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罗素
.
谢谢大家
.
.
.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的 “天人合一”思维与西方的“天人相 分”思维。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的 “群体本位”思维与西方的“个体本 位”思维。
.
A 注重社会义务与注重个人权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友谊是友谊,生意是生意” B 注重依附群体与注重张扬个性 ◆群体→个人 ◆个人→群体 C 信奉榜样力量与信奉法制力量 ◆人性善—以情感人—“廉耻文化” ◆人性恶—以法制人—“罪感文化”
(1)注重整体统一的思维方式 优势: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协调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足:不利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笼统 不细化 。
.
(2)偏重直觉感性的思维方式
优势:可避免认识的程式化和概念的 凝固化,给思维的拓展提供广阔的想像空 间。
.
2、偏重直觉感性与偏重逻辑论证
◆直观经验 直觉感悟 真理(结论): 重感性 ◆直观经验 逻辑推理 真理(结论): 重理性
.
3、崇尚中庸调和与崇尚矛盾斗争
◆ “礼之用,和为贵。君子无争。”(孔 子)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 日夜分,而生万物。”(《淮南子》) ◆ “斗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斗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 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
2、影响因素:
◆决定因素: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是根本的决定因素。
◆其它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宗教、道德、 艺术等上层建筑 。
.
二、中西思维方式主要差异
中国思维方式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西方思维方式 个体独立 逻辑论证 矛盾斗争 外在超越
.
1、注重整体统一与注重个体独立
不足:容易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威
胁社会的和平稳定,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尤 其是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
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1、发展个体独立的思维方式
确立个体独立性思维方式,就是 使个人由某种关系、某种群体的附属 物成为独立性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 格、思想和思维,能自立、自主、自 强,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2、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 弘扬批判精神,崇尚探索质疑,破除 唯上、唯书、唯权威的思维习惯。
◆ 遵循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 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 重视实证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析相结合。
.
3、注重求异求变的思维方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造民主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支持 创新的社会机制。
◆ 从实际出发,破除主观主义和教 条主义。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哲学教研部 阮爱莺
.
一、思维方式概述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三、中西思维方式评价 四、我国传统思维方式走向现代化
的思考
.
一、思维方式概述
1、定义:从广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指社会精神 生产的生产方式。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 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 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
.
(4)推崇内在超越的思维方式
优势: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 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 方面的发展。
不足: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 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 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
.
2、西方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概评)
优势:有利于对社会的变革、创新和
对自然界的探索、改造,从而促进科技的 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跨越式、质变式发展。
(赫拉克利特)
.
4、推崇内在超越与推崇外在超越 ◆ 求人生之道——求善 ◆ 求事物之理——求真
.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总结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整体式、 直觉式、中庸式、内倾式、螺旋式。
◆ 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个体式、 思辩式、斗争式、外倾式、直线式。
.
三、对中西思维方式的评价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不足:容易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严密, 不利于思维向形式化、定量化发展,妨 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容易导致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
.
(3)崇尚中庸调和的思维方式
优势: 崇尚中庸和谐的思维有利于 人们和睦相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
人类的和平发展。
不足:忽视斗争性,不符合科学辩 证法,容易导致思想的封闭保守,阻 碍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
.
4、确立求善求真的思维方式
◆ 改变人们习惯于用道德、政治的尺度 去观察、判断和评价事物的思维定势。
◆ 既要“求善”,更要“求真” 。
.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个体独立 有
科学理性 机 求异求变 结 求善求真 合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 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 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 仿效拜占庭帝国。在许多这种交流中,作为 ‘学生’的落后国家最终总是超过做‘老师’ 的先进国家。在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过程中, 假若中国是学生,那么,中国最后也会超过她 的先进老师的。”
.
谢谢大家
.
.
.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的 “天人合一”思维与西方的“天人相 分”思维。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的 “群体本位”思维与西方的“个体本 位”思维。
.
A 注重社会义务与注重个人权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友谊是友谊,生意是生意” B 注重依附群体与注重张扬个性 ◆群体→个人 ◆个人→群体 C 信奉榜样力量与信奉法制力量 ◆人性善—以情感人—“廉耻文化” ◆人性恶—以法制人—“罪感文化”
(1)注重整体统一的思维方式 优势: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协调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足:不利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笼统 不细化 。
.
(2)偏重直觉感性的思维方式
优势:可避免认识的程式化和概念的 凝固化,给思维的拓展提供广阔的想像空 间。
.
2、偏重直觉感性与偏重逻辑论证
◆直观经验 直觉感悟 真理(结论): 重感性 ◆直观经验 逻辑推理 真理(结论): 重理性
.
3、崇尚中庸调和与崇尚矛盾斗争
◆ “礼之用,和为贵。君子无争。”(孔 子)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 日夜分,而生万物。”(《淮南子》) ◆ “斗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斗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 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
2、影响因素:
◆决定因素: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是根本的决定因素。
◆其它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宗教、道德、 艺术等上层建筑 。
.
二、中西思维方式主要差异
中国思维方式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西方思维方式 个体独立 逻辑论证 矛盾斗争 外在超越
.
1、注重整体统一与注重个体独立
不足:容易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威
胁社会的和平稳定,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尤 其是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
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1、发展个体独立的思维方式
确立个体独立性思维方式,就是 使个人由某种关系、某种群体的附属 物成为独立性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 格、思想和思维,能自立、自主、自 强,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2、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 弘扬批判精神,崇尚探索质疑,破除 唯上、唯书、唯权威的思维习惯。
◆ 遵循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 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 重视实证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析相结合。
.
3、注重求异求变的思维方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造民主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支持 创新的社会机制。
◆ 从实际出发,破除主观主义和教 条主义。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哲学教研部 阮爱莺
.
一、思维方式概述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三、中西思维方式评价 四、我国传统思维方式走向现代化
的思考
.
一、思维方式概述
1、定义:从广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指社会精神 生产的生产方式。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 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 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
.
(4)推崇内在超越的思维方式
优势: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 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 方面的发展。
不足: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 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 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
.
2、西方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概评)
优势:有利于对社会的变革、创新和
对自然界的探索、改造,从而促进科技的 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跨越式、质变式发展。
(赫拉克利特)
.
4、推崇内在超越与推崇外在超越 ◆ 求人生之道——求善 ◆ 求事物之理——求真
.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总结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整体式、 直觉式、中庸式、内倾式、螺旋式。
◆ 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个体式、 思辩式、斗争式、外倾式、直线式。
.
三、对中西思维方式的评价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不足:容易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严密, 不利于思维向形式化、定量化发展,妨 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容易导致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
.
(3)崇尚中庸调和的思维方式
优势: 崇尚中庸和谐的思维有利于 人们和睦相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
人类的和平发展。
不足:忽视斗争性,不符合科学辩 证法,容易导致思想的封闭保守,阻 碍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
.
4、确立求善求真的思维方式
◆ 改变人们习惯于用道德、政治的尺度 去观察、判断和评价事物的思维定势。
◆ 既要“求善”,更要“求真” 。
.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个体独立 有
科学理性 机 求异求变 结 求善求真 合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 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 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 仿效拜占庭帝国。在许多这种交流中,作为 ‘学生’的落后国家最终总是超过做‘老师’ 的先进国家。在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过程中, 假若中国是学生,那么,中国最后也会超过她 的先进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