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法
2021.1方法概述
倍长中线:将三角形的中线(或类似中线)加倍延长,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角和线段的转化。
截长补短:证明两条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或几条(通常为3条)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时,将长线段截成两段分别与已知两条短线段相等,或者延长一条短线段,使其与长线段相等。
基本模型
一、倍长中线
AD为△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
则△ACD≌△EBD,(也可连CE,则△ABD≌△ECD),可看作旋
转变化构造全等三角形。
△ABC中,D为BC边的中点,E为AB边上一点(异于端点),
连接ED并延长,使DF=DE,连接CF,则△FC D≌△EBD。
AB//CD,E为AC的中点,F为AB边上一点(异于端点),连
接F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G,则△AFE≌△CGE。
◎典型例题1-1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4,AC=8,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倍长中线,将已知边和倍长后的边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运用
三边关系求范围。
【解答】
【小结】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求线段范围的常用方法。
2.出现中线时,常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线段的转化。
◎典型例题1-2
如图,已知D为△ABC的边BC的中点,DE⊥DF,则BE+CF()
A.大于EF
B.小于EF
C.等于EF
D.与EF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分析】
【小结】1.出现中点时,常考虑倍长与中点相关的线段,构造全
等三角形,转换线段。
2.出现垂直关系时,常考虑倍长直角边,构造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1-3
(1)操作发现:如图1,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 折叠得到△AFE,点F在矩形ABCD内部,延长AF交CD于点G。
猜想线段GF与GC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类比探究:如图2,将(1)中的矩形ABCD改为平行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分析】(1)易证△EFG≌△ECG,得GF=GC;(2)E为BC的中点,可加倍延长AE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H,构造出△CHE与△BAE全等,得AF=AB=CH,且△GAH为等腰三角形,GA=GH,易得出结论。
【解答】
【小结】1.注意辅助线的描述发生了变化,但构造全等的实质相同。
2.该题可连接CF,由“等角的补角相等”得∠EFG=∠ECG,再根据“等角对等边”证得结论。
◎变式训练1-1
如图,已知D为线段BC的中点,AB=CE.求证:∠A=∠CED.
◎变式训练1-2
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EF。
◎变式训练1-3
如图1,已知AB//CD,AB=CD,∠A=∠D.
(1)求证:四边形ABCD为矩形.
(2)E是AB边的中点,F为AD边上一点,∠DFC=
2∠BCE.
①如图2,若F为AD中点,DF=1.6,求CF的长度;
②如图2,若CE=4,CF=5,则AF+BC= 。
AF= 。
二、截长补短
截长补短法分为截长法和补短法,截长法:一般用来证明3条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如a=b+c应将线段a截成两段,一段等于b,再证明另一段等于c。
补短法:通过延长或者旋转变换等方法将b和c拼补成一条线段,再证明与a相等。
截长补短的精髓在于通过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北出已知的等角或等边,这是构造的关键。
◎典型例题2-1
如图,在△ABC中,∠1=∠2,∠B=2∠C.求证:AC=AB+BD.
【分析】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考虑截长补短法。
【解答】
【小结】1.结合已知条件,通过截长补短,构造出了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且该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底边;反之可推出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2-2
如图,等腰△ABC中,AC=BC,⊙O为△ABC的外接圆,D为BC上一点,C E⊥AD于E.求证:AE=BD+DE.
【分析】分析条件找到相等的角和边,结合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线段。
【解答】
【小结】圆中截长补短的关键是利用圆周角定理找到相等的角,结合已知条件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2-3
如图,已知□ABCD中,AE平分∠BAD交DC于E,DF⊥BC于F,交AE于G,
且AD=DF。
过点D作DC的垂线,分别交AE和AB于点M,N。
(1)若M为AG中点,DM=2,求DE.
(2)求证:AB=CF十DM.
【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DE=DA,在Rt△ADG中用勾股定理求解:
(2)分析条件找到相等的角和边,结合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线段。
【解答】
【小结】1.方法一中,不直接截AB的原因是难以构造全等三角形,因而截与AB相等的CD。
2.方法二中,辅助线也可描述为:作EP∥DF,交MD的延长线于点P。
3.此题另有其他证法,思路大致相同。
◎变式训练2-1
如图,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
求证:AD+BC=AB。
◎变式训练2-2
如图,矩形ABCD中,点E为矩形的边CD上任意一点,点P为线段AE中点,连接BP并延长交边AD于点F,点M为边CD上一点,连接FM,且∠1=∠2。
(1)若AD=2,DE=1,求AP的长。
(2)求证:PB=PF+FM。
◎变式训练2-3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与△ABC 的外接圆⊙O 恰好相切于点A ,边CD 与⊙O 相交于点E ,连接AE ,BE 。
(1)求证:AB =AC .
(2)若过点A 作AH ⊥BE 于点H ,求证:BH =CE +EH 。
◎变式训练2-4
如图,AC =BC ,点O 为AB 的中点,AC ⊥BC ,∠MON =45°,求证:CN +MN =AM 。
中考真题
1.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中点,连接AE ,过B 点作BF ⊥AE ,交CD 于F
点,交AE 于G 点,连接GD ,过A 点作AH ⊥GD 交GD 于H 点。
(1)求证:△ABE ≌△BCF
(2)若正方形边长为4,AH =
5
16,求△AGD 的面积。
2.先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已知: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D是内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D。
求证:AC=AB+BD。
证明:如图1,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
由已知条件易知Rt△ADB≌Rt△ADE,∴∠AED=∠B=90°,DE=DB,又∵∠C=45°,∴△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EC,∴AC=AE+EC=AB+BD。
我们将这种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线段和的方法称为“截长法”。
解决问题:现将原题中的“AD是内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D”换成“AD是外角平分线,交BC边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猜想线段AC,AB,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锐角顶点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A重合,将此三角板绕点A旋转,使三角板中该锐角的两条边分别交正方形的两边BC,DC于点E,F,连接EF。
(1)猜想BE,EF,DF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在图1中,过点A作AM⊥EF于点M,请直接写出AM和AB的数量关系。
1(3)如图2,将Rt△ABC沿斜边AC翻折得到Rt△ADC,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
2∠BAD,连接EF,过点A作AM⊥EF于点M,试猜想AM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猜想。
4.如图,△ABC 内接于⊙O ,BC =2,AB =AC ,点D 为C A 上的动点,且cos B =
10
10 (1)求AB 的长度. (2)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弦AD 的延长线交BC 延长线于点E ,问AD ·AE 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AD ·AE 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过点A 作AH ⊥BD ,求证:BH =CD +DH 。
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α:y=-x -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C 两点。
(1)求点A 的坐标及∠CAO 的度数。
(2)点B 为直线y=
22上的一个动点,以点B 为圆心,AC 长为直径作⊙B ,当⊙B 与直线α相切时,求B 点的坐标.
(3)如图2,当⊙B 过A ,O ,C 三点时,点E 是劣
弧上一点,连接EC ,EA ,EO ,当点E 在劣弧上运动时(不
与A ,O 两点重合),EO
EA EC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其值;如果变化,说明理由。
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1,与x轴相切于点A(3,0),与y轴相交于B,C两点,且BC=8,连接AB,O1B。
(1)AB的长为。
(2)求证:∠ABO1=∠ABO
(3)如图2,过A,B两点作⊙O2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M,与O1B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AM,MN当⊙O2的大小变化时,问BM-BN的值是否变化,为什么?如果不变,请求出BM-BN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