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传播效果理论(4-5):新闻框架理论、“知沟”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68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认知结构。
3、个人框架与组织框架
(1)个人框架
个人在关于存在、发生和意义等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 的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2)组织框架
组织新信息处理的认知结构或定性准则。体现着一个 组织对该信息性质的基本判断以及其动机、立场、 倾向和态度。
.
制作和播放《芝麻街》的初衷:利用普及率已经很 高的电视媒体来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结果发现,虽然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 果。但是对节目的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 实际结果是扩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
.
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小组: 蒂奇诺(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多
林诺(社会学教授)、奥利娅
• 例如,在动物园中一个猴子开玩笑地咬另一个猴子时,两 个猴子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尽管它们看上去像是 真正的战斗。这个“咬”的信息就是一个元信息传播的讯 息——它说:“这是一个玩笑,不是战斗。”为先决条件 的。
• (2)框架
• 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概念,框 架:即信息传递双方对所传递的符号的诠 释规则。
例如,一个记者选择新闻素材、判断新闻价值、突显新闻视角、 确定报道的立场,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以新闻记者的个人新闻 框架,而这篇新闻稿经过编辑部根据媒体的编辑方针、新闻 立场及其原则进行把关、修改加工和版面处理的过程之后, 则体现了媒介的组织框架
4、媒介框架与新闻框架
(1)媒介框架 各类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 (2)新闻框架 媒介框架用于新闻建构中即新闻框架 具体而言,新闻媒介进行新闻选择、加工、
• 例如:点头—YES;摇头—NO
2、戈夫曼与框架
• 1974年;社会学家,E.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 • 框架: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 • 框架的作用: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讲演的归纳、结构和阐
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 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 框架的含义: •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 的大脑中,它来自我们过去的实际生活经验 • (2)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
主要是用选择策略、选择不同的事实或事 物不同属性加以提示或凸显 • 第二层是“内在结构”,主要使用重组策 略,即在入选的报道内容各要素之间,按 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系统的联系与组合,由 此建构新闻文本的完整意义
中国学者框架研究:
•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三民书局, 1999。
•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 领域,《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年第1期)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导言:新闻框架理论和框架效果研 究研究那些问题?
• 新闻与受众:新闻是人们判断环境变化并采 取环境适应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 新闻与现实:新闻不是现实“镜子式”的反 应。而是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 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即是 对现实世界以及意义的一种重构或“建构”。
现出来? • 6、什么是框架效果? • 7、什么是受众框架? • 8、新闻框架的四种具体功能是什么? • 9、比较新闻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思考:
我们知道社会在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 职业等之间对于知识和信息掌握和吸收的程度的 存在着差距。
• 恩特曼研究发现:
• 媒体的新闻立场、新闻事件与媒体所在国 的利害关系是美国主流媒体对两个类似事 件采用完全不同的新闻框架的主要原因。 同时不同的新闻框架是通过一些巧妙的不 易为人觉察的信息呈现策略来实现的
其他学者的新闻框架研究:
• W.A.加姆森的新闻框架架构: • 第一层是“框限”即决定新闻取材的范围,
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的准则。
5、新闻框架的四方面含义
(1)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 定原则
(2)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 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意义的建构。
如伊拉克战争:反恐、反独裁、解放伊拉克人民;资源 争夺、霸权主义等
(3)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不可能事无巨细;中心议题或中心思想
• 新闻与“建构”:新闻建构受到哪些因素的 制约?新闻是如何“建构”的?这种建构会 产生设么样的社会影响?
内容提要
• 一、框架与新闻框架 • 二、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 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 • 四、框架研究的意义
一、框架与新闻框架
• 1、贝特森与框架 • 2、戈夫曼与框架 • 3、个人框架与组织框架 • 4、媒介框架与新闻框架 • 5、新闻框架的四方面含义 • 解答:什么是元传播?什么是框架?如何
• 大众媒体的新闻框架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 可以营造具有某种特色的信息环境,进而
引起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特定反映。
• 韩国航空事件后,美国民众一致苏联“残 暴的屠杀”可以归功于美国主流媒体的新 闻框架效果。
(二)受众框架
• 1、受众框架: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 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
• 2、受众框架的构成 • 受众框架由受众的既有倾向、群体规范、社会
关系网络、选择性接触等因素组成
• 围绕不同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各种舆论反映,实 际上是大众传播的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相互作 用的结果。
四、新闻框架研究的意义
• 20世纪80年代,至今,框架研究,传播学热点 • 主要观点:大众媒介通过建构不同的新闻框架向
大众呈现现实、定义现实。媒介呈现和定义现实 的活动有特定的倾向性,这些倾向来自于媒介的 新闻立场、利益关系以及新闻生产的特殊规律的 制约。主流媒体的主导性新闻框架对受众认识现 实会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框架效果又不是绝对 的。它只能经过与受众框架的互动才能体现出来。
(4)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 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具 有重要影响——框架效果。
二、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一)案例研究 (二)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 解答: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是什 么?在一篇新闻中,新闻框架会主要通过 哪些要素呈现出来?
不同的表述框架性质影响了被实验者的选择。 表述框架是正面的,人们倾向于肯定,负面的则倾向否定 这种影响就是心理学上成为“框架效应”传播学成为“框架效 果”
• 2、框架功能
• (1)提供问题定义 • (2)阐释事件原因 • (3)提供道德评价 • (4)示意解决方案
• 框架效果并不是绝对的。框架功能只能在与受众 框架的互动过程中,透过受众框架的过滤才能发 挥其效果。
.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背景:教育机会平等化的社会呼声高涨。美国政府推出了补
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改善贫困儿童的教育条件* 《芝麻街》案例 1969年首播,美国一套著名的幼儿教育电视节目,内容寓教
于乐,由布偶担任主角。共41季,4238集,是美国电视历史 上最长的儿童电视节目。在120个国家播出。有20个国际版 本,活了109个艾美奖*
理解新闻框架?
1、贝特森与框架
•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概念,最早见于人类 学家G.贝特森,1955年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与幻想的 理论》
• (1)元传播:人们为了有效的传播,对所传递的符号的 定义以及诠释规则的约定。
• 元传播是由三个元素构成的信息组合:感官刺激符号、该 符号的指代和区别性指代以及传授双方围绕该符号产生互 动行为的规则。
(一)框架效果
• 1、框架效果 • 框架效果即框架在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所带来的影响,
包括信息处理结果的影响、对信息的价值判断、态度 以及行为反映的影响等。 • 心理学家D.卡尼曼和A.特维尔斯,20世纪80年代实验 • 假设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传染病,有600人可能被感染 并导致死亡,并设计了两组救助方案。
那么,随着媒体的发展和多样化,随着大众传播 的发展和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普及,这种差距是 否在逐渐缩小呢?
.
内容提要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一)“知沟”假说 (二)“上限效果”假说 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
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一)“信息沟”和“数字鸿沟” (二)“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
传播效果理论(4)
第23讲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枪弹论
强大效 果论
大 众 传
适度效 果论
播
效
力 有限效果论
1910
1940
1960
1970
1980
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节 培养理论 第四节 新闻框架理论 第五节 “知沟”理论 第六节 “第三人效果”理论
• 两组方案四种不同的表述,其实预期的结果是一样的。
不同的表述对决策选择的影响
决策(一) 方案表述内容
选择率
方案A 方案B
200人可以获救 600人可以获救的概率1/3;无人获救的概率2/3
决策(二) 方案表述内容
72% 28% 选择率
方案C 方案D
将会致400人死亡
22%
无人获救的概率1/3; 600人.M.恩特曼,美国主流媒体对两个类似的航空 事件的报道与定性
• 韩国航空事件:1983年9月1日;苏联击毁进入苏联领 空的韩007号客机,269人遇难
• 美国主流媒体:定性“道义暴行”、“邪恶”和“犯 罪”
• 伊朗航空事件:1991年美国击落往返于阿巴斯港和迪 拜的655号客机,290人遇难。
参考文献
•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8年版
•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 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 架理论关系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第10期
第四节 思考题
• 1、什么是元传播? • 2、简述框架的定义 • 3、如何理解新闻框架? • 4、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是什么? • 5、在一篇新闻中,新闻框架会主要通过哪些要素呈
3)归类打包——将新闻事件归类于不同的性质范畴,贴 上标签的过程
韩事件:归类有预谋的“攻击”、“犯罪”、“邪恶”的道德判断 范畴;伊朗事件:纳入“技术事故”或“失误”的范畴
4)引申泛化——对新闻事件的实质做一般意义上的阐释
韩事件:上升到苏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层面上加以拷问;伊朗事 件:仅仅作为技术失误来处理
查阅p211表12-2
(2)具体信息的呈现 新闻报道中至少有四种显著因素帮助建构新闻框架
1)行为主体——新闻事件的实施人、责任人或机构
韩事件—苏联政府及其领导人;伊朗—技术失误或操作人员失误
2)身份认定——对空难受害者身份属性的提示和定性
韩事件—受害者作为“人”的属性更为清晰,彰显了事件的“人性 惨案”的性质;伊朗—受害人没有得到同样的报道,淡化处理
• 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大众传播活动的本质提供 了新的视角。
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
• 联系:媒介议程必先达致一程度,方能产生框架 效应
• 区别: • 从涉及范围看,新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涉及
到新闻生产的社会制度以及新闻生产者个人的政 治倾向以及社会的文化背景。比议题设置理论涉 及的内容和议题更加广泛。 • 从方法论上看,议程设置理论是定量研究,框架 理论是定性研究
(社会学助教)
1970年,美国学者P.J.蒂奇诺等人在《大众传播流 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提出了“知沟理论假说”*
新闻框架研究的三个领域
• 媒介的生产框架研究 • 新闻文本的框架架构研究 • 新闻框架效果研究
三、新闻效果与受众框架
• (一)框架效果 • 1、框架效果 • 2、框架功能 • (二)受众框架 • 1、受众框架 • 2、受众框架的构成 • 解答:什么是框架效果?什么是受众框架?
新闻框架的四种具体功能是什么?
• 美国主流媒体:定性为“技术问题和“事故” • 研究:两种机制对新闻框架的建构与实现有重要意义
2、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1)报道规模控制——框架建构的“基本”
其作用是通过报道量和报道顺序的控制来放大或淡化 某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影响。
在韩和伊朗两个航空事件的报道中,美国主流媒体多 前者的报道远远多于后者。
3、个人框架与组织框架
(1)个人框架
个人在关于存在、发生和意义等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 的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2)组织框架
组织新信息处理的认知结构或定性准则。体现着一个 组织对该信息性质的基本判断以及其动机、立场、 倾向和态度。
.
制作和播放《芝麻街》的初衷:利用普及率已经很 高的电视媒体来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结果发现,虽然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 果。但是对节目的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 实际结果是扩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
.
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小组: 蒂奇诺(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多
林诺(社会学教授)、奥利娅
• 例如,在动物园中一个猴子开玩笑地咬另一个猴子时,两 个猴子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尽管它们看上去像是 真正的战斗。这个“咬”的信息就是一个元信息传播的讯 息——它说:“这是一个玩笑,不是战斗。”为先决条件 的。
• (2)框架
• 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概念,框 架:即信息传递双方对所传递的符号的诠 释规则。
例如,一个记者选择新闻素材、判断新闻价值、突显新闻视角、 确定报道的立场,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以新闻记者的个人新闻 框架,而这篇新闻稿经过编辑部根据媒体的编辑方针、新闻 立场及其原则进行把关、修改加工和版面处理的过程之后, 则体现了媒介的组织框架
4、媒介框架与新闻框架
(1)媒介框架 各类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 (2)新闻框架 媒介框架用于新闻建构中即新闻框架 具体而言,新闻媒介进行新闻选择、加工、
• 例如:点头—YES;摇头—NO
2、戈夫曼与框架
• 1974年;社会学家,E.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 • 框架: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 • 框架的作用: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讲演的归纳、结构和阐
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 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 框架的含义: •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 的大脑中,它来自我们过去的实际生活经验 • (2)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
主要是用选择策略、选择不同的事实或事 物不同属性加以提示或凸显 • 第二层是“内在结构”,主要使用重组策 略,即在入选的报道内容各要素之间,按 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系统的联系与组合,由 此建构新闻文本的完整意义
中国学者框架研究:
•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三民书局, 1999。
•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 领域,《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年第1期)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导言:新闻框架理论和框架效果研 究研究那些问题?
• 新闻与受众:新闻是人们判断环境变化并采 取环境适应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 新闻与现实:新闻不是现实“镜子式”的反 应。而是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 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即是 对现实世界以及意义的一种重构或“建构”。
现出来? • 6、什么是框架效果? • 7、什么是受众框架? • 8、新闻框架的四种具体功能是什么? • 9、比较新闻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思考:
我们知道社会在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 职业等之间对于知识和信息掌握和吸收的程度的 存在着差距。
• 恩特曼研究发现:
• 媒体的新闻立场、新闻事件与媒体所在国 的利害关系是美国主流媒体对两个类似事 件采用完全不同的新闻框架的主要原因。 同时不同的新闻框架是通过一些巧妙的不 易为人觉察的信息呈现策略来实现的
其他学者的新闻框架研究:
• W.A.加姆森的新闻框架架构: • 第一层是“框限”即决定新闻取材的范围,
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的准则。
5、新闻框架的四方面含义
(1)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 定原则
(2)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 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意义的建构。
如伊拉克战争:反恐、反独裁、解放伊拉克人民;资源 争夺、霸权主义等
(3)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不可能事无巨细;中心议题或中心思想
• 新闻与“建构”:新闻建构受到哪些因素的 制约?新闻是如何“建构”的?这种建构会 产生设么样的社会影响?
内容提要
• 一、框架与新闻框架 • 二、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 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 • 四、框架研究的意义
一、框架与新闻框架
• 1、贝特森与框架 • 2、戈夫曼与框架 • 3、个人框架与组织框架 • 4、媒介框架与新闻框架 • 5、新闻框架的四方面含义 • 解答:什么是元传播?什么是框架?如何
• 大众媒体的新闻框架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 可以营造具有某种特色的信息环境,进而
引起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特定反映。
• 韩国航空事件后,美国民众一致苏联“残 暴的屠杀”可以归功于美国主流媒体的新 闻框架效果。
(二)受众框架
• 1、受众框架: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 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
• 2、受众框架的构成 • 受众框架由受众的既有倾向、群体规范、社会
关系网络、选择性接触等因素组成
• 围绕不同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各种舆论反映,实 际上是大众传播的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相互作 用的结果。
四、新闻框架研究的意义
• 20世纪80年代,至今,框架研究,传播学热点 • 主要观点:大众媒介通过建构不同的新闻框架向
大众呈现现实、定义现实。媒介呈现和定义现实 的活动有特定的倾向性,这些倾向来自于媒介的 新闻立场、利益关系以及新闻生产的特殊规律的 制约。主流媒体的主导性新闻框架对受众认识现 实会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框架效果又不是绝对 的。它只能经过与受众框架的互动才能体现出来。
(4)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 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具 有重要影响——框架效果。
二、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一)案例研究 (二)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 解答: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是什 么?在一篇新闻中,新闻框架会主要通过 哪些要素呈现出来?
不同的表述框架性质影响了被实验者的选择。 表述框架是正面的,人们倾向于肯定,负面的则倾向否定 这种影响就是心理学上成为“框架效应”传播学成为“框架效 果”
• 2、框架功能
• (1)提供问题定义 • (2)阐释事件原因 • (3)提供道德评价 • (4)示意解决方案
• 框架效果并不是绝对的。框架功能只能在与受众 框架的互动过程中,透过受众框架的过滤才能发 挥其效果。
.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背景:教育机会平等化的社会呼声高涨。美国政府推出了补
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改善贫困儿童的教育条件* 《芝麻街》案例 1969年首播,美国一套著名的幼儿教育电视节目,内容寓教
于乐,由布偶担任主角。共41季,4238集,是美国电视历史 上最长的儿童电视节目。在120个国家播出。有20个国际版 本,活了109个艾美奖*
理解新闻框架?
1、贝特森与框架
•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概念,最早见于人类 学家G.贝特森,1955年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与幻想的 理论》
• (1)元传播:人们为了有效的传播,对所传递的符号的 定义以及诠释规则的约定。
• 元传播是由三个元素构成的信息组合:感官刺激符号、该 符号的指代和区别性指代以及传授双方围绕该符号产生互 动行为的规则。
(一)框架效果
• 1、框架效果 • 框架效果即框架在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所带来的影响,
包括信息处理结果的影响、对信息的价值判断、态度 以及行为反映的影响等。 • 心理学家D.卡尼曼和A.特维尔斯,20世纪80年代实验 • 假设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传染病,有600人可能被感染 并导致死亡,并设计了两组救助方案。
那么,随着媒体的发展和多样化,随着大众传播 的发展和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普及,这种差距是 否在逐渐缩小呢?
.
内容提要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一)“知沟”假说 (二)“上限效果”假说 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
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一)“信息沟”和“数字鸿沟” (二)“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
传播效果理论(4)
第23讲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枪弹论
强大效 果论
大 众 传
适度效 果论
播
效
力 有限效果论
1910
1940
1960
1970
1980
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节 培养理论 第四节 新闻框架理论 第五节 “知沟”理论 第六节 “第三人效果”理论
• 两组方案四种不同的表述,其实预期的结果是一样的。
不同的表述对决策选择的影响
决策(一) 方案表述内容
选择率
方案A 方案B
200人可以获救 600人可以获救的概率1/3;无人获救的概率2/3
决策(二) 方案表述内容
72% 28% 选择率
方案C 方案D
将会致400人死亡
22%
无人获救的概率1/3; 600人.M.恩特曼,美国主流媒体对两个类似的航空 事件的报道与定性
• 韩国航空事件:1983年9月1日;苏联击毁进入苏联领 空的韩007号客机,269人遇难
• 美国主流媒体:定性“道义暴行”、“邪恶”和“犯 罪”
• 伊朗航空事件:1991年美国击落往返于阿巴斯港和迪 拜的655号客机,290人遇难。
参考文献
•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8年版
•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 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 架理论关系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第10期
第四节 思考题
• 1、什么是元传播? • 2、简述框架的定义 • 3、如何理解新闻框架? • 4、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是什么? • 5、在一篇新闻中,新闻框架会主要通过哪些要素呈
3)归类打包——将新闻事件归类于不同的性质范畴,贴 上标签的过程
韩事件:归类有预谋的“攻击”、“犯罪”、“邪恶”的道德判断 范畴;伊朗事件:纳入“技术事故”或“失误”的范畴
4)引申泛化——对新闻事件的实质做一般意义上的阐释
韩事件:上升到苏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层面上加以拷问;伊朗事 件:仅仅作为技术失误来处理
查阅p211表12-2
(2)具体信息的呈现 新闻报道中至少有四种显著因素帮助建构新闻框架
1)行为主体——新闻事件的实施人、责任人或机构
韩事件—苏联政府及其领导人;伊朗—技术失误或操作人员失误
2)身份认定——对空难受害者身份属性的提示和定性
韩事件—受害者作为“人”的属性更为清晰,彰显了事件的“人性 惨案”的性质;伊朗—受害人没有得到同样的报道,淡化处理
• 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大众传播活动的本质提供 了新的视角。
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
• 联系:媒介议程必先达致一程度,方能产生框架 效应
• 区别: • 从涉及范围看,新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涉及
到新闻生产的社会制度以及新闻生产者个人的政 治倾向以及社会的文化背景。比议题设置理论涉 及的内容和议题更加广泛。 • 从方法论上看,议程设置理论是定量研究,框架 理论是定性研究
(社会学助教)
1970年,美国学者P.J.蒂奇诺等人在《大众传播流 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提出了“知沟理论假说”*
新闻框架研究的三个领域
• 媒介的生产框架研究 • 新闻文本的框架架构研究 • 新闻框架效果研究
三、新闻效果与受众框架
• (一)框架效果 • 1、框架效果 • 2、框架功能 • (二)受众框架 • 1、受众框架 • 2、受众框架的构成 • 解答:什么是框架效果?什么是受众框架?
新闻框架的四种具体功能是什么?
• 美国主流媒体:定性为“技术问题和“事故” • 研究:两种机制对新闻框架的建构与实现有重要意义
2、新闻框架建构的两种主要机制
(1)报道规模控制——框架建构的“基本”
其作用是通过报道量和报道顺序的控制来放大或淡化 某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影响。
在韩和伊朗两个航空事件的报道中,美国主流媒体多 前者的报道远远多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