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心理健康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 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一种结 构、内容、运作三位一体的人格理 论。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 超我三部分构成。超我一部分在意 识之中,一部分在无意识之中;自 我也是同样;本我则完全处于无意 识领域。随冰块的起伏,三种人格 动力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弗洛伊德曾形象地把自我比喻为侍奉三位主人的仆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则明确的将条 件反射的研究纳入了心理学范畴。华生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 学”,即S—R心理学。华生从严格的决定论出发,认为一定的刺激必然 引起一定的反应,而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来自一定的刺激。
2.4.2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设计了著名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作 为研究动物操作行为的实验仪器。
2.4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习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健康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如果能够 通过学习,掌握恰当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否则人就无法 正常适应环境,陷入心理危机。
2.4.1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I. P. Pavlov)在研究狗的消化问题时发现,在给狗喂食的 同时,给予一个中性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只要出现中性刺激,狗就会有 唾液流出。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 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
2.1.1 意识——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是意识,一部分是无意识。他曾 做过这样的比喻,认为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 比冰山露在海洋面上的小小山尖,而无意识则 是海洋面下边那看不见的巨大的部分。
后来,弗洛伊德又从无意识中分化出一个前 意识。前意识是既可以变为意识又可以成为无 意识的边缘部分,随冰块起伏而变化。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实现趋向表现为引导人身体的成 长、成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现趋向表现为引导人实 现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趋向。
在罗杰斯看来,只要现实要求和自我实现之间存在不一 致和冲突,这个人就产生心理失调。一般情况下,个体会运 用防御过程,来掩盖这种失调,因而不会出现心理适应问题。 但是,当防御过程失败时,心理适应问题就会产生。
员工援助计划(EAP):一项免费的专业心理援助服务, 在绝对保障员工隐私的情况下,聘请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辅 导,为员工减压,处理好个人和工作中的问题,挖掘员工潜 力,制定职业规划。
1.1 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
(1)认知正常:对外界与自我认识正常。 (2)情感协调:情绪稳定,只有轻度焦虑。 (3)意志健全:有耐压力与耐挫折的能力与毅力。 (4)个性完整:有责任感、活动性、外向型与独立性。 (5)适应良好:对社会、人际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员工的心理健康
内容概要
1 员工心理健康的概念 2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3 影响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4 影响心理健康的内部因素
1 员工心理健康的概念
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亚太人力资源大会(2006)上公布的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调查》指出,八成白领有心理 困扰,其表现为:
(1)感受到职场的压力 (2)职业倦怠 (3)工作与生活失衡 (4)心理动荡,身心疲惫 (5)人际关系紧张
本我 超我 自我
现实 在无意识之中活动
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运用自我防御机制
过分
不当
心理和行为症状
wenku.baidu.com
2.2 心理健康的认知论
该理论认为,存在心理困扰的人是因为 他们心中有非理性的想法,在评估自己和 未来时,往往使用自我责备和自我反对的 模式,因此容易产生自卑感,即心理困扰 与自我挫败的不健康心理。
诱发性事件
情绪和认行知为和的信反念应或结果
(Activating events) (C(onBseeliqeufse)nces)
A
BC
非理性信念以“必须”为
特征,包括对己,对人和对
D
环境的“必须”要求。
质辩
(Disputing)
E
新的情绪和行为后效 (Effccts)
形成非理性信念的思维方式称为自损思维,具有三个特点:
该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生来 就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如果外在的价值条 件阻碍了人走向自我实现,就会陷入心理 危机,如果能够创造条件帮助人走向自我 实现,人的心理就会健康。
罗杰斯认为,实现趋向是在一切人类有机体身上都会表 现出的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 向上、向前的,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创造性的。
1.2 个体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1)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知之明。 (2)要自尊自制。 (3)善于与人相处。 (4)情绪正常。 (5)行为适度。 (6)乐于工作。
2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2.1 心理健康的心理动力论
该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所组成,分别遵循快 乐、现实和道德原则行事。本我与超我相矛盾,本我与现实相矛盾,就 会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心理健康,从而产生焦虑与抑郁。如果自我能够 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就能够恢复心理健康。
2.1.2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潜意识中的性本 能有关,因此人格的发展就是围绕着性的发展。性泛指人对 快乐的寻求与满足。
根据人在不同阶段快乐满足的部位和途径的不同,他把人 格的发展划分为口唇期(出生后一年内)、肛门期(出生后 第二个年头)、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 生殖期(12-20岁)五个阶段。
绝对化的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
人们以自己的意愿 为出发点对某一事 物怀有认为其必定 会发生或不会发生 这样的信念。
人们一种以偏概全、 以一概十的不合理 思维方式来进行认 知,包括对自身和 对他人的不合理评 价。
人们认为如果一件 不好的事发生将是 非常可怕、非常糟 糕、是一场灾难的 想法。
2.3 心理健康的人本论
①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 我的欲望。
②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要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条件和自己的处境, 寻找适合的、满足本我欲望的对象、途径和方式。
③在它进行这些工作时,它又要受到超我的严格的监督。 就这样,自我可以说是同时在侍奉三个严厉的主人:超我、本我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