①焦点的尺寸小于被摄肢体(或病灶)尺寸时,得到的影像是一个放大的影像;在影像边缘有半影,使影像边缘模糊;随着胶一片距b的增大或缩小,影像清晰度随之变差或变好。
②焦点尺寸等于被摄肢体(或病灶)时,照片影像清晰度变化与上述相同,仅是所得的照片影像与被摄肢体(或病灶)尺寸相等。
③焦点尺寸大于被摄肢体(或病灶)时,所得的照片影像是一个比原物缩小的影像;影像边缘上的半影,比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大,且当照片位置向下移动置于一定位置时,影像的本影部分已成为两个半影叠加,影像密度变小;若有两个以上被摄肢体(或病灶),例如骨小梁等并排时,胶片继续向下移动,将得到的是一张影像完全消失的照片。
2 焦点尺寸与允许放大率间关系的推算
2.1 焦点、肢体和胶片间的距离参数与放大率的关系
x线束是以焦点作为顶点的圆锥形放射线束。图1表示的是在x线束中放置物体g和胶片上产生x线影像之间的关系。影像f很明显地比g大,将f和g之比称为影像放大率m:m=fg=ff-d=1+df-d
计算时,用公式的最后形式较为方便。d为肢体到胶片之间的距离。表1表示的是把d作为参量时,在实用范围内影像放大率m的计算值。表1 不同参数下的影像放大率(略)
从表1可以得出:肢体离胶片越远,焦点离胶片越近时影像被放大的越大。当 d=5cm时,相当于手和足骨投影的参量;当d=10cm时,相当于脏器摄影时的参量;当d=15cm时,相当于用滤线器投照脊椎侧位影像时的参量;当d=20cm时,相当于肺等脏器摄影时的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