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936e5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e.png)
1.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与距离的关系、理想气体模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分子间作用力: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引力、斥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阐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
4.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理论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拓展到新知识。
3.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指导。
5.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fab05d5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3.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设计了这节物理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温度不同的水、酒精等实验材料,以及温度计、滴管等实验工具。
我会向学生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蒸发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和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别将温度不同的水和酒精倒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子运动的快慢、方向等特征。
接着,我会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分子运动速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会特别强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反复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一知识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打算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设备,如空调、冰箱等,分析其工作原理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并写下观察报告。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概念的理解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目标。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853430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a.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分子热运动的教案,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分子热运动的存在。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两支相同的笔、显微镜、实验记录表。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记录表、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引导幼儿对分子热运动产生兴趣。
2. 实验一: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1)将热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
(2)将两支相同的笔放入两个容器中,观察笔的位置变化。
(3)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1)将热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
(2)将两支相同的笔放入两个容器中,观察笔的位置变化。
(3)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探讨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分子的热运动,如煮饭时水的沸腾、果汁的沉淀等,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幼儿能对分子热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资料)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bc6db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a.png)
导学设计1.分子的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理解分子扩散可以在固液气物质中发生。
3.理解分子作用力。
学习重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作用力。
二、课前自学1. 扩散现象:微观世界中,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叫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2.街上烧烤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烧烤的味道,这属于现象,食物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木根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厨房经常做饭被油烟弄脏的地砖,和客厅经常打扫过的地砖。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第 1 页共3 页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二: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扩散现象。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而压缩气体很容易呢?小结:a、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b、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三、课堂互学(课前根据目标预设,设置的互学问题。
)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炒菜时厨房到处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煤炭堆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角变黑2.腌制咸菜,静置一些时日咸菜慢慢变咸了这说明()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雨淅沥沥,说明分子在运动 B. 玫瑰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C.破镜很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张桌子形状不变,说明了木柴分子是静止的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第 2 页共3 页A.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少B.汽车驶过后尘上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第 3 页共3 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1分子热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41b52f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05.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1分子热运动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分子的热运动这一主题,让学生深刻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感受物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认识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是分子热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为了顺利开展活动,我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的教具和学具,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比如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子热运动的规律,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活动重难点环节,我会重点讲解分子热运动规律的应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课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分子动理论,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学生对此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顺利掌握后续的知识。
因此,我在讲解时特别注重了语言的通俗易懂,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分子热运动规律的应用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
这个部分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因此,我在这个环节特别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我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发现了学生对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8fc0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e.png)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理解扩散现象,掌握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分子热运动模型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气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原因。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通过分子模型图,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固体和液体的保持形状和流动性。
(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讲解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如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4) 扩散现象:解释扩散现象的定义,阐述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气体扩散、溶液稀释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概念:分子在不断运动2. 特点:无规则、快慢与温度有关3. 分子间的力:引力、斥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剧5. 扩散现象:分子间相互渗透,与分子运动有关七、作业设计(1)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2) 气体充入气球后,气球体积变大;(3) 香水喷洒后,整个房间充满香气。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7c7f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d.png)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分子的概念1.1 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粒子,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
1.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解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3 分子模型: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分子的结构,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子。
第二章:分子的运动2.1 分子运动的特点:介绍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特点。
2.2 分子运动的测量: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分子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2.3 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探讨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第三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3.1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介绍分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
3.2 分子间的距离与相互作用:讲解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3.3 分子间的键合:介绍分子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现象。
第四章:扩散现象4.1 扩散的定义:解释扩散现象是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4.2 扩散的规律:讲解扩散的速率与浓度梯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4.3 扩散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扩散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章:分子热运动与温度5.1 分子热运动的规律:介绍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5.2 温度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探讨温度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5.3 热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能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
第六章:物态变化与分子运动6.1 物态变化的概念:解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6.2 物态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探讨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运动特点。
6.3 实验观察物态变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态变化过程。
第七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1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本质:深入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微观机制。
7.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探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3 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验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和性质。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b7a5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7.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分子的热运动这一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PPT、实验器材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比如茶水的温度升高,茶香四溢的现象。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二步,我进行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子的运动。
我会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些热水,然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水中的茶叶。
学生会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叶的运动速度也会加快。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阳光下会更快地干燥,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里,水会结冰等。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它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释现象时,还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分子动理论,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类似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比如观察食物的腐烂过程,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腐烂的原因。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加深他们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e175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2.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1章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酒精蒸发,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气体扩散、固体膨胀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并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七、作业设计(1)酒精蒸发;(2)固体膨胀。
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3035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5.png)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ab13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9.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器材、温度计。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冒汗。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的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旋转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热运动的概念1. 我向学生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13.1分子热运动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3.1分子热运动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3344d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1.png)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茶水的香气、墨水的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现象。
2.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讲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 讲解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 巩固知识: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1. 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茶水的香气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茶水的香气是由于茶水中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使得香气分子从茶水中蒸发出来,进入空气中,从而产生香气。
(九年级物理教案)分子热运动的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分子热运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96b4f9aa00b52acfc7ca92.png)
分子热运动的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 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红墨水,烧杯两个,热水,冷水,铅块,勾码,弹簧测力计,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6e354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9.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扩散现象的原理。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解释这是由于分子的扩散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的原因。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时,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解释和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热运动的其他现象,如布朗运动,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803ed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4.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解释相关的现象;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雾、蒸气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实例分析:分析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4.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测验: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7.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2. 特点:无规则、永不停息;3. 分子间作用力:引力和斥力;4.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2. 题目二:举例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题目三:思考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
答案:1. 分子热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分析了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课堂练习和随堂测验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0845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3.png)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扩散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掌握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如: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等。
3.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理解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生活实例,如: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湿衣服会晾干等,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讨论主题: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分子热运动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并解释相关现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引导他们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组成、微观粒子等方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给出答案:“这是因为冰水中的分子热运动减缓,导致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感到凉爽。”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系统地讲授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8e3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2.png)
教学过程设计- 1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分析归纳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探究活动2:扩散现象(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液体扩散实验(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烧杯2个、硫酸铜思考、交流、总结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探究活动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c4b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0.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温度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冰淇淋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得分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分子间碰撞是随机、非弹性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布朗运动、蒸发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画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示意图。
(3)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超导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七、作业设计1. 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思考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69ab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b.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如蒸发、扩散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扩散现象。
2. 答案:(1)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相互渗透、混合的过程,如香水扩散、食物变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分子热运动(时间:2016.9.2 第一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我们用显微镜.
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闻到香味.
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
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
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
瓶有红色.
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
出几个例子.
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
象? 看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
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
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请看投影,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想想议议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请看录像.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
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分子之间有引力.
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投影.
课本图15.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扩散现象.2.分子间
的作用力.
四.板书设计
1 扩散现象
2 分子间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