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6年9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其中,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生命观念”作为最具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是当今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对于中学生而言,对生命现象、规律和内在本质的理解,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落实“生命观念”素养的养成,值得每一位生物学科教师重视。

1生命观念

生命作为自然界的独特群体,与非生命有诸多差别,如何看待生命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生命观念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N态度,包括对人类自身的态度,本质上生命观念属于世界观。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看,生命观念的要素包括: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动如何进行和生命为什么会这样。作为高中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几个方面入手,并通过这些基本的观点去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2高中生物学教学如何渗透生命观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课堂并不是仅局限于教室,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利用更多的手段,开发更多的资源。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教师须结合时代特色,将教学向不同方向延伸。为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如下策略。

2.1利用模型构建

模型的形式很多,物质模型以实物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来构建生物模型,对生物知识进行研究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知识,同时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细胞的成分与结构特征,直观显示微观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的模型包括氨基酸、ATP分子结构模型,各种细胞器模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活动模型,突触结构模型等。通过模型构建,学生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生命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2.2利用科学实验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生物实验的探索、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来源。除了教材实验,教师还可以通过积极摸索丰富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步骤和增加拓展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教师可以将实验材料酵母菌换成动物水蚤或植物紫萍更直观。“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以大蒜、香蕉或者鲤鱼籽为实验材料,则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恰当的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被动获取变为主动探求,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养成。

2.3利用科学研究历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丰富,除教材正文外,“科学家访谈”“资料分析”“科学前沿”“科学史话”等板块也有所涉及。教材共提到了40位科学家的名字,还出示了部分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介绍了部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将7个重要事件的史实记录作为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在课外读物中有19篇科学史读物,在习题中也涉及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和分析。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养成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入生物发展史上的经典事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生命科学

的起源和发展,应充分还原科学史,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到探索生命、认识生命的过程中来。

2.4利用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及周边各种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笔者所在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探秘”,并编写了校本教材《榕琢桑梓》。校园植物辨认虽然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但许多植物的背后有精彩的人文典故。如校园后门附近的凌霄花,教师在介绍时引入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又如,介绍荠菜等十字花植物时,引用《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一句,对荼、荠作了一番讲解;介绍白菜时引用了俚语“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适当与学生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洋洋华章、世俗俚语等无不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深刻体察。生物科学如辅以人文艺术的手段讲解,除了美的享受之外,也激发出学生对学科的强烈好奇心。

2.5利用实践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笔者所在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湘江边生态实习考察、湖南师大生物标本馆参观、岳麓山实习考察以及暑假野外科学考察夏令营等。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的植被、动物类群、生态环境特点,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科学生命观念的养成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2.6利用研究性学习

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高中阶段,每位学生都必须要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教师从课题的选择、开题论证、过程指导以及结题报告撰写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熟知课题研究的过程,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一定基础。利用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展了许多小课题研究,如“长沙市水资源状况研究”“湘江水污染的现状”“岳麓山生态调查”“校园植物探秘”“长沙市雾霾天气成因” “中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研究”等。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丰富了生命认知。

3对生命观念教学的反思

3.1生命观念不是孤立的存在,不可割裂生命观念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生命观念属于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与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三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割裂开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需要理性思维的支撑,所有生物学知识都来自对客观生命的理解,讲究事实与证据,学生需要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养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更为紧密,如何行使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所形成的世界观。教师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应朝着学生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方向前进。

3.2不能偏离对生命观念理解的初衷,热爱生命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中学生物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素养包括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生要理解生命,从而热爱生命。缺少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对生命存在诸多困惑和臆测,有的还痴迷于唯心主义的谬论和妄断,对迷信与伪科学不能有效区分,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出现偏差。提升对生命世界的理解力主要不在于讲授了多少生物学知识,而是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认识事物的视角。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生命观念的培养,立足于正确生命观、世界观的养成,更多依赖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