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c986e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f.png)
中国哲学概论第一讲:中国哲学概说一、人类是有理性思维能力的1、汉语表述人的“思维”的概念(1)“思维”——思惟,思考,《汉书·张安世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
‛(2)“思想”——思考,思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3)“思虑”——思想,《荀子·哀公》:‚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
‛2、汉语表述“理性”的概念(1)事物法则之“理”——《周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故心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2)世界万物的本原之“理”——《二程遗书·伊川语录》:‚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一言以蔽之,不过曰,万理归于一理也。
‛《朱子文集·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3)人际社会生活之“理性”——《墨子·所染》以“丝织染色”比附国家政治善恶:‚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所染当,故王天下;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4)日常生活中的“道理”——由玉石的纹理引申抽象:玉石的纹路、治玉的理路、本原之理、法则之理;推诸社会生活领域:原则之理、规则之理、准则之理;人生与文本中:文本义理、道义之理、是非之理二、哲学是论涉人类思维智慧的学科1、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智慧之学。
(1)中国观念文化尚学崇哲的思维智慧传统发轫已久。
(完整版)中国哲学概论
![(完整版)中国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7f440384868762caaed597.png)
1. [单选题] “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是()评价张安世的话。
A.班固B.王国维C.王安石D.司马迁2. [单选题] 哲学主要论述的是()。
A.历史事实B.物体法则C.人文情怀D.思维智慧3. [判断题] 哲学在宋朝被称为义理之学。
()我的答案:对4. [判断题] 人类是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一个种类。
()我的答案:对5. [判断题] 哲学称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始于元朝。
()我的答案:错1. [单选题] ()提出“天地之化日新”。
A.顾炎武B.董仲舒C.王夫之D.李贽2. [单选题] 《黄帝内经》强调外无劳形之事,内无()之患。
A.思想B.情理C.攻伐D.行动3. [单选题]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伐”的意思是()。
A.获取B.进攻C.阀门D.军阀4. [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曾被当作是道德的尺度。
()我的答案:对5. [判断题]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
()我的答案:对1. [单选题] ()提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A.王夫之B.程颢C.朱熹D.程颐2. [单选题] ()不属于南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A.王安石B.程颐C.朱熹D.程颢3. [判断题] 艺术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构造而成的客观世界。
()我的答案:错4. [判断题]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是苏轼的诗词。
()我的答案:错5. [判断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生命对于时间的追求。
()我的答案:错1. [单选题] ()提出“世事明洞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观点。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2. [多选题] 下列帝王中重视道德的是()。
A.秦始皇B.周文王C.周武王D.商纣王3. [判断题] 《庄子·所染》中以染布来比附国家政治善恶。
()我的答案:错4. [判断题] 寿山石是广东有名的章石。
()我的答案:错5. [判断题] 《尚书》为“哲学”一词中的“哲”奠定了语义基础。
中国哲学概论3道家哲学
![中国哲学概论3道家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e6d34d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1.png)
《庄子*盗跖篇》讲到远古人们的生活景象:“古之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老子》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三、庄子的哲学思想 1、庄子简介 2、对老子道论的发展 3、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4、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
4、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
无待与无己——自由 《逍遥游》 无己的理想——真人 神人《大宗师》 无己的途径——坐忘、心斋《大宗师》《人间世》
何谓真人?真人的特点,一是真人不用心智思虑谋划一切事情;二是真人与常人有异,睡觉无梦,醒来不忧;三是真人齐生死,忘是非;四是真人“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 何谓至人?庄子说:“至人无己”。(《逍遥游》)至人的特点是“大泽焚而不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齐物论》)至人不受任何限制,乘云气,骑日月,游乎四海之外,“甘冥乎无何有之乡”。(《列御寇》)其根本的特点是“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达生》) 何谓圣人?庄子说:“圣人无名。”(《逍遥游》)圣人要“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天下》)“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知北游》)其最根本的特点是“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道。”(《刻意》)
2、对老子道论的发展
自本自根,先天地生。 “有先天地生者耶?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 无成无毁,无所不在。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齐物论》 道在蝼蚁、稗、瓦壁、屎溺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92e30f02020740be1e9bba.png)
绪论
[问题讨论]科学文化与道德文化可以分出孰轻孰重
吗?西方文化包括哲学注重认识外部世界,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哲学更为关注认识人自身。我们能否据 此断定前者重要而后者可有可无呢?西方早在古希 腊时代,得尔福神庙的铭文就告诫人们:“认识你 自己!”至近代康德的批判哲学,才真正在这一领 域实现“哥白尼尼的革命”。卡西尔受康德哲学的 影响,提出认识自我是哲学的最高目标。中国传统 哲学主要是人学,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它?
第一编 大化论
二、理本论 1.“理”的涵义。《说文解字》:“治玉也。”治
玉必须因循乃至展现玉石本身的条理。物之纹理- 万物的结构形式和运行规律(形式偏于静,规律偏 于动)。 2.理的层级。一理——道、太极;分理——物各有 理。道宏大,理细密。 3.理的外延。事物之所以然(自然界的物理),事 物之所当然(人类社会的伦理)。程颐等的观念。
第一编 大化论
三、本根用大。
按照《大乘起信论》,所谓用大是指真如能
生一切世间或出世间善因果,普度众生。 (大主要取优胜义) “用大”是就其活动过程中功用的卓越性而 言。《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一即是道。万事万 物,得道而生;循道而兴。
第一编 大化论
三、乾与坤
1.宇宙学意义上的乾坤。乾即天,通常指促
使自然变化发展的势用。坤即地,通常指自 然界的成形成物的势用。乾阳坤阴、乾辟坤 翕;乾易坤简;乾动坤静。 2.人类学意义上的乾坤。乾男坤女,乾父坤 母。乾健坤顺;乾刚坤柔。 3.人类与宇宙律动的应和。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绪论
3.反身叩问的必需。
中国哲学概论尔雅答案2020
![中国哲学概论尔雅答案2020](https://img.taocdn.com/s3/m/c74c45de1eb91a37f1115cc5.png)
中国哲学概论尔雅答案2020《中国哲学概论》是台湾地区对中国哲学长期研究的四位教授,首次集体合作所撰成的一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哲学中形上学、逻辑与知识论、伦理学、美学与政治哲学向度的精作。
《中国哲学概论》是台湾地区四位有着对中国哲学长期研究的教授,首次集体合作所撰成的《中国哲学概论》一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哲学中形上学、逻辑与知识论、伦理学、美学与政治哲学向度的精作。
各章节脉络均有内在理路的密切联系,前后融贯。
对中国哲学的五大课题,以殊途同归的路径,本天道立人道为主轴,诠解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自性、存在及意义的根源、自我与他者互为际性脉动精彩而多样的价值生活。
作者在书中不仅绍述了中国哲学的特质、意义和价值,还关切了中国哲学未来去向的展望。
《中国哲学概论》为想认识中国哲学的读者提供了极佳的参考。
曾春海,履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哲学学会常任理事。
著作:《易经哲学原理》、《两汉魏晋哲学史》、《朱熹哲学论丛》、《儒家的淑世哲学》、《易经哲学的宇宙与人生》、《朱熹易学析论》、《王船山周易阐微》、《竹林玄学的典范——嵇康》等。
叶海烟,履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
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长荣大学哲学与宗教系教授,台湾哲学学会理事长。
著作:《庄子宇宙论试探》、《庄子的生命哲学》、《现代生活哲学》、《老庄哲学新论》、《人文与哲学的对话》、《中国哲学的伦理观》、《道德、理性与人文的向度》等。
尤煌杰,学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现职:辅仁大学哲学系皴、辅仁大学研究发展处研发长。
著作:《哲学概论》、《哲学入门》、《中国文化概论》、《西洋哲学史》、《美学》等。
李贤中,学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现职: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台湾哲学学会秘书长。
著作:《先秦名家名实思想探析》、《哲学概论》、《墨学——理论与方法》等。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4514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4.png)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首先,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思想多元,出现了诸多哲学学派和思想家。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学、道教、墨家、法家和名家等。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
儒家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强调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观念,主张君主有责任为人民谋福祉。
代表性的儒家思想家有孔子、孟子。
道教是中国古代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其主要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追求自然、柔和、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教强调个体的修炼和自我觉悟,主张放弃欲望、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墨家注重实用主义和公平正义的原则,提倡以兼爱为核心的无差别亲人之道,反对阶级剥削和战争。
墨子号称“兼爱非攻”的思想,以兼愛主義為核心,主张以兼爱、非攻的道德来实现和谐社会。
法家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哲学学派,主张法治和严密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强调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名家则侧重批判和辩论,主张言辞的艺术和技巧,追求辩证的思维和逻辑推理。
名家注重辩论的演讲和外交智谋,倡导战国时期的政治辩论,代表人物有荀子、公孙龙等。
以上学派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中曾经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传统。
在这些学派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哲学具有重视伦理道德、强调和谐共存、尊重自然、追求自由平静等特点。
这些思想和理念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668b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d.png)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中国哲学概论》一书是对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谈谈对中国哲学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纷呈,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各种思想流派相继兴起。
他们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思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哲学传统。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读《中国哲学概论》的过程中,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仁爱之道,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的思想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政治、伦理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另外,道家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山大,而道家的思想则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此外,墨家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同”,主张以爱国主义和和平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在当今社会,墨家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追求和平与协调,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概论》,我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哲学强调人伦道德、顺应自然、追求和谐与平和,这些思想理念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同时,中国哲学也为世界哲学史提供了独特的贡献,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精品PPT课件----中国哲学概论-道家哲学共24页
![精品PPT课件----中国哲学概论-道家哲学共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bbae2fcd227916888586d749.png)
精品PPT课件----中国哲学概论-道家 哲学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中国哲学概论范文
![中国哲学概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300e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6.png)
中国哲学概论范文中国哲学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独特哲学体系,涵盖了众多思想流派和哲学观念。
中国哲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纷争的社会背景之中。
中国哲学的出现,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智者为了寻求社会秩序和国家和平而进行思考的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一系列思想流派迅速兴起,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繁荣景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礼节和道德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尊重,主张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世界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以达到个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墨家则强调兼爱、非攻的道德原则,强调爱和平,并倡导和利于社会和谐和平的行为和行动。
法家强调强权政治和法律的严格实施,主张以大一统的国家机器来维持社会秩序。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有侧重,但共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谐、理性、道德和平的追求。
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哲学也发生了不同的变迁。
在唐宋时期,佛教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禅定与觉悟的重要性,强调人与宇宙的关系,对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提升。
在现代中国,西方哲学思想也开始影响中国的哲学领域。
西方哲学的自由主义、实证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流派进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哲学提出了诸多挑战。
中国哲学界也涌现出了一批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学者和思想家,形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的新思潮。
总得来说,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民在探索生活、追求和谐、研究宇宙秩序和人生意义方面的一系列思考和总结。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注重实践和教育的实际效果,强调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fb9e1fb7360b4c2e3f640b.png)
人生在世就像船在大海里航行一样
不敢为天下先
• 明哲保身 • 枪打出头鸟 • 沉沦不为
• 事无不事,功无不功 • 遵守客观规律 • 为而不争
பைடு நூலகம் “凡物之有形,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 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大小,有大小则有方圆,有 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 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 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 权议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 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 规矩也。圣人尽随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 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 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 大官之谓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 能为成事长’”。
俭我 ,有 三三 曰宝 《 不, 道 敢持 德 为而 经 天保 第 下之 六 先。 十 一 七 曰 章 慈 》 , 二 曰
————
人海航行 不敢为天下先
竞争是社会的常态
• 海尔集团张瑞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65 年,在他上中学的时侯,有一次到中山公 园劳动。喂狼的时侯,扔给它一根骨头, 所有的狼都围上来争抢,再扔一根,它们 又同时上来抢。如同时扔下五、六根骨头, 它们也不会每一只狼分一根,总是抢完了 一根再抢另外一根。
组长:邱敏 找资料: 郑艺彬 图片:汪梦颖 张彦涛 赵阳 王耀
低 调
用 我 们 现 代 流 行 语 来 说 就 是
• 那低调到底好不好呢?现代社会中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
• 很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观点:识时务者为 俊杰
其实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道家的低调 一种心 态,
一种方式,是
是前提 儒家的高调 工具
• “敢”与“不敢”的取舍上应该有所偏重 • 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在现代这种你拼我 夺得社会里,缺少的是平和的心,谦虚的态度。 • 唯有更好的利用中国的传统思想——低调我们才 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服务他人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692c6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7.png)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11 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教学学术性和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
同时,对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传播中国哲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1.1可能性: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长期以来,关于《原理》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哲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当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当代的革命实践活动也是《原理》教学当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回顾近年来关于中国哲学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大体有三个角度:(1)类比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之处,主要围绕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掌握和领会;(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中国哲学资源的吸收,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3)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借鉴、融合,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既有的研究为《原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运用中国哲学资源进行良好的教学引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因此,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
1.2.必要性:现实的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从西方引进而成为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应对中国社会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形势,必须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66735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9.png)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中国哲学概论》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专著,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的介绍,使读者对中国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子百家齐聚一堂,形成了诸子百家并立的局面。
这一时期,孔子、老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随后,作者详细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特点,使我对这些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对于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社会冲突、道德沦丧等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哲学所强调的和谐、仁义、礼智等价值观念正是当代社会所急需的。
另外,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也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强调了“内圣外王”的思想,即内心修养和外在治理的统一。
这一思想启示了我对自己的修养和提升,也对我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而中国哲学所强调的内圣外王的思想正是我们应该重视和追求的。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概论》,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哲学所强调的和谐、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念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哲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哲学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9cf3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4.png)
中国哲学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概论是对中国哲学的简要介绍。
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
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对人生、社会、
道德、政治和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哲学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术语,下面是其中一些常用的名
词解释:
1. 道 (Dao):道是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
初始根源和普遍规律。
它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儒家思想 (Confucianism):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
之一,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伦理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思想
的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和中庸。
3. 道家思想(Taoism):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另一个主要流派,强调个体内在的自然状态和追求智慧的道路。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返璞归真和追求长生。
4. 墨家思想 (Mohism):墨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流派之一,注重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墨家思想强调爱和平、兼爱、非攻和尚同。
5. 法家思想 (Legalism):法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另一流派,强调法律的严格施行和制度的重要性。
法家思想注重规则的制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以上是中国哲学概论中一些重要概念的名词解释。
这些概念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和现代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85be7bb9d528ea80c779c8.png)
中国哲学概论一、中国哲学根本线索与容1、中国哲学是以儒学为骨架,儒释道三家并存并融的一种思想体系。
〔儒释道三足鼎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儒学,中国哲学最核心局部;中国哲学最根本特征—以儒学为主;中国哲学中的中国指"传统中国〞-现存在于,现代的中国是西化了的中国;中国外乡哲学:儒、道〕2、线索△起点: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以"六经〞为代表〔伏羲、黄帝、尧舜禹、汤、周文武王、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初建;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
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古籍,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礼记"。
六经浅说"汉书·艺文志"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
所谓"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些文献,当时并没有称"经〞,直到战国后期,庄子转述孔子对老子谈论这六部著作时,才开场有"六经〞之说。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者们推崇孔子,才有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述"周易",作"春秋"之说。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1fe07cb6f1aff00bed51ef9.png)
处工——官府;处商——市井;子学兴起的文化动因:1、周代统一的礼乐体制崩溃2、诸侯之间的竞争3、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4、贵族没落与平民学者兴起5、古典文明刺激新的文化发展民为邦本是《尚书》中的政治哲学思想。
尚书:上至唐尧虞舜时代,下迄春秋中期的秦穆公时期。
文本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件汇编。
由虞夏书4篇,商书5篇,周书19篇构成。
社会:社,本义土地神;会,聚集。
现在:人们在共同的物质生产与文化创造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互关联的联合体。
摩尔根:人类社会三个阶段:蒙昧、野蛮、文明。
“关乎天文,观乎人文”:1.思想是社会人的自觉意识。
2.哲学思想在民族成员的生产与文化创造中生成。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哲学启示人们提升理性而超越流俗:1.流俗是含有短见或被误解而生成的风气习俗。
2.人生与社会文明诉求递进的理智与性情。
3.自觉运用哲学协调人生的多域价值冲突。
青少年应该立足于通俗,减少庸俗,面向崇高。
范成大,南宋诗人。
贾岛,当代诗人,被称为“诗囚”。
学理之意--学科上的原理或法则;学术之意---专门而系统化的学问;学力之意:学问的功夫造诣。
义理之学----即论究言论文章及其内容道理的学问;普遍皆宜的学说道理;讲求经义与探究名理的学问。
老子,道---世界本体之道;孔子,道---法则、原则、准则、规则。
司马迁,聪明---参前视远,知事穷理。
价值:人们主观需求与客观有用属性的交叉统一。
《尚书·说命上》: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
丝质染色比附国家政治善恶。
帝辛:商纣王,最后一个帝王。
福建—寿山石;广东—端砚;安徽—翕砚,山西汾河—澄泥砚。
中国哲学是中华名族理性思维的智慧之学。
观念文化:物质形态文化、智能形态文化、规范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
《尚书》以知、智为明哲内涵提出哲学的初步概念。
《虞书·尧思.》以聪明文思为主体。
皋陶:知人、安民。
知人:人君体识民众的政治之道。
安民:人君治理国家的为政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