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监测教育结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各方面的信息,科学地监测和判断幼儿园教育价值和效益的过程;也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效果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的实际运行状况等的判断和评定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种整体的评价,它不仅包括对幼儿学习结果和幼儿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更有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身价值以及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念态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目标的适宜程度、师幼互动的质量等的评估。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是改进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作用

1.反馈作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从其功能和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不同类型;若以内容来看,也可以归结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当然,这种评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互为融合和渗透的。但无论哪种层面上的评价,其首先体现出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反馈。“反馈”即将教学活动的信息及时而有效地返回给教师,从而调整和改进教育进程。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可以及时而敏锐地发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判断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有效;验证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选择的活动内容、方法、环境等是否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经验水平相适应等等。只有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全面而科学的测评和估价,才能进一步且有实效地确保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诊断作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还具有“诊断”的作用。通过评价,不仅可以指出现状和了解差异,而且还能够指出造成现状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给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来真正的诊断和改进的效果。如可以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知识及能

力水平的反映来诊断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从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活动结

果来诊断幼儿的发展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从幼

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情感以及个性等态度方面的反应来诊断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和

程序等的科学性、合理性。总之,通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能够及时地诊断

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内容、方法、过程以及与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适合

程度,从而更好地考虑到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差异性、教材的适应性、方法的可行性,不断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促进作用

评价,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在比较和

鉴别中显示其本身的价值。教育管理层、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若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

价作为一种持之以恒的自觉行为,就能够在对不同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和方法的评定、比较中,探讨不同教育模式的价值和优势,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此外,教师若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每一次实施中都从教师、幼儿、环境和材料等方

面作出一定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层次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就可能避

免“走弯路”,使教育活动产生最优化的效益。再者,经常性的评价也能够作为一

种积累,为幼儿园及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丰富而实用的参考信息,进而影响和促进幼儿

园课程的发展、应用和推广。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能够优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进程,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真正促进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无论

是上级行政部门的评价、教育同行间的评价还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其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确定改进的方向,因此,评价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

计划,要使幼儿园教育活动在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向更加科学、

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要把评价工作纳入到幼儿园行政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的计划轨

道上来。

2.针对性原则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即评价必须是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课题而展开的:评价可以是围绕着当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具体教育内容领域的;还可以是针对某个活动对象的,且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善为目的的。如某个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领域的活动中,根据幼儿感知的特点,尝试以动作、语言及视觉图像为辅助手段进行音乐欣赏引导活动,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教师或幼儿园的教研组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该教师的引导方法和教学手段作出一定的评价,并由此引出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评价既有一定的针对性,又体现一定的实用性。

3.全面性原则

在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必须连续不断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作为评价者,既要对幼儿学习

和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作出评价;既要对幼儿在教育

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又要对幼儿在日常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既要对幼儿活动中的能力、兴趣、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作出一般的、整体的评价,又要承认幼儿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对个别幼儿作出特殊的评价;既要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环境和材料的选择、利用进行评价,又要对教育活动的形式、方法以及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价;既要对静态的活动要素进行评价,又要对动态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既要使评价能够及时地发挥诊断的作用,又要保证

评价不能挫伤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和自尊心。总之,综合地考虑幼儿园教育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而连续一贯、持之以恒的评价,把幼儿园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制度,使之真正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

4.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时应秉着客观、公正、科学而

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涉及到每一个评价对象时,必须坚持以客观、公正为基本

原则。而且一旦确定了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标准的话,就不能随意地更改或变动。只有

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改进、完善,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

活动目标是有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和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一种对活动结果的期望。在活动目标的评价中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是否有紧密的联系;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目标体系的统一性出发,分析该目标与其上一级目标的联系,来提高评价的合理性。在评价活动的目标时,还应判断活动目标的构成情况。当然,并不是说教师的每一次活动目标制定都要人为地去“凑”这三个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的活动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来制定相应的目标;可以有重点地将目标做主次之分、先后之分。虽然年龄阶段目标概括的是某一具体年龄幼儿一般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要求,但是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评价活动目标还必须看教师制定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相联系。如中班幼儿的韵律活动教学目标中“享受并体验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这一目标,教师在具体运用、设计具体的韵律活动时就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若班级幼儿音乐能力发展水平相对较差,不善于动作表现的幼儿较多,同时大多数幼儿也没有与同伴合作进行动作表演方面的经验,那么,就不宜盲目地照搬这一目标,而应相应地放低要求或放慢速度,将目标化解为若干个分层递进的分目标来实施。

(二)活动内容的评价

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中介,评价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指对活动内容选择和设计两方面的评价。首先,要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是否与幼儿园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领域相一致;是否与幼儿的能力水平相一致。其次,还要评价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评价在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各部分内容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评价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是否相适应;评价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是否突出重点、难点;评价活动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是否流畅等等。

(三)活动方法的评价

活动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既包括教师主动的引导和教学的

方法,也包括幼儿主体的探索和操作的方法。评价活动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相呼应;二是评价方法的

选择和运用是否顾及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三是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

强调并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四是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注意到了与教育

活动环境和有关设备相联系。

(四)活动过程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也是一

个动态的评价过程,它涉及到教师、幼儿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一般说来,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评价:

1.评价教师的行为

主要是指对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教态、精神面貌作出一定的评价,观察教师

在活动中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有一定的热情;是否能做到正确而清晰

地示范讲解;是否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能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

导幼儿学习;是否善于设置一定的提问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等等。

2.评价活动中师幼互动情况

主要是分析与评价教师在活动中是否注意到了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来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否注意到了活动中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以及为幼儿

之间的情感沟通创设机会和条件等等。

3.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主要是分析和评价在教育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教师是否适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变化;是否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因材施教;是否注意到了不同组织形式中幼儿的人际交往等等。

4.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主要是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是否紧凑、有序;是否注意到了每一个环节和步

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递进性;是否体现了结构安排上的动静交替等等。

5.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

活动的环境和材料与活动的目标、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体系中也包含着对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这一评价主要包括:评价环境和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是否能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和与教育活动内容相适应;评价环境和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是否能适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及能力;评价活动的材料或道具是否适合于教育活动的展开,如提供的材料和道具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表现性,能够在数量上有所保证等等;评价活动过程中环境和材料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即充分地发挥了环境和材料的作用。

6.活动效果的评价

活动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指从幼儿方面反映出来的教育结果。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和学习态度——注意力是否集中、表现是否积极、主动等;评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反应——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是否愉快、轻松等;评价幼儿对活动预期目标的是否达成。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其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教师、幼儿、家长、领导、同行等多方面搜集信息,作为评价的有效依据,以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一般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以及综合等级评定法等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进行即时的观测,并对观测结果作出一定评估的方法。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取来自于幼儿的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不仅能使教师真实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教师从这些观察结果中更好地了解到教育活动进程的利和弊,并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活动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利用观察法进行评价,具体可以从两个不同的途径进行:一是自然观察,即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最真实自然的自发活动中进行幼儿行为、表现的观察评价。教师只需在观察前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在观察中作好相应的记录。由于自然观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地进行,因而体现出一定的

灵活性;但是也由于自然观察的行为和表现处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和空间中,因而也就影响到观察记录的效果。二是人为创设一定的环境进行观察。对于教师在一般日常的活动中难以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特别设置一个活动、游戏或场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表现其发展方面的状况。如要评价幼儿对音乐的主动探索能力的发展,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环境:教师在录音机里播放一首三拍子的轻柔音乐,提供一些不同小动物的头饰以及纱巾、彩带等道具,要求幼儿用这些材料和道具结合身体动作进行自我的探索和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别的安排,观察到班级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表现。由于这样的观察取之于一个具体创设的环境,因而观察的效果往往相对能令人满意。

(二)谈话法

所谓谈话法,即评价者(或教师)与被评价者(或幼儿)进行直接的口头交流,以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讨论等其他较自由的形式。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接近一些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表现较消极、被动、对音乐活动没有较高的参与兴趣的幼儿,通过与幼儿平等式的自由交谈,来了解幼儿上述表现的真实原因:究竟是来自于幼儿本身的原因,还是来自于教材方面的原因,或来自于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原因等等,以此评价的信息作为参考,敦促教师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育活动。当然,这种评价的方法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也没有特别编制和设计的评价指标,所以只能作为一种较宽泛的、辅助性的音乐教育活动评价方式加以合理的运用。

(三)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对教师、领导、同行及家长的书面文字形式的问题调查,来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评价的方法。通过问卷,既可以使教师清醒地反思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也可以从来自于旁观者的信息反馈中了解到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发展水平、情感表现特征以及教育活动内容、形式或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逐步加以调整。

(四)测试法

测试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或自行设计和编制的能力测验对幼儿的能力发展作出科学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测试法多引用的是权威机构或专家编制的

标准化测验项目和试题,因而能较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出幼儿的原始情况。这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科学性较强、有效度较强,特别适用于对不同年龄幼儿或个别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特点、趋势以及差异的评估和用来收集幼儿教育前后发展变化的资料,从而作出一定的评价。

(五)综合等级评定法

综合等级评定法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有关因素进行静态的分析和评价,也可以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种状态进行动态的分析和评价,以此得到综合的评价信息。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以一种等级描述的形式来反映,既便于定量分析,也便于定性分析;既可以适用于上级领导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地检测或同行教师间的互评,也可以适用于教师的自我评价等。以下试举几个例子说明。

表 1-5:幼儿园教育活动原始评价记录①

①许卓娅著.学前幼儿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8

是通过对活动原始记录的分析和评价,寻找和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更好地促进教学。)

表 1-6:幼儿园教育活动定量评价方案①

①许卓娅著.学前幼儿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9

(上述评价方案可以用于教学评优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鉴定、区分性评价。可根据需要将等级描述转换成分数,进行统计处理)

附:具体评价标准

▲教师态度

1.活动准备

好:熟悉活动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幼儿的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对活动所需要

的材料、场地等因素考虑充分、细致。

较好:熟悉活动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幼儿的一般基础;能一般地考虑到活动所

需要的材料、场地因素。

一般:基本掌握活动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幼儿的一般基础;对活动的材料、

场地因素考虑不周,并因此而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差:对活动的内容、程序不清楚;对幼儿的一般基础把握不住;对活动的材料、场地欠考虑,并因此而严重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精神面貌

好:精神振奋,对活动显示出高涨的热情;对幼儿的态度亲切、自然;能经常将身体倾向于幼儿,并能经常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和目光交流;讲解、示范对幼儿具有吸引力。

较好:精神振奋,对活动显示出热情;对幼儿的态度亲切、自然;讲解、示范对幼儿比较有吸引力。

一般:精神面貌一般,对活动的热情不明显;对幼儿的态度比较亲切、自然;讲解、示范尚能引起幼儿注意。

差:情绪平淡,对幼儿的态度比较严肃,而且有时表现急躁;讲解、示范难于

引起幼儿注意。

▲教师能力

3.活动设计

好:活动设计目的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材料的选择、处理

有独创性;活动方案书写清洁、工整、规范。

10

较好:活动设计目的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活动方案书写清洁、工整、规范。

一般:活动设计目的尚明确,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活动

方案书写规范。

差:活动设计目的不够明确,内容相互脱节,结构层次凌乱、分散;活动方案

书写不规范。

4.活动组织

好:能有效调动和始终保持大多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冷静地、有条不紊地追求教育活动的目标,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能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的目标或计划。

较好:能努力调动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明确地追求教育活动的目标,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能注意调整教育活动程序中的某些明显不适当的环节。

一般:尚能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明确地追求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

差:不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能明确地追求教育活动的目标,

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时经常遗漏必要的环节。

5.活动指导

好:讲解示范准确、熟练、清晰,能够为幼儿所接受;能熟练地利用角色变化来引导幼儿的学习;能通过提问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能适时适度地给幼儿以具体帮助;能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较好:讲解示范准确、熟练、清晰,能够为幼儿所接受;尚能注意利用角色变化来引导幼儿的学习;尚能注意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能给幼儿具体的帮助。

一般:讲解示范比较准确、熟练、清晰,偶尔也能利用角色变化来引导幼儿的

学习;偶尔也能给幼儿以具体的帮助。

差:讲解示范不够准确、熟练、清晰,很少给幼儿以具体的帮助,经常用指责

的方式来指导幼儿的学习。

11

6.学科能力

好:学科知识技能掌握准确熟练,分析、讲述学科的内容、形象、结构时准确、清晰、富于艺术性和童趣。

较好:学科知识技能掌握较准确熟练,分析、讲述学科的内容、形象、结构时

比较准确、清晰,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童趣。

一般:学科知识技能掌握尚熟练,分析、讲述学科的内容、形象、结构时尚能

准确、清晰。

差:学科知识技能掌握不够准确,分析、讲述学科的内容、形象、结构时不够

准确、清晰。

▲幼儿表现

7.情绪态度

好: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幼儿能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观看教师或其他幼儿的谈话和表演。较好: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多数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在教师或其他幼儿谈话、表演时,幼儿一般尚能集中注意力地倾听

和观看。

一般:幼儿在感兴趣的环节中显得轻松、愉快;对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能够主动

参加;在教师或其他幼儿谈话、表演时,幼儿偶尔能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和观看。

差:幼儿对整个活动缺乏兴趣、热情;情绪紧张或平淡;时常显得疲劳和不耐烦;在教师或其他幼儿谈话、表演时,幼儿不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和观看,多数幼儿

走神或做小动作。

8.内容掌握

好:绝大多数幼儿掌握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质量好。

较好:多数幼儿掌握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质量较好。

一般:部分幼儿掌握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质量一般。

差:多数幼儿没有掌握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质量差。

9.能力锻炼

好: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都获得了能力锻炼的机会,有一定进步。

12

较好: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能力锻炼的机会.稍有进步。

一般:少数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能力锻炼的机会,进步不大。

差:幼儿在活动中极少有能力锻炼的机会。

表 1-7: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表①

① 参照虞永平,张辉娟,钱雨,蔡红梅著.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30-134,具体评价标准有所调整与改动。

13

1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