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罗密欧与朱丽叶常识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
包括3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 一部历史剧。
来自百度文库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 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 然后在 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 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 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 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武器, 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 第一 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 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 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世 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 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 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 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 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 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胜利的坟墓”“一个灯塔”, “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 这样,是不是矛盾呢?
二、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前半部分(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 写朱丽叶殉情。
后半部分: 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
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三、人物形象分析:
体会人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品读罗密 欧的台词。
①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 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
包括10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等),9部历史剧 (如《理查三世》等),3部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
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
包括7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 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作于这个时期),4部喜剧和一些十 四行诗。
既有眷恋,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 的决心。
找出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语句,体 会其中蕴含的情意。
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 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的妖魔,也是个 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 里做他的情妇吗?
他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 妖魔要娶她为妇,表现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 深思念。
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 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 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 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 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如果细细品味,还 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 看。
——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 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 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 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 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 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 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 “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在罗密欧 眼里,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 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②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痛不欲生,一意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 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 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 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 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找出台词中的排比句,说说他的表达作用。
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做你最后 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 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 个永久的契约吧!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 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修饰“向导”,“绝 望”修饰“领港人”,表明了罗密欧怎样的心情?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展开讨 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 中的毒药。
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 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 “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 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 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 爱人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 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一、关于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 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之父”。
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 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 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 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 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 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 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 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 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 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 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 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③除了激动、悲痛和绝望外,还有一丝欣慰,甚至 向往和激情。
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 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 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 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 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 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了,所以他很欣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