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源信息受传者媒介,大众传播研究对象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内向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传受者: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媒介世界: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传受者心里特点:观念性、主观性、能动性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主要流派)?
神经生物论生物论,行为主义论(斯金纳)行为论,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人本主义论()来哟解释*现象论,认知论
1、社会化:
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并且通过社会文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合在社会生活的过程。
2、反向社会化
所谓的反向社会化是指“青年的一代向年老的一代传授知识”,亦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向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传授社会变化的知识”。也称“文化反哺”3、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调控原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他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调整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而进行学习。
4、榜样
榜样又称为示范者,是指可以被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一般只被认作人的行为,其实很多有代表性的,值得被推广的社会事件(希望工程基层选举)某种观念(奉献精神环保意识)某些风气(班风校风厂风市风等)也可以被视为榜样
5、学习的延迟性
所谓的学习的延迟性是指对象在经过观察学习后形成的新的行为模式并不是立即外显出来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延迟在适当的时机才将之外化的。
6、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而形成新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对象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学习者,而是通过第三者的转述,特别是大众媒体来传递学习榜样。
7、强化
强化是指采用适当的强化物来增强行为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刺激物则为强化物
8、间接强化
间接强化又叫替代性强化,是指受者通过媒介所提供的榜样,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所获得的强化属于间接性即替代性的强化。
9、受者认知图式的层次性
受者认知图式的层次性是指受者认知图式按其表征事物内涵的深浅,含量的多少,由低到高逐次排列组合形成阶梯递进的网络,并以整合的知识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
10、受者认知图式的可塑性
可塑性即可变性,受者已有的图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受者必须补充或深化已有的认知图式。
(四)简答题
1、受众的得益动机使这类可以获得物质或精神利益的节目很受欢迎。你所知道的这类节目还有哪些?分析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得益”心理的。
2、简析造成传受者产生主观反映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心理原因:1需要: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需要在其脑中的反应。2动机:是传授者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受的内部原因,是传授者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3信念:是主题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移的
4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5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传授者对于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应
3、联系实际谈谈受众普遍的需要。
受众的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欠缺而为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的状态,他是有机体的内部或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分为:
1生理需要: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2社会需要:维持社会生活3物质需要4精神需要
4、传受者的能动反映对传播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大众传播活动就是传受者的实践活动。传播者通过采访、写作、制作等活动,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物化为媒介信息。而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联系实际简析大众媒介是提供观察学习的佳渠道。
1媒介信息无所不包,《感动中国》2媒介信息传递速度快、覆盖面广,有利于广大受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的行为模式3媒介信息的可重复性和放大作用,可以提高榜样的感染力、
6、试析替代性强化和学习的延迟性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
7、试析正、负强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1正负强齐抓,以正强化为主2负强化要把握好度
8、广播电视节目定位的心理依据是什么?1在受者年龄上的定位2在内容上的定位
9、传者对参与者以人为本观念的实施。
1要展现出人的个性,使被采访嘉宾的形象丰满起来2要照顾到观众的视角,不能让主持人和嘉宾自说自话3为了让人物鲜活访谈节目中以人为本的观念还体现在:节目不是为了塑造人而是为了体现人。
10、什么是受者认知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二者的关系。
1主动性:接受者通常是有选择的理解解释和记忆信息。2被动性:受者认知来源和范围的局限性3关系:主动性和被动性都是有条件的。客观上,受者能够认知何种媒介信息主动权在传者手里。然而在既有媒介信息中,主动权在受者手里。所以认知即主动又被动,是二者辩证的统一。
(五)论述题
1、简析受众接触与使用媒介的五种动机。
1得益2好奇3求新4接近5参与
2、简析造成传受者产生主观反映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1心理:需要(有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是传受
者的需要时他们采制节目和结合搜媒介信息的动力因素)动机(传授者的动机是推动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价值观(使人们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信念(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移的认识体系)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于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2社会:文化水平(其高低对于传者制作节目和受者接收媒体信息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地位(接受性,批判性,调节型)文化背景(传受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地理和人文环境)
3、联系实际谈谈媒介选择榜样的原则。
1榜样应有时代性(媒介所选择的榜样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能够反应是待风貌,富有是待的气息,对于广大受者有深刻的启迪作用。)2榜样应有广泛性(受者的成分相当复杂,根据接近性原理,榜样的选择力求包含各类人,特别是普通百姓中的典型人物跟容易为人所效仿)3榜样应有教育性(十分重视媒介的宣传的焦旭性,并且有意识的借助媒介的榜样传达决策者的意图。)
4、传者对参与者缺乏人本主义精神的表现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1审问式的提问2有意触犯对方的痛苦点3喧宾夺主
5、联系实际分析媒体应怎样做到“以人为本”。
1观照百姓(反映最平凡的小人物;根据百姓需要设计媒介内容;根据百姓利益选择焦点热点)2关怀百姓(不仅表现在媒体内容与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紧密相连,而且海边现在穿着通过媒体对那些生计艰难患病无钱医治者失学儿童孤儿老弱病残都能处于困境的人呼吁社会力量的帮助)3弘扬百姓4媒体内容以人为本5保护被报道者的隐私6谨防报道中的伪人本主义误区
6、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1媒介信息应当反映出人类的共性2媒介信息应当反映出本民族的特点3媒介信息应当反映出本地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