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微专题--生态廊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案例:
Mac Clintock等通过对2片林地鸟类数量的研究最早发现,有廊道连接的林地比没有廊道连 接的林地具有更多的森林鸟类。
Theuerkauf和Rouys研究直翅目昆虫对草地的利用发现,廊道为昆虫的运动提供了资源和 栖息地,部分昆虫利用廊道作为短期停留的生境。
Constantine等指出,生物廊道对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产生积极的影响。Kupfer以植 物为研究对象,发现具有廊道连接的斑块有利于树种跨景观范围的运动,尤其是那些借助于 重力散布的树种。
生物廊道的利
• 在相对孤立的栖息地斑块之间建立合理的生物廊道,增加景观的连通性,可以为物种的交流 和贮存提供渠道,提高物种和基因的交流速率和频率,增强种群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还给 缺乏空间扩散能力的物种提供一个连续的栖息地网络,以增加物种重新迁入的机会,进而将 孤立的栖息地斑块与大型的种源栖息地相联接,许多实地观察也证实了生物廊道的这一功 能。
生物廊道
• 相似的栖息地斑块之间通过廊道可以增加基因的交换和物种流动,给缺乏 空间扩散能力的物种提供一个连续的栖息地网络,增加物种重新迁入的机 会和提供乡土物种生存的机会。
• 廊道的联系和辐射功能能使他们成为促进未来生物多样性进化的重要景观 结构。根据这一功能,廊道的设计应与生物进化的轨迹相适应,连续重要 的物种源以保护不断的物种交流和辐射。
生态廊道理论
• 廊道的五大功能:栖息地、通道、过滤、源、汇。
• 廊道的重要结构特征包括廊道的数目、宽度、连通性、曲度、内部环境及 廊道与周围斑块或基质的相互关系。
• 廊道宽度特征对于廊道的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物种沿廊道 和穿越廊道的迁移效率。一般认为廊道越宽越好,窄带廊道易对敏感生物 种的迁徙产生影响,并影响廊道对有害物种和污染物的过滤。随宽度增加, 多数物种可沿廊道迁移,并且宽度越大,环境异质性也会增加,边缘种和 内部种都会随之增加。针对不同物种的保护,廊道的宽度也不尽相同。同 时在设计廊道时应该考虑廊道中有利于物种传布的踏脚石的设立。
生物廊道的弊
• 生物廊道的建立有时会促进有害生物的扩散,增加入侵速率,反而对该物种起不到保护作用。
廊道同样能够加速一些疾病,外来捕食者和其他一些干扰的扩散,从而给目的种的生存或散 布带来不利的影响。
生物廊道也可能会引导目标物种的个体远离生境斑块,进入边缘效应占优势的廊道中,遭受更 严重的伤亡和被捕食。
•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全球保护策略中采纳了生物廊道的观点,随后被 美国和欧洲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广泛接受中国虽只是在近几年才提出“生 物廊道”的保护模式,但进行了很多有宜的研究和探索。
大家对廊道了解吗
• 河流廊道与河岸缓冲区的关系? • 该图片表示的是生物廊道还是道路廊道?
景观上的廊道类型
河流廊道的宽度
不同学者提出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适宜廊道宽度值
河流廊道的设计
确定河流廊道宽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确定和理解周围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生物群落和河流廊道完整性的 影响; 2)廊道至少应该包括河漫滩、滨河林地、湿地以及河流的地下水系统; 3)应该包括其他一些关键性的地区如间歇性的支流、河谷和沼泽、地下水 补给和排放区,以及潜在的或实际的侵蚀区; 4) 根据周围土地利用方式来确定廊道的宽度。
线状廊道
全部由边缘种占优 势的狭长地带
带状廊道
带状廊道是指含有较丰富 内部中和内环境的条带景 观单元。我国三北防护林 带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河流廊道
河流分布而不同于 周围基质的植被带
廊道
生态廊道
• 生态廊道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区域,除具有廊道的一般特点和功能外,还 具有很多生态服务功能,能促进廊道内动植物沿廊道迁徙,达到连接破碎生境、 防止种群隔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廊道的植被和微地形越复杂,密度越大时,所需的廊道宽度就越小。
深圳生态河流廊道
必然性
道路廊道
道路是一种干扰组分,对自然过程起到分割作用,是影响动 植物移动与扩散的通道或屏障,沿道路两侧设置植被廊道。
建立方式
以公路、铁路为依托采用道路绿化和林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规格 意义
铁路和公路国道、省界两侧林带宽度应达30米以上; 县乡公路林带宽度应达15米以上; 村庄道路适宜建设林带的两侧应达10米以上
定义
生态功能
构建
河流廊道
河流廊道是指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通常可 包括河流边缘、河漫滩、河堤和部分高地。
传输物质、净化污染以及作为动植物迁移、传播的通道和水 生陆生植物的栖息地,此外还有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完整性的 功能。
在通常的河流保护或滨河地带开发中,人们往往为河岸指定 一定的宽度地带作为河流的缓冲区,这实际是不科学的。河 流不同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环境状况,从而应该对应不同的 廊道宽度值。
• 我国林业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中将生态廊道定义为连接破碎 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
• Merriam认为生态廊道是在结构上不同于周围植被的狭窄的植被带,功能上 则把曾经Baidu Nhomakorabea为一体但因破碎化而产生的两个或多个植被斑块连接起来,有利 于动植物在这些植被斑块之间运动,增强隔离种群的连接度。
野生动物的迁徙提供了场所; 增加了系统的连通性; 形成“万里绿色长城”景观。
农田防护林廊道
• 主要分布在农田之间的边缘地带。 • 大量研究表明建立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调节农田生态系统小气候,
促进农业稳产、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还能保护田间物种,有利于野 生生物的迁徙。 • 一般主林带宽度10-15m以上,副林带宽度应在8m以上。
保护生物学
生态廊道
目录
1
景观上的廊道
2
生态学上的生态廊道
3
河流廊道
4
生物廊道
生境破碎化
生态廊道的提出
•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世界各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 地,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很多保护区被彼此分隔的情形下,单纯保护区模式 无法达到维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生物廊道” 的概念,主张通过走廊的形式把若干个保护区和野生动物连接起来,减少不利 的“孤岛”效应,并逐渐成为传统濒危物种保护模式的重要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