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不会公开历史的真相(上)
不为人知的十大历史真相

不为人知的十大历史真相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据《每日邮报》报道,意大利的考古专家团称,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亚洲,他到中国的旅行故事都是编造的,来源于他在黑海附近遇到的商人。
报道称,由于其亚洲之旅而而极富盛名的传奇探险家马可波罗不过是个骗子。
马可波罗的故事让人们觉得仿佛是他的亲身经历一样。
有时,即便是最为缜密的历史学家也会失去对于真相的判断。
拿破仑是个矮个子?如果你有拿破仑情结,你们小小的身体里一定怀着一颗巨大的野心。
这一情结以拿破仑的名字来命名,用以描述那些实际上有自卑心理却因此变的野心勃勃的小个子。
但是事实上,拿破仑一点也不矮。
实际上,拿破仑的身高,157公分,是在法国旧的度量制下测量得出的结果。
用现在的标准来测量,拿破仑身高为167公分,在他那个年代也不算矮个子。
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了电?本杰明·富兰克林拥有众多荣耀,他是美国国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外交家,头衔数不胜数。
一项被错误地归功于富兰克林的成就,便是他发现了电。
作为一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确用电来做过实验,但是他不是第一个描述并探索电和磁的特性的人。
最早关于磁的描述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古希腊米利都的泰勒斯,他发现铁能够被磁铁矿所吸附,但是他认为是铁拥有灵魂。
而最早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这种现象则在几百年之后。
威廉·吉尔伯特,英国16世纪的一位科学家,他曾受到伽利略的称赞,因为他建立了电和磁的产生的基本规律,甚至发现地球本身也会产生磁场。
哥伦布的船员认为地球是平的?哥伦布的远航开启了欧洲向美洲大陆扩张的新时代,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征伐时代。
虽然哥伦布的第一次远航有许多被渲染的地方,但鲜有故事说明他的船员们相信世界是平的。
根据传说,船员们认为如果一直航行数周而见不到陆地,他们将会从地球表面坠落。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实际上,哥伦布的船员可能早就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且从古代开始,历代的领航员就知道。
这些照片你永远不会在历史书上看到(组图慎入)

这些照片你永远不会在历史书上看到(组图慎入)这21 张照片,记录了上个世纪一些悲伤的瞬间或是一些惊喜的巧合。
它们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但是历史就在这些偶然的快门被记录了下来。
P.S.以下某些照片可能引起不适。
1“这张光盘能够记录的内容比我身下所有的这些纸张都要多”,比尔·盖茨在1994 年如是说。
这张照片由国家地理的记者于1994 年拍摄,前后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比尔·盖茨身下一共有33 万张纸,当时将这些纸张放在哪里都成为了一大难题,因为即使是在华盛顿的波音747 飞机库也不能容纳这么多的纸。
唯一的方法就是将纸张像酒吧餐巾一样堆在钢板底座上,然后用线缆从中间固定,听起来很荒谬。
比尔盖茨欣然接受,然后坐在了这堆纸上。
于是就有了这张能够有力证明科技发展力量的照片。
2爱因斯坦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办公桌。
这是在1955 年 4 月18 日,爱因斯坦离开办公室时桌上的摆设,当晚他便逝世了。
31956 年10 月,在伦敦一场电影首映式上,伊丽莎白女王和玛丽莲·梦露相互致意。
巧的是,她们当时都是30 岁。
41979 年,愤怒的男同性恋群体打碎了旧金山市政厅的窗户,抗议谋杀了哈维·米尔克的丹·怀特只被判为过失杀人。
哈维·米尔克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美国同性恋运动人士,也是美国政坛中第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的人。
他带领同性恋者进行政治运动,对抗保守势力反对同性恋的立法。
1978 年末,哈维与当时的市长乔治·莫斯科尼被丹·怀特射杀身亡,即是当时震惊全美的“莫斯科尼-米尔克遇刺事件”。
5上世纪90 年代初艾滋病蔓延的时期,一位父亲正安抚着病床上垂死的儿子。
这张在1990 年刊登于《生活》杂志11 月刊的照片,被普遍认为改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
6二战期间,照片中的希特勒正在慰问一名冻伤的德国士兵。
这名躺在病床上的士兵想要向希特勒行纳粹礼,希特勒将其手臂挡下让他休息。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 书的历史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
本课通过模拟书的演化历史,体验并对比泥板、简牍和纸的书写感受、装订难度和便捷程度,体会做书的材料随时演变、革新的过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聚焦:通过呈现4种古代书籍,聚焦问题与“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吗?”相呼应,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2.探索:通过“做一本简易的书”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三种不同材料上书写感受、装订感受,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其制作书的优缺点;3.研讨:学生在回顾从书写到装订的过程,探讨用不同材料的书的优缺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学情分析】通过第二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作简单的科学词汇描述材料的一些特点。
二年级的孩子喜欢动画,对游戏很感兴趣,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一年级大有进步。
但我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农村,缺少父母的指导,知识面不广,不善于表达,对于“书的历史,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选用纸作为书的材料”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不断优化产品。
科学思维:1.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制造物品的材料会不断改进。
2.感受到材料制作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探究实践:1.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
2.对做书材料的演变进行思考。
态度责任:1.发展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
1.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书的材料在不断地创造和改进。
难点:模拟书的演化历史,体验并对比不同材料的书写感受、装订难度和便捷程度,发现做书的材料随时代演变、革新的过程。
中国历史十大被掩盖的真相

中国历史十大被掩盖的真相史书总是有选择地告诉我们一些东西,而刻意地忽略、甚至掩盖另一些东西。
1.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为了治水传说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是写入正史的,一直流传下来。
我们都尊敬大大禹,他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
但就这件事而言,正史还是说了点谎的,实际上,大禹当时是在外面遇到了涂山氏,涂山氏怀孕生子,生了夏朝的建立者启。
大禹不是没时间回家,而是要在涂山氏那里照顾孩子。
2.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在《史记》中明文记载,说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的一笑,点了烽火玩,调戏诸侯,大家气得不轻,再有事就不来救他了。
但是,近年来根据清华大学得到的战国竹简上的记述,当时周幽王并不是被申国袭击,而是他主动出兵攻打对方,只不过申国引狼入室,找戎族当打手,这才打败了周幽王,灭亡了西周。
从始至终,竹简上根本就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事。
当然,太史公在《史记》中可没少说瞎话,也就不差这一件了。
3.孔融让梨,是个孝顺孩子这也是个有名的故事,孔融是三国时的名人,孔子的嫡传二十世孙。
很遗憾,我们从史书上了解到的孝顺友爱的孔融,其实是个假象。
真相是,孔融曾对父母有过一番评价。
他说:“亲爹没什么可孝敬的,他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欲望才生了。
亲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一个装东西的瓶子,东西出来了,跟那个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这话说的简直混帐,能孝顺才怪。
4.张飞是一个黑大汉受三国历史的影响,尤其《三国演义》,世人普遍觉得张飞是一个又黑又壮的大汉。
可实际上,真实的张飞不仅不黑不壮,而且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帅哥,皮肤也白,并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还擅长画画。
倒是真实的关羽,性情比张飞鲁莽冲动许多。
5.杯酒释兵权这事影响更大,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被历来的史家深信不疑,也是一桩美谈,讲的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了皇帝,害怕手下效仿,就召集大将们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劝大家交出兵权,又互联姻亲,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还让自己的弟弟赵光美当了张令铎的乘龙快婿,于是君臣无猜,共保富贵。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中国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到神秘的谜团。
这些未解之谜既有历史事件的谜团,也有古老文物的谜团,它们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挑战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智慧。
下面将介绍中国历史中的80个未解之谜。
1. 三星堆文明的消失三星堆文明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灭亡的原因至今未解。
2. 秦始皇陵中的铜螭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之外,还埋藏着许多铜螭,其用途仍然不明。
3. 丝绸之路卫藏驼队的消失相传有一个卫藏驼队历时48年从中国返回西藏,但至今下落不明。
4. 商代燕国王墓与商王墓的区别商代燕国王墓与商王墓的区别一直让历史学家困惑。
5. 三国时期的太平要术三国时期著名道士太平要术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6. 红山文化的神秘符号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神秘符号至今无法破译。
7. 唐僧的真实身份传说中的唐僧玄奘,其真实身份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8. 北宋绣球谜北宋时期流行的绣球谜,是一种怎样的谜语游戏?9. 三国时期的铁钱三国时期出现的铁钱是否真实存在,历史学家无法确定。
10. 商代王子妻妾墓商代出土的王子妻妾的墓葬中的器物构造不明,历史学家无法解释。
11. 古代巫山兵俑巫山兵俑是何时制造的,目的又是什么?12. 西周古瑊王台西周时期发现的古瑊王台,其实际用途一直存在疑问。
13. 明朝宫殿图案的含义明朝宫殿的建筑图案具有何种意义,历史学家对此莫衷一是。
14. 清代宫廷珍宝《太玉图》的真实性清代宫廷传世珍宝《太玉图》的真实性备受争议。
15. 春秋时期的谜团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令人难以理解。
16. 先秦时期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谜团?17.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之谜秦始皇如何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历史学家依然在研究之中。
18. 清代古墓发掘清代古墓中的文物和墓主的身份仍是未解之谜。
19. 大明宫的沉寂大明宫的遗址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20. 杜工部诗集的意义杜工部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历史学家推测其中有着隐藏的密码。
50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历史真相(上)

50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历史真相(上)>中国古代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其实在古代发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事情,然而史料并不一定就是真实,正是史料的记载与人们的吹嘘,才使得本来不传奇的人物变成了神话,对此,我不是妄下定论,但是我们不应该忘却那些真实而又真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事情,毕竟那是我们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的历史,就是名族的血液,也是我们中华神州大地的灵魂所在!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中国的历史,去学习和吸取古人的经验来造福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那么,下面的这些你都知道吗?【01】【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又名媚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02】【骇然的奇灾】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奇怪的巨大灾变,死伤2万余人。
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飘到西山上去了。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都难以解答。
此事被御笔太监记入了明朝正史。
【03】【郑和】①郑和是回民,原姓马,因功封官的时候改了姓郑。
②郑和下西洋时发快报说找到了麒麟,朱棣很高兴,还让画了像,现在看,靠,长颈鹿。
③郑和第一次过锡兰,国王亚列苦奈尔要养路费,郑和没理绕着走了。
后来经过时还要,老郑就把他生擒回国了。
④郑和永远留在了南印度,只是头发衣服回来了。
【04】【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的结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郭布罗·婉容17岁选入宫,溥仪视之为知己。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文绣提出离婚,溥仪却把这场“刀妃革命”的失都推到了婉容身上。
溥仪成为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她狂躁易怒嗜毒成瘾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开始10年的冷宫生活,最后在吉林延吉的监狱结束了她悲苦的一生。
盘点那些被误传的历史真相,切勿错信一生!

盘点那些被误传的历史真相,切勿错信一生!关于历史释疑,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到现在的所谓的历史常识,有很多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却广为流传。
小编这里列举了一些有关正史的资料,大多传到如今已经变了模样。
一: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然而中华文化在他手里差点毁光了,修四库全书作用毁书甚于修书,不符合满清统治的书籍全部毁掉,还删改剩下书籍里的文字。
此人在文物字画上乱扣自己的图章,在上面乱写乱画搞破坏,文字狱在他那个时代到达了变态的地步,红楼梦没有完本也跟这个有关系。
现在的影视剧却一味美化,把这个家伙描述成风流倜傥的明君,关于乾隆的争议有很多,但修四库全书这一项,绝对是害大于利。
二:三国里的张飞并不丑,人家其实是帅哥,书法写的好,还擅长画美女图,其书画作品均属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养和气质的武将。
早期起义还是他卖了家里的桃园子,所有的钱都是他出的,刘备和关羽蹭了好久的饭。
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史称大小张后,估计这两个姑娘基因不错,如果丑的话刘禅肯定不会要!三:乾隆时期,纪晓岚其实挺欣赏和珅的,因为和珅有他年青时的影子,正史里和珅是1750年生,比纪晓岚小26岁,比乾隆小39岁。
现在的电视剧太糟蹋历史和歪歪真相了,和中堂当年是美男子一枚,倒是纪昀,生性太过奢靡。
有记录,纪晓岚曾一天里和六个女子放纵……注意,是六个不同的时段,早中晚加下午茶宵夜。
四:第一个打算用火箭把人送向天空的是咱们明朝的一个叫万户的人(把自己送向天空的同时也把自己小命送上天了),但是咱们国内的历史学家竟然没人说?这个说法还是人家国外的专家说到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的时候说到的,难道是我们自己没研究,而是八国联军把我们历史文献抢跑,然后自己悄悄研究去了?五:史上亲戚加他自己都是皇帝——唐中宗李显李显身世显赫,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还是皇帝,他可以说一家子到了顶峰了,没人比他更牛了吧?六:历史上有一个女人伺候了六个皇帝,她就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
揭秘中国35个历史真相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可是真正的中华历史、中国之魂又有几个人去研究过,现在很多史料的记载错误被以讹传讹,以至于我们这些大众都差点将错误的历史认为是正统!这岂不是可笑!今天小编就盘点了65个历史上鲜为人知的真相,看你误会了多少?又懂得了多少?【01】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又名媚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02】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商鞅和吕不韦都是卫国人,这两人对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保留了他们的祖国。
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03】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 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04】清太监自述阉割过程太监自述:净身一般选春末夏初,净身过程要遭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净身的人要像鬼叫似地嚎三四天才能过去。
不管一生受多大的坎坷,也要积蓄点钱,把自己丢失的东西赎回来,死以后随身下葬。
据说不赎回来,死后阎王爷也不收容,不男不女,六根不全。
清太监自述阉割过程【05】古代帝王最“震惊雷人”的死法春秋时期,晋景公有天刚要吃饭,突然肚子不舒服,去了趟茅房。
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回来,到茅房去找,发现君王掉进茅坑,淹死了。
以文笔简洁有力着称的《左传》,仅用一句话描写此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隐藏事实的古代事例

隐藏事实的古代事例
古代很多历史事件中都存在隐藏的事实,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隋唐时期的安史之乱:这场起义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他们最初是唐朝的将领,但因为政治斗争和对朝廷不满而起义。
然而,历史上官方的记载却将他们描述为外族入侵,隐藏了他们原本是唐朝内部的人物。
2.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这场起义由黄巾军领导,他们起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汉朝的统治不满和社会不公。
然而,历史上的官方记载将其描述为宗教狂热分子的行为,隐藏了起义的真实原因。
3.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被描述为他的英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事实上他也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包括焚书坑儒和强迫劳役等。
这些残酷行为在历史上被淡化或隐藏。
4. 法国大革命:虽然法国大革命宣扬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力和恐怖统治。
这些暴力行为往往被隐藏或掩盖,以突出革命的正面影响。
5. 古代帝国的征服和殖民:古代帝国的征服和殖民活动往往被描述为文明的扩张和进步,但事实上征服者常常使用暴力和压迫来统治被征服的人民。
这些暴力行为往往被隐藏或忽视,以更加美化帝国的形象。
这些例子揭示了历史中隐藏事实的普遍现象,历史学家和研究者需要不断努力去寻找和揭示真相,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并从中吸取教训。
史记中查不到的历史事件

史记中查不到的历史事件引言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而精彩的历史事件,其中一部分被记载在《史记》等古代典籍中。
然而,由于历史的复杂性和片段性,还存在一些史记中未能被完整记录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介绍一些史记中查不到的历史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秦朝的边防土木工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国力和加强边防。
然而,史记中并未详细记载秦朝在边防方面的土木工程。
实际上,秦朝在边防土木工程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例如,他们修筑了长城的前身,连接了现今内蒙古和陕西的边界。
这一工程不仅具有防御作用,还为军队提供了快速通道,以便迅速响应边境地区的战争威胁。
此外,秦朝还修建了许多边境要塞,如众所周知的襄阳城等。
这些要塞凭借其坚固的城墙和完善的防御设施,有效地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阻止了外敌的侵略。
秦朝修建的边防土木工程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来的历代王朝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取经于秦朝的经验,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因此,秦朝在边防工程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可惜的是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史记中没有被充分记录。
第二部分:汉朝的海外贸易史记中对于中国的贸易发展有一定的记载,尤其是丝绸之路等陆上贸易。
然而,在史记中缺乏对汉朝时期海外贸易的详细记录,这是史记中查不到的另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事实上,汉朝时期的海外贸易异常繁荣。
汉朝与东南亚以及东非等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带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通过海上贸易,汉朝不仅获得了其他地区的奇珍异宝,还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例如,南海地区的船舶制造技术对于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重要的海外贸易历史事件并未在史记中得到充分记载。
汉朝时期的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繁荣。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也为后世的海上贸易奠定了重要基础。
欺瞒国人上千年的古代历史真相

曝光欺瞒国人上千年的古代历史真相中国古代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其实在古代发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事情,然而史料并不一定就是真实,正是史料的记载与人们的吹嘘,才使得本来不传奇的人物变成了神话,对此,小编不是妄下定论,但是我们不应该忘却那些真实而又真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事情,毕竟那是我们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的历史,就是名族的血液,也是我们中华神州大地的灵魂所在!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中国的历史,去学习和吸取古人的经验来造福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那么,下面的这些你都知道吗?【1】【春宫图是避灾神符】春宫图是描绘男女性爱生活、特别是性交姿态的图画,由于它最初产生于帝王宫室,描写春宵宫帏之事,所以称为春宫。
在古代,春宫画除了起性教育、性启示、激发性兴奋的作用,同时还有“压邪避灾”的功能。
古人认为性乃污秽不洁之事,如以春宫画贴门上则鬼不敢进,贴灶头可避火灾。
【2】【乾隆皇帝一生唯一真爱过的女人】孝贤纯皇后(1712-1748)16岁嫁于乾隆,26岁册封为皇后。
皇后性情节俭,平日冠饰皆草线绒花,不御珠翠。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终年三十七岁。
葬裕陵。
乾隆深为哀恸,作着名的《述悲赋》以悼之。
【3】【洞房专用开裆裤】这么大的开裆裤你见过吧?它是古代新娘的洞房专用品。
由于古代新郎新娘在洞房前一般都没有见过对方,第一次见面时就要脱光衣服实在有些尴尬。
女方父母以此开裆裤作为嫁妆,让女儿在第一次房事时可以减少心理障碍。
这也让男方不会因为女方脱光衣服了感到太兴奋而早泄,或者因为害羞而难以正常发挥【4】【古代“怪癖”皇帝】1、同性恋皇帝汉哀帝刘欣2、市侩皇帝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3、菩萨皇帝武帝萧衍4、象棋皇帝唐肃宗5、蹴鞠皇帝唐僖宗李儇6、词学皇帝南唐后主李煜。
7、道君皇帝宋徽宗8、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9、将军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0、宠猫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1、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5】【清代女子穿衣讲究】清代女子穿衣有讲究:孀妇、姨太禁穿红裙:红裙子要夫妇双全才可以穿,若是一个孀妇,不许穿红裙。
二年级上册科学2、3《书的历史》(教案)教科版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 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2.感受到用材料制作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材料准备】记录单、纸张、陶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教学过程】1.导入[PPT出示佩奇参观印刷厂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小猪佩奇和同学们去参观印刷厂,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提问:1.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呢?(播放《书的历史》视频)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穿越回古代,一起体验书的变迁吧!(板书:书的历史)教师提问: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现代制书工艺,通过观察身边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
通过提问古代做书的材料,欣赏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导学生对材料变化展开思考。
2.探索1.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书写“我爱科学”教师提问: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体验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用木棒在陶泥板上刻字是怎样的感觉?要求:在纸上、陶泥板上、竹片上写上“我爱科学”,记录下写字的感受。
并把它们装订起来。
2.试着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PPT出示活动学习单]一起看看应该怎么操作吧![微课演示]请材料员上来领材料,开始实验。
讲古代历史的野史

讲古代历史的野史标题:野史传奇:探秘古代历史的未被揭示的故事简介:本文将揭示一些在正式历史书籍中往往被忽略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野史的视角,探索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传奇。
正文:古代历史总是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往往被埋没在正式的历史书籍之中。
然而,正是这些被称为“野史”的传说和传闻,使得我们对古代历史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一、秦始皇之谜:被埋葬的秘密军队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极其重视统治和控制的君主,他建造了世界闻名的兵马俑。
然而,有一段被野史所记载的故事,称秦始皇的陵墓还埋葬着更多的军队和宝藏。
这是否属实,我们并不得而知,但这种传说却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让我们探索秦始皇背后更深层的秘密。
二、汉武帝与铁军之谜:是真的还是传说?古代历史中,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君主,他统治下的汉朝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然而,野史中记载了一支神秘的铁军,据说汉武帝利用这支铁军征战天下。
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有人坚信这支铁军的存在。
无论真实性如何,我们仍然被这个故事所吸引,希望能揭示其中的真相。
三、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传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动容。
然而,野史中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之间爱情的传说和绯闻。
有人说杨贵妃是一个爱情骗子,有人说唐明皇对她的痴迷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无论真相如何,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对古代皇帝和妃子的爱情故事。
四、宋宁宗之谜:真正的统治者是谁?宋宁宗是宋朝的一位君主,但野史中却有关于他真正统治者身份的争议。
有人说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完全被权臣所控制,而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统治者。
这个问题至今未有定论,但争议的存在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位历史上的君主。
通过了解这些被忽略的古代历史故事,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虽然这些野史并不一定能够被证实,但它们依然让我们对古代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
或许,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够揭开更多古代历史的神秘面纱,重新诠释那些被埋没在正式历史书籍之中的故事。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读了中国历史故事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了中国历史故事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
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
但是宗史著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
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编纂为代表体裁。
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传统“贵族精英”转向社会民众,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大都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
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
《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
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
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历史的真相—法国投降掠影

关于法国投降,由于细节问题较多,一直以来我国历史教材都分析得太过粗枝大叶(幸好还没大肆篡改,所以忍了)。
我们的印象是,1940年6月22日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火车车厢里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这个时间是分水岭。
此前,法国是抵抗德意侵略的盟国成员,此后,则是德国人的玩具、纳粹的帮凶--维希法国。
事实上并非如此。
谬误有二。
1、1940年6月22日签订(25日生效)的,不过是三国之间的停战协定。
当时法国并未投降,也没有成为德国的盟友。
直到半个月后,7月9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法国才正式废除其与英国之间的同盟。
而这半个月中发生的连串事件,在二战史中算得上少有地引人入胜。
2、即便是在第三共和国最后被推翻,维希法国政权建立以后,法国仍旧不是德国的盟友。
维希法国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内都维持了战时中立的地位,直到火炬行动后德军对其进行军事占领,都没有停止过对德国的抗争。
请读者在阅读接下来的段落时记住这两点。
免得我又被人说别有用心。
事件:戴高乐叛逃二战时期毫无存在感的法国(包括维希和自由法国),要说唯一一个在中国算得上妇孺皆知的将领,就只有这个夏尔·戴高乐了。
我国历史书对戴高乐评价极高,将他与拿破仑·波拿巴相提并论。
自由法国的旗手戴高乐,不懈抗争的戴高乐,为法国人民带来自由与荣誉的戴高乐。
戴高乐当然伟大了。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们国家说他伟大,其实是伟大在抢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除此之外他还剩下多少伟大?我国历史书上大概忘了说。
那么我来描述一下吧。
1940年6月17日,时任法国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夏尔·戴高乐准将(授勋刚过一个月。
准将其实算不算将军还难说,但为了戴高乐面子上好看,一般都将他称为戴高乐将军),携带着他的全部家眷乘飞机飞向伦敦。
次日,他在BBC发表讲话,号召法国人民到英国继续战斗。
戴高乐有多强的号召力呢?我举个例子吧。
法国与德意停战后,几乎完好无损的法国舰队成为各交战国争夺的对象。
史料与史料实证+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六)坚持唯物史观的总原则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立场不同。如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站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立 场;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立场等) 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 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 、时代不同、受时代局限。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准和 思维方式。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 学备受尊崇;而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儒学被批判抨 击。 3、占有史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史料选取与应用上的差别, 新材料的发现与解密等。 4、分析方法和角度不同。例: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 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 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 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关于工业革命 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说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5、现实政治的需要。例:《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 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 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
而判断真伪。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 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 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四、辨别史料真伪
3.孤证不立 不管是文字史料还是实物史料,也不管该史料的真实性多
高,只要是孤证,就不能认定某一史实的成立。这是史料实证 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
两者价值高低不能绝对化
A
一、史料分类
(三)根据目的
1、有意史料: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 史料(如官修史书或成文历史著述,回忆录或公开的 报道、摄像等) 2、无意史料: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 (如官方留下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等)
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3.书的历史》课件公开课 (3)

书写材料体验记录表
特点
其他发现
陶 泥
纸
1.不容易折 2.容易折 3.字迹清晰 4.字迹模糊 5.容易损坏 6.不容易损坏
7.轻 8.重 9.有点软 10.硬硬的 11.容易写 12.不容易写
书的历史
试着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研讨
根据做书材料的变化, 我们能到什么启示?
•电子书
书的历史
未来的书会用什么材料做呢?
书的历史
图书馆
书的历史
古时候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时光之旅
几个人拿着小刀 往龟甲上刻些什 么,嘴里还念念 有词。,也没 有笔和墨,人们就把 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称作甲骨文。
时光之旅
一群人正用力地将砍下的 竹子削成狭长的竹片,经过 烘烤后,再用小刀将文字刻在 上面,最后按照顺序将竹片 或木片用绳子串编起来,被称 为竹简。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 大发明之一。现在一 般用芦苇、木材等造 纸。
时光之旅
东汉时期,一个叫蔡伦的人 经过反复试验,用树皮、破 麻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材料, 造出了轻薄柔韧,价格便宜 的纸。
书的历史
穿越
在竹简上写姓名,说一说写字的感受。
书的历史
穿越
在泥板上写姓名,说一说写字的感受。
书的历史
材料
竹 木 片
书不可尽信

书不可尽信作者:文雨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07期在一般人的感觉中,书是可信度最高的一种载体,白纸黑字,流传久远,岂能有假?但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尚书·武成》中记载了武王伐纣战于牧野的情况,说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商军大败,血流漂杵。
孟子读后觉得不可信,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于是便说了上面的话。
因而孟子也就成了第一个公开对“书”提出质疑的人,尽管他当时只是针对《尚书》说的。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几千年,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可信的,多少是不可信的,还真不好说。
《尚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距武王伐纣的历史相去还不是太远,而孟子那会儿就已经怀疑其记载的真实性。
先不说孟子质疑得有没有道理,论据充分不充分,单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就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书是不可以尽信的,历史的天空大多不是朗日高悬,而是迷雾重重。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离我们很近的事情同样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有的可能成为新的悬案。
许多时候所谓当事者、见证人陈述的“事实”,可能与真相已经有了很大的出入,如果把它们变成了文字记录,便成了历史,后人自然会以为原来如此,而真相便被埋进了历史的深处。
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许多情况下,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和需要来叙述事件、褒贬人物,特别是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时候,就更会趋利避害,有所取舍甚至杜撰,即便后来被人察觉,真相本身也已无从考证。
历史留给我们的往往就是这样一些真真假假的东西。
所以,要给某一段历史、某一个事件、某一个人物作结论是十分困难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我们自以为非常正确、客观公正的结论,可能就是建立在虚假的或不是十分真实的史料之上的,误读误判也就在所难免。
前不久,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写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欧美及中国均产生了很大反响。
蔡美儿以其严酷的教女方式,得到了“虎妈”的“美誉”,受到了广泛的批判和质疑。
起诉书记载被告人前科信息的多层检视

(一)我国起诉书记载前科信息的历史概览 法律文书,古已有之。由于我国古代没有专门 的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控审不分、行政权与司 法权合一,当时的起诉实际上是司法机关开始审 理案件的缘由,故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起诉书问 题。②清朝末年,我国才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文 书。清末政府通过修律大量借鉴了海外的法律文 书体例和制作实践。其中,起诉书的制作一段时间 内亦参考了日本法律的做法。建国后至 1979 年期 间,由于立法缺失、法制不统一,检察文书也呈现 出“适用依据多立足于政策、文书措辞激烈与情绪 化、违背中立性原则”等不规范、不合理的诸多现 象。1950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当时称检察署)制 定了第一批法律文书格式,初步对法律文书进行 了规范化治理,但此后较长时间由于特定历史原 因,导致法制建设出现严重破坏,刑事追诉更是出 现随意性、无序性等反法治现象。1978 年,检察机 关恢复重建后,根据《刑事诉讼法》制定了《批捕、 起诉用的法律文书格式》。1996 年 12 月,最高检公 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 2002 年、2013 年,根据法律法规的修正,最高检 先后组织重新编写《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 书格式(样本)》。上述权威样本中,对被告人曾受 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均要求在起诉书中列明。 尽管如此,实践中记载的前科信息更是多种多样, 远不止于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对此,其中一种合 理解释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
② 参见陈光中: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62~181 页。 ③ 参见张保生、常林: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轨迹 1978—2014》,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版,第 2 页。 ④ 比如,据法制史记载,存在古代被告人带枷锁示众、在衣服上写“囚”字,甚至在被告人脸上刺字等现象。 ⑤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陈国庆主编: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适用指南》,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659 页。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统一交通
2. 秦 统 一 交 通 的 目 的 ?
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统一遗留在道路上的车辙印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邮票年册配了 一幅线描的想象图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 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 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秦驰道示意图
五尺道遗迹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 江和漓江
今天的灵渠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 秦 用 什 么 来 统 一 文 字 ?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4.秦统一文字的意义?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
泰山刻石
统一后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战国时期的货币
统一货币
秦统一货币
大小、形状、钱文、重量都不一样
环钱 秦国爱用
刀币 燕、齐国爱用
蚁鼻钱 楚国爱用
1.货币混乱会造成什么影响?
布币 韩、赵、魏
三国爱用
导致换算困难,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会阻碍经济 的发展。圆形方Βιβλιοθήκη 半两钱2.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 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 地经济的交流。
1.什么是度量衡?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度量衡
3.秦如何统一度量衡?
朝廷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 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指的是长度 量指的是容量
铜权
铜量
量指的是重量 4.秦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2.秦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
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 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
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什么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上不会公开历史的真相(上)
★【抗日战争八百国军投黄河】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整个战局。
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
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上将。
美国CIA局获悉他去世的消息后,欣喜不已,宣布休假3天,以庆贺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这个举动在CIA的历史上没有先例。
历史这样说:没有他中国***的历史从30年代初以后可能要重写,他的功绩永远铭刻于史册,他就是CHINA的“特工之王”李克农。
★【大学】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代,甚至是抗战时期。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我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
而不像现在之大学,名利场而已,官场而已,知识分子集体沉默而已。
★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qiang,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qiang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下图之人叫刘文典,1928年他因所任的安徽大学闹学超,被蒋介石叫过去谈话。
当面顶撞蒋,大骂蒋是大军阀,被蒋扇两耳光。
他飞揣蒋下身,刘文典的下场是以《治安条列》打架斗偶去论处,关7天,出来后去清华任国文系主任!
★【选择】1948年解放军兵临北平城,用电台广播呼吁胡适留下。
其学生,C.P 代表吴晗再三相劝,保证胡适担任北大校长和北平图书馆馆长。
胡适回答:他们要我吗?12月15日胡适飞赴南京,临走时留下名言: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梁启超评中国人】中国人之心理,与之言排外,则煽动极易,与之言对抗go-vern-ment,则瑟然不敢前。
实则国人苟无对抗go-vern-ment之能力,安能对抗外人?不过如谚语所谓躲在床底下骂人耳。
办报馆者,多作反抗
go-vern-ment之论,则易见忌而惹荆棘;多作无责任之排外论,则易买一般人之欢心。
故曲学阿世之徒,每舍此而就彼。
★日军在张作霖的地盘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张亲自同日本领事馆交涉,日本领事随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支票交给他。
张作霖回来后,立即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
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
日本领事馆凌晨找到张作霖,他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
★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国文考试两题选一:1.你为什么要报考青岛大学? 2.杂感。
臧克家选择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算在内,不过30个字。
考官是闻一多,打了98分,再看数学:0。
零分就零分,录取!——要是臧克家生在现在呢?
★【说金牌】1987年乒球世锦赛上,组织决定让何智丽输给队友管建华,以増加夺金概率。
何未听从,以3:0战胜管建华,并最终夺冠。
组织十分震怒,决定对其进行处罚,后经更大领导发话才得免。
然第二年奥运会仍将其除名。
何无奈远嫁东瀛,94年亚运会代表日本战胜邓亚萍。
★南京大屠杀时,她是金陵女子学校的主任,美国go-vern-ment要求她离开,但她执意留下,她保护了1万余名难民免遭屠戮,她为挽救成千上万名中国姑娘
免遭侮辱数度遭日军威胁,殴打。
南京市民称其为“活菩萨”,她的墓碑上写着“金陵永生”。
13位高尚妓女属虚构,而她是真实的。
★【老舍与诺贝尔奖】老舍在1968年征服了诺贝尔奖评委会。
当瑞典驻华大使准备专程到中国寻访老舍下落时,却一直没有回信。
事实上,老舍在文&&革开始的1966年,即受到攻击和迫害。
在一次批斗会上,已经67岁的老舍被一群女红&&卫兵群起围攻,不堪受辱的他跳太平湖自尽。
★【张自忠】战史这样记载:将军的最后一刻已经被数弹洞穿。
但他仍然站着,在距日军几十米的地方挥舞着早已空膛的枪,围护着他的卫兵此前已全部阵亡。
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弹,命中头部,他脸上现出了痛苦的表情;接着一等兵藤冈之用刺刀插进了他的左肋。
连鬼子都承认,倒下的是一座山。
★中国近代史上,执政者首次海外用兵,保护侨胞利益和安全的,是“黑暗、腐朽、fan动”的北洋go-vern-ment,他们顶住各方压力,不顾苏俄日本的威胁警告。
1919年,段祺瑞go-vern-ment不承认外蒙古独立,派干将徐树铮誓师,武力收复蒙古,一个月后外蒙全境回归,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孙传芳,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
当时孙中山,袁世凯都倡导做“人民公仆”。
孙传芳看报纸后大笑说:“那些争当人民公仆的其实都是骗子,要当就当人民父母,不当公仆。
因为当仆人的没有一个好东西!不是拐骗主人的小老婆,就是偷主人钱财,而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
★【拿破仑进军巴黎,一家报纸在几天内所用的新闻标题】第一天:“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第二天:“吃人的魔鬼向格腊斯前进”;第三天:“篡位者进入格勒诺布尔”;第四天:“波拿巴占领里昂”;第五天:“拿破仑接近枫丹白露”;第六天:“陛下将于今日抵达自己的忠实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