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全册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内容预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明白区域划分的缘故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举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缘故;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讲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看推断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办法。

德育目标经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缘故。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办法读图观看、启示式说述、学日子动、探索。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不把课前挂好的XXX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体面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说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个儿故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讲出了许多别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差不多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啥会浮现别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终总结:它们是依照别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具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终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XXX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具地区只能属于一具地理区域吗,能够并且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考虑后回答:别是,能够。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
案教学设计
前言
本教学设计针对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编写,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本教案聚焦知识点,设计科学、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
2. 掌握农业区位的选择和农业类型的分布
3. 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类型的分布
4. 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教学计划
第一课: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
- 知识点: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
- 教学方法:讲授、问答、探究
第二课:农业区位的选择和农业类型的分布
- 知识点: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的分布
-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
第三课: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类型的分布
- 知识点: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类型的分布
-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强化练
第四课: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类型、开发与利用
-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和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资源开发等基础知识。

- 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区位的选择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提
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
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考核:
- 知识掌握情况
-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实地考察报告
总结
本教学设计围绕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和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资源开发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设计,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配合团队合作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黄土高原地区1.1 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黄土高原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教学活动】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黄土高原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黄土高原地区,观察地表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2 农业发展与粮食问题【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状况和粮食问题。

掌握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黄土高原的粮食生产状况和问题。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教学活动】数据收集:让学生收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章:长江中下游地区2.1 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教学内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表特征和气候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教学活动】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长江中下游地区,观察地表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教学内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一一、目标导学知道东北地区的显著特色。

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概况。

二、知识梳理1、请说说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的含义:2、东北三省包括3、东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请在地图上指出本区的主要山、河、平原。

4、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三、探究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四、巩固练习1、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河北B、黑龙江、吉林、辽宁D、吉林、辽宁、内蒙古姓名:评分:C、黑龙江、内蒙古、辽宁2、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分别是()A、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C、长春、沈阳、石家庄3、“冰城”是指()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西安B、哈尔滨、长春、沈阳D、太原、石家庄、哈尔滨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A、鸭绿江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松花江7、下列四幅图,反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8、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9、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C、冬短夏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10、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11、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B、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C、东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D、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1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B、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C、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D、纬度较低,又紧邻着亚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风源地13、东北三省地形以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因此,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一辽阔的疆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全册

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
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
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深刻的认识,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

3.形成过程。

〖链接会考〗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2、“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
B.衡山
C.华山
D.嵩山
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气候1.1 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气候的分类和气候带划分1.2 气候的形成因素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1.3 我国的气候特征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类型掌握我国气候带的分布和气候区的划分第二章:水文2.1 水文的基本概念理解水文的定义和内容掌握水文的分类和特点2.2 地表水文过程了解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过程掌握地表水文过程的测量和分析方法2.3 我国的水文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域特征和水文特点第三章:土壤与植被3.1 土壤的基本概念理解土壤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土壤剖面结构3.2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特点3.3 植被的基本概念理解植被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植被的分类和植被带分布3.4 我国的土壤与植被特征分析我国土壤的分布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第四章:自然资源4.1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2 我国的自然资源特征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4.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了解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的原因掌握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第五章:人口与环境5.1 人口的基本概念理解人口的定义和人口增长规律掌握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统计指标5.2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调控措施5.3 我国的人口与环境问题分析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问题掌握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第六章:城市与乡村6.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概念理解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城市与乡村的分类和功能6.2 城市化的进程与影响了解城市化的定义、进程和动力掌握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6.3 我国的城市与乡村特点分析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主要特点和差异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七章:农业7.1 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农业的分类和农业部门7.2 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了解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3 我国的农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农业产品的生产区域和产业结构第八章:工业8.1 工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工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工业的分类和工业部门8.2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了解自然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8.3 我国的工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发展战略第九章:交通运输业9.1 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功能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分类和运输方式9.2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9.3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第十章:商业贸易10.1 商业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解商业贸易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商业贸易的分类和环节10.2 商业贸易的影响因素了解市场、交通、政策、文化等因素对商业贸易的影响10.3 我国的商业贸易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商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1.1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类型和过程11.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化等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1.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分布等活动的影响掌握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适应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类型和模式12.2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2.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的选择与实施第十三章:区域发展13.1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发展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区域的分类和区域发展模式13.2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3 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第十四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4.1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4.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实例14.3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目标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和实施方法15.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的策略和技巧15.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反思的过程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线条与符号的使用
- 第二课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第三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 第四课人口与城市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与发展
- 第二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第三单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 第二课城市与人的居住
- 第三课城市与交通
- 第四课城市与商业
第四单元科技与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科技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三课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五单元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课时安排
- 第一课世界地理概述
- 第二课中国地理概述
- 第三课中国的自然风光
- 第四课中国的交通与通信
第六单元土地资源与风景名胜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土地利用与保护
- 第二课风景名胜与旅游
第七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地球与地球运动
- 第二课地图与地图制作
第八单元综合复与测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综合复
- 第二课综合测试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的课时安排。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相关的主题和课时内容,以便学生全面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地理教案的必要性体现在组织教学过程、指导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差异化教学和评价学习成果等方面。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图、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觥⒒哪。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 气候分布- 土壤和植被分布- 水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与人口分布-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是否有关系2. 概念解释:介绍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概念3.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图观察:呈现全球自然条件分布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不同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形成小结论5. 人口分布分析:让学生观察人口分布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小结: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7.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关系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全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图- 练题教案二: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教学目标:- 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 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的实质- 区域联系模式- 区域联系的意义2.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合作- 产业互补的区域联系- 跨国公司与区域联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概念和意义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3. 区域联系模式分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区域联系模式的特点和作用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联系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5.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案例分析:呈现不同区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方式6. 小结: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7.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重要性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区域联系模式和合作案例- 练题教案三: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2.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 生态环境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 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方式5. 小结:总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宣传环保活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或口号,提高环保意识7.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8.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教学资源:- 展示生态环境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练题以上是《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案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3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特点,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三级划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特点。

2. 我国行政区划的三级划分。

教学难点:1. 我国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2. 学生对行政区划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行政区划图、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疆域的辽阔和美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吗?它们分别是哪些呢?二、新课讲授1. 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特点。

- 我国行政区划设置遵循了历史、地理、经济、民族等多种因素。

- 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是:层级分明、结构完整、功能齐全。

2. 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三级划分。

- 第一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二级行政区:地级市(自治州、盟)- 第三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3.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分布。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行政区划设置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简称的由来。

2. 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张我国行政区划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特点和三级划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3)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网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2)分析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认识;(3)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3)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网络。

2. 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3)南方地区的城市分布与交通网络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材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2. 讲授新课:(1)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3)介绍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网络。

3.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1)绘制南方地区的地形分布图;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1.1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1.1.1 中国的地形地貌- 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分布情况- 掌握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1.2 中国的水文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 了解中国的水文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 掌握中国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1.1.3 中国自然资源- 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掌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2 世界地理环境与资源1.2.1 世界自然地理条件- 了解世界主要地形地貌类型的分布及其地理环境特征- 掌握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2 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的基本特点- 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3 世界的自然资源- 了解世界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掌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人文地理环境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中国人口- 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 掌握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措施2.1.2 世界人口- 了解各大洲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掌握各个国家人口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措施2.1.3 城市与城市发展- 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2 经济与区域发展2.2.1 我国的经济发展-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掌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措施2.2.2 世界的经济发展-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2.2.3 区域发展-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内容- 掌握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3 文化与地理2.3.1 中国文化- 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代表性文化遗产- 掌握文化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3.2 世界文化- 了解世界主要文化和文化遗产- 掌握文化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是根据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材编写的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地理下册全册的核心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2. 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3. 第三单元:人口与城市4. 第四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2.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地理知识。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本教学设计建议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周: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的教学2. 第二周: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的教学3. 第三周:第三单元人口与城市的教学4. 第四周:第四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5. 第五周:复和总结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设计建议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参与度。

2. 作业与考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八下地理人教版教案(3篇)

八下地理人教版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地区分布等;掌握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意识,关注我国人口问题,认识到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2.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如何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吗?人口增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国的人口。

二、讲授新课1. 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a. 人口数量:展示我国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b. 人口增长速度: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原因,如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等。

c. 人口地区分布:展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特点。

2.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a. 计划生育政策:介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b. 新型人口政策:分析我国新型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等。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2. 课堂辩论:围绕“我国是否应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人口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
反思)
1. 教案概述教案概述
- 教材版本: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 教案目标:全面讲解和讨论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 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重点概念、知识点和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练题
2. 教案结构教案结构
- 每个单元教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 课时内容: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列出具体的课时计划
- 教学重点:列举该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提供备课参考
- 教学方法:推荐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每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总结等环节
- 课堂活动:提供一些互动活动和实践任务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 教学反思:对每个课时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3. 教案特点教案特点
- 简明扼要:教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逻辑结构呈现,易于教师理解和运用
- 紧密结合教材:教案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确保学生掌握教材重点和难点
- 强调实践与练: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活动和练题提升研究效果
4. 教案使用教案使用
- 教师使用教案时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 学生可以参考教案进行预和复,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的详细内容请阅读附件,希望本教案对教师和学生都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和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新人教版八班级地理下册教案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育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化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美国的工业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美国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2. 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国主要工业区的特点。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周边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美国主要工业区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俄罗斯与东欧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掌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状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南非教学目标:1. 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掌握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南非的地理特点。

2. 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三、四大地理区域问题:(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

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提问3: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课堂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连接会考〗扬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甲、乙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乙的是_____。

(填字母代号)(2)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_的趋势。

(3)划分B、D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

(填数字代号)①气候②地形③行政区域④植被类型(4)比较B、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对比项目B区域D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水田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作物熟制〖作业布置〗填充图册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地形因素影响的。

小组观察、讨论。

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完成选择题与填空题。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课题§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课时 1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和要求范围。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____、B____ C_____、D___。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____,②是_____。

〖讲解新课〗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世界,去了解北方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的概况:①范围,②地形,③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P9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用彩笔杠出重点内容。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平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

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

地处中纬度,东面濒临海洋。

〖活动〗P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口答。

先阅读P8第一段的文字,后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小组合作学习,找北方的范围。

思考发言。

东北:黑土地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比较东北三省内地形和气候差异。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难点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根据北方地图,回答下列问题:主要的气候、三大地形区、土壤类型、耕作类型、农业作物。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那面的环境与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地形与河流: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沃野千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多媒体展示: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下面来看屏幕,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

〖课堂活动〗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

提问: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对于东北三省的讨论交流,口答。

口答。

讨论交流。

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P16活动题。

观察地图,根据活自然地理环境我们基本能掌握,下面我们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吃、穿、住等特点。

〖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链接会考〗1、关于东北平原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广阔低平,分布于东北三省境内B.我国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C.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D.无霜期长,生产期短,不能满足水稻所需的热量2、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多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则可以一年三熟,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条件不同B.热量条件不同C.地形条件不同D.海陆位置的差异〖课堂小结〗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

教后记: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讲解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阅读书本P17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回答。

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了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

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阅读书本P18,并归纳生态问题。

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小组讨论交流。

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充分讨论、交流。

对于“活动”第1题,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系。

3.在地形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岇、川等多种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要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

重点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难点1.黄土高原的成因;2.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解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阅读书本P23—25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窑洞与黄土,白羊肚头巾、信天游与高原环境。

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低秦岭。

2.地形:高原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阅读、讨论。

完成P25活动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书上杠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多彩的文化名胜古迹文化遗存“黄土风情”〖归纳〗:探究与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

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

3.形成过程。

〖链接会考〗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2、“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风成说”,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

〖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

各抒己见。

阅读P26“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