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安全管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业安全工作者工作分为四个部分:

①分析,对事故与损失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和估计,并对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价,即进行危险分析与安全评价,这是事故预防的基础。

②决策,确定事故预防和损失控制的方法、程序和规划,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事故预防、应急措施及保险补偿的总体方案,并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提出建议。

③信息管理,收集、管理并交流与事故和损失控制有关的资料、情报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保证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更新,为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

④测定,对事故和损失控制系统的效能进行测定和评价,并为取得最佳效果做出必要的改进。

2、安全工作者的职责: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3、“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制。

4、事故的概念: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5、事故的特点:①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

②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③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④事故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后果。

6、二次事故的定义:二次事故是指由于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

7、工伤事故的定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其中,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的伤害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④患职业病的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交通工具事故伤害的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②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③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10、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①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③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④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1、事故的直接原因:注意看书上具体包含内容P35有可能考论述

(1)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原因: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④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原因: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③使用不安全设备④用手代替工具操作⑤物体(如成品、材料等)存放不当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

12、事故的间接原因:①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②教育培训不够③身体的原因④精神的原因

⑤管理上的缺陷⑥学校教育的原因⑦社会历史原因

13、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的基本思维是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轨迹交叉论就会造成事故。

14、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15、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人、物、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却是本质原因。

16、事故严重率:1)伤害严重率: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数/实际总工时数)X10^6

2)伤害平均严重率:受伤害的每人次平均损失工作日数。

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人数

3)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这种统计指标适用于以吨、立方米等为产量计算单位的企业、部门。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X10^6

17、在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伤亡事故发生规律或利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评价企业的安全状况时,为了获得可靠的统计结果,应该设法增加样本容量。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扩大样本容量:①延长观测期间②扩大统计范围

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把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的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把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接经济损失。P69

(1)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2)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费用。

(3)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1.2~2。

19、事故调查对象包括重大事故、未遂事故或无伤害事故、伤害轻微但发生频繁的事故、可能因管理缺陷引发的事故、高危险工作环境的事故、适当的抽样调查。

20、(1)事故调查计划至少应包括: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抢救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免遭进一步的损失,保证调查工作的及时执行。

(2)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及部门:事故直接影响区域内工作的人员或其他人员、从事生命抢救、上层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专业调查人员、公共事务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22、①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争取、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3、事故处理结案程序: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90天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天,其处理结案程序因事故的严重程度而异。

1)轻伤事故由企业处理结案2)重伤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征得企业所在地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同意后,由企业主管部门批复结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