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胚胎学

组织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一、上皮组织的特性:

1.细胞多、间质少:上皮组织由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共同组成。

2.有极性:细胞的游离面与基底面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极性。上皮细胞具有

极性。

3.无血管: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其营养物质需借助上皮细胞基底部的基膜选择渗透作用,从结缔组织

的血管中获取。

4.神经丰富:上皮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各种内、外刺激。

5.分布广泛:上皮组织主要分布在机体体表、带有腔囊器官的内表面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外表面。

6.功能多样:尽管不同部位的上皮组织功能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感

觉等诸多功能。

二、被覆上皮的类型和分布

1.单层上皮:当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时,即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于基膜上,细胞游离面均与外界或管腔面相邻。

A.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

内皮: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液流动。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细胞游离面湿润光滑,便于内脏运动。

B.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分布于甲状腺滤泡和肾小管等处,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

C.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有吸收或分泌功能。在小肠和大肠腔面的单层柱状上皮中,柱状细胞间有散在的杯状细胞。杯状细胞顶部膨大,充满黏液性分泌颗粒,基底部较细窄。胞核位于基底部,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有润滑上皮表面和保护上皮的作用。分布于胃、肠、胆囊、子宫等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棱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管道的腔面,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

2.复层上皮:当上皮由两层以上细胞组成时,即其中部分细胞基底膜附着于另一部分细胞的游离面时。A.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角化:皮肤表面

B.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

C.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三、上皮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

A.游离面:上皮朝向体表或有官腔器官的腔面。

细胞衣:薄层复合糖,有黏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等功能。/微绒毛:表面为包膜,内为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能扩大表面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纤毛:表面有包膜,内为胞质,有纵向排列的微管,可定向摆动。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粗长突起。B.侧面: ①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呈箍状环绕细胞。在紧密连接的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包膜外层间断性融合,细胞间隙消失。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内,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②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位于紧密连接的深部,多呈长短不等的带状环绕上皮细胞顶部。在包膜的包质面,附着有薄层致密物质和细丝,细丝参与构成终末网。此种连接在上皮细胞间和心肌细胞间常见。它有黏着、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③桥粒:又称黏着斑。呈斑状,大小不等,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细胞间隙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间隙中央有一条与细胞膜相平行而致密的中间线,此线由丝状物质交织而成。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胞质中有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中。并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它是一种

很牢固的细胞连接,在易受机械性刺激和摩擦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多见。④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桥粒下方,呈斑状,连接处细胞间隙很窄,相邻两细胞的包膜中有许多配布规律的柱状颗粒,中央有管腔。相邻两细胞膜中的颗粒彼此相连,管腔也通连,称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这种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上述四种细胞连接,不仅分布于上皮细胞,还存在于肌组织、神经组织及结缔组织的细胞间。四种细胞连接中,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紧邻存在,称作连接复合体。

C.基底面:与游离面相对的、与深部结缔组织连接的面。

①基膜:又称基底膜。基膜是上皮细胞与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厚薄不一。基膜可分为两部分,靠近上皮的部分为基板,与结缔组织相连的部分为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网板由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膜对上皮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②半桥粒:为桥粒结构的一半,主要作用是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将强上皮细胞与基膜的连接。③质膜内褶:是指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两处质膜的内褶间的胞质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质膜内褶除能扩大细胞的底面积,还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四、结缔组织的组成和分类: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无定形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细胞种类多,形态多样,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修复等多种功能。

结缔组织分分类如下:

A.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B.软骨组织: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C.骨组织

D.血液、淋巴:由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染色较浅,周缘较厚,染色较深。这种形状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携带O2和CO2的功能。②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这种性质可使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改变形状。③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的功能。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大类。有粒白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①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直径为10~20UM,细胞体呈圆形,胞核杆状或

分叶状。正常人以2~3叶核居多,胞质内含有许多细密而分布均匀、呈粉红色的细小颗粒。

20%为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髓过

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等,能消化吞噬的细菌和异物。80%为浅红色的特殊颗粒,较

小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它是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具有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

具有很强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在吞噬、分解大量细菌后,中性粒细胞自身即死亡,成为脓

细胞。机体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时,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

②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细胞直径10~12UM,细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一

般为2叶,形成“八”字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颗粒折光性强,wright

染色血涂片上,颗粒呈橘红色,电镜下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

形晶体。颗粒内含有组胺酶等。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组胺酶分解成组胺,减轻过敏反应;

其对寄生虫也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故机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血液中嗜酸性粒

细胞数量增多。

③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1%,胞体呈圆形,细胞直径10~12UM,胞核呈不规则形或

S形,常被特殊颗粒掩盖,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着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电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