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企业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
(一)企业风险的基本含义 (1)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 (1)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2)
(一)萧钢构事件的反思 (2)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3)
(三)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5)
三、总结 (7)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
审计风险是审计本质的核心问题,正确地认识审计风险,对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趋重要,责任也更大,面临的审计风险也更大。

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试从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入手,提出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对策
浅谈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一、企业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企业风险的基本含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学者作出了积极的探讨,目前理论界尚无准确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
在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客观存在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

1. 客观存在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有凭证抽样或是收入截止的抽样,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

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

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2. 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

这就是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3. 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4. 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

所以说审计风险存在偶然性。

5.可控性,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不必害怕审计风险,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企业内部内审制度的合理和完善可以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随着经济环境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与日俱增,也加重了内部审计的风险程度。

内部审计风险还具有潜在性,它们是隐蔽的存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这些潜在的风险有转化为现实损失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忽视风险的存在,不能正视它们,并对之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它们就很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这种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会影响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更会影响到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声誉。

但是,内部审计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也就预示着内部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它们并对之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那么这些风险的实质影响也就可以消除了。

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对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和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加强认识,摒弃内部审计不存在风险的错误认识,正视风险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评价风险、管理风险、最终达到控制风险、规避风险的目的。

有效的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对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文通过案例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和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萧钢构事件的反思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钢结构工程、安装、地基与基础施工、专项工程设计的公司。

2003年11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

简称“杭萧钢构”, 交易代码600477。

这一家公司在2007年突然成了轰动中国乃至世界投资界的焦点: 由于杭萧钢构公司声称获了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的344亿
元的天价合同, 而且这项合同的签订情况被提前泄露, 杭萧钢构股票从2月12日起出现了十多个涨停板,而且增幅惊人,杭萧钢构股票一夜成名。

有天价大单保驾, 杭萧钢构不仅连拉十几个涨停板, 而且还能在一度被证监会停牌后, 依然牛气不减, 继续保持高位。

杭萧钢构事件反映了现今上市公司信息造假这一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尤其近年来, 国内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不断涌现, 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广大投资者在个人利益受到侵犯的同时, 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 事发之前, 那些被誉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 资本市场的“守门员”的注册会计师, 怎么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 给投资者以风险警告? 会计事务所又要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应该是: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加强审计风险管理, 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塑造审计、人员的公正社会形象, 已成为每一个审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表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按照经济博弈理论的观点,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与市场各利益主体即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构成博弈的一方和多方,各方出于利益和需求的动机,均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并付诸实施。

由于会计信息供给和使用者双方对会计信息的掌握存在差异, 形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生产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优势的不对称性,向外界披露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使自己获利甚至进行舞弊和欺诈。

此案中,由于“杭萧钢构”与广大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杭萧钢构披露的信息的真伪无从考证,只能盲从。

尤其后期广大投资者及媒体开始质疑杭萧钢构签订天价合同的真实性和可履行性,不排除公司内幕人员利用消息进行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的行为。

这些因素, 都因为投资者得不到与上市公司等同信息造
成的。

因而,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并可能带来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法律不健全
为了规范企业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 财政部1998年6月24日正式对外公布《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对此准则进行了修订。

后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第二次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 使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更加严谨、规范。

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可操作性,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没有能完全发挥作用, 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并发布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以帮助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杭萧钢构案例中, 2月12日,公司高层泄漏了股价敏感信息,但是公司并没有及时披露信息,而是等到股价连拉三个涨停板后,才根据上市交易规定,发布公告。

根据发达国家的指南,杭萧钢构应该在2月12日就公布信息,而不是在两天以后。

从杭萧钢构事件看,没有具体指引的价格敏感性制度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市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蒙蔽了广大投资者的眼睛,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3.会计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事务所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会计事务所的执业能力,首先,从审计人员的素质抓起。

为了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更新。

为了准确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规避审计风险, 广大的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知识,而且要精通法律知识,电子商务,及审计软件的开发、维护等的综合知识,成为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其次,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于提高,应做到遵守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

对于会计事务所,在人才招聘方面,要严把质量关,在业务管理方面,进行严格的人事管理,并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审计人员的业务经验,提高其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审计工作方面,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缺乏社会诚信环境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诚信环境,在当今社会已刻不容缓。

缺乏健康的社会诚信环境,频频发生上市公司为了牟取暴利,利用虚假消息欺骗广大投
资者的行为,有些投资者甚至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广大投资者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可以通过起诉上市公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杭萧钢构”事件中, 年仅24 岁的杭州人殷琴,由于杭萧钢构的信息披露虚假而造成自己投资亏损一万多元, 企图通过法律途径向上市公司及相关高官提出赔偿。

一纸诉状将“杭萧钢构”告上法庭, 一夜之间成为股市的“名人”。

这一举动, 成为全国首例针对杭萧钢构发布虚假证券信息造成经济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案件, 此案因而成为凸显证券行业维权的一个法律争议的焦点。

许多社会人士认为,无论结局如何,这次诉讼无疑是“一场对股民的教育运动”,使会计诚信的概念深入人心。

宣传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对诚信社会、诚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三)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审计中风险的形成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因而, 加强各方面的环境建设和经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积极努力,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可以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

1.加强会计事务所文化建设
当今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服务机构所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合伙制,也是我国各大会计事务所的首选方式。

合伙事务所是由几个基于对业务能力、个人信誉、执业经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相互信任、相互认同,经过共同协商,平等参与的合伙人形成的。

由于合伙制会计事务所的市场形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主要合伙人的个人信誉, 因此公司对合伙人的选择也倍加重视。

任何一个合伙人在执业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都可能给整个事务所和其他合伙人带来灭顶之灾。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合伙文化有助于提高它的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会计事务所面临危机或困难的抗击力。

在合伙文化中,一些经久的理念被沿用下来, 成为会计事务所合伙文化的精髓: 满足客户、服务社会、关注审计、提倡团队精神、保持活力、热情、鼓励创新、发展无止境等等。

2.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工作者对数据进行辅助分析,审计工作运用计算机审计主要是运用了计算机的高速智能数据筛选和分析的功能。

计算机不但可以按金额类别、金额发生时间等特征对审计对象总体进行划分,使得审计包含重要项目的
层次更加明显并减少了样本量,而且可以利用数据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来查找不符合数据内在联系的异常情况,以供审计者重点关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充分运用计算机帮助审计。

第一种方式,引进或自行开发智能审计软件产品。

智能审计软件产品引进的不但是一种工具,同时也引进了一种审计方式。

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审计的成本。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具有个性的审计软件产品,这样更加具有适应性。

第二种方式,建立共享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今后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趋势,从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挖掘,为我们所需要的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并从中进行数据挖掘, 为审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真实的数据支持。

3.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事务所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履行严格的审验程序,记录详细的审计工作底稿,保持相应的职业谨慎。

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具签证报告。

在具体承担业务分派任务时,要制定严格的政策和程序, 以合理保证所有聘请的人员均能胜任所分配的任务,将工作委派给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

考核方面应建立业务评价机制,添加绩效工资,对能力强,审计质量高,有敬业精神的员工,给予奖励。

具体审计项目中,给负责人用人权,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小组内的优化组合,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最终实现优胜劣汰。

对于审计失败的项目,及时总结教训,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意识。

4.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诚信建设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否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都对审计风险有重要影响。

注册会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法律、营销等各方面的情况。

如果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难以达到审计工作的理想期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使审计工作的实际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理想状态之间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审计风险。

其中,会计诚信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
德的系统工程,应对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和注册会计师开展诚信教育,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会计法律和诚信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的楷模;教育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与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作斗争。

三、总结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有关审计事项,发表了于事实真相不相符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是指主审注册会计师在未能充分揭示被审计单位会计风险的情况下出具不当审计报告,或发表不当审计意见,进而导致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的风险。

独立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

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完全依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去参与市场竞争。

然而,现代市场经济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这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涌现出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由于知识技术的创新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另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欺诈舞弊行为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

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评估并控制审计风险更为重要。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与客观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对执业风险的防范具有决定性作用,其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将会直接对审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素质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经营失败风险和财务报表舞弊风险不断增加,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如何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如何正确理解CPA审计风险并运用CPA审计风险模型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各方面全方位的努力审计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连发:《关于审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
2.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会计之友》,2008年;
3.宛燕如、高文进:《审计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杨志国:《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介绍》,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印,2006年;
5. 刘荇:《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6.志云: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6( 12) ;
7.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产生看审计风险的防范[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 9);
8.风险及对策[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9.捷: 浅析审计质量控制[J].财会研究, 2007( 3) ;
10.钢构事件: 是非洲神话还是票房毒药[J].产权导., 2007(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