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课件
可持续发展政策: 政府制定可持续 发展政策,推动 经济、社会、环 境协调发展,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 人口结构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城乡等结构变化 人口素质提升:探讨教育、健康等方面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人口流动与迁移:分析人口流动与迁移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内容1:资源政策
内容2:资源政策
内容3:资源政策
内容4:资源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 政府制定了一系 列环境保护政策, 如污染防治、生 态保护、碳排放 减少等,以促进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政策: 政府倡导资源节 约,推广节能、 节水、节地等措 施,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减少浪
费。
人口政策:政府 制定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资源管理:加强 资源管理,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 资源短缺:水资源、能源、矿产等资源短缺问题 生态破坏:森林砍伐、野生动植物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破坏问题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气候变化问题
内容1:人口政策 内容3:环境政策
内容2:资源政策 内容4:对策实施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过多 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 题
人口素质不高:人口素质不高 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下、创新能
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分布不均 导致城乡差距、地区发展不平
衡等问题
资源短缺:水资 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等短缺
资源浪费:过度 开采、不合理利 用导致资源浪费
资源破坏: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 等问题严重
总结: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人口素质与环境》PPT优秀课件1 人教版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4、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原生环境: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
次生环境: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物理性环境污染 化学性环境污染 生物性的污染
物理性环境污染:微波污染和噪声污染
物理性环境污染:微波污染
人为的电磁波污染主要有①脉冲放电。如切断大功 率电流电路产生的火花放电,会伴随产生很强的电磁波。 ②功频交变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附 近的电磁场。③射频电磁辐射。如无线电广播、电视、 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 研究表明,电磁波的频率超过10万赫兹时,就会对 人体构成潜在威胁。由于它无色、无味、无形,它的危 害性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假如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 射剂量下,就会大面积杀伤(甚至杀死)人体细胞。电磁 波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原有 的电磁场发生变异,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生态平衡 出现紊乱,自主神经失调。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世界卫生组织评出十大垃圾食品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 (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4、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原生环境: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
次生环境: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共同之处: 都属于自然环境范畴,都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 分;原生环境是次生环境的基础;次生环境是在原 生环境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不同之处: 人类干预程度不同,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对, 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存在差异。
《人口资源与环境》课件
为了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 制。通过给予生态保护和修复者一定 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提高其参与的积 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生态补偿机 制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 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
PART 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 2
PART 03
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定义
指自然界中能提供人类利用,满 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要
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自然资源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分布不均 等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资源利用方式
开采、利用、回收等。
资源保护措施
立法、执法、宣传教育等。
资源可持续利用
城乡结构问题
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城市 化进程加速,对城市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带 来挑战。
人口素质问题
教育水平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 水平差异大,影响人口素 质的提升。
健康素质问题
健康状况不均衡,慢性病 、传染病等健康问题依然 存在,影响劳动力生产力 和生活质量。
道德素质问题
道德素质滑坡,社会风气 不良,影响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 求的能力。
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原因
01
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浪费等。
可持续发展概念
02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策略
0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
PART 04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复习课件)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②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①开发了新大陆; 影响 ②传播了工业文明;
③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 异性 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 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 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 压力和不安定因素
人口迁移
• 我国人口迁移
上的“生存”,是一个警 更具有现实意义
戒值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 影响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含义
区别
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数
影响 因素
人口合理 容量
含义 对策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
收入因素 距离因素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 生态环境
……
影响因素
概念 人口迁移
类型
影响
对迁入地 对迁出地
有利 不利
有利 不利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 03/ 人口合理容量
//////
人口合理容量
• 概念
(1)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环境 承载力。 (2)人口合理容量:
时期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古代
迁往社会环境、自然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
条件好的地方
、自然灾害频繁
迁移特点 大批移民
新中国 建立后
到80年 东部→向西北、东北
代
地区
80年代 欠发达区→发达区、
后
乡村→城镇
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寻求好的收入
①开发了新大陆; 影响 ②传播了工业文明;
③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 异性 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 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 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 压力和不安定因素
人口迁移
• 我国人口迁移
上的“生存”,是一个警 更具有现实意义
戒值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 影响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含义
区别
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数
影响 因素
人口合理 容量
含义 对策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
收入因素 距离因素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 生态环境
……
影响因素
概念 人口迁移
类型
影响
对迁入地 对迁出地
有利 不利
有利 不利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 03/ 人口合理容量
//////
人口合理容量
• 概念
(1)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环境 承载力。 (2)人口合理容量:
时期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古代
迁往社会环境、自然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
条件好的地方
、自然灾害频繁
迁移特点 大批移民
新中国 建立后
到80年 东部→向西北、东北
代
地区
80年代 欠发达区→发达区、
后
乡村→城镇
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寻求好的收入
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第20页
探讨1:材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什么阶段? 【提示】 低增长阶段。 探讨2:描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提示】 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探讨3:为何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 【提示】 人口基数较大。
第21页
[核心点击]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的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第3页
2.工业革命后 (1)特点:人口死亡率___下__降___,平均寿命__延__长___,人口增长_速__度__加__紧__。 (2)原因:__生__产__力__发_展____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 __医__疗__卫__生___技术进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特点: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___快__速_增__加____。 (2)原因:___科__技__进__步___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_医__疗__卫__生___条件大大改 善;国际大环境相对__稳__定____等。
【答案】 (1)C (2)B
第19页
人口增加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合作探讨](教师用书独具) 2018 年 1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7 年年末我 国大陆总人口 139 008 万人,比去年末增加 737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 723 万人,出生率为 12.43‰;死亡人口 986 万人,死亡率为 7.11‰;自然增长率 为 5.32‰,人均预期寿命 76.34 岁。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加与人口问题
第1页
1.了解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重难点) 3.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重难点)
探讨1:材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什么阶段? 【提示】 低增长阶段。 探讨2:描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提示】 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探讨3:为何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 【提示】 人口基数较大。
第21页
[核心点击]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的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第3页
2.工业革命后 (1)特点:人口死亡率___下__降___,平均寿命__延__长___,人口增长_速__度__加__紧__。 (2)原因:__生__产__力__发_展____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 __医__疗__卫__生___技术进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特点: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___快__速_增__加____。 (2)原因:___科__技__进__步___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_医__疗__卫__生___条件大大改 善;国际大环境相对__稳__定____等。
【答案】 (1)C (2)B
第19页
人口增加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合作探讨](教师用书独具) 2018 年 1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7 年年末我 国大陆总人口 139 008 万人,比去年末增加 737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 723 万人,出生率为 12.43‰;死亡人口 986 万人,死亡率为 7.11‰;自然增长率 为 5.32‰,人均预期寿命 76.34 岁。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加与人口问题
第1页
1.了解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重难点) 3.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重难点)
《人口资源环境》课件
发展与趋势
4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分类
2
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特点
3
能量密度高、可利用性强 、对环境影响大。
人力资源
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 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总和。
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智力 性。
开发与利用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人 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重要性
Part
02
资源
自然资源
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利用与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
能源资源
定义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 1
量的自然资源,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影响
环境恶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疾病和食物短缺等问题,对人口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的自然基础
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土壤和矿产等,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受到环 境的影响。
02
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
些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03
人口结构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例如,老龄化
4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分类
2
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特点
3
能量密度高、可利用性强 、对环境影响大。
人力资源
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 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总和。
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智力 性。
开发与利用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人 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重要性
Part
02
资源
自然资源
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利用与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
能源资源
定义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 1
量的自然资源,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影响
环境恶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疾病和食物短缺等问题,对人口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的自然基础
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土壤和矿产等,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受到环 境的影响。
02
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
些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03
人口结构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例如,老龄化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ppt课件
-
5
※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 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 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 所以说资源是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而科技水平和人口文化消费 水平则是通过影响资源来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 往也高
4
第三节 环境人口容量 ☆知识要点: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
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 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制约因素 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 量)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
-
10
※难点解析一: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能力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科技的不 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强,所以社会经济环境因 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逐渐减 弱。人口身体素质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
1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 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 过渡型 (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 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 过渡型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 缺 ☆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 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 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选择B
人口与环境[1]
医疗卫生条件好, 死亡率低
其他
战争 自然灾害
人口与环境[1]
三、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PPT文档演模板
人口与环境[1]
1、“高高低”模式 原始型
原始模式:出生率在3.0以上,死亡率在3.0以上
PPT文档演模板
人口与环境[1]
1、“高高低”模式 传统型
传统模式:出生率在3.0以上,死亡率在2.0至 3.0左右
PPT文档演模板
人口与环境[1]
人口增长特征
类 历史时
型期
出生 死亡 自然增
率 率 长率
原因
地区分布
原 原始社 始 会(采 极高 极高 型 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极低, 孤立落后的
极低 受自然环境影响 民族,如南 大,死亡率极高 非布须曼人
奴隶、 封建社 传 会和资 统 本主义 高 高 型 社会初 期(农 业文明)
18世
过 纪中
渡 期后 型 (产
高
低
业革
命时
期)
产业革命的发 现主要在
生,生产力水 发展中国
高
平明显提高, 家,如巴 医疗卫生事业 基斯坦、
进步,粮食产 尼日利亚
量提高
等
PPT文档演模板
人口与环境[1]
4、“低低低”模式 现代型
“低低低”模式: 出生率在1.5以下,死亡率在1.0以下
PPT文档演模板
如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②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D )
人口出生率(%)
4.0
④
3.0 ② 2.0
1.0 ③
①
0 1.0 2.0 3.0 4.0
人口死亡率(%)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专题 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金字塔
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人口年 龄结构 金字塔
少年儿童(0~14
岁)人口比重 40 以上
30~40
(%)
老年(65 岁
及以上)人 4 以下
4~7
口比重(%)
影响人口质量
影响
的提高,同时也 造成巨大的人
—
口增长惯性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例题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A.人口总量大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就业压力大 D.性别比失调
(2)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
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50年60岁及以上的
人口约为3.6亿。
答案 (1)B (2)D
变式训练 读图,完成下题。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答案 D 解析 ①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 比重小,所以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D图。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老年型
30 以下
7 以上 带来劳动力不足、 社会福利开支增 加、青壮年负担过 重等社会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表注:①如果按照中国人口年龄组划分的标准,把老年人口的下 限定为59岁,则表中的老年人口比重应为5%、7%、10%。②表中 的“以下”和“以上”都不含基数本身。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专题 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金字塔
年龄结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人口年 龄结构 金字塔
少年儿童(0~14
岁)人口比重 40 以上
30~40
(%)
老年(65 岁
及以上)人 4 以下
4~7
口比重(%)
影响人口质量
影响
的提高,同时也 造成巨大的人
—
口增长惯性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例题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A.人口总量大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就业压力大 D.性别比失调
(2)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
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50年60岁及以上的
人口约为3.6亿。
答案 (1)B (2)D
变式训练 读图,完成下题。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答案 D 解析 ①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 比重小,所以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D图。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老年型
30 以下
7 以上 带来劳动力不足、 社会福利开支增 加、青壮年负担过 重等社会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建构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表注:①如果按照中国人口年龄组划分的标准,把老年人口的下 限定为59岁,则表中的老年人口比重应为5%、7%、10%。②表中 的“以下”和“以上”都不含基数本身。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1节 人口增长模式名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分析人口问题的方法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性别比失调
定量 分析
国家 地区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 占人口总数的比重 ≥7%
0~14 岁人口 占人口总数 的比重在 40%以上
发达国家、我国部 分经济发达的城市 或地区
大部分发展 中国家
性别比指每 100 名女性 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 102~107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如何根据“三率”的变化特点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提示“高—高—低”模式中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与传统人口增长模 式相比,后者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比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传统 人口增长模式与“高—低—高”模式相比,后者出生率与死亡率均较 低,且自然增长率较高,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死亡率较高,出生率较 高,自然增长率较低;“高—低—高”模式与“低—低—低”模式相比, 后者“三率”均较低,自然增长率接近零甚至小于零,而前者自然增长 率较高。
提示不对。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 引起人口问题。事实上,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 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世界人口增长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社会经济司研究数据显示,1830年世界人口达 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 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逐步 缩短!截至2018年元旦,世界上总人口的数量达到74.4亿。
养老保障机制 不健全,生育观 念落后,人为的 技术干预因素 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人口老龄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 境
注意:(1)人口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人口再生产也是一个双 重的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的生物过 程;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过程。人口 再生产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2)人口再生产和人口的发展是两个密切 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口再生产是人 口发展的基本内容,但不等同于人口发 展。人口的发展包括人口数量变化、人 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 内容。
②图中A、B、C、D、E各处 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哪 一阶段?
• 图中A段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原 始型”阶段,B段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C段 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型”向 “现代型”转变阶段,E段处于人口 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型”。
③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E段, 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 升的趋势?
③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 口自然增加数(出生减死亡)和 人口总数之比。
类 历 出 死 自然 型 史 生 亡 增长
时率 率率 期 特 特 特点
点点
形成原因
原采 极 极 极 始猎 高 高 低 型文
明 时 期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主 要依靠天然食物来维持生 存,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 的能力极低,加上部落间 的战争频繁,人口死亡率 极高,平均预期寿命短, 尽管出生率很高,但人口 增长速度极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决定因素
—— 人 口 再 生 产 类 型 与 一 定 的 社 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它是
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 长率所决定的。
说明:①人口的出生率是指人口在一
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 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②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 数之比。
请思考:①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什么 开始的?为什么?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 降开始的。这是因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 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 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 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 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 生存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死 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 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 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 降开始的基本原因。
地 区 出生率(%) 死亡率(%)
全世界
2.4
0.9
发达国家
1.1
1.0
发展中国家
2.7
0.9
非洲
4.0
1.4
北美
1.5
0.9
拉丁美洲
2.5
0.7
亚洲
0.8
欧洲
1.0
1.2
大洋洲
1.9
0.8
自然增长率 (%) 1.5 0.1 1.8 2.6 0.6 1.8 1.6 -0.1 1.1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请思考:(1)从各大洲的情况看,人口出 生率有何差异? (2)各大洲人口死亡率相差不大,而非 洲为什么稍高一些? (3)哪一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 丁美洲和亚洲,最低的是欧洲,其次是 北美洲和大洋洲。
——非洲生产力水平最低,生存环境、营 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因而死 亡率最高。
类
型历 史 时 期
过产
渡业
型
革 命
时
期
出死 自 生亡 然 率率增
长 率
形成原因
高 低 高 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 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产 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 到极大改善,营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导致人 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但是由 于出生率没有保持同步下降, 因而人口快速增长。
类历 型史
时 期
现后
代工
型
业 化
时
期
出死 生亡 率率
低低
自然
增长 率
形成原因
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 并稳定后,出生率也持续 下降到与死亡率相当的水 平,人口发展表现为低增 长或负增长。
说明:①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出
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 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 亡率。
②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同,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 根本原因。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A.转变前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 B.转变开始,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 基本不变;C.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 率 也开始下降;D.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 平并稳定下来,出生率也稳定,转变基 本结束;E.转变后阶段。
——欧洲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均已处于 “现代型”,但也存在明显差别。 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 年出现负增长,整个欧洲人口自 然增长率呈负值,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口自然 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国人口自然 增长率较低。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亚、非、拉及大洋洲人口再生产 虽然总体上处于“过渡型”,但各 个国家之间差别很大:非洲国家出 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亚洲的 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 巴、乌拉圭等国,人口再生产已进 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中国由 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转 变的速度加快,目前已接近“现代 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发达国家或地 区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 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 亡率和低自然率增长率的“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 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型”。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 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 型”转变的阶段。
• E段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 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 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 较高。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 境等存在差异,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 自的一些特点。
类 历 出 死 自然 型 史 生 亡 增长
时 率 率率 期
形成原因
传 农 高高较
统业
低
型文
明
时
期
农业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 在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 农业经济条件下,虽然生 产力有所提高,生存环境 有一定改善,死亡率有所 下降,但死亡率仍然较高, 出生率很高,人口增长速 度有所加快。
注意:(1)人口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人口再生产也是一个双 重的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的生物过 程;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过程。人口 再生产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2)人口再生产和人口的发展是两个密切 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口再生产是人 口发展的基本内容,但不等同于人口发 展。人口的发展包括人口数量变化、人 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 内容。
②图中A、B、C、D、E各处 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哪 一阶段?
• 图中A段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原 始型”阶段,B段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C段 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型”向 “现代型”转变阶段,E段处于人口 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型”。
③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E段, 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 升的趋势?
③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 口自然增加数(出生减死亡)和 人口总数之比。
类 历 出 死 自然 型 史 生 亡 增长
时率 率率 期 特 特 特点
点点
形成原因
原采 极 极 极 始猎 高 高 低 型文
明 时 期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主 要依靠天然食物来维持生 存,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 的能力极低,加上部落间 的战争频繁,人口死亡率 极高,平均预期寿命短, 尽管出生率很高,但人口 增长速度极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决定因素
—— 人 口 再 生 产 类 型 与 一 定 的 社 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它是
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 长率所决定的。
说明:①人口的出生率是指人口在一
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 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②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 数之比。
请思考:①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什么 开始的?为什么?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 降开始的。这是因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 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 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 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 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 生存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死 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 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 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 降开始的基本原因。
地 区 出生率(%) 死亡率(%)
全世界
2.4
0.9
发达国家
1.1
1.0
发展中国家
2.7
0.9
非洲
4.0
1.4
北美
1.5
0.9
拉丁美洲
2.5
0.7
亚洲
0.8
欧洲
1.0
1.2
大洋洲
1.9
0.8
自然增长率 (%) 1.5 0.1 1.8 2.6 0.6 1.8 1.6 -0.1 1.1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请思考:(1)从各大洲的情况看,人口出 生率有何差异? (2)各大洲人口死亡率相差不大,而非 洲为什么稍高一些? (3)哪一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 丁美洲和亚洲,最低的是欧洲,其次是 北美洲和大洋洲。
——非洲生产力水平最低,生存环境、营 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因而死 亡率最高。
类
型历 史 时 期
过产
渡业
型
革 命
时
期
出死 自 生亡 然 率率增
长 率
形成原因
高 低 高 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 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产 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 到极大改善,营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导致人 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但是由 于出生率没有保持同步下降, 因而人口快速增长。
类历 型史
时 期
现后
代工
型
业 化
时
期
出死 生亡 率率
低低
自然
增长 率
形成原因
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 并稳定后,出生率也持续 下降到与死亡率相当的水 平,人口发展表现为低增 长或负增长。
说明:①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出
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 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 亡率。
②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同,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 根本原因。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A.转变前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 B.转变开始,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 基本不变;C.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 率 也开始下降;D.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 平并稳定下来,出生率也稳定,转变基 本结束;E.转变后阶段。
——欧洲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均已处于 “现代型”,但也存在明显差别。 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 年出现负增长,整个欧洲人口自 然增长率呈负值,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口自然 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国人口自然 增长率较低。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亚、非、拉及大洋洲人口再生产 虽然总体上处于“过渡型”,但各 个国家之间差别很大:非洲国家出 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亚洲的 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 巴、乌拉圭等国,人口再生产已进 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中国由 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转 变的速度加快,目前已接近“现代 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发达国家或地 区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 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 亡率和低自然率增长率的“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 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型”。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 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 型”转变的阶段。
• E段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 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 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 较高。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 境等存在差异,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 自的一些特点。
类 历 出 死 自然 型 史 生 亡 增长
时 率 率率 期
形成原因
传 农 高高较
统业
低
型文
明
时
期
农业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 在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 农业经济条件下,虽然生 产力有所提高,生存环境 有一定改善,死亡率有所 下降,但死亡率仍然较高, 出生率很高,人口增长速 度有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