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和语言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

对宗教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不能忽视的方面。

本文主要从宗教和语言的关系,通过挖掘宗教语言的独特意蕴来论述宗教对语言的支撑作用,并分析了宗教学和语言学想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宗教;语言;支撑作用;宗教学;语言学
宗教是人类意识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发展又始终与人类认识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人类文化、意识又都离不开表达它们的形式——语言, 都必须以语言作媒介。

从语言史和思想史的角度看, 语言的产生虽与宗教无关, 但语言产生后,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被赋予一种超人的力量, 于是, 产生了语言的灵物崇拜,随之语言禁忌产生,语言灵物崇拜发展到极端是咒语和咒符的出现。

此外, 语言具有表达、祈使、表感、交感等多种功能, 原始人正是利用这些功能, 使其在一定场合下使用的语言往往具有浓厚的语言崇拜色彩。

由于语言的灵物崇拜,原始人认为, 支配了语言就等于支配了语言所指称的事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由最初的自然崇拜发展出精灵、祖先和神灵崇拜,由多种崇拜发展到一种崇拜,由部落宗教演化为民族宗教以至世界性宗教。

而宗教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的各种形态包括宗教往往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即使人类远古时期的宗教现象也会或多或少在语言中留下痕迹。

语言深处隐藏着大量宗教学资料因而通过语言堆积层的考察, 可以看到宗教产生、发展、变迁的种种迹象和特点。

除此,宗教创造了大量的语言词汇,由此构成的宗教话语。

宗教的传播,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其典型表现就是形成了宗教语言,及宗教语言的独特意蕴,使语言学和宗教学结合更加紧密。

一、宗教语言
(一)宗教语言的定义
广义的宗教语言,不仅包括在宗教的典籍和各种宗教性质的活动中,信仰者之间彼此交流所使用的语言,而且还包括实物符号和动作、行为符号,这些都可以视为“宗教语言符号”。

也就是说,除了语言文字外,还有宗教实体礼仪、实体器物等,如向神祭献的礼仪行为及贡物、庙宇、神像、法器;信仰者佩戴的挂
有十字架的项链,戴在胸前和手腕上的佛珠,宗教的服饰,以及远古的“图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广义上的宗教语言符号。

狭义的宗教语言,指在宗教领域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宗教典籍中所运用的相对世俗语言而言的“超世俗”的语言,它有特定的概念、范畴及相关的“语言链”,用来表达、阐释宗教的教义、教规以及作为“形而上”的宗教思想。

(二)宗教语言的独特意蕴
宗教创造了大量的词汇,由此构成的宗教话语,用以描绘最高的存在者以及完美的性质,这种语言不具有推理、经验和实证的特点,带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和启示作用。

这些带有象征性和启示性的宗教术语构成了宗教语言的特色,所以,可以把宗教语言称为“象征语言”。

宗教语言引领宗教思维,以至形成宗教思想,传达宗教信仰,它的“象征”有其独特意蕴。

宗教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

尽管日常语言中也有象征性的内容,但是宗教的“象征语言”完全反映、服从于宗教信仰,它虽不可“完全脱离”日常语言的痕迹,但是寓意却不同。

宗教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后者是逻辑性、推理性的语言。

罗素说:“神学与科学的冲突,也就是权威与观察的冲突。

科学家们并不因为某个显要的权威说过某些命题是正确的,就要求人们信奉它们;相反,他们诉之于感官的证据。

”科学语言虽然也是以日常语言作为经验基础,但科学语言向清晰、精确的方向进行了变体,直至完全排除了一切附带着的象征含义。

宗教语言也不同于哲学语言。

最初的哲学语言与宗教语言交混在一起,但它逐渐从宗教语言中分化出来而独立,当哲学分化出来之后,虽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同一的,但它们有着各自独立研究的问题,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概念、范畴体系。

哲学诉诸反思,形成了反思性的语言;宗教诉诸信仰,形成了象征性的语言。

二、宗教对语言的支撑作用
宗教语言属于特殊的语言,宗教语言的独特意蕴,使得宗教对于语言系统有支撑作用。

关于宗教支撑某种语言, 在本文指某种语言本身就与某种宗教有密切关系,如希伯来语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源头有关。

某种语言的使用者大多信奉某种宗教, 如藏族信奉藏传密宗佛教, 藏语就是有宗教支撑的语言。

语言随社会演变而演变,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在一定时期
都会对语言演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有着巨大的社会凝聚力,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力量。

而一个有精神支撑和内聚力的民族会尽量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持其本民族的各种特征, 而最有代表性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语言。

我们不难在宗教与民族、语言之间看到这样的联系。

宗教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使各种民族特征得以保存, 最有民族代表性的民族语言也得以稳定和保存。

宗教对语言有支撑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演变有重要影响。

其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相互影响中自身相对稳定,在演变中有较强的抗融合能力,在不利的生存环境中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面临不可抗拒拒的融合时, 向有相同宗教支撑的语言靠拢。

(一)有宗教支撑的语言抗干扰能力强
在语言的各种生存条件和演变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 有宗教支撑的语言演变较慢, 自身相对稳定, 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 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数量占优势的语言会对其他语言施加影响, 在我国表现为汉语对各民族语言产生影响。

从我国已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料来看, 无宗教支撑的语言如壮、白、侗、苗、羌、水、京语以及瑶族诸语言等等受汉语的影响较大。

语言的词汇最容易受到影响, 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相对稳定。

它们除大量借入汉语词汇外, 其语音系统和语法规则也受汉语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羌语, 不但受汉语语音系统的影响出现了音位, 增加了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 同时羌语语法也受到了汉语影响, 比如原有的“中心词十修饰语”格式开始向“修饰语十中心词”格式演变。

有宗教支撑的语言却恰恰相反, 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傣语等受汉语的影响较小, 除借入部分汉语词汇外, 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基本上没有受到汉语影响。

由此看来, 有宗教支撑的语言是一种“强势语言”, 在语言的相互影响中, 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特征。

(二)有宗教支撑的语言抗融合能力较强
语言融合不是两种语言加合在一起, 而是一种语言消融于另一种语言之中,被消融的语言只可能残留某些语言痕迹。

中国历史上匈奴、鲜卑、契丹、女真、满等民族的语言都与汉语融合。

以本文的宗教界说而论, 这些都是缺乏宗教支撑
的语言。

对比而言, 与满语相似的蒙古语为却未与汉语融合。

从本文的视角看, 蒙古语是一个有宗教支撑的语言,除此之外,有宗教支撑的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也相对稳定。

而现在无宗教支撑的羌语、土家语等语言虽然国家在极力保护,但还是濒临消亡。

由此可见,有宗教支撑的语言抗融合能力较强。

(三)有宗教支撑的语言生命力更长久
语言演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语言在历史长河中也有“生、死、存、亡”的现象。

当一种语言面临其他具有强大优势的语言的干扰和冲击时, 处于不利生存状态中的语言往往难于抗拒。

这时, 有无宗教支撑就可能成为是否生存或生存多久的重要因素。

有宗教支撑的语言生的命力要顽强得多。

拉丁语作为大众的交际工具,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消失了, 但是直至文艺复兴以前, 欧洲各国仍将拉丁语作为正式的科技用语和基督教的宗教用语。

尽管目前科技界已不再坚持使用拉丁语但是宗教活动还在继续使用拉丁语。

作为罗马教庭的正式宗教用语, 拉丁语在欧洲的教会活动中一直还在使用。

显然是宗教的力量使之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从这一角度看, 拉丁语是一种“消而不亡”的语言。

缺乏宗教支撑的语言的生命力没有如此顽强, 比如美洲大陆的诸印第安语和太平洋诸岛屿的语言之所以迅速消失, 除了自身人口少、面临外来文化冲击外, 缺乏宗教支撑也是重要因素。

至少, 迄今为止还没有某种缺乏宗教支撑的语言“死而复生”的例子。

比如, 几近消亡的满语近年有人在提倡恢复使用, 并编制了会话口语手册和词典, 但是似乎影响有限。

也许, 缺乏宗教支撑是一个原因。

三、语言学和宗教学的结合
既然宗教对语言的支撑作用如此重要,二者关系匪浅,那么,将语言学和宗教学结合研究必将促进二者的研究。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和宗教学研究的客体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原始宗教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它们又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尽管二者属于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但宗教的产生、传播、变异既影响并促进语言的扩散、发展、变化, 又往往在语言中保留它的遗迹。

因此, 语言学和宗教学便成为既有共同关心的领域, 又在材料上、方法上相互为用的两门关联学科。

语言学和宗教学在研究中结合可以扩大各自的研究范围, 充分发挥语言学和宗教学相互为用的作用,
语言学和宗教学的结合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用语言材料或语言学方法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

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宗教的研究解释语言问题。

前者的结合主要为宗教学研究服务, 后者的结合则主要为语言学研究服务。

二者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研究自己的客体, 能够解决一系列单一学科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无论对语言学研究, 还是对宗教学研究, 实际上都反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这种新方法的正确使用, 能使语言学和宗教学研究别开生面, 进入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综上所述, 语言学与宗教学研究相结合, 为各自学科的发展都带来了益处。

这是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其中有许多处女地有待我们开发。

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可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他说“我研究佛教梵语几十年以来, 不管成绩大小, 环境如何, 有一个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放弃, 这就是, 除了找出语言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外, 我希望把对佛教梵语的研究同印度佛教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我觉得, 这一条路并非独木小桥, 而是阳关大道。

”季先生积一生研究之心得总结出的经验, 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远新. 论语言学与宗教学的结合[J]. 贵州民族研究,1990,(2).
[2]魏博辉. 打开信仰者心灵的钥匙[J].中国宗教,2010.
[3]吴雨时. 论宗教对语言的支撑作用[J].中国文化,1991.
[4]马学良.《语言学概论》[M].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