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的介绍、分类、标准、用途及检验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材料
沥青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所组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的混合物,憎水性材料,结构致密,几乎完全不溶于水、不吸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因此广泛用于土木工程的防水、防潮和防渗;沥青属于有机胶凝材料,与砂、石等矿质混合料具有非常好的粘结能力,所制
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
1.元素组成
石油沥青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元素组成主要是碳(80%~87%)、氢(10%~15%);其余是非烃元素,如氧、硫、氮等(<3%);此外,还含有一些微量的金属元素。
2.组分组成
通常将沥青分离为化学性质相近、与其工程性能有一定联系的几个化学成分组,这些组就称为“组分”。我国现行规程中有三组分分析法和四组分两种分析法两种。
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三个组分。
1)油分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赋予沥青流动性,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我国国产沥青在油分中往往含有蜡,在分析时还应将油、蜡分离。蜡的存在会使沥青材料在高温时变软,产生流淌现象;在低温时会使沥青变得脆硬,从而造成开裂。由于蜡是有害成分,故常采用脱蜡的方法以改善沥青的性能。
2)树脂为红褐色粘稠半固体,温度敏感性高,熔点低于100℃,包括中性树脂和酸性树脂。中性树脂使沥青具有一定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其含量增加,沥青的粘结力和延伸性增加;酸性树脂含量不多,但活性大,可以改善沥青与其它材料的浸润性、提高沥青的可乳化性。
3)沥青质为深褐色固体微粒,加热不熔化,它决定着沥青的粘结力、粘度和温度稳定性,以及沥青的硬度、软化点等。沥青质含量增加时,沥青的粘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温度稳定性提高。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1、粘滞性
粘滞性是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各种石油沥青粘滞性的变化范围很大,与沥青组分和温度有关。粘度是反映沥青粘滞性的指标,是沥青最重要的技术性质指标之—,是沥青等级(标号)划分的主要依据。测定沥青相对粘度的主要方法有标准粘度计法和针入度法。
1)标准粘度计法
该法适用于液体石油沥青、较稀的石油沥青、煤沥青、乳化沥青等的粘度测定。标准粘度是在规定温度(20℃、25℃、30℃或60℃)条件下,规定直径(3mm 、4mm 、5mm 或
10mm )的孔口流出50cm 3沥青所需的时间秒数,常用符号“T C t d ”表示,其中t 为试样温
度、d 为流孔直径、T 为流出50cm 3沥青所需的时间。按上述方法,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流孔的条件下,流出时间越长,表示沥青粘度越大。
2)针入度法
该法适用于粘稠(固体、半固体)石油沥青的粘度测定。在规定温度25℃下,以规定重量100g 的标准针、经历规定时间5s 贯入试样中的深度(以l /10mm 为单位)来表示,符号为P (25℃,100g ,5s )。针入度值反映了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其值越大,表示沥青越软、
粘度越小。
2、感温性
感温性是指沥青的粘滞性和塑性随着温度升降而变化的性能。当温度升高时,沥青由固态或半固态逐渐软化,发生象液体一样的粘性流动,称为粘滞流动状态;与此相反,当温度降低时,沥青又逐渐由粘流态凝固为固态、甚至变硬变脆。工程要求沥青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粘滞性及塑性变化的幅度应较小,即感温性应较小。建筑工程中宜选用温度敏感性较小的沥青。评价沥青感温性的指标很多,常用的是软化点和针入度指数。
(1)软化点
我国现行试验法是采用环与球法软化点。将沥青试样注于内径为18.9mm 的铜环中,环上置一重3.5g 的钢球,在规定的加热速度(5℃/min )下进行加热,沥青试样逐渐软化,直至在钢球自重作用下,使沥青下坠25.4mm 时的温度称为软化点,符号为T R&B 。软化点越低,表明沥青在高温下的体积稳定性和承受荷载的能力越差。
(2)针入度指数
仅凭软化点来反应沥青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不全面,目前用来反映沥青感温性的常用指标是针入度指数(PI ),按下式计算确定。
(25,100,5)&3010lg800lg 15025C g s R B PI P T ︒=--⎛⎫+ ⎪-⎝⎭ 式中 P (25℃,100g ,5s )——在25℃、100g 、5s 条件下测定的针入度值(1/10mm );
T R&B ——环球法测定的软化点(℃)。
沥青针入度指数的范围是-10~20。针入度指数不仅可以用来评价沥青的感温性,同时也可以来判断沥青的胶体结构:当PI <-2时,沥青属于溶胶型结构;当PI >2时,沥青属
于凝胶型结构;介于其间的属于溶-凝胶型结构。不同的工程也对沥青的针入度指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如用作胶粘剂,要求PI介于-2~2之间;用作涂料时,要求PI介于-2~5;用作灌缝材料,要求PI介于-3~1之间;路用沥青一般要求PI>-2。
3、延展性
延展性是指沥青在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出现裂缝或断开)、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变形后形状不变的性质,它反映沥青受力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能力。沥青之所以能制造出性能良好的柔性防水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沥青的延展性。
通常用延度作为延展性指标。其试验方法是:将沥青试样制成最小断面面积为1cm2的8字形标准试件,在规定拉伸速度和规定温度下拉断时的长度(以cm计)称为延度,如图6–7所示。沥青的延度采用延度仪来测度,常用的试验温度有25℃和15℃。
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被称为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
4、大气稳定性
大气稳定性是指石油沥青在大气综合因素(热、阳光、氧气和潮湿等)长期作用下抵抗老化的性能。大气稳定性好的石油沥青可以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其原有性质。
石油沥青在热、阳光、氧气和水分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石油沥青中代分子组分向高分子组分转化,即沥青中油分和树脂相对含量减少,地沥青质逐渐增多,从而使石油沥青的塑性降低,粘度提高,逐渐变得脆硬,直至脆裂,失去使用功能,这个过程称为老化。
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常以蒸发损失和蒸发后针入度比来评定。其测定方法是:先测定沥青试样的质量及其针人度,然后将试样置于加热损失试验专用烘箱中,在160℃下加热蒸发5h,待冷却后再测定其质量和针人度,再按下式计算其蒸发损失百分率和蒸发后针入度比:
(公式6-1)
(公式6-2)蒸发损失百分率愈小,蒸发后针人度比愈大,则表示沥青大气稳定性越好,沥青耐久性越高。
5、安全性
闪点(也称闪火点)是指沥青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火焰接触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也称着火点)是指沥青加热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与火焰接触能持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和燃点的高低表明沥青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的大小,它关系到运输、储存和加热使用等方面的安全。例如,建筑石油沥青闪点约230℃.在熬制时—般温度为185~200℃,为安全起见,沥青还应与火焰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