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渊源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诸子百家”指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诸子散文”指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详细介绍

(1)儒家思想及著作

维护“礼治”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礼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儒家强调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种“礼”后来即演变为指导封建立法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提倡“仁政”

儒家在政治上提倡“仁政”,如孟子提出施仁政而王天下。仁政即“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使人心良善,知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但就本性来说,同为儒家代表的孟子和荀子观点有所区别。

孟子认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皆是与生俱来,称为性善的四端。他曾举例说明,如果有人看到一个小孩掉到井里,人不会有其他的念头,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救这个孩子,不管这个孩子是谁,就算掉下去的是杀亲仇人的孩子,见者一定也会动恻隐之心去救他,说明人性本善,恶是后天环境影响使善受到了压抑才产生的。

但荀子的观点与他针锋相对,他认为世人的本性都是好利避害的,这是人的求生本能不能回避。人之所以会变善完全是因为有后天礼仪规范的教化。举例说,如果你拿糖果逗小孩却不给他吃,他就会大哭大闹甚至抓你咬你,这也只是他的本能而已。但如果受到了教化,他可能只是会向你讨要,而不是用本能来争抢。

对于后天教育来说,性善论强调的是保持善心的自觉性,而性恶论强调的是,受教育的重要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论人性本善或本恶,后天的教育都是同等重要。

重视“人治”

儒家的“人治”是一种贤人政治。“为政在人”,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好坏。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很重要,但法毕竟是人制订的,也得靠人来掌握和贯彻。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即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强调了人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先秦,儒家在诸子百家中为较大学派,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列入“四书”。秦汉时期,儒家一度消沉。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

(2)道家思想及著作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宇宙的总根源,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老子》又称《道德经》,作者是创始人老子。老子着重讲“天道”,“道”是无形的,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又是唯一永恒的,《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它任何东西都是处在有形的世界中,都会生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道遵循一种“自然主义”的原则,让万物以最佳状态朝前发展。这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老子学说的精髓,是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无、阴阳、智愚、雌雄、刚柔、进退等等,这些对反关系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并相互依存和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就是中国旧日常说的“相反相成”。他认为对立面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变为它的反面。这就是旧日所常说的“物极必反”。

庄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是“齐物论”,即相对主义。他认为所谓贵贱、大小、有无、是非的判断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人们采用的标准不同。他追求一种绝

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周梦蝶”),提出物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这种观点与现实社会有所疏离。

道家与道教

区别: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联系:道教奉《道德经》、《庄子》为经典,继承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3)、墨家思想及著作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墨家的基本思想有10点: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

墨子主张“兼爱”就是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完全的博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就是反对攻人之国、反对侵略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墨攻》

(4)、法家思想及著作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韩非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

他的法制思想批判和综合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法指健全法制;势指君主的权力;术指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建立了完整的法制思想体系,是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1)内容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