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入主八钢实现大跨度并购
宝钢股份的发展趋势
宝钢股份的发展趋势
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下是宝钢股份的发展趋势:
1. 规模扩大:宝钢股份通过多次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目前,宝钢股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
2. 提升技术水平:宝钢股份一直致力于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宝钢股份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3. 转型升级: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宝钢股份开始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公司逐渐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提高产品竞争力。
4. 环保意识增强:宝钢股份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推进钢铁产业绿色转型。
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宝钢股份致力于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形象。
5. 国际化发展:宝钢股份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近年来,宝钢股份通过与国外钢铁企业的合作,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实现了国际业务的快速增长。
总体来说,宝钢股份的发展趋势是规模扩大、技术提升、转型升级、环保意识增
强和国际化发展。
宝钢股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钢铁企业大事件
华菱钢铁公司1997年12月,湖南的湘钢、涟钢、衡阳钢管厂共同组建了华菱集团公司。
2006年1月14日, 华菱集团与米塔尔钢铁公司在长沙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米塔尔钢铁公司购入华菱集团36. 673%股权。
这是外国企业第一次收购中国国有上市钢铁公司的股份2009年9月29日,华菱钢铁、横向、华菱连轧管、参股1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市钢铁股份以上海宝钢为核心, 联合华东地区( 包括上海市) 的钢铁企业组建上海宝钢集团。
进入集团的企业主要是上海宝钢、上钢一厂、上钢三厂、上钢五厂、梅山冶金公司等钢铁企业。
这些企业1997年年产钢1400多万吨( 宝钢769万吨) , 钢材1100万吨( 宝钢500万吨) , 生铁850万吨( 宝钢700万吨) ,销售收入460多亿元( 宝钢236亿元) , 总资产约1000亿元( 宝钢753亿元) , 资产负债率约40%( 宝钢28 5%) 。
这一地区钢铁企业实现联合, 通过“九五”的结构调整和宝钢完成三期扩建后, 到本世纪末将达到年产钢2000万吨, 钢材1600万吨, 资产总额达到1200多万元, 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其综合实力可位居世界钢铁企业前列, 并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这一重组, 有利于华东地区钢铁工业的统一规划、结构调整和资本优化, 防止重复建设;有利于调整上海地区钢铁产品结构, 形成以板、管、带为主要产品的“钢铁精品”, 加上上钢三厂、上钢五厂的特钢产品, 可适应上海汽车、机电等工业用钢需要。
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
2006年3 月11日,宝钢集团与新疆的八一钢集团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
2007 年1 月16 日, 宝钢增资重组八钢协议正式签署, 王乐泉、李荣融出席; 4 月28 日, 王乐泉、李荣融为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揭牌; 5 月15 日, 宝钢和新疆国资委签署协议, 经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后, 宝钢将从新疆国资委获的八钢集团的48. 46% 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由宝钢得八钢48. 46% 的国有股权; 6 月18 日, 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 将新疆自治区国资委持有集团持有, 宝钢集团将持有八钢集团48. 46% 的股权, 成为八钢集团的控股股东, 进而成为钢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为31319. 58 万股, 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3. 12%; 根据八一钢铁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式签署资产重组协议, 宝钢将斥资30 亿元人民币, 取得八钢集团69. 61% 的股权, 同时新疆自治区政府以3. 3 亿元的土地增资, 取得15% 的股权。
价值链分析与并购决策——基于宝钢并购八钢的案例分析
并购 的根本 目的在 于提升 业 的竞争 和 钢 铁 工 业 新 工 艺 、 技 术 和 新 材 料 研 新
优 势 , 实 现 这 一 目标 , 有 必 要 对 要 就 发 基 地 , 并 跻 身 于 世 界 先 进 钢 铁 企 业 业 的价 值 链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 且 要 将 这 行 列 。 宝 钢 在 钢 铁 业 务 板 块 现 已形 成 而 种 分 析 贯 穿 于 并 购 的 事 前 、 中 、 后 2 0 事 事 3 0多 万 吨 钢 的 生 产 能 力 , 品覆 盖 产
价值链 分析 与并 购决策 ★
基 于 宝钢 并购八 钢 的案例分 析
于 富生 ’ 张 胜
蒋 光超
( 1中 国 人 民 大 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2中 国 中化 集 团 )
并 购 是 业 扩 张 的 主 要 手 段 之 一 , 度 最 高 、 产 规 模 最 大 、 种 规 格 最 全 、 生 品 也 是 经 济 发 展 的一 个 主要 推 动 力 。企 业 工 艺 技 术 最 先 进 的 钢 铁 精 品 生 产 基 地
图 1 宝钢 集 团钢 铁 业 务 二 、 值链 分析 价
【 键 词 】 值 链 分 析 企 业 并 购 关 价
竞 争 优 势
★本 文 是 教 育 部 项 目( 9 j7 0 9 ) 中 国人 民 大 学研 究 生科 研 基 金 ( 0 0 ya 9 1 5 和 1 XNG0 2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3)
k hmoc m.o .n j . fo g vG x
建材、 煤炭 、 建筑安装、 纺织、 金 耗 也 比世 界 先 进 水 平 高 2 以上 , 铁 经营矿 山、 倍 钢 行 业发 展 的布局 面 临着调 整 ,总 体上 属 制 品 、 出 口贸 易等 产业 。八 钢 集 团钢 进
宝钢收购新钢的并购方案筹划及影响预测
宝钢收购新钢的并购方案筹划及影响预测
翟喆
【期刊名称】《财会研究》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结合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的整合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宝钢收购新钢目前存在的阻力进行了分析,据此设计出了一套能够帮助宝钢尽快实现收购目标的并购方案,并深入分析了这起并购对钢铁行业、宝钢和江西省冶金集团的影响.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翟喆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上市钢铁企业战略并购的经济后果——以宝钢对韶钢和广钢的并购为例 [J], 胡挺;杨漫洁;刘娥平
2.价值链分析与并购决策——基于宝钢并购八钢的案例分析 [J], 于富生;张胜;蒋光超
3.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分析r——以苏州高新收购东菱振动为例 [J], 唐兰;唐伏阳
4.数字领域企业并购的所得税筹划方案优化研究
——以汉邦高科并购金石威视为例 [J], 海瑞;胥力伟
5.数字领域企业并购的所得税筹划方案优化研究——以汉邦高科并购金石威视为例[J], 海瑞;胥力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斥资30亿重组八钢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斥资30亿重组八钢
佚名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000)01X
【摘要】受到挂牌在即的山东钢铁集团的挑战,为巩固国内钢铁老大的地位,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近日将斥资30亿元人民币,与八一钢铁签订资产重组协议。
八钢集团在进行资产重组后,将由宝钢进行控股,新疆自治区国资委将保留15%的股权,重组后的八一钢铁将对非核心产业进行剥离改制。
【总页数】1页(P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31
【相关文献】
1.对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考察与思考 [J], 陈富刚
2.关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变更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 [J], ;
3.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斥资百亿在阿克苏新建钢铁基地 [J],
4.攀长钢公司母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 [J],
5.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谈话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宝钢并购八钢案例分析
宝钢并购八钢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宝钢并购八钢的背景和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并购重组对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标签:宝钢八钢并购重组1 宝钢并购八钢背景分析1.1 资源与市场优势八钢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身处于我国战略资源的最大储备区。
同时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与中亚五国接壤,宝钢控股八钢后,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产品运往中亚地区,并且经过新疆的陆路通道可以直接通往俄罗斯、东欧,在海运吃紧、航运争夺激烈的今天,陆路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材料对宝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1.2 宝钢的战略应对外资扩张的战略举措,原材料短缺,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扬。
中国将房地产、汽车作为支柱产业高速发展,并且近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钢铁的需求,促进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最近5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了4倍多。
昂贵的原材料成本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沉重负担。
新疆是我国战略资源的最大储备区,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
2 宝钢收购八钢的借鉴意义2.1 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能、增强盈利能力增强与上下游行业谈判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长期以来,作为钢铁企业的上游行业,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5%由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以及必和必拓三家公司掌握。
从国内钢铁行业的上下游行业的情况来看,我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已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钢企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超过了62.3%。
然而,企业相对较低的集中度,使其在供应链环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分散采购使我国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谈判能力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目前这种处处受制的被动状况,钢铁企业必须通过并购重组争夺供应链主导权,通过联合形成强势地位,使我国钢企在铁矿石谈判中更具话语权,掌握谈判的主导地位,降低原料的采购成本。
2.2 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2.2.1 利用规模效应增强盈利八钢借助宝钢集团资金雄厚、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注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造技术,加快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拓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提高盈利能力。
宝钢并购八一如何实现战略协同
宝钢并购八一如何实现战略协同当今日本前4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日本钢产量的74.29%;美国前4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美国钢产量的54.50%;而我国前15家钢铁企业钢产量才占我国钢总产量的45%。
在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指出: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由于目前国家将钢铁业列为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因此,企业扩张实力的最佳途径就是收购重组。
国内钢铁业老大宝钢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
,而目前宝钢的产能约为2200万吨。
宝钢集团原任董事长谢宝华和现任董事长徐乐江曾多次表示,积极通过行业的并购重组,不断提升竞争力,使宝钢成为世界级钢铁巨头。
在选择重组对象时期主要标准是:区位优势或者矿产优势。
最近宝钢对八一钢铁集团的收购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八钢的优势对宝钢不言而喻:新疆拥有丰富的铁矿、炼焦煤等资源,其中煤矿的探测量占到全国的40%。
此外,新疆铁矿石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可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矿石产量,届时新疆钢铁业的铁矿石就可以完全自给。
八一钢铁地处亚欧大陆桥,宝钢控股八钢后,可以很好地利用八钢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将产品运往中亚地区。
整个并购活动中,宝钢集团出资30亿元收购八一钢铁集团69.61%股权,并将对其进行主副业剥离,实现战略协同。
宝钢以前并购中的管控情况(资料缺)参股对方部分股份。
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对方部分股份。
以邯钢为例。
由于持股比例很小,无法对对方进行管控,目前只能作为金融投资渠道来获取投资收益。
八一钢铁集团并购特点宝钢集团此次并购八一钢铁集团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这也为其成功管控子公司提供了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1.八一钢铁在国内同业中处于30多位,在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调整规划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因此,对于企业本身以及它的资本方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在规模、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来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从而改变目前不利的地位。
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的协同效应评估
0 引言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1 1 Y J A 6 3 0 矿产 资源 , 还 能 加 大 扩 张 企 业 的 产 能规 模 , 以 此 占据 新 疆 1 1 3) 及 国家 社 科 基 金项 目( 1 2 B G L 0 4 9 ) 的 阶段 性 成 果。 和 中亚 市 场 , 增加 宝钢 的 国际 化 发 展 步 伐 。 通 过 实 施 战 略 作者简介 : 屠巧平 ( 1 9 6 4 一) , 女, 河南永城人 , 管理 学博士, 教授 , 研
屠 巧平 T U Qi a o — p i n g
( 河 南 大学 工 商 管 理 研 究所 , 开封 4 7 5 0 0 4)
( I n s t i t u 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 y a n d B u s i n e s s , He n a n U n i v e m i t y , K a f e n g 4 7 5 0 0 4 , C h i n a )
me r g e r .F i n ll a y , i t d r a w t h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o f c a s e .
关键词 :并购; 协同效应 ; 经济增加值
Ke y wo r d s : me r g e r& a c q u i s i t i o n s ; s y n e r g y e f e c t ; EVA
C O n c e r n . T h e a r t i c l e a s s e s s e d t } l e s y n e r g i e s o f t h e M & A wi t h EVA e v lu a a t i o n mo d e 1 . a n a l y z e d t h e M & A s y n e r g y f a c t o r s a n d d e t e r mi n e d
宝钢战略性收购八一钢铁的启示
第24卷第111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 ol124 N o1111 2008年 2 月J o u rna l of H u nan F inancia l and Econo m ic C o l leg e Feb12008宝钢战略性收购八一钢铁的启示伍光磊(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宝钢收购八一钢铁是我国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 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集中化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也掀起了中国钢铁企业新一轮的战略性收购浪潮。
通过这一案例分析, 我国钢铁企业在做大做强时, 更要做精做细并做好人员和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宝钢集团; 八一钢铁; 战略性收购; 集中化【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148 ( 2008 ) 01 - 0121 - 022007年6月18日, 八一钢铁集团发布公告显示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 将新疆自治区国资委持有的八一钢铁集团的48146%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由宝钢集团持有, 宝钢集团将持有八一钢铁48146%的股权, 成为八一钢铁集团的控股股东, 进而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 ]。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是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例成功的跨地区战略性收购, 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集中化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收购的背景1、顺应国内钢铁企业整合的大趋势。
长期以来, 我国钢铁厂商数量过多, 产业集中度低和相关企业的各自为政, 直接导致了中国钢铁企业在世界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企业并购重组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增强钢铁工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2005 年7 月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正式拉开钢铁产业并购重组的序幕。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 明确提出了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收购重组。
到2010年要形成两个3000 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国内排名前10 位的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50% 以上。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由于人员安置、税收等复杂的问题,这些重组多是一个省市钢铁资源的整合,跨地区并购仍无重大进展。
因此,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其在国内外钢铁业重组的背景之下第一次完成对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同时这也是备受关注的国内第一宗跨地区并购案例。
关键词:并购协同效应科技信息一、八一钢铁简介八一钢铁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批准,由新疆八钢集团作为主起人,联合四家企业于2000 年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开发行的13000 万股社会公众股于2002 年8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重组前,新疆国资委对八钢集团拥有69.12%的股权,八钢集团在八一钢铁中拥有权益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3.12%。
目前公司具有年产钢400 万吨的生产能力,钢材品种规格达600 多个。
2007 年,八一钢铁总股本7.66 亿股,实现营业收入127.90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8 元。
二、并购背景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促成此次并购的背景和关键因素,现归纳如下:(1)资源与市场优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仅有的两个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天山脚下的八一钢铁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自身具备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
据估计这些铁矿石在“十一五”期间可以形成1000 万吨以上的矿石生产能力,同时战略意义的区位优势使八一钢铁的产品占据了新疆钢材市场75%以上的份额,彰显了公司的竞争实力。
(2)并购前的困境八一钢铁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从全国来看其规模偏小,经营不尽理想。
在国家要求钢铁业整合的产业政策下,公司靠自身发展难以在行业内做大做强,处于分不利的位置。
2005 年以来,八一钢铁业绩出现下滑,当地政府便希望通过并购,实现产业的升级。
(3)宝钢的战略之所以在众多钢铁企业中首先挑中八一钢铁,除了八一钢铁的基本优势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促使宝钢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地态度。
“宝武”合并———钢铁巨头并购的背后
“宝武”合并———钢铁巨头并购的背后作者:孙歌悦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13期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行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劳动力水平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钢铁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密集的钢铁产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销售盈利出现一定的困难。
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兼并重组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及扩大国际影响力。
而此次宝钢武钢合并就是基于我国“三去一补”的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大幅度提高我国钢铁巨头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形成产业龙头,不断创新、投资、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钢铁央企,有效的解决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钢铁产业后劲不足的困难。
二者合并更大的意义是,为行业开创了一个超大型企业合并的先例,合并后一个拥有6 000万年产能的“中国神钢”诞生在即,同时也将导致接下来的几年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掀起一轮高潮。
关键词:产能过剩;宝钢;武钢;并购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3-01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志码:A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区间,我国的钢铁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我国钢铁业盈利能力逐步下滑,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逐渐上升,钢铁行业进入了严冬期,主要原因就是生产集中度低、产能过剩。
上述问题并非只存在于我国,世界各国均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问题,而目前对于我国同时存在国企支持的企业问题来说,通过并购的方式形成规模经济是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购可以使得竞争减少、效率提高、议价力增强和丰富的产品线有利于钢铁企业在行业低谷期生存,同时并购还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武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是我国第三大钢铁上市公司,年产钢能力2 500万t左右。
然而受钢铁行业持续下滑影响,2015年,武钢巨亏75.15亿元,成为当年亏损额最高的上市公司,而宝钢股份2015年利润总额为17.91亿元。
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的协同效应评估
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的协同效应评估作者:屠巧平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34期摘要:宝钢集团与八一钢铁的并购,是备受关注的国内第一宗跨地区并购案例。
文章用EVA评估模型对该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评估,分析并购协同的因素,判断并购是否产生了协同效应,探寻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该案例的启示。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Baosteel Group Merger&Acquisitions Bayi Iron & Steel is the first cross-regional merger case with a key concern. The article assessed the synergies of the M & A with EVA evaluation model, analyzed the M & A synergy factors and determined whether the M & A produced synergistic effect.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was produced after the merger. Finally, it draw the inspiration of case.关键词:并购;协同效应;经济增加值Key words: merger & acquisitions;synergy effect;EVA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18-030 引言宝钢集团与八钢集团于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
于2007年1月16日又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增资重组的八钢协议,通过相关产权和工商登记手续后,2007年7月30日正式更名为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发展历程与四阶段战略演变分析
宝钢集团发展历程与四阶段战略演变分析(1)发展历程宝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第一家现代化的钢铁企业,经历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全过程。
1978年12月,宝钢开始兴建,最初设计规模是年产钢671万吨。
1985年9月,宝钢一期工程投产,实现全系统一次投产成功。
1988年,宝钢在投产三周年之际,召开了“宝钢发展战略研讨会”,宝钢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战略的设想。
当时黎明提出,宝钢最终规模以1000万吨/年为合适;产品以各种钢板为主,二期产品是镀层和涂层板、汽车板,三期产品应主要考虑镀锡板和硅钢片;要对已建成的设备不断改造,要大力发展开发和设计的科技力量,使宝钢的生产和技术永葆世界一流水平,以便带动全国钢铁工业尽快迈人世界先进行列。
在1991年二期投产后的第二年,宝钢提出“在20世纪末把宝钢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奋斗目标。
1995年,宝钢又举行了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明确提出:用1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跨国家、跨行业的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集实业、金融、贸易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进人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此次会议提出了多元产业的思路。
2003年6月,谢企华任集团董事长又确立了宝钢新一轮战略发展目标:成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2010年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人世界钢铁业前三强;2003年的战略侧重于宝钢钢铁主业的一体化建设。
2007年宝钢提出了新形势下宝钢的发展战略,新战略将宝钢原来自建为主的模式改为新建+兼并,更好的适应了宝钢的现状和国内外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宝钢提出的多元化战略是在沿袭前几位领导人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了非钢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2)发展战略从宝钢的发展历程来看,宝钢发展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的综合结果。
宝钢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企业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走向钢铁强国之路――大规模并购.doc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的五年过渡期于一年前的2006年12月正式结束。
从此,我国所有的产业都将面临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工业建设的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基础性产业。
我国工业化的起点、发展历程、生存环境与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情况很不一样。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关起门”来搞工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市场,各级政府都在办企业。
从企业的主管层级来看,当时有部属企业(类似于当前的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等,还有当时的人民公社主办的“乡镇企业”。
在每一个地方行政区内,工业门类非常齐全,堪称一个独立的“工业王国”。
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都由“计划指标”控制,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决定于“计划指标”,与市场的“风吹雨打”无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每一个地级市至少有一家钢铁厂,这些钢铁厂大多数是1958年大跃进时“全民炼钢”的产物。
改革开放后,过于分散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加入WTO后,结构分散的产业所存在的问题越来明显,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
凡是世界上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几乎是无一例外地优先发展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基础产业,钢铁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从国际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钢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向集团化方向迈进,是发挥专业化生产,实现钢铁产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
钢铁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是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因此,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促进我国钢铁产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
一、目前我国钢铁产业过于分散,问题突出从钢铁产量的角度来看,最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钢铁行业-钢材进出口的发展形势d
<标题>=宝钢入主八钢实现大跨度并购<导报分类>=0101。
0104<关键词>=宝钢<正文>= 2007年1月16日,宝钢在新疆与八一钢铁公司(下称“八钢”)签署资产重组协议。
根据协议,宝钢斥资30亿元人民币,取得八钢69.61%的股权,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国资委以评估值约3.3亿元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对八钢予以增资。
宝钢控股八钢后,自治区国资委将保留15%的股权。
增资完成后,宝钢成为八钢的控股股东,“新八钢”将在重组完成后正式挂牌。
这将是宝钢国内并购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并购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中国巨大的钢铁市场,全球钢铁巨头虎视眈眈,意在并购。
但受2005年中国出台的不允许国外钢铁企业控股中国钢铁企业等钢铁产业相关发展政策的影响,M塔尔入股湖南华菱管线,但无法实现控股;安赛乐入股山东莱钢面临出局危险;M塔尔此前也曾考虑收购八钢;海外钢铁巨头纷纷在中国市场展开强势出击,再加上M塔尔与安赛乐的强强联合,无疑给中国钢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要么国内主动联合重组,要么等待被国外并购。
面对M塔尔、安赛乐等外国钢铁企业的大举入侵,宝钢作为国内钢铁业的龙头企业,无疑应积极推动国内钢铁业的整合。
战略考量战略层面上的长远考量是宝钢并购八钢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宝钢并购八钢意在中国钢铁内外资布局竞争中争取主动。
国际钢铁并购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市场未来将是其下一步的突破重点。
长期来看,如果国内优势企业不尽早主动采取行动,一旦对外资开放,中国钢铁产业重组的节奏和步调就会被打乱。
外资对新疆八钢窥视已久,但从国家战略利益角度而言,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战略性资源丰富,新疆钢厂与国内优势企业合作才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最佳选择。
根据八钢未来发展规划,预计2007年产钢能力将达到400万t,2008年达到600万t,“十一五”末生产规模达到800万t。
而作为中国最大钢铁企业的宝钢,通过收购八钢,将成为中国首家年产能突破3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向大型化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宝钢集团”对”八钢集团”战略并购案例分析111
“宝钢集团”对”八钢集团”战略并购案例分析一、并购案例上交所2007年1月17日公告,宝钢集团将对八钢集团以现金增资30亿元,自治区对八钢集团以3.3亿的土地使用权增资,增资后宝钢集团持有八钢集团69.61%的股权,宝钢集团将成为八钢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进而成为实际控制人。
本次收购尚未经证监会批复。
二、并购动因首先,此次并购起源于我国钢铁业大的行业整合背景,即国家对钢铁行业提高集中度的计划: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50%以上。
其次,在八一和宝钢层面上。
八一钢铁本身拥有丰富的铁矿、炼焦煤等资源,同时八一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八一钢铁处在亚欧大陆“桥头堡”的战略位置,可以开发中亚国家丰富的资源和钢材消费市场,但八钢在进一步发展中内部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
宝钢也正是看重八一钢铁的资源和区域优势,凭借充裕的现金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加上产业政策导向,较为顺利的并购了八一钢铁。
三、并购分析宝钢对八钢的并购,相比此前宝钢试图并购邯钢,是比较顺利,原因在于:1、宝钢对八钢的并购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
2、各自优势的互补:八钢的资源及区域优势与宝钢的资金及技术优势实现了互补。
3、地方政府顺应未来趋势的发展:作为新疆最大的钢铁企业,八钢自身规模和技术等都不在钢铁产业政策的支持发展之列,寻求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明智之举。
四、并购启示面对当前钢铁业整合的形势,攀钢作为国内中型的钢铁企业,摆在攀钢面前的形式可以说已经相当严峻。
是发展精细化道路,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或者主动出击寻求并购的目标钢铁企业做大规模,防止被更大的钢铁企业兼并;还是像八一钢铁接受更大钢铁企业的整合,攀钢将在未来几年做出自己的选择。
首先在铁矿石资源不断紧缺的今天,攀钢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使得攀钢具有较高的并购价值,攀钢所面临的被并购风险正在加大。
攀钢一方面应继续走精细化发展的道路,提高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浅析宝钢集团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的财务问题
浅析宝钢集团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的财务问题作者:杨玉石张伟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11期【摘要】基于并购中期的主要风险是财务方面的工作,宝钢集团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的过程中,财务方面仍然存在负债信息、融资情况、资金支付等方面披露的内容相对缺失的问题,所以,本文以两大集团的并购背景为依据,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提出对策,并提出实现信息对接、完善财务披露内容以及落实资金支付等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企业之间的并购风险以及提供并购落实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并购并购风险财务问题【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The Financial Problems of X injiang Bayi Iron and Steel Group, Baosteel Group CorporationAbstract:The main risk i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financial issues, being based on merging middle period. In the process of Baosteel Group Co. merges and acquires Xinjia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there are still fi nancial issues, including debt information, financing, payment and other aspect of the disclosure of the relative lack of cont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wo large group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ackgrou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financial risk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re put forward, and a series of measure to improve the fi nanc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well as docking and implement the payment of funds are also put forward,aiming at the quality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vision of modest help.Key words:Baosteel group Xinjiang bayi iron and steel group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risk Financial problems随着重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行业对传统钢铁产业产生了冲击。
宝钢战略性收购八一钢铁的启示
宝钢战略性收购八一钢铁的启示
伍光磊
【期刊名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4)001
【摘要】宝钢收购八一钢铁是我国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集中化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掀起了中国钢铁企业新一轮的战略性收购浪潮.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在做大做强时,更要做精做细并做好人员和文化的融合.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伍光磊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1
【相关文献】
1.关于同意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公告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并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的批复 [J], ;
2.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钢铁产业发展略论--以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为例 [J], 宋美谕
3.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的协同效应评估 [J], 屠巧平
4.浅析宝钢集团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的财务问题 [J], 杨玉石;张伟
5.设备功能精度管控技术的实践和研究
——以宝钢集团八一钢铁公司为例 [J], 薛林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第7章
第7章并购与重组战略
引导案例基于战略协同的企业并购整合模式——宝钢并购八钢
1.宝钢为什么要并购八钢?
•拓展西北部市场,利用当地资源
•实现成本和利润的协同效应
2.该并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是什么?
•不同企业的文化融合:应对措施是保留现有经营班底和组织结构,实现稳定过度•战略布局的调整:八钢原有的战略是经营多元化、市场国际化。
但是八钢的绩效表明,这个战略并不适合该企业。
为了配合整合后的整个宝钢集团,八钢调整为以钢铁业为核心产业,成为中国西部和中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3.八钢在并购之后各方面经营指标有长足进展的原因是什么?
•宝钢有专业对口的技术支持
•关注培养人才,提升管理与专业人员相关技能
•采购与销售上共享平台,降低成本
•宝钢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承诺不参与利润分配,利润用于运营和扩大再生产。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
组长:演讲:其他组员:并购前两企业的概述并购背景并购过程启示目录并购后企业的发展状况宝钢集团宝钢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
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疆八一钢铁•新疆八一钢铁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批准,由新疆八钢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四家企业于2000年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开发行的1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200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重组前,新疆国资委对八钢集团拥有69.12%的股权,八钢集团在八一钢铁中拥有权益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3.12%。
•公司具有年产钢400万吨的生产能力,钢材品种规格达600多个。
2007年,八一钢铁总股本7.66亿股,实现营业收入127.9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8元。
•八一钢铁的优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仅有的两个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天山脚下的八一钢铁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自身具备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
据估计,这些铁矿石在“十一五”期间可以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矿石生产能力,同时具战略意义的区位优势使八一钢铁的产品占据了新疆钢材市场75%以上的份额,彰显了公司的竞争实力。
当时所处的困境:八一钢铁虽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从全国来看其规模偏小,经营不尽理想。
在国家要求钢铁业整合的产业政策下,公司靠自身发展难以在行业内做大做强,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2005年以来,八一钢铁业绩出现下滑,当地政府便希望通过并购,实现产业的升级。
项目2006年2005年增减比率(%) 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8,737,181,488.70 7,813,419,397.34 11.82 6,537,792,271.99 利润总额172,391,498.19 273,434,641.92 -36.95 535,375,438.96净利润157,423,601.25 245,175,194.69 -35.79 437,051,526.97每股收益0.27 0.42 -35.71 0.74净资产收益率 6.50 10.28 -3.78 18.87现金流量净额92,141,950.77 632,611,145.71 -114.57 99,071,854.04主要财务数据变动情况单位:元币种:人民币项目2006年2005年增减幅度(%)货币资金441,597,142.16 179,226,530.13 +2.33应收账款79,742,018.14 21,695,863.59 +0.61存货1,174,547,697.57 468,670,910.00 +6.35固定资产净额5,216,348,423.19 2,230,344,806.21 +25.47在建工程197,018,775.56 1,328,428,047.51 -21.79% 短期借款1,570,000,000.00 955,000,000.00 +2.48% 总资产7,872,578,482.76 5,468,079,340.27宝钢集团之所以在众多钢铁企业中首先挑中八一钢铁,除了八一钢铁的基本优势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促使宝钢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地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宝钢入主八钢实现大跨度并购<导报分类>=0101;0104<关键词>=宝钢<正文>= 2007年1月16日,宝钢在新疆与八一钢铁公司(下称“八钢”)签署资产重组协议。
根据协议,宝钢斥资30亿元人民币,取得八钢69.61%的股权,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国资委以评估值约3.3亿元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对八钢予以增资。
宝钢控股八钢后,自治区国资委将保留15%的股权。
增资完成后,宝钢成为八钢的控股股东,“新八钢”将在重组完成后正式挂牌。
这将是宝钢国内并购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并购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中国巨大的钢铁市场,全球钢铁巨头虎视眈眈,意在并购。
但受2005年中国出台的不允许国外钢铁企业控股中国钢铁企业等钢铁产业相关发展政策的影响,米塔尔入股湖南华菱管线,但无法实现控股;安赛乐入股山东莱钢面临出局危险;米塔尔此前也曾考虑收购八钢;海外钢铁巨头纷纷在中国市场展开强势出击,再加上米塔尔与安赛乐的强强联合,无疑给中国钢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要么国内主动联合重组,要么等待被国外并购。
面对米塔尔、安赛乐等外国钢铁企业的大举入侵,宝钢作为国内钢铁业的龙头企业,无疑应积极推动国内钢铁业的整合。
战略考量战略层面上的长远考量是宝钢并购八钢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宝钢并购八钢意在中国钢铁内外资布局竞争中争取主动。
国际钢铁并购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市场未来将是其下一步的突破重点。
长期来看,如果国内优势企业不尽早主动采取行动,一旦对外资开放,中国钢铁产业重组的节奏和步调就会被打乱。
外资对新疆八钢窥视已久,但从国家战略利益角度而言,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战略性资源丰富,新疆钢厂与国内优势企业合作才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最佳选择。
根据八钢未来发展规划,预计2007年产钢能力将达到400万t,2008年达到600万t,“十一五”末生产规模达到800万t。
而作为中国最大钢铁企业的宝钢,通过收购八钢,将成为中国首家年产能突破3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向大型化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政府推动业内普遍认为宝钢并购八钢进展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政府推动至关重要。
八钢是新疆最大的钢铁企业,拥有丰富的煤、铁矿等资源条件,未来触角可广及中亚国家的钢材消费市场。
但其现有产钢能力有限,产品以建筑钢材为主,与其区域优势所蕴含的市场潜力差距较大,仅靠自身力量难有大的作为。
因此新疆地方政府对于此次跨地域产业整合十分积极,予以大力推动。
宝钢系两家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至今已持有9家钢铁股份,包括邯钢、莱钢、广钢、马钢、八钢、安钢、酒钢、济钢和南钢。
首先,济钢在得知宝钢用意后,便考虑与省内的青钢联合,并且济钢和莱钢的重组也有望于2007年春节后正式挂牌。
收购济钢未果,宝钢又把目标瞄准了河北邯钢,但邯钢通过增持方式加大了收购难度。
此后宝钢又有意包钢,但迄今为止尚无实质进展。
宝钢试图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等“纯市场”手段达到收购目的显然还不成功。
在目前各项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否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仍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合作双赢八钢作为新疆最大的钢铁企业,近年虽然企业规模已大幅提高,2005年实现产钢近300万t,但在全国钢铁行业中,八钢却排在30名之后。
按照2005年出台的国家产业政策,八钢显然已经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通过与宝钢的合并,八钢可依托宝钢集团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尽快完成产品结构调整,掌握高附加值钢材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宝钢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钢铁企业,以生产高档板材为主导产品,2005年实现产钢2380万t,全球排名第6位。
对于宝钢来说,并购八钢可以取得成本和产品定价优势,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未来发展空间。
宝钢可以拥有八钢建筑用钢在新疆超过75%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其所拥有的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优势。
今后,宝钢将凭借八钢地处亚欧大陆桥、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位置,开发中亚国家丰富的资源和钢材消费市场,延伸发展领域,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增强其在西北地区甚至中亚市场的控制力。
<REC><导报期号>=200704<发表日期>=2007/01/23<作者>=<标题>=WTO指责美国采用归零计算关税措施<导报分类>=0101;0104;0330<关键词>=WTO;关税<正文>= 世界贸易组织(WTO)负责受理上诉机构于1月9日称,美国商务部在行政复审中采用归零计算关税的措施违反了美国向WTO承诺的义务。
WTO负责受理上诉机构的这一裁决,是针对日本方面对美国商务部采取的归零计算关税措施向WTO提起上诉后做出的。
归零是确定反倾销关税幅度的一种方法。
归零是在典型的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美国商务部计算得出一种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加权平均价格,然后将得出的价格与该产品的正常价格进行比较。
正常价格高于美国价格时,差额即是倾销的金额。
但当美国价格高于正常价格时,差额按零计算,而不是按得出的负值计算,这即是所谓的“归零”。
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归零”的做法将负的倾销幅度排除在外,在倾销行为存在时又会抬高倾销幅度,由此产生对被诉方的不公平。
WTO的裁决将进一步促使美国承认归零计算关税措施是不公平的。
美国华盛顿Hogan和HartsonLLP法律事务所律师LewisLeibowitz称,WTO的裁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最近,美国商务部宣布从1月16日起不再在新案件中利用归零计算反倾销关税,但将会继续在日落审查中采用这一方法。
WTO的裁决可能给美国商务部带来压力,从而取消归零计算关税。
<REC><导报期号>=200704<发表日期>=2007/01/23<作者>=徐向春<标题>=供需基本平衡行情以稳为主2007年国内钢市展望<导报分类>=0101;0104;0301<关键词>=供需;钢市<正文>= 2006年国内钢材市场出现新的变化,钢铁生产和消费增速双双放缓,钢材出口大幅增长。
进入2007年,这些因素仍是主导钢材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一、钢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偏快势头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速双双放缓,2006年钢材消费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初步测算2006年预计消费粗钢3.85亿t,比2005年增长约15%。
2007年是否还像2006年下半年那样,消费增速呈个位数增长呢?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
我国钢铁需求增长的长期动力正是源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根据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2020年的60%,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间将有2亿多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我国城镇化发展空间非常大。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只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钢铁需求增长也就不会结束。
尽管随着经济波动,需求会有起伏,但钢材需求整体上升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
从经济波动周期的角度看,2007年我国经济处于中长周期的上升期和短周期的下行期。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出现回落,但在中长期基本增长力量的支撑下,经济增长将呈现高位稳定或略有回调的态势。
中国社科院、国家信息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为9.5%~10%,比2006年低0.5%~1%。
此外,2006年以来,国内汽车等消费升级先导型行业显露出回升势头,对钢铁等原材料需求构成支撑。
房地产作为另一典型的消费升级产业,2007年投资景气虽然将有所回落,但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仍相当大,增速适度回落不会改变长期较快增长的趋势。
两大产业钢材需求仍将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
因此,在基本面因素支撑下,2007年钢材消费增速会有所下滑,但不会大幅滑落,初步估计为12%,比2006年增加4620万t(粗钢)。
2002~2006年粗钢日产水平与上年11月份日产水平对照表——————————————————————————————————————————年度 11月份日产水平,万t 年平均日产水平,万t 年均值比上年11月增加,%——————————————————————————————————————————2002年 53.242003年66.10 60.92 14.432004年83.45 74.74 13.072005年101.59 95.7214.702006年126.52 115.07(预计)13.27(预计)2007年 132.85(预计)5.00(预计)——————————————————————————————————————————二、粗钢产量预测2006年1~11月,我国粗钢产量为3.82亿t,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
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钢铁工业大规模投资高峰已经过去,钢铁产能释放将转入平稳增长阶段;二是钢厂汲取了2005年价格暴跌的教训,在国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有意识地控制产量,减少资源投放量,缓解市场压力。
从钢铁工业投资情况分析,2006年1~11月,钢铁工业完成投资(不含矿山)1951.35亿元,同比增长0.1%,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从钢铁投资工序结构来看,从2004年起轧钢工序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2003年~2005年轧钢项目投资占总投资额分别为33.9%、49.6%和51.4%,2006年1~9月份更是进一步提高到54.3%。
这表明钢铁工业投资重点从总量扩张转向了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可以预见炼钢和炼铁产能增长将因此减缓。
尽管如此,钢铁业在建规模仍然偏大,产能增长压力不可低估。
全行业在建项目达2074个,2006年5月末在建项目计划新增产能炼铁3964万t、炼钢5429万t、轧钢中热轧8311万t、冷轧2473万t,新增产能超过需求增长的态势明显,2007年钢铁产能增长的惯性依然较强。
2006年11月份粗钢日产126.52万t,相当于年产4.618亿t。
根据以往经验,2007年日产水平肯定高于这一数值,但究竟能够高出多少?通过分析2002年以来年度粗钢平均日产水平与上一年11月份粗钢水平的比值关系发现,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即年日产水平比上年11月份日产水平高13%~14%(详见下表)。
考虑到2005年以来钢铁工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07年产量增长也将明显减缓,上述比值理当下降,如果为5%,则2007年日产水平为132.85万t,即粗钢产量为4.849亿t。
2007年粗钢产量能否低于这一数值,应当说也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