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8b0529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e.png)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拼搭》第三节《趣味拼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会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正确命名。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几何图形模具、磁性拼搭板、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磁性拼搭板、几何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认识几何图形:教师展示几何图形模具,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命名。
(2)拼搭活动:学生分组,利用磁性拼搭板和几何图形卡片进行创意拼搭。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拼搭方法:创意拼搭、组合拼搭、对称拼搭等。
3. 图形关系:相邻、重叠、包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所学几何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拼搭作品。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其他材料进行创意拼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评价与指导。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3dcab8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4.png)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拼搭》第三节《趣味拼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拼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其名称和特征,并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基本几何图形卡片、磁性拼搭板、范例作品。
学具:基本几何图形卡片、磁性拼搭板、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城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城堡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2. 教学基本几何图形(10分钟)a. 教师发放基本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b. 学生自主进行图形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3. 创意拼搭(15分钟)a. 教师展示范例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拼搭。
b.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拼搭方案。
c. 学生利用磁性拼搭板和基本几何图形卡片进行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拼搭思路和步骤。
b.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趣味拼搭》2. 内容:a. 基本几何图形名称和特征b. 图形分类方法c. 创意拼搭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创意拼搭,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创意拼搭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学生在拼搭过程中的合作交流。
幼儿园大班数学《趣味拼搭》优质课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趣味拼搭》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c328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7.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趣味拼搭》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趣味拼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习图形的拼搭和组合,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图形的拼搭和组合。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拼搭和组合,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磁性拼搭板、各种平面图形模具。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拼搭板、各种平面图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通过PPT展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将图形模具拼搭成不同的形状。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拼搭板,展示图形的拼搭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教师讲解图形拼搭的方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图形的拼搭。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图形,引导幼儿分析图形的组成部分,并尝试拆解。
(2)教师逐步讲解如何将基本图形组合成复杂图形,让幼儿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使用磁性拼搭板和图形模具,尝试完成指定形状的拼搭。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邀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拼搭成果,并分享拼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拼搭板上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并标注名称。
2.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模具,展示图形的拼搭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积木、纸片等),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并拍照记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提升宝宝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提升宝宝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555c8f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9.png)
《趣味拼搭》数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激发他们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导入:唤醒幼儿的几何感在唤起幼儿对几何的认知前,我们先替他们把活动环境布置得温馨而充满趣味。
准备一张大型白纸,用黑色线条勾画出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半圆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在黑线较浅的地方,用彩笔为幼儿标上颜色,特别是让幼儿对颜色有所印象。
要让幼儿拼出拼图,那就必须让他们先对几何有所认知。
考虑到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我们打算运用图形教具,引导幼儿自由探究不同图形,如:环、基础角(90°、180°),让他们能自如地表达和认知不同的几何角。
2. 活动讲解:趣味拼搭2.1 学习内容:图形拼搭、几何图形认知2.2 活动描述(1)拼得海报:把我们预先设计好的图形分布在活动场地上,放足100块彩色积木给幼儿拼搭。
拼好的作品有机会贴在场地上的大型白纸上,幼儿先要找出指定图形,然后拼成;拼好后找到贴好的海报,附上自己的小名字(后面考虑打印粘贴到海报上)。
每个环节,都突出“活动中不要互相干扰、不要互相模仿”的但求幼儿创意、发挥自我。
以幼儿主体的方式呈现和感受几何图形。
(2)创意解说:让幼儿就刚才拼搭出来的图形进行自由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押韵或唱小歌曲。
(3)图形教具:现场自由选择图形塑料模具进行拼搭,《细菌世界》图形教具中可选用的图形有:长方形(5 x 2.5 cm)、方形、圆形以及更多多样化的多边形。
(4)拼搭游戏:拼一个“最高塔”;拼好一个几何图形,幼儿用积木,并让幼儿按顺序围成一个圈,对同一形状的图形未公用一个积木块且构成更高一层,每一层都由不同人搭建完成,让所有人共同完成整个“最高塔”。
该环节非常能体现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 展示和展示分析:互通有无,多汲取!把每一个拼搭完成的作品固定好欣赏,为的是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同时多了解其他幼儿的想法和思路,甚至给自己的拼搭品两个玩意,提高学习成效。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252d5a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8.png)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基本的拼搭技巧,发展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造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内容1.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进行拼搭。
2.学习基本的拼搭方法,如叠加、连接、嵌套等。
3.通过拼搭活动,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学会基本的拼搭方法。
2.培养合作、分享、创造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1.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解决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用这些积木搭建一座城堡呢?”2.拼搭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积木。
(2)教师提出拼搭要求:“请每组用积木搭建一座城堡,要求城堡有塔楼、城墙、城门等。
”(3)学生分组进行拼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拼搭方法。
(4)学生完成拼搭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城堡。
3.拼搭方法讲解(1)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拼搭方法,如叠加、连接、嵌套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再次拼搭(1)教师提出新的拼搭要求:“请每组用积木搭建一座公园,要求公园有滑梯、秋千、长椅等。
”(2)学生分组进行拼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拼搭方法。
(3)学生完成拼搭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公园。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拼搭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提问:“在拼搭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六、教学评价1.学生拼搭的作品质量。
2.学生在拼搭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3.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拼搭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乐于合作、分享、创造?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鼓励?4.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环节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形状各异的积木,有正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圆形的呢。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课件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aa23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1.png)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趣味拼搭》。
详细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的拼搭与组合、以及对称图形的探索。
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培养幼儿运用图形进行拼搭、组合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形的拼搭与组合,对称图形的探索。
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拼搭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形卡片、七巧板、磁性拼搭玩具。
学具:每组一套图形卡片、七巧板、磁性拼搭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特征。
(2)讲解图形的分类方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图形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图形卡片,让幼儿进行图形分类游戏。
(2)利用七巧板,让幼儿尝试拼搭出不同的图形。
4. 图形拼搭与组合(10分钟)(1)讲解图形拼搭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拼搭出的新图形。
(2)让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磁性拼搭玩具进行图形的拼搭与组合。
5. 对称图形的探索(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让幼儿尝试用图形卡片拼出对称的图案。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趣味拼搭》2. 内容:(1)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2)图形的拼搭与组合(3)对称图形的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图形卡片拼搭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介绍给家长听。
2. 答案:根据幼儿拼搭出的图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的拼搭与组合,以及对称图形的探索。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c55bff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e.png)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2.提高幼儿运用各种形状进行拼搭的创新能力。
3.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各种形状的特点,能够运用形状进行创意拼搭。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拼搭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图片、卡片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易于幼儿操作的活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形状可以拼成什么吗?”2.基本环节(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形状。
(2)教师演示如何用形状拼搭出图片中的物品。
(3)幼儿分组进行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①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形状积木。
②教师提出拼搭要求,如:“请用这些形状拼搭一座房子。
”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拼搭方法。
④各组完成拼搭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教师出示新的形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新形状进行拼搭。
①教师出示一个新形状,如:“这是一个三角形,你们想想看,可以用它拼搭什么?”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新形状进行拼搭。
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拓展环节(1)教师提出新的挑战:“请用你们手中的形状,拼搭一个你们喜欢的故事场景。
”(2)幼儿分组进行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3)各组完成拼搭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1.在活动中,幼儿对形状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得到了提高。
2.幼儿在拼搭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4.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在拼搭过程中,对形状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练习。
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963c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0.png)
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1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3、教师变魔术(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活动反思: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
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
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彩教案有趣的拼搭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彩教案有趣的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d6f54d3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7.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彩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准备各种颜色的纸板、塑料积木、木块等拼搭材料。
2.准备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各种有趣的拼搭作品。
三、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拼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拼搭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可以拼出什么有趣的作品吧!2.认识拼搭材料师:这些拼搭材料都有什么形状呢?谁能告诉老师?幼儿回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师: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材料来拼搭吧!3.拼搭活动(1)个人拼搭师:现在,请大家用这些材料拼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注意,拼搭时要注意形状、颜色和大小。
幼儿进行个人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合作拼搭师: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拼搭。
请大家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主题,用拼搭材料完成一个作品。
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与交流师:现在,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一下作品的名称、主题和创作过程。
幼儿展示作品,介绍作品。
5.游戏环节师: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出一个形状,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相同形状的材料,并拼搭在一起。
幼儿参与游戏,教师宣布获胜者。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认识各种形状,还学会了合作拼搭。
大家在拼搭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幼儿分享收获和感悟。
四、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进行拼搭活动,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作品。
2.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拼搭作品展示区,让幼儿随时观察、交流和学习。
3.结合其他学科,开展相关的拼搭主题活动,如科学探究、美术创作等。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拼搭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关注幼儿在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评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b4e61e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9.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章节为《有趣的拼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拼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不同形状的图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让幼儿能够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搭。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学会将它们进行拼搭。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图形拼搭的规律,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拼图板、投影仪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图形拼图板,用于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形状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讲解图形的特征和拼搭的方法。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搭,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4. 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用图形拼图板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拼搭的方法,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图形拼搭,创造出不同的造型,并拍摄照片,第二天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
答案:幼儿根据自身情况和家长的协助,完成不同的图形拼搭造型,并将成果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2f385d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8.png)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空间》第三节《趣味拼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使用七巧板等教具进行图形的拼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认识并说出基本的几何图形,掌握图形拼搭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拼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七巧板、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七巧板、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用七巧板拼搭的经历,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基本几何图形(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特点。
邀请幼儿上台指出课件中的图形,巩固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3. 拼搭活动(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七巧板拼搭一个简单的图形,讲解拼搭方法和技巧。
幼儿分组进行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拼搭成果,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拼搭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基本几何图形,标注名称。
2. 拼搭示例图形,展示拼搭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七巧板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描述拼搭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幼儿的参与度如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图形拼搭,培养空间想象力。
在下一节课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加互动交流。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a02164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f.png)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课题:趣味拼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拼搭的基本方法。
2.练习运用拼搭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掌握拼搭的基本方法。
2.练习运用拼搭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趣味拼搭的材料。
2.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小组分组,每组发给一套趣味拼搭材料。
2.请学生试着使用这些材料拼搭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并介绍他们的作品。
步骤二:呈现范例1.教师展示一组趣味拼搭材料,并向学生讲解拼搭的基本方法。
2.教师使用这组材料进行拼搭,示范一些简单的拼搭方法。
3.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找出拼搭的规律和技巧。
步骤三:巩固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给定的材料进行拼搭。
2.要求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步骤四:展示成果1.学生完成拼搭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讲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2.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步骤五:概括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拼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来丰富和完善总结。
课后作业:1.扩展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额外的拼搭材料,要求他们在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拼搭,并拍照记录。
2.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用到拼搭的情景,并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趣味拼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拼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拼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运用拼搭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
通过展示成果和总结,学生对拼搭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通过扩展练习和思考题的设计,学生在课后有机会继续进行拼搭的实践,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情景中。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趣味拼搭大班数学教案
![趣味拼搭大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01e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0.png)
趣味拼搭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知和辨识能力。
2.通过拼搭游戏,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形状,学会拼搭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形状进行创意拼搭,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的拼搭积木、拼搭图纸、计时器。
2.学具:每组一套拼搭积木、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抓迷藏”游戏,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形状,为的活动做好准备。
2.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拼搭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用这些形状的积木进行拼搭。
3.教学互动(1)教师示范拼搭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拼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交流拼搭心得。
4.拼搭竞赛(1)教师出示拼搭图纸,讲解比赛规则。
(2)幼儿分组进行拼搭,教师计时。
(3)比赛结束后,组织幼儿互相评价,颁发奖品。
5.拼搭创意(1)教师出示一些创意拼搭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创意拼搭。
(3)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创意。
(2)幼儿分享自己在拼搭过程中的收获。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拼搭游戏。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设置拼搭区,提供丰富的拼搭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探索。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形状的辨识和拼搭方法,提高了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拼搭竞赛和创意拼搭环节,幼儿表现出积极参与、合作共赢的精神。
但活动中也存在不足,如部分幼儿在拼搭过程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拼搭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1d55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3.png)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了解到数字和形状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掌握基础的拼图技能,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大号的木板拼图(3 块)或类似的玩具•数字图案卡片一套•形状图案卡片一套•讲台和幼儿园专用板书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本堂课程主题:“趣味拼搭”。
教师可以提问孩子们他们最近在学校、幼儿园或家中玩了什么游戏,进而引出拼图游戏,探究数字和形状的关系。
2. 游戏规则介绍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游戏规则:每位学生手中得到一张数字卡片和一张形状卡片,要求根据数字和形状相匹配拼成相应的图案。
教师为学生们举例说明游戏完成后所需的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3.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 3-4 人,让孩子们开心地参与游戏。
游戏进行时,教师需要付出宏观指导和耐心引导,尤其是对于某些拼图难度较大或需要创造力拼图时,可以对未完成的拼图给予提示。
同时,教师可以及时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排除困难,提高了学生们对成功的信心,增强了他们的兴趣。
4. 游戏反思总结完成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来回顾比赛的内容,检查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并通过讲解和讨论来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心得。
语言简洁、语调生动,在让学生们感觉到轻松愉快的同时,将本堂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总结,以便于巩固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这个趣味拼搭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园大班学生认识数字和形状的关系,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处理结果,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272356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1.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通过拼图游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趣味拼搭游戏套装;2.贴纸或者颜色卡片;3.棋盘或者大纸张;4.计数工具。
【教学活动】1.导入(10分钟):教师将拼搭游戏套装摆放在课桌上展示给学生,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然后用图形卡片或者贴纸在棋盘或者大纸张上画出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图,并请一名学生上来示范拼图的方法和步骤。
2.探究与操作(20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拼图游戏,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引,例如“先拼这个边角处的大块”,或者“这个形状看起来像什么,让我们先找到形状相似的块拼一起”。
3.团体合作(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拼图任务进行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分工,其中一个幼儿担任指挥,给其他幼儿分配具体的任务,例如“你负责找到这个形状的拼图块”或者“你负责将这几个拼图块拼在一起”。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完成的效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4.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拼图游戏的过程,并提醒幼儿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和技巧。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拼搭过程中你们有遇到哪些难题?”或者“你们是如何合作完成任务的?”等等。
最后可以让幼儿将拼搭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
【教学延伸】1.对于较有挑战性的拼图,可以引导幼儿使用计数工具(如小石子、算盘等)进行计数,研究不同形状所需拼图块的数量。
2.鼓励幼儿使用拼搭玩具进行自由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将数学元素与拼搭游戏结合,例如在拼图块上印上数字或者形状,让幼儿通过拼图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3599cf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一、活动简介本次活动名为《趣味拼搭》,旨在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拼音字母、数学等知识,同时培养其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准备趣味拼搭卡片:将卡片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一个图形,下部分为相应的字母和数字,卡片可以印刷或手动制作。
2.准备游戏道具:拼音字母、数字图案等游戏道具。
3.准备奖品:小礼品、奖状等。
三、活动流程1.活动介绍:首先,给孩子们讲解活动的内容和规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单人游戏:将卡片和游戏道具放在桌面上,让孩子们独立完成卡片的拼搭任务,要求他们在10分钟内完成指定数量的任务,完成后可以得到一点奖励。
3.小组游戏:将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人数不超过四人。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代表在限定时间内挑选自己组的拼搭任务,要求代表和组员们合作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4.组间PK:两组代表相互PK,争夺第一名。
获胜小组可以得到更丰厚的奖励。
5.集体评价: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对自己和队友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了解和掌握数字和字母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4.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学习兴趣的热爱。
五、教学方式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来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老师的引导和点评也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1.学生层次评价:通过孩子们完成的任务和表现,进行分级评价,奖励优秀者,并通过小组合作PK,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
2.教育评价:通过小组合作PK和集体评价,慢慢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由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所以在选取游戏道具和卡片时需要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4b8a5c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e.png)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拼搭积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可以非常有趣。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老师拿出一堆积木,让学生发挥想象,从中拼搭出一些图片或物品,例如小狗、大象、车子等等。
第二步:提问
1.你们最近有谁玩过积木吗?
2.使用积木有什么好处?
3.拼搭积木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三步:教学
1.阐述如何使用同形积木拼成各种图形;
2.讲解如何使用不同形积木组合拼出各种多样化图形。
第四步:练习
1.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积木拼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让学生根据提示拼出一些复杂的图形,例如五角星、六边形等。
第五步:拓展
1.让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搭出某个图形的竞赛;
2.尝试用其他形状的物品比如牙签、纸板等等进行拼搭。
教学评估
1.学生是否能够使用拼搭积木解决问题;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3.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有所增强。
回家作业
1.请学生找到家里的一些小玩具或物品,使用积木拼搭出它们的形状;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设计的拼搭作品,并把它们展示给同学们。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品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品教案有趣的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4d9f3f0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f.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精品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涉及内容为第3节“图形的拼搭”。
通过引导幼儿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拼搭,使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识别各种平面和立体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培养幼儿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拼搭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在合作中分享、交流,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拼搭过程中,能够独立识别并运用不同形状的积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拼搭示例图、磁性黑板。
学具:每组一套形状积木、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拼搭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你们猜一猜,这个拼搭作品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展示拼搭示例图,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平面和立体图形。
讲解如何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拼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根据示例图进行拼搭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拼搭游戏(10分钟)开展“拼搭接力赛”,每组幼儿按照要求,用积木拼搭一个创意作品。
完成后,下一组幼儿继续拼搭。
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展示各种形状的积木。
2. 在旁边标注每种形状的名称和特点。
3. 拼搭示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积木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或物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拼搭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识别形状、空间想象力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父母一起进行拼搭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家长参与拼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https://img.taocdn.com/s3/m/a1d0f9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0.png)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教案背景本次教学活动为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的一次教学设计,通过“趣味拼搭”这一主题,旨在让幼儿学习如何对角线进行排序和组合,加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目标1.学习拼图游戏的基本规则;2.加强孩子的运动能力和空间想象力;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发展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橡皮筋、跳格子;2.上好本次活动所需的音乐;3.提前准备好学生位置和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游戏玩法1.首先要对孩子说明游戏规则,规则非常简单。
游戏的第一位玩家先会在绘图纸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把笔交给下一个玩家,下一个人必须要在这条线段上面再接上一条线段,如此下去,直到每一位玩家都画了一条线段。
最后游戏结束时,线段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拼搭,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造型带来的视觉效果。
2.在第一轮游戏中,老师需要先示范一遍,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和具体玩法。
第二部分:音乐节奏1.在增加下一轮游戏前,老师会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同时也为整个课程增添了一份欢乐和活力。
音乐结束后,老师会让孩子们跳几个格子来放松身体。
2.在这一部分中,老师会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询问孩子们有哪些感受并及时做出回应,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也更能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第三部分:趣味拼搭1.在这一部分中,孩子们将会玩趣味拼搭游戏,老师会让孩子们把之前画的线段进行排序和组合,从而形成拼搭组合。
老师可以再次讲解游戏规则,如何将线段拼接在一起,并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带着幼儿站在同一个位置正中央,老师示范先接线段。
然后让孩子们依次开展活动,要求完成拼图的同时也要际遇人际交往,协作完成任务。
3.在这一步中,拼图不仅考验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考验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团队精神。
第四部分:总结和收官1.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会对孩子们进行简单而生动的总结。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b189c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c.png)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一、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搭的不同的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中共用边。
二、活动准备:1.PPT、自制拼搭成型的示范图。
2.牙签若干、白纸、记录单和勾线笔。
三、活动过程:(一)游戏“变魔术”导入1.教师:老师今天要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呀?2.PPT1,出示两个三角形。
教师:仔细看一看PPT图片上有几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由几根牙签拼搭成的?3.教师小结:两个三角形共用6根牙签拼搭成,一共6条边。
4.出示PPT2。
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来变魔术了。
拿掉一根牙签,还剩下几个牙签呀?你们能不能用5根牙签拼搭出两个三角形?一起开动脑筋来想想吧?5.请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讲解“公用边”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PPT图片。
教师:我们用了5根牙签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
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
之前我们需要用了6根牙签,而现在只需要5根牙签?为什么呢?2.请个别幼儿找出“公用边”,并说说理由。
3.教师小结:原来这条边即使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
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
这条边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公用边”。
(三)幼儿操作1.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的这个魔法来变魔术了哦!2.第一次操作:用6根牙签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1)请小朋友在操作框中取出6根牙签在卡纸上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2)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拼搭的?3)原来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牙签?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牙签?4)原来拼搭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一个需要几根牙签样?现在我们只需要6根牙签就可以拼搭好。
5)请你找出这两个图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还有和这个不一样的方法吗?6)请你们分别找出他们的公共边在哪里?7)6根牙签能搭出4个方向不一样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趣味拼搭》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公用边。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 .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大一班毛春红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