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比重计算

合集下载

G 内针直接单次腰麻

G 内针直接单次腰麻

操作中要注意的
11.细针穿刺腰麻绝对不是一种正规的 操作方法,因为其优点有限而万一断 针后果严重,另外穿刺成功率也是因 人而异,包括病人条件与麻醉医生经 验。所以,仅可在适当情况下适当应 用
单次穿刺的优点
1、操作方便、快捷,起效快,效果确切; 2、通过体位控制,尽可能做到以术侧阻滞为的 “单侧腰麻”,这样,对循环的影响要小于通常双 侧同时阻滞的硬膜外阻滞及普通腰麻; 3、对某些顾虑硬外穿刺、置管有出血风险的“临 界病人”,单腰穿刺的损伤小,出血风险低; 4、多次手术的同一病人,同一腰椎间隙多次腰穿 并无问题。我们常有下肢反复扩创的病人,1-2个月 打5-6次腰麻都未见不良反应,这在硬外阻滞不敢想 象,多半会出现硬膜外腔粘连、易打穿、病人腰痛 等弊端。
25G腰麻针的优点
1、细化,由原来的22G变为25G; 2、针尖由传统的斜面改为笔尖式,分开而
不是切开硬脊膜; 3、针尖由斜面改为侧孔,其大小和位置经
过精心设计,减少侧孔横跨硬脊膜的可能, 提高麻醉成功率。
穿刺操作流程
一. 体位,左侧卧,头稍低一点,可以明 显观察到,T12、L1附近是塌下去的, 多数的女性,只要不是过胖,腰太粗, 都会是这种情况(骨盆宽大)。所以 侧卧水平时L3-4穿刺,重比重药液可 能直接向头侧移动,但如果腰很粗, 碰巧是脊柱线是平的,再赶上头高了 一点,那平面也许会和设想出入大了
六. 回抽,速度还行,避免急性子猛抽, 缓和一点。 抽到接近3ml。
操作中要注意的是:
1.病人选择,一般脊椎间隙清晰,背部较“薄”, 没有骨质增生等,相对容易成功;而间隙不清, 肥胖的病人,用细针困难较大,如果反复细针穿 刺,尚有断针的风险。 2.消毒严密,擦干或风干,切忌带消毒液进入蛛 网膜下隙; 3.吸腰麻药前一定要加用细菌滤器,尽可能过滤 掉玻璃碎屑;

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比较

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比较

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比较目的比较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8年1~4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择期腰麻下剖宫产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等比重组)和H组(重比重组),每组14例,分别接受0.5%等比重(0.75%布比卡因2 mL+脑脊液1 mL)或重比重(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布比卡因2 mL(10 mg)作为麻醉药物。

记录麻醉开始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的痛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MB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次数;记录有无恶心呕吐、ST 段首次发生改变的时间点以及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的时间(Ts)等。

结果I组痛觉阻滞平面显著低于H组、MBS显著高于H组(P 0.05)。

I组低血压的发生人数和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次数显著少于H组(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药物试验所用多功能监护仪为飞利浦公司PHILIPS IntelliVue MP50型,动脉压力换能器为MMBPTSA型(生产商: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1022),盐酸布比卡因(生产商: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3J26)。

1.3 麻醉方法术前6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

入室后,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有创动脉血压,并以此时的各项参数作为基础值(T0)。

L2~3或L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I组抽取脑脊液1 mL+0.75%布比卡因 2 mL,混匀后给予 2 mL;H组给予稀释好的布比卡因 2 mL(10%GS 1 mL+0.75%布比卡因2 mL),给药速度0.4 mL/min。

重比重单侧腰麻xjq

重比重单侧腰麻xjq

重比重局麻药
脑脊液比重约为1.003-1.009个体差异显著, 只有当局麻药的比重比脑脊液的比重有显著 差异时,才能体现出重比重的实际影响。
在蛛网膜下腔里重比重药液向低处移动,轻 比重向高处移动,等比重停留在注药点附近, 选用重比重可为下垂侧提供良好的麻醉。
重比重局麻药的配制
重比重药液一般采用局麻药中添加适量的葡 萄糖(5%-10%GS)的方法配制,这样可使混 合后的药液比重达1.020以上,重比重局麻药 的麻醉作用可靠,作用时间长,麻醉范围调 节容易。
重比重局麻药,药液向 前

麻醉范围,待药物与脊神经充分
结合后调整手术体位。
因此低剂量重比重局麻药应用单侧腰麻是可行的
麻醉范围调节应在注药5-10分钟内,超过此 时限,药物已与脊神经充分结合,体位调节 作用就会无效。
局麻药的分布
实验证明, 当在蛛网膜 下腔注入局 麻药,发现 脊神经后根 的局麻药浓 度高于前根。
局麻药的分布
脊髓内局麻 药浓度以后 柱及侧柱最 高,前柱及 灰质后角次 之,灰质前 角最低。
总结
患者侧卧位,在蛛网膜下腔注入
重比重药液一般采用局麻药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510gs的方法配制这样可使混合后的药液比重达1020以上重比重局麻药的麻醉作用可靠作用时间长麻醉范围调节容易
低剂量重比重局麻药 应用单侧腰麻
腰麻的概述
腰麻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即将局麻药物经腰 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 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

三种比重腰麻液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三种比重腰麻液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三种比重腰麻液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张雁;刘英【摘要】目的观察0.25%布比卡因6.25 mg轻、中、重比重复合液于蛛网膜下腔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120例产妇ASA I~Ⅱ,随机均分为:轻比重(0.75%布比卡因1 ml+生理盐水2 ml)头向A1组、尾向A2组,等比重(0.75%布比卡因1 ml、脑脊液2 ml)头向B1组、尾向B2组,重比重(0.75%布比卡因1 ml、5%葡萄糖注射液2 m1)头向C1组、尾向C2组。

记录各组产妇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及产妇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和使用麻黄碱的例数;记录新生儿的脐静脉血主要血气指标及1 min、5 min Apgar评分。

结果 A.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及使用麻黄碱的例数明显增加,同其余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六组产妇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及所有新生儿脐静脉血pH、PaO2、PaCO2和1 min、5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无差异。

结论 0.25%布比卡因6.25 mg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等比重和重比重复合液头向、尾向注药均可,轻比重复合液尾向注药为佳。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23)002【总页数】3页(P14-15,17)【关键词】布比卡因;腰麻;比重;方向;剖宫产;麻醉学【作者】张雁;刘英【作者单位】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31;菏泽牡丹医药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2;R719.8腰硬联合麻醉(CSEA)兼具腰麻用药少、起效快、镇痛确切、肌松完善和硬膜外腔持续用药的优点,适用于剖宫产手术。

有关局麻药种类、剂量、浓度、比重、推注速度的国内外文献很多,而推注方向的只查到三篇[1-3]。

为此,我们通过三种比重腰麻液分向头、尾注药行剖宫产手术,探讨其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

0.125%等比重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0.125%等比重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0.125%等比重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配方为布比卡因复合生理盐水。

在麻醉的过程中,考虑到局麻药对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要求尽可能地减少所使用局麻药的浓度和剂量。

有研究表明单纯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低有效剂量为6.3 mg[95%可信区间(CI)6.2~6.5 mg)][1]。

本研究将不同剂量的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手术,计算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剂量并探讨其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妊高征的诊断标准从急诊和普诊剖宫产的产妇中选择妊高征者60例,ASA I或Ⅱ级。

无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采用前瞻性、双盲、连续定位研究。

产妇随机均分为A、B两组。

1.2 药物配方和序贯法A、B组轻比重布比卡因分别为5、7.5 mg,两组均加入芬太尼配成3 ml的轻比重溶液。

根据序贯法[2],A组芬太尼从30?g开始,B组从20?g开始,以2.5?g为单位根据效果满意或不满意逐渐递增或递减(蛛网膜下腔注药10min平面低于T8;单纯腰麻平面减退到T8的时间少于60min;术中牵拉、取胎儿时患者有不适感,及术者感觉腹肌紧的视为不满意)。

1.3 麻醉方法患者人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注复方乳酸钠。

采用Datex一Ohmeda S/5型多功能监测仪常规监测EcG、MAP,、HR、SPO2。

连续测3次BP 取平均值作为麻醉前BP。

采用联合椎管内麻醉穿刺包于L2~3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针内针于蛛网膜下腔注药。

20~30 s内注入预先配制好的药物。

然后平卧右臀填高向左侧30~45。

倾斜,注药5、10 min时分别测麻醉平面,记录术前、麻醉后5、10 min的MAP、HR及新生儿1、5 ml’n Apgat’评分,记录术中发生的并发症及特殊情况,MAP下降超过30%或低于lD0 n1硼Hg時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HR低于60次/分时静注阿托品O.05 mg,必要时重复使用。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腰麻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在腰椎区域注射麻醉药物来使患者下肢及骨盆区域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

而罗哌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麻药,其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作用。

在腰麻手术中,常用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5%。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可以产生不同的麻醉效果。

较高比重的罗哌卡因可以使药物在脑脊液中呈现更高的扩散率,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

针对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在单侧腰麻中的麻醉效果比较,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在单侧腰麻中的特点及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麻醉选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各自的优劣势和适应范围,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的麻醉选择。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出最适合下肢手术的罗哌卡因比重,以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推动麻醉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在单侧腰麻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2. 正文2.1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的特点1. 作用机制: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功能来达到麻醉效果。

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在脊柱蛛网膜下腔注射时,会产生不同的扩散速度和作用范围。

2. 长效性:高比重罗哌卡因具有更好的长效性,能够延长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的疼痛感受和需要镇痛药物的剂量。

3. 快速起效:低比重罗哌卡因能够更快速地发挥麻醉作用,适用于需要迅速达到麻醉状态的手术,在手术开始时能够迅速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

4. 安全性: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和风险,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不同比重局麻药用于腰麻的比较

不同比重局麻药用于腰麻的比较

各方面优缺点比较
重比重局麻药腰麻时易使麻 醉平面过高而超出手术麻醉需要, 出现不良反应。 等比重溶液无上浮或下沉的特 性,易于停留在麻醉药被注入部位 的脊髓腔内,麻醉平面容易控制, 所以等比重局麻药腰麻病人麻醉阻 滞平面比重比重局麻药腰麻低,且 达到阻滞峰平面的速度稍缓,血流 动力学稳定,对病人造成的不适感 少。
可控性 不良反应 对循环影响等
各方面优缺点比较
麻醉平面
由于重力作用, 重比重局 麻药在脑脊液中分布不匀, 麻醉 平面从上到下消退较快, 而等比 重局麻药在脑脊液中分布较均匀, 消退较慢,外科麻醉及镇痛 维持时间较长, 能更好地应用于 较长时间手术的麻醉。
各方面优缺点比较
骶神经阻滞
由于腰麻后骶神经阻滞,使 膀胱张力丧失而发生尿潴留,重比 重局麻药在骶尾部浓度高,致骶神 经阻滞时间较长;而等比重局麻药 在脑脊液中分布均匀,使骶神经阻 滞时间较短,排尿功能恢复较早, 减少了留置导尿和尿路感染的机率 。

可能有


LOGO
谢谢!
各方面优缺点比较
体位 操作
等比重局麻药腰麻用药单一, 操作相对简单, 局麻药在脑脊液 中的扩散受患者体位影响较小,麻 醉操作时病人可选择自觉舒适的一 侧侧卧,无需头高足低体位, 无 需担心硬膜外置管不顺或其他原因 耽搁时间而导致一侧腰麻效果不佳 。
总结
重比重液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 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感觉阻滞消退两个节段的时间 运动恢复时间 骶神经阻滞时间 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快 短 高 快 长 等比重液 缓 稍长 相对低 慢 短
LOGO
不同比重局麻药用于腰麻的比较
Hjj
不同比重局麻药用于腰麻的比较

不同比例重比重腰麻配合体位调节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不同比例重比重腰麻配合体位调节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不同比例重比重腰麻配合体位调节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崔梁玉【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比例配比的腰麻药在临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情况,不同的药物比例达到的麻醉效果,和体位调节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中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年龄20~40岁,身高1.5~1.7 m,ASA分级I或II级,无任何器质性脏器疾病,孕期无任何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作为改良配药组(0.75%布比卡因1.5 ml+10%葡萄糖溶液1.5 ml,总量3 ml)注药时,产妇采取水平体位,部分身高超过170 cm的产妇采取-5°头低位,B组作为常规配药组(0.75%布比卡因2.0 ml+10%葡萄糖溶液1.0 ml,总量3 ml)注药时,产妇采取头高足低位,5°角,每组各50例患者.术前认真评估,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肌松效果、牵拉反应、术后不良反应,评估麻醉质量,分析两组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低于B组,A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配药组选用不同比例腰麻药应用于剖宫产,与常规组麻醉效果相同,但具有更少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更少,术后肢体麻木发生率更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3【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不同比例;重比重;腰麻;体位;剖宫产【作者】崔梁玉【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北京 10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危孕产妇的麻醉问题越来越多。

剖宫产手术要求麻醉起效迅速,镇痛完全,肌松好,对母婴影响轻微,目前以腰麻,更适用于剖宫产。

我院常规配比的腰麻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容易引起产妇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发症较多[1]。

腰麻药 讲课

腰麻药 讲课
1
回到《临床麻醉学》课本,其实已经提到“重比重药液一般是
局麻药中添加当量葡萄糖(5%-10%)加以配置,使得混合后
比重在1.020(也即2%)以上;轻比重是以较大量(6-16ml) 注射用水稀释而成”。
结论一
Conciusion
轻比重<0.6-0.7%<重比重
1
02
配制重比重该加多少糖?
背景
Background
腰麻药孰轻孰重
汇报时间:2018年10月 汇报人:江建峰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解密腰麻药比重
01
PART 02
02
配制重比重该加多少糖?
01
解密腰麻药比重
腰麻药物依据脑脊液分为轻比重、等比重和重比 重,那到底怎样快速区分药物的比重?
背景
Background
不同穿刺部位所得脑脊液,因其蛋白质 含量不同而略有差异,如腰穿所得脑脊 液为1.006-1.008,池穿者为1.0041.008,而侧脑室则1.002-1.004。
如同样使用了葡萄糖50mg,50%葡萄糖0.1ml可得到3.8%的混合比重, 而5%葡萄糖1ml混合后仅2.45%,且由于总药液量为1.6ml VS 2.5ml, 5%葡萄糖混合后布比卡因的浓度更低。
结论二
Conciusion 推荐首选50%葡萄糖0.1ml,最多 0.2ml;次选10%葡萄糖0=0.7/(100+0.7)=0.7%(近似)
综上:比重1.007g/ml=0.7%(近似)!
判断
Judge 罗哌卡因 1%(重) 0.75%(稍重)
布比卡因 0.75%(稍重)
利多卡因 2%(重)
1
生理盐水 0.9%(重)

儿童腰麻

儿童腰麻

我们小儿腰麻一般常用丁卡因、布必卡因,用药量有两种计算方法:1.按脊校长度(第7颈惟一骶裂孔距离),丁卡因用0.15mg/cm;可维持麻醉1.5—2小时;布比卡因下腹部手术用0.15mg/cm.下肢手术用0.12mg/cm,可维持麻醉2小时。

2·按年龄体重计算毫升数(重比重)体重(k g)×0.05(<6岁)[体重(kg)×0.05十年龄×0.2]/2(>6岁)轻比重(ml数)体重(kg)×0.15(<6岁)体重[(kg)×0.15十年龄×0.5]/2(>6岁)————————————————————————————————————————小儿从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较短,新生儿0.5一1.ocm1—3岁1.2—2.3cm4—6岁1.4—2.6cm7—10岁1.8—3cm11—14岁2.2—3.5cm小儿硬膜外阻滞常用药物为:0.7%一1. 5%利多卡因8—10mg/kg0.2%一o.5%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2mg/kg,0.1%一0.2%丁卡因1.2—1.5mg/kg用药浓度可按年龄选择,用药容量公式如下:用药量(m1)=0.05mI×体重(kg)x阻滞节段小婴儿可单独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较年长的小儿多与利多卡因合用.否则肌松作用不满意。

各年龄组用药配方:(1)单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未成熟儿用0.2%浓度,新生儿用0.25%浓度.较大儿童用0.375%一0.5%浓度,用量2—2.5mg/kg。

(2)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混合液:2%利多卡因5ml十0.75%布比卡因或罗哌5ml.0.5一0.6m1/kg,适用于1岁以上的小儿2—3小时以上的手术;2%利多卡因5mI十0.75%布比卡因或罗哌5ml十注射用水5ml 0.7一0.8m1/kg 用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2—3小时以上的手术。

我们小儿腰麻用的很少,硬膜外作的倒是比较多,做小儿硬膜外的时候,将小儿麻醉药的浓度,用量(mg),所用的麻药容量(ml)三者结合,充分考虑,通过相应的计算,选用小儿适合的相应的麻药浓度,容量。

椎管内麻醉平面的测试

椎管内麻醉平面的测试



椎管内给麻药后,首先阻滞的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表现为皮肤血 管扩张,腺体分泌抑制,立毛肌松驰,皮肤干燥光滑,皮温增高.肉 眼观察, 皮纹扩展增宽,皮沟变浅,汗毛排列散乱.其次阻滞的是传导温痛觉的As 纤维,对不同温度的辨别觉,痛觉减退至消失.接着阻滞传导触觉的Ar纤 维和传导本体感觉的Act 纤维,最后阻断运动纤维As.
3 ) 分布
脊神经共31对,计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1.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还分出一 支很细小的脊膜返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膜。 脊神经后支一般都较细小,按节段地分布于项、背、腰、 骶部深层肌肉及皮肤。脊神经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 侧部和四肢的皮肤及肌肉。在人类除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 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则交织成丛,然后再分 支分布。
( 骶管阻滞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经骶管裂孔将局麻药注入骶 管腔内,阻滞骶部脊神经。)

五. 麻醉平面的测试

胸腹部皮肤呈明显的节段性神经分布,可以通过皮肤的神经阻滞 节段准确判断麻醉平面. 皮肤的感觉主要有触觉,温度觉,痛觉,感受器是分布在真皮和表皮 深层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在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 更换神 经元后发出纤维上行到达大脑皮质感觉区. 传导温,痛觉的神经纤维主 要为髓鞘的As纤维, 而传导触觉的纤维还包括Ar纤维,传导痛觉的还有 c纤维.因各种纤维的轴径不同,阻断神经传导 需要的最低麻醉药浓度也 不同。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脊
膜支和交通支。ຫໍສະໝຸດ 脊膜支 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 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 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 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 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 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其中,第2颈神经后 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 肤。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 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 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 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 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 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计有:颈丛、腰丛和骶丛等。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引言
腰椎穿刺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常用于下肢手术。

在腰椎穿刺麻醉中,罗哌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其通过影响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

而罗哌卡因的比重对其麻醉效果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150名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8-65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

分别采用0.5%比重罗哌卡因(A组)、0.75%比重罗哌卡因(B组)、1%比重罗哌卡因(C组)进行单侧腰麻麻醉。

记录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还记录手术过程中对麻醉效果的评价(包括麻醉深度、镇痛效果、手术操作条件等)。

结果
在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来看,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在A组最佳,其次是B 组和C组;麻醉深度方面,C组最好,其次是B组和A组;手术操作条件上,C组最佳,其次是A组和B组。

C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0.5%比重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在手术操作条件和麻醉深度上略逊于1%比重罗哌卡因;而1%比重罗哌卡因在手术操作条件和麻醉深度上表现出色,但其镇痛效果稍逊于0.5%比重罗哌卡因。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罗哌卡因比重进行腰麻麻醉。

25G内针单次腰麻(细针腰麻)

25G内针单次腰麻(细针腰麻)

穿刺操作流程
➢ 四. 穿刺:
左手握针尖后2cm外的地方(不碰尖,减少污 染),右手辅助,找到小针道,刺入皮内。左手发力, 右手掌握方向。细针比较软,需要正确,直的力量和好 的扶持,前进时要直进。(如果一次不成,直进直出, 变向就弯,可以用破皮针或10ml注射器针头做导引,25G 针通过导引针穿刺和调向就方便多了)
11.细针穿刺腰麻绝对不是一种正规的操作方法,因为其优 点有限而万一断针后果严重,另外穿刺成功率也是因人而异, 包括病人条件与麻醉医生经验。所以,仅可在适当情况下适 当应用 。
单次穿刺的优点
1、操作方便、快捷,起效快,效果确切; 2、通过体位控制,尽可能做到以术侧阻滞为的“单侧腰
麻”,这样,对循环的影响要小于通常双侧同时阻滞的 硬膜外阻滞及普通腰麻; 3、对某些顾虑硬外穿刺、置管有出血风险的“临界病 人”,单腰穿刺的损伤小,出血风险低;
25G内针单次腰麻(细针腰麻)
30.04.2021
生产计划部
近年来,腰麻 - 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 具有腰麻和 硬膜外的双重特点, 因其有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于下肢和下腹部手术的麻醉。但是其操作较繁杂, 同时硬膜外穿刺针较粗 大( 16 G ) , 易引起皮下和韧带的损伤而导致腰背痛。腰背痛是腰部硬 膜外阻滞麻醉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单纯腰麻完全可以满足的手术而言 ,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和放置硬外导管有增加感染和损伤的机会。而合理的 静脉术后镇痛完全可以达到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 无需特意留置硬膜外导 管做手术后镇痛。采用腰硬联合穿刺包里的25G腰穿针做单纯腰麻, 可以 有效地避免因硬膜外穿刺损伤导致的腰背痛, 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的优 点
单次穿刺的优点
4、多次手术的同一病人,同一腰椎间隙多次腰穿并无问 题。我们有个肛肠科的病人,因术后反复出血,1个月打4 次腰麻都未见不良反应,这在EA和CSEA不敢想象,多半 会出现硬膜外腔粘连、易打穿、病人腰痛等弊端。

轻比重腰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观察

轻比重腰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观察

轻比重腰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观察我院以往做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常会出现碰神经根或拉神经根性下肢疼痛,这种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术者手术带来不便。

近年来我院采用轻比重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对比性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进行对比性观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0例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患者,年龄在18—69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

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5)用0。

2%的布比卡因组(药量在6—7.5ml根据患者的身长,年龄及手术时间选择药量)Ⅱ组(n=25)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药液为1%的利多卡因加0.5%罗哌卡因第一剂量用量为15到20毫升之间分次硬膜外腔注射。

麻醉方法术前30分肌注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Ⅰ组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侧卧(疼痛肢体侧在上)于L3.4椎间隙穿刺进行腰麻。

以0.2ml/s的速度缓慢注药。

注药完毕后摆成俯卧位。

髂腹两侧用棉垫垫起,便可以摇床调节麻醉平面,待平面固定在胸8平面即可将床摇平。

Ⅱ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中根据血压及心率情况适当调节输液的速度及使用麻黄素10—15mg静脉注射或阿托品0.2—0.5mg静脉注射,术中常规不给静脉镇静止痛药并常规吸氧。

观察项目常规连续监测ECG BP HR RR SPO2,术中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麻醉平面超过胸7者排除观察对象,并观察有无碰神经根痛。

根据触碰神经根疼痛的程度分为可以耐受及不能耐受需静脉追加镇痛镇静药物(但只是缓解疼痛无法完全去除疼痛刺激)。

统计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²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表1 麻醉前中后SBP DBP及HR变化(x-±S,n=50)组内麻醉前中P>0.05 与Ⅰ组比P>0.05表2 两组根据根痛发生率及无痛率的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构成ASA分级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剖宫产手术腰麻中腰麻液比重的影响

剖宫产手术腰麻中腰麻液比重的影响

剖宫产手术腰麻中腰麻液比重的影响徐莉;郭曲练;鄢建勤【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年(卷),期】2006(13)2【摘要】目的比较等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

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的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Ⅰ组,50例)或重比重组(H组,50例),用CSEA(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技术的针内针法经L2-3,实施腰麻,均采用0.5%布比卡因2ml,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注药后病人的反应、麻醉起效及消退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等。

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注药后5~15min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而需应用麻黄素处理的H组有12例,Ⅰ组仅2例(P〈0.01)。

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相近。

与Ⅰ组相比,H组病例感觉阻滞达峰平面较Ⅰ组快,且峰平面较Ⅰ组高(阻滞节段数较多),感觉阻滞平面下降2节段的时间较Ⅰ组短,伤口疼痛出现较1组早(P〈0.01),运动殂滞消退较Ⅰ组快(P〈0.05)。

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等比重液腰麻较重比重液腰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总页数】2页(P386-387)【关键词】剖宫产;腰麻;等比重;重比重;布比卡因【作者】徐莉;郭曲练;鄢建勤【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R614【相关文献】1.等比重及重比重腰麻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分析比较 [J], 尹建军2.0.7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与重比重液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 [J], 罗惠莲;严燕平3.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J], 刘瑶;张娟4.等比重左布比卡因腰麻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效果 [J], 刘同喜;孙东岳(通讯作者)5.高浓度和低浓度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J], 莫肖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3腰麻-刘小颖

43腰麻-刘小颖

腰麻Spinal anesthsia腰麻1898 August Bier应用3ml 0.5% cocaine 第一次成功的脊椎麻醉实验腰麻¾优缺点争论多¾是否宜于推广存在不同意见¾简单易行、效果可靠¾迄今仍然广泛采用¾近年来,再次被人们重视腰麻分类根据操作方法分:单次腰麻(最普遍)连续腰麻(已少用)腰麻分类轻比重根据腰麻药比重分等比重重比重脑脊液比重 1.003~1.009腰麻分类¾单侧腰麻¾鞍麻¾截段性腰麻较少应用腰麻的解剖学基础麻醉剂蛛网膜下腔神经根发挥作用腰麻的解剖学基础¾胸部脊髓与硬膜的距离是3mm ¾成人脊髓中止于第一腰椎¾小儿略低腰麻的解剖学基础¾蛛网膜下腔是环绕于脊髓的环形腔体¾蛛网膜下腔为脑脊液所充满¾成人为100-150ml (120-160ml)¾脊髓腔内的脑脊液容积约为25-35ml腰麻的解剖学基础自硬脊膜终止部(第二骶锥部位)¾至第一骶锥约为2-3ml¾至L1约4-6ml¾至T9为4-9ml¾至T6为12-19ml¾至C6为16-25ml¾至枕骨大孔部为20-30ml腰麻的解剖学基础¾正常脑脊液压力在约为7-15cmH2O ¾因生理及病理的变化升高或降低¾老年人脑脊液的压力偏低¾比重约为1.003-1.010¾PH7.35-7.60 弱碱性脊椎的四个曲对腰麻的意义¾颈曲向上方突起,阻止麻醉剂越过颈曲使膈神经麻痹¾胸曲很长很大向后的曲度,最低部位为T5-6,腰麻药可沉积于此(重比重),使内腔大神经麻痹¾腰曲向上,注药后可使药液向骶部与胸部扩散,此曲的高点为L3-4,在L3-4穿刺与L2-3穿刺麻醉平面会有一定的差距¾骶曲向后,麻醉剂容易聚积的地方,骶神经分布的部位麻醉早而持续时间长腰麻用药¾每种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都可以引起脊椎麻醉作用普鲁卡因¾应用最大剂量150mg~200mg普鲁卡因¾轻比重:150mg+注射用水10ml(1.5%)¾重比重:150mg+脑脊液3ml或生理盐水(5%)¾等比重:浓度约为(2.5%)普鲁卡因¾重比重浓度不应≯5%,否则可引起神经细胞的破坏¾麻醉作用确切,起效快¾维持时间45-90分钟,因比重不同有所差异¾用150mg麻醉平面不易高于T4¾用200mg对呼吸循环抑制显著及至全脊麻,麻醉时间可能延长10-20分钟地卡因¾最大量20mg¾常用量10-15mg地卡因¾轻比重:地卡因10mg+注射用水10ml(0.1%)¾重比重:1%卡因1ml+25%Gs1ml+麻黄素1ml 浓度0.33%,剂量10mg¾地卡因重比重浓度一般为0.3%-0.5%,≯0.5%¾地卡因每次用量为10mg¾维持时间120-180分钟,因比重轻重有差异利多卡因¾常用剂量100mg¾最高剂量120mg¾重比重液+10%葡萄糖0.5 ml ¾维持75-150min¾平面不易控制布比卡因¾常用量≤15 mg,最大量20 mg¾轻比重0.1-0.25%,维持45-80 min¾重比重0.75%15mg+10%葡萄糖1ml ¾等比重0.5-0.75%罗哌卡因浓度比重¾1%Ropi2ml+10%GS1ml 1.020¾1%Ropi 1.010¾0.5%Ropi 1.005¾0.2%Ropi 1.002¾0.33%Ropi 1.003腰麻药比重0.9990-1.00580.5% plain1.0227-1.02780.5% in 8.25% dextrose Bupivacaine1.0262-1.03335% in 7.5% dextrose1.0004-1.00662% plainLidocaine1.02032.5% in D 5W1.00521.5% in water ProcaineSpecific GravityAgent常用腰麻药量效关系90-12090-12016-18mg12-16mg8-12mg0.2-1% solutionRopivacaine60-9060-7575-100mg 50-75mg 25-50mg 5% in 7.5% glucoseLidocaine 100-15090-12012-18mg 12-14mg 4-10mg 0.75% in8.25%dextrose Bupivacaine 6045200mg 125mg 75mg 10% solution Procaine min min Abdomen Abdomen Lower limbs Preparation Drug Epinephrine Plain Upper Lower PerineumDuration Doses腰麻平面的影响因素¾重要因素•麻醉溶液的比重•病人体位•注药时•注药后即刻•药物剂量•穿刺位置¾其它因素•年龄•脑脊液•腰部弯曲程度•药物容量•腹内压力•针的朝向•病人身高•妊娠脊椎穿刺术¾体位:侧卧位、坐位、俯卧位¾间隙:一般为L3-4 可上或下一间隙¾穿刺针:细¾特征:脑脊流出腰麻药理(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排除腰麻药的分布(扩散)影响脊髓麻醉平面的因素:病人方面:¾身高、脊柱长度¾体位¾脑脊液压力变化¾腹内压慢性升高脑脊液压力变化压力高则平面高报道不一¾认为压力对分布并无影响,即使是分娩迸气、咳嗽等亦不足以影响药物的分布,原因是椎管为一密闭的空腔,当一点受压时可通过脑脊液传递到整个系统,不会形成流体静水压梯度;¾另一种则认为有影响,应尽量避免在宫缩及咳嗽时注药腹内压慢性升高妊娠、腹水、腹内大肿瘤等常伴有脑脊液容量的减少使局麻药分布范围增加药物方面¾局麻药的比重¾局麻药的种类(性质)¾药物剂量、容积、浓度局麻药的比重等比重溶液¾广泛使用是在近30年丁哌卡因问世后;¾国内有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等比重腰麻的报道;¾临床价值在于局麻药分布不受病人体位影响,不论坐位注药后坐2.5min再仰卧后立即仰卧,还是侧位后立即仰卧,其上界平面均不受影响;¾但有人观察到:侧卧注药后仍取侧卧位与注药后立即翻身仰卧者有显著性差异,前者在T10后者可达T7,并认为股静脉压由侧卧的0.93Kpa升高到仰卧的1.37Kpa导致硬外腔压力增加,促使脑脊液向头段移动的结果;局麻药的比重重比重液¾最常用:加入葡萄糖液(普鲁卡因粉剂加入脑脊液)¾受重力的影响,相同用量时较等比重液高4个脊髓节段,可通过体位调节、控制阻滞平面;¾对运动神经阻滞显效快效果好,随含糖浓度的降低,向头扩散的速度减慢,但最终平面无差异;¾用含糖量较低的重比重液局麻时,机体有较充裕的时间代偿交感神经阻滞,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¾我们应用的是10%葡萄糖液;局麻药的比重轻比重液¾有人认为意义不大,我院应用广泛,国内也有报道;¾轻比重液药物浓度低,用量少,平面的控制:剂量是重要因素,注药的速度亦非常重要;¾平面虽可用变化体位调节,但可调的范围较重比重小,注药速度过慢可使平面过低而导致麻醉失败;¾比重低,对运动神经阻滞弱,显效较慢,即使交感神经与感觉阻滞平面较高,机体有较强的代偿能力,麻醉维持时间短,¾对老年、体弱、孕妇为较安全的麻醉方法;局麻药的种类(性质)¾被吸附到神经根上越慢的,平面扩散越高;¾脂类被吸附较快,普鲁卡因最快;¾酰胺类稍慢;药物剂量,容积与浓度三个因素¾剂量—范围;¾浓度—时间;¾剂量对分布的影响较浓度和容量更重要,相同剂量不同浓度与容量的同种局麻药,其阻滞范围相似;穿刺操作1.穿刺部位¾常规为L3-4穿刺¾有人对L3-4与L2-3穿刺观察,阻滞上界有明显差异;¾也有人发现阻滞范围无明显变化;¾但可以明确,L2以上穿刺注药,呈向心性扩散;¾正入与侧入,有人观察侧入方法较正入高1.6个脊髓阶段,认为侧路穿刺针尖方向偏向头侧所致;穿刺操作2.注药速度¾注药快则平面快且高,慢则范围小;¾有人认为其不足以影响局麻药的分布;¾重比重注药速度影响较小;¾轻比重注药速度很重要;穿刺操作3.注药针尖方向有人认为针尖方向不足以改变局麻药的分布程度;其它影响的因素1.性别:¾女性骨盆部较宽,侧卧于手术台呈轻度头低位;¾男性则相反,对药物的最初分布稍有影响;其它影响的因素2.年龄:¾多数人认为其对阻滞的上界平面意义不大,但Veering 对青年组与老年组的观察发现老年组向尾扩散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的时间均比青年组显著缩短,平面退至T12时间、感觉完全恢复的时间则较青年组延长;¾随年龄的增大,神经轴突退化,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及结缔组织增多,周围神经,尤其是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加上脑脊液容量减少,局麻药浓度相对增高,所以显效加快,时效延长;其它影响的因素3.脊柱¾侧弯,对局麻药分布无影响,¾脊椎后突,腰曲前凸加重则有影响;其它影响的因素4.局麻药温度¾不同温度的局麻药其阻滞上界平面有极显著的差异;原因:¾温度降低比重增高;¾局麻药与脑脊液温差越大,两者热平衡时间越长,分布范围就越小;腰麻药的吸收注入蛛网膜下腔局麻药浓度的变化分三期:Ⅰ期稀释期Ⅱ期同分子运动,麻醉药向脊髓液中扩散并被神经组织吸附,时间约2分钟左右;Ⅲ期吸附期,吸收入血液的麻醉药被分解,在脑脊液中不能被分解;腰麻药的吸收¾锥管内组织对局麻药的吸收取决于脑脊液中局麻药的分布;¾经L3-4注局麻药至T6,其吸收范围仅限于T6硬膜内的组织;¾局麻药浓度最高的部位吸收最多;¾注射部位局麻药的浓度高低,取决于注药的压力、注药时和注药后的体位,因而注药部位不一定是局麻药浓度最高的部分;腰麻药的吸收¾局麻药的浓度都是从浓度最高处向两端逐渐降低,与距离呈直线关系;¾脊麻中神经功能的丧失的范围取决于局麻药的吸收和脑脊液中局麻药的浓度;¾局麻药从浓度高的部位向两端减少,必然会出现神经功能在阻滞上有程度的差别,在完全丧失神经功能的上下两段会出现有区别的阻滞带;腰麻药的吸收局麻药进入脊髓有两个途径:¾藉浓度梯度弥散,由脑脊液通过软脑膜直接进入脊髓,过程缓慢,仅作用于脊髓表层;¾另一途径通过Virchow-Robin间隙,脑脊液中局麻药可直接进入髓脊深部;腰麻药的吸收¾脊髓不同组织吸收局麻药量不一致与三个因素有关:接触程度、脂肪含量、组织血流腰麻药的吸收¾局麻药在脊髓中摄取情况:¾最多:脊髓后外侧;¾最少:脊神经节、灰质前部;¾两者之间依次是后柱、前柱、灰质后部、前根;腰麻药的吸收¾局麻药的吸收速度随不同神经和不同部位而异;¾局麻药的浓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¾神经组织暴露于脑脊液越多吸收速度越快;腰麻药的吸收¾局麻药注射于蛛网膜下腔后阻滞的顺序:¾温度辨别力消失交感N节前纤维经运动神经髓内神经束的神经纤维;¾脊髓达到完全阻滞常需一定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