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理的教学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自近代区域地理学诞生之日就奠定了它在地理学中应有的地位。

随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也带动了乡土地理教学的新一轮发展,新地理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乡土地理教学,对乡土地理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进一步把乡土地理作为地方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如何进行和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就很值得探索与研究,该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乡土地理教学的规律,为乡土地理教学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该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即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概述、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

创造型人才需要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培养。

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阶段的中学,如何实现在教育中发扬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为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可供发展的空间,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以适应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的要求。

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积极作用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地理教学,应如何确立自身的学科教育地位?应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本文立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尝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渗透乡土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地理知识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因为乡土地理(尤其是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是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从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求通过在这种方式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论述与实践探究,为提高学生素质,提高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摸索出一种更高效率的形式和方法。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创新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4-5
英文摘要 5
1、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6-8
2、理论依据8-12
2.1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依据8-11
2.1.1 创新教育理论8-9
2.1.2 主体教育理论9-10
2.1.3 活动—经验教学理论10
2.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11
2.2 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学理论11-12
2.2.1 地理学理论11
2.2.2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11-12
3.实验设计与假设基础12-13
4.实验研究方法与过程13-24
4.1 选择测试对象13
4.2 研究方法13-16
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
引言7-8 1 对乡土地理的认识8-14
1.1 乡土教育的最佳载体—乡土地理8-9
1.2 国外乡土地理教育9-10
1.3 我国乡土地理的发展10-12
1.4 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12-13
1.5 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13-14
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
王信文
【摘要】:乡土地理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了解家乡、熟悉家乡,进而热爱家乡、学以致用,服务家乡。

乡土地理以一种新的思路整合课程,以乡土地理为主轴,融乡土历史、乡土语文、乡土音乐、乡土生物等内容,立足本地区的特色,展示本地区的精彩,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为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乡土教育的最佳载体是乡土地理,本文论述从乡土地理的教材建设到乡土地理的教学活动,进而实现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功能。

本文归纳乡土地理教材的特性、创新及建设原则,提出乡土地理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外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倡导探究性学习,提炼“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联系社会的服务功能”、“课程资源的开发功能”、“综合实践课程的依托功能”四大教育实践功能。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证来研究,运用最广泛使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确定《福州地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福州地理》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说明《福州地理》是“爱祖国爱家乡爱福州”的生动教材、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服务工具、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建设、是活动课程的最佳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乡土地理福州地理教育实践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33.55
【DOI】:CNKI:CDMD:2.2006.020347
【目录】:
•引言7-8
• 1 对乡土地理的认识8-14
• 1.1 乡土教育的最佳载体—乡土地理8-9
• 1.2 国外乡土地理教育9-10
• 1.3 我国乡土地理的发展10-12
• 1.4 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12-13
• 1.5 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13-14
• 2 乡土地理教材建设14-19
• 2.1 乡土地理教材的特点14-16
• 2.2 乡土地理教材的创新16
• 2.3 乡土地理教材的建设原则16-17
• 2.4 乡土地理教材建设的实证研究17-19
• 3 乡土地理的教学19-25
• 3.1 乡土地理课堂教学20-22
• 3.1.1 乡土地理课堂教学范式设计21
• 3.1.2 《福州地理》课堂教学实例21-22
• 3.2 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22-25
• 3.2.1 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范式设计23-24
• 3.2.2 《福州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实例24-25
• 4 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功能25-35
• 4.1 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27-28
• 4.2 联系社会的服务功能28-30
• 4.2.1 《福州地理》是“爱祖国爱家乡爱福州”的生动教材28-30
• 4.2.2 《福州地理》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服务工具30
• 4.3 课程资源的开发功能30-33
• 4.3.1 《福州地理》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建设31-32
• 4.3.2 《福州地理》是活动课程的最佳平台32-33
• 4.4 综合实践课程的依托功能33-35
•结论35-36
•参考文献36-38
•附录38-42
• 1 教师问卷38-40
• 2 学生问卷40-42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2-43
•毕业研究生在学期间个人科研成果统计表43-44
•致谢44
全文下载:CAJ格式
《泉州地理》的编写研究
蔡玉霖
【摘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课题从泉州实际出发,立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改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努力优化乡土教材《泉州地理》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作者单位】: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泉州地理编写课题研究创新
【分类号】:P941
【DOI】:CNKI:SUN:FJDL.0.2004-02-012
【正文快照】:
1课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地理课程内容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把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以期帮助学生认识家
全文下载:CAJ格式(推荐)PDF格式
在乡土地理课外活动中培养创造型人才2007-03-10 22:47在乡土地理课外活动中培养创造型人才
21世纪的建设者,应该是适应性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墨守成规、照本宣科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

开发智能,提高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

创造型人才需要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培养,本文拟在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中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产生创造性构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

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造毅力,能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

因为地理学科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因而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l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围绕以上教学目的而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
查、参观旅游等活动。

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

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

由于乡土地理考察所接触的一些问题,与乡土地理环境、乡土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伸缩性思维的现实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是创造的基础
地理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新颖、独特地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的。

人们常说,“无知必无能”,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爱学习,知识和经验贫乏的人,他的认识思维活动不可能发展得很好,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创造性思维了。

因而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于分析解决问题中掌握好地理知识,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寻求更多的知识。

乡土地理的考察研究工作是一件头绪纷繁的复杂工作,而且难度很大,对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识运用于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对参加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要求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可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坚韧毅力是创造的保证
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的思考必须要有动机,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坚韧的创造毅力,才能敏锐地发现和思考地理事物的细节问题,才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克服困难,最终解决地理问题。

否则,创造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

乡土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往往要爬山涉水,走街串巷,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动机和毅力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实践活动要出成绩是很难的。

创造意识和毅力是创造的保证。

思维动机有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维的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

教师首先要明确,并非只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才是创造,只要是运用自己的才智所产生的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就是创造,地理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是创造,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发现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同样是创造。

在乡土地理课外活动中,只要是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后所提出的,以分析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较新颖而有价值的思路、方法、见解,都是创造,它是一个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次,在地理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培养坚韧毅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长期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意识的自我激发和创造毅力的自我培养。

例如,我校在组织地理夏令营时,选择了地处乌山山区的革命老区水晶坪作为营地,并把学生分散到村民家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在考察活动中安排了参观革命斗争遗址,拜访革命老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乌山革命前辈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为了胜利前赴后继、奋战不息的斗争精神,并亲身体验到老区人民还不富裕的生活状况,从而产生改变老区落后经济的强烈愿望,自我激发创造意识,并使之贯穿于整个夏令营地理考察活动中.自觉克服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创造毅力去探索改变老区经济面貌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敏锐的地理观察能力是创造的基本技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

思维无论是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推断和解决问题,都需要有一个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周密的、正确的、系统的观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材料,并从中发现新的规律。

观察对一般的思维过程尚且如此重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更需要具有敏锐
的观察力了。

因为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觉察到别人所忽略然而意义却不寻常的事物或事物细节,才能获得更多更具体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丰富的表象储备,否则创造性思维就成为“无米之炊”。

尤其是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对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周围环境之中,只有坚持实地观察,才能获得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才能进一步经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出创造性的产品来。

因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成为教师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的首要教学目标。

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对复杂对象的观察效果,没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笔者的实践体会是:
1、做好观察前的组织准备工作。

观察工作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地理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并教会学生一些野外考察技能(野外作图、摄影等);要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要求,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有效果。

2、注意观察的顺序,指导观察的方法。

观察程序应由整体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体。

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实践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种种方法,使观察对象从背景中突出,以获得鲜明而完整的印象。

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教师讲,学生看;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观察相结合;学生独立观察等形式。

3、做好观察后的总结。

这是巩固观察收获的有效方法,要鉴定、登记标本,整理观察记录材料、地图、照片;写野外观察心得报告或专题小论文;教师要分析学生观察过程出现的问题,肯定好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

五、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提高创造力的关键
1、以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增强创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种地理要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关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的“点、线、面”的结合,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这使得我们在研究它们的关系或解决地理问题时,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形成直觉的表象,经过类比、联想、想象等活动而使其思维产品具有创造性;也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分析资料、形成概念、寻找问题的症结、检验假设。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但就创造思维产生的过程来说,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形象思维,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地理形象积累。

由于地理教学的对象是生活经验还不丰富的青少年,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教师除应尽可能利用直观教具外,还应利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郊游、参观等机会让学生接触家乡的地理环境,感知大量的感性形象,让学生储存尽量多的地理表象,以启迪他们的智慧,在地理思维中发挥出创造才能。

比如,我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对我县峰头水库的野外考察中,一位学生提出了在库区水域发展沿海常见的网箱养殖的大胆构想,在得到教师肯定后,他又进行了可行性探索,并拜访了水产技术人员,最后经过积极思考,写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小论文,这与他平常善观察,注意积累,善于进行类比联想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果。

2、重视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地理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

变化与发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这就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材料。

教师应善于捕捉与构想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提高学生变通求异能力,在活动中可采用逆向、横向、多向等思维方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