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
第一节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的概念和功能
一、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的概念
(一)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
环境解说是运用各种媒体(如解说牌、标识牌、自然博物馆、游览手册)和活动(如导游讲解、专家讲座、夏令营活动等),将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特定信息(如保护对象及其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保护区所在社区的传统文化、环境保护意识等)传递给自然保护区访问者的一系列交流手段的统称。
(二)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目的是要使访问者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生物、物理和社会文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得到有关环境生态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思考个体和社会如何应对环境问题。自然保护区是实施英国学者卢卡斯提出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境教育模式的最适宜场所。
(三)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的联系
“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这两个概念,或者说这两个“行为”,有许多交叉重叠的部分,环境解说是自然保护区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实施环境教育也是环境解说的核心目标;“环境教育”和“环境解说”也有一些不同点,“环境解说”这一概念或行为,更突出“信息传播手段”的意味,而“环境教育”的概念或行为,更加强调“教育活动过程”这样的内涵。
二、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的功能
(一)环境解说的功能
首先,为不同背景的访问者提供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方便地利用自然保护区。
其次,使自然保护区访问者增长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与生态环境、自然保护的意义与方法、自然保护区所处区域的地理条件特征、传统文化和地方乡土文化方面的知识。
第三,使自然保护区的访问者更加方便地欣赏和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让旅游者发现、感受、理解国家公园之美,提高游憩利用活动的满意程度,更好地实现自然保护区向国民提供健康、优质、丰富的游憩利用机会的功能。
第四,环境解说可以开阔到访者的知识视野,使之超越自然保护区的界限,让人们对整个大自然有更深的了解
第五,促使自然保护区的访问者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形成“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并思考现代社会当中的公民和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
第六,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活动是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管理手段,一方面,通过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活动,使到访者理解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意义、工作目标,从而减少参观、游览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减少旅游者行为对保护区管理目标的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环境解说可以让游客自觉远离环境脆弱、敏感区域,并把游客诱导到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
第七,环境解说可以向游客灌输一种以当地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为荣的观念,促发国民从经济利益、文化价值方面考虑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使他们更加理解遗产保护事业,更加支持遗产保护事业。
第八,环境解说可以促销宣传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为自然保护区及其所在社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环境教育的功能
1997年66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参加的首次部长级环境教育会议上,会议通过了以下五个环境教育目标,也即环境教育的五大功能:
第一,意识——帮助人们培养关心环境的意识和忧患感;增进其判断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鼓励人们用新的思维和技术去解决问题。
第二,知识——帮助人们获取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如环境的功能、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现有的环境问题和应对环境问题的的方法。
第三,态度——帮助人们建立关注环境的正确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保
护和改善环境活动的动力和决心。
第四,技术——帮助人们获得判别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五,参与——帮助人们善用既有的环境意识和知识,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第二节环境解说的内容与方式
一、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的内容
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因此,保护区向到访的旅游者展示、解说的环境内容,应该反映生态旅游的特点和自然保护区的特色,要在一般旅游目的地环境解说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科学知识、环境伦理意识等方面的解说(如图5-1)。
图5-1.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的内容
二、环境解说的方式与媒介
图5-2 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的方式与媒介
环境解说媒介的类型极其复杂,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会得到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标准之间会有交叉与重合,若将各个标准的类型加以讨论,未必显得臃肿,因而在本文中将不再赘述。我们将从是否有人员参与的角度来划分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媒介的类型(如图6-1)。
按照是否有人员参与可以分为向导式解说媒介、自导式解说媒介和综合式三大类,其中以前两类居多,这两类媒介还可称为主动式解说媒介和被动式解说媒介、“热”解说与“冷”解说等等。
(一)向导式解说媒介
主要是指导游、景区讲解员、志愿解说者及其它能够提供自然保护区相关信息的人员(包括当地居民、旅游者本身等等),它是以人员作为媒介直接与旅游者进行面对面的解说服务。此类解说媒介应具有讲解、评论、表演、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旅游者本身也是一种解说媒介,因为他会把自己到某一个地方旅游的经历
和感受介绍给别人。
(二)自导式解说媒介
是指没有人员介入的解说媒介,通常包括景区形象标识、解说牌示系统、景区缩微模型与沙盘、视听媒介、各种展览(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互联网以及印刷品等等。这部分解说媒介主要凭借文字、图片及图文并茂等形式展示。
1. 形象标识
形象标识是指自然保护区的形象符号,人们一接触到这些符号就能联想到该自然保护区,它可以是保护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动植物等。
图5-3: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标识——斑点鱼郎
2. 牌示系统
牌示系统是保护区内各种各样的解说说明牌,它是最常见的一种环境解说媒介,是多种信息的载体,包括以下6种:
(1)全景解说牌: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总体简介、总体平面图及各主要景点图片展示,使游客能够从中获得保护区的总体布局、景点、服务设施及主要游览路线的分布,从而方便游客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确定适合自己的游览计划。
图5-4-1韩国大王岩公园全景解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