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设计

小楼中学陈春玲

一、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2.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教科书相关内容】

《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九年级第三课。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目标描述及其评析】

本课通过学习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目标1:学生通过歌曲视频、“你说,我说,大家一起来”环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目标2:学生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说说看”环节,能结合实际,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目标3:通过讲解具体实例(结合增城市的畲族自治村),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目标4: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难点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并在实际生活中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知道”,名词短语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事实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知道”,名词短语是“含义”,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概念性知识和理解概念

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讲解”“掌握”,名词短语是“实例”“关系”“原则”,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概念性知识、运用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举例说明”,名词短语是“维护民族团结”,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程序性知识的类别。

表1-1 呈现这些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趋向成熟,好奇心强,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情况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关于民族问题学生在地理、历史课程中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比如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章第三课《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掌握了我国民族的相关知识,在八年级历史也有《民族团结》这一课,学生已经对民族自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毕竟缺乏完整的学习,缺乏深刻的感受与体验。

因此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认识有关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①本课主要属于概念性知识学习类别。

②其学习条件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对民族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电视或其他媒体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采。

3、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

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4、课型:新授课。

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二、教学活动

三、教学评价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描述及其评析】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主要是采取形成性评价,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获取所需的反馈信息。

首先是对学生围绕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进行回答进行评价;

其次,对学生课堂巩固训练进行评价。

例如,在环节四中给出的具体事例中,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指导评价。

学生从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中获得的答案和建议有助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

评析:

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关注学生知识生成内化的过程,因此,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推进的每一个过程,它既可以体现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也可以体现在巩固训练的反馈上。

形成性评价:集中在概念性知识(如选择题练习,课堂探究问题的解决)和事实性知识(如课堂的练习)

之上。

基于本框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有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坚持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独立

C、共同富裕

D、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D、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3、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国家先后确定了全国各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对支援”和“援建”方案。这表明()

①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④我国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考典例(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2010年3月新修订的选举法规定,“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中国有56个民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但分布区域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为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⑴材料一的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根据材料二中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⑵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国公民在维护民族团结问题上应坚持什么立场和态度?

评析:

第一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目标与记忆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二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3:能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与记忆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三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1、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与理解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四道中考典例检测的是目标2、3、4:能区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