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示例

合集下载

柔性路面设计C

柔性路面设计C

8路Leabharlann 结构组合示例:公路名称 累计轴次(万次) 面层(cm) 基层(cm) 底基层(cm) 沈大高速公路 1800 5中粒+5粗粒+5沥碎 20水泥砂砾(矿渣) 15~39砂砾(矿渣) 沪宁高速公路 2800 广佛高速公路 1900
4中粒+6粗粒+6沥碎 4中粒+5粗粒+6沥碎 30二灰碎石 30二灰土 25水泥碎石 28水泥土
21
三、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时使用累计当量轴次的概念。 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l00kN为标准轴载,以 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
当把各种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时,为使换算前后轴载对
路面的作用达到相同的效果,应该遵循原则:换算以达 到相同的临界状态为标准;
22
23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 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
ni,按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P i N C1C2ni P i 1
k
4.35
24
25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 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ni,按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 用次数N´ :
一、路面弯沉、拉应力的计算图式
A点是路表弯沉的计算点,位于双圆均布荷载的轮隙中间
11
应力最大点在B和C两点之间
可分别计算点B、D、C、E的应力,然后确定最大应力。
12
二、容许弯沉与设计弯沉值
弯沉值的大小反映了路基路面的强弱,在相 同车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弯沉值愈大,则
路面抵抗弯沉变形的能力愈弱,反之则强。
1
2、组合规律:在进行路面结构组合时,各结构层应按照强 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整个结构层材 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 结构层适宜厚度,沥青层推荐厚度。

道路路面结构图

道路路面结构图

25cm
h
20
15
行车道结构层

15
20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GO
60 A1 填土 7 5
75
20
A5 25 15 5
A4
45
中央分隔带结构图
10 7 5
A3
18
A2
7.5
go
go幻灯片 15
3.路面工程量计算
以一幅每延米为单位计算: (1)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长(750+175-10)cm,厚5 cm.
=0.1552m3 下部分为平行四边形:长198-25=173cm 高20-8=12cm。 V1= 1.73 ×0.12×1=0.2076m3 V=V1+ V2=0.1552m3+0.2076m3=0.3628m3
培路肩土方,分两部分
上部分厚5cm:上底60cm, 下底60+5*1.5=67.5cm V1= 〔(0.6+0.675) /2 〕 ×0.05 ×1 =0.0319m3 上部分厚5cm:上底67.5cm, 下底50+40*1.5-15-20=75cm V2= 〔(0.675+0.75) /2 〕 ×0.35 ×1 =0.2494m3 V=V1+V2= 0.0319m3+ 0.2494m3 =0.2813m3
2.路面结构图
沥青混凝土5cm
沥青碎石7cm 级配碎
h
行车道结构层
20
25cm
沥青混凝土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1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20cm 50 培路肩
10 15 20 5
15
20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10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基横断面在路基顶面铺筑面层结构,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所组成。

分为:1、槽式横断面 2、全铺式横断面图1-5路面横断面形式a) 槽式;b) 全铺式1-路面;2-土路肩;3-路基;4-路缘石(侧石);5-加固路肩二、路拱及路拱横坡度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

等级高的路面,平整度和水稳定性较好,透水性也小,通常采用直线型路拱和较小的路拱横坡度。

等级低的路面,为了有利于迅速排除路表积水,一般采用抛物线型路拱和较大的路拱横坡度。

表1-10列出了各种不同类型路面的路拱平均横坡度。

选择路拱横坡度,应充分考虑有利于行车平稳和有利于横向排水两方面的要求。

在干旱和有积雪、浮冰地区,应采用低值,多雨地区采用高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或路面较宽,或行车速度较高时,或交通量和车辆载重较大时,或常有拖挂汽车行驶时,应采用平均横坡度的低值;反之则应取用高值。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路拱横断面。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作成中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肩方向排水。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分别单独作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路拱,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二个方向排水。

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

但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结构时,应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路面横坡度。

三、路面结构层划分及其作用1、层次划分面层(上、中、下面层)基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如图1-6所示。

图1-6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6-土路肩2、要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图文

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图文
用半刚性基层组成的路面称为半 刚性路面。 特点:介于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之 间。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二、路面工程应满足的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足够的稳定性 3.抗滑性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4.耐久性 5.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M/KM 6、环保性
设计宽度内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 形成浅槽。也可采用培槽方法,在路 基两侧培槽,或半填半挖的方法培槽。 特点:路面厚度均匀,节省材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全铺式断面 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部铺筑路面。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时为了将路
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在全宽范 围内铺筑基层材料,保证水分由横向排 入边沟。 适用:用于路基较窄的中级或低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3、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 计方法的相似性,可分为: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
路面。 特点:刚度较小
抗弯拉强度较小 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切强
第三篇 路 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一、路面的定义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
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二、路面断面与宽度 1、路面的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槽式断面 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车道及硬路肩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三、影响路面结构稳定的因素 1.大气水分与路基湿度状况 2.气温周期变化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一、刚性路面设计交通组成表车型前轴重后轴重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小客车1800 解放CA10B 19.40 60.85 1 双—300 黄河JN150 49.00 101.60 1 双—540 交通SH361 60.00 2×110.00 2 双130.0 120 太脱拉138 51.40 2×80.00 2 双132.0 150 吉尔130 25.75 59.50 1 双—240 尼桑CK10G39.2576.001双—180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161100ni i iisP N N 式中:s 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i P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i=1;单轴—单轮时,按式43.031022.2iiP 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2.051007.1iiP ;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2.081024.2iiP 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车型iP iiN 16)(PP N i i i解放CA10B 后轴60.85 1 3000.106 黄河JN150前轴49.00 43.03491022.2540 2.484 后轴101.6 1540696.134 交通SH361前轴60.00 43.03601022.2120 12.923 后轴2110.0022.052201007.1120118.031太脱拉138 前轴51.40 43.0340.511022.2150 1.453 后轴280.00 22.051601007.1150 0.969 吉尔130 后轴59.50 1 240 0.059 尼桑CK10G后轴76.00118002.230 161)(PP N Ni i ini 834.389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max R
R
sp
Ks
sp ——结构层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由试验确定。
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与材料的疲劳特性有关。
R
sp
Ks
Ks
0.09 Aa
N 0.22 e
/
Ac
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0.35
N 0.11 e
/
Ac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疲劳开裂 剪切开裂 收缩开裂 反射开裂
泛油、磨光
拥包、波浪
车辙
泛油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
龟裂、坑槽
网裂
1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开裂和变形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
(1)疲劳开裂
r r
[[rRrR]]
—拉应力(结构层开裂)
(2)车
辙 LC [LCR ]—永久变形
高速、一级公路15mm 二级、三级公路20mm
高速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1.00
2 0.70~0.85 0.50~0.75
3 0.45~0.60 0. 50~0.75
≥4 0.40~0.50

2沥青路面设计依据
4.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等级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满足结构层层间结合要求
沥青结合料层之间应设置粘层;沥青结合料层与基层层 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与沥青结合料面层之间应设置沥青 碎石、级配碎石联结层。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为20~30cm

18种常用路面结构大样图

18种常用路面结构大样图
牡丹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负责人}校 核}设 计}室 主 任}设 计 号}工程名称}图 号}日 期}阶 段}图}名}人行道结构大样图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20cm6%水泥稳定砂砾3cmM7.5水泥砂浆4cm砼彩砖人行道结构大样图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20cm6%水泥稳定砂砾3cmM7.5水泥砂浆4cm玄武岩面砖15cm6%水泥稳定砂砾20cm水泥砼(抗弯拉强度>4.0Mpa)20cm10%石灰土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15cm5%水泥稳定砂砾支路道路结构大样图18cm6%水泥稳定砂砾20cm水泥砼(抗弯拉强度>4.0Mpa)18cm10%石灰土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街坊道路结构大样图人行道1010绿地C15现浇水泥混凝土62x10x20cm花岗岩条石10201010花池缘石大样图人行道坡向标准横断面图一人行道坡向201515207020181856人行道车行道75×12×35cm花岗岩立缘石道路缘石结构大样图C15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车行道75×12×35cm花岗岩立缘石C15现浇水泥混凝土道路缘石结构大样图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10cm砂垫层10cmC20水泥砼人行道结构大样图(方案三)人行道结构大样图(方案二)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15cm6%水泥稳定砂砾12cm水泥砼(抗弯拉强度>4.0Mpa)注:1、人行道以1%坡度坡向车行道,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实际在保证最小排水坡度情况下适当调整。3203204427271.5%(直)1.5%(直)1.5%(直)1.5%(直)人行道50x12x15cm花岗岩平缘石平缘石大样图50x12x15cm花岗岩平缘石3cmM7.5水泥砂浆平缘石大样图人行道7人行道C15现浇水泥混凝土252012810102018185625201281010201515207025151213道路基层基层拉杆பைடு நூலகம்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的处理注:尺寸单位以米计,拉杆采用螺纹钢筋,直径25毫米,长70厘米,间距40厘米。胀缝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混凝土板厚 H>3不小于0.20基层>1.5>1.5人行道车行道75×12×25cm花岗岩立缘石道路缘石结构大样图C15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车行道75×12×25cm花岗岩立缘石道路缘石结构大样图C15现浇水泥混凝土1010121525128101020181856102512810201515701020人行道车行道75×12×25cm花岗岩立缘石道路缘石结构大样图C15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车行道75×12×25cm花岗岩立缘石道路缘石结构大样图C15现浇水泥混凝土25128131025128132018181020151570205620cm6%水泥稳定砂砾20cm水泥砼(抗弯拉强度>4.0Mpa)30cm砂砾垫层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支路道路结构大样图20702030车行道人行道树穴树穴C15现浇水泥混凝土62×10×20cm花岗岩树穴条石道路树穴结构大样图C15现浇水泥混凝土101010102010125板长注:树穴腐植土换填厚度不小于0.5米。

路面结构详大样图:

路面结构详大样图:

讲路工程之阳早格格创做
F、路里结构安排
路里结构详大样图:
2、排火工程
1)雨火管战污火管均单侧安插,雨火管敷设正在讲路北恻缓车讲下,40米讲路段距白线7.0米,36米讲路段雨火管距白线5.5米.污火管敷设正在讲路北侧缓车讲下,40米讲路段距白线7.0米,36米讲路段雨火管距白线5.5米.雨污火管讲均采与大启掘动工.
2)雨火管管径为Φ300~Φ1200mm,均采与国标钢筋混凝土I级启插管,O型橡胶圈接心,其中Φ300~Φ500管采与1350砼管基,Φ600~Φ1200管采与1800砼管基.雨火心采与36X48cm边沟式,与窨井对接受为Φ200mm国标钢筋混凝土I级启插管,i≥1%,火泥砂浆接心,3600砼包管.
3)污火管讲管径为mm,均采与国标钢筋混凝土I级启插管,O型橡胶圈接心,采与1350砼管基.接叉井内污火管采与自应力管,接心没有得正在窨井内.
3、管井
污火查看井采与Φ700、Φ1000、Φ1250圆形查看井、雨火查看井均采与Φ1000、Φ1250圆形查看井及矩形曲线、三
通、四通井,井里标下与侧石顶仄.。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在冰冻地区潮湿、过湿路段应设置防冻层,并进行防冻层验算。 (2)功能层材料可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粒料以及水 泥或石灰煤渣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等。各级公路的排水功能层应视 具体情况,使功能层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或铺至路基同宽。 1)防冻功能层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粒料类材料,通过0.075mm筛孔颗粒含 量不宜大于5%。采用煤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20%;2)采用碎 石和砂砾功能层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层厚度相协调,一般最大粒径应不 超过结构层厚度的1/2,以保证形成骨架结构,提高结构层的稳定性;3) 为防止路基污染粒料功能层或为隔断地下水的影响,可在路基顶面设土工 合成材料的隔离层。 (3)功能层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50~200mm,重冰冻地区潮 湿、过湿路段可为300~400mm。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 3.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模量比 宜在1.5~3之间;基层与底基层的模量比不宜大于3.0;底基层与土基模 量比宜在2.5~12.5之间 ➢ 4.对刚性基层应采取措施加强沥青层与刚性基层间的紧密结合,并提 高界面抗剪强度和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以增加沥青层抗剪切、推移 变形的能力 ➢ 5.为防止雨雪下渗,浸入基层、土基,沥青面层应选用密级配沥青混 合料。当采用排水基层时,其下均应设防水层,并设置结构内部的排水系 统,将雨水排除路基外 ➢ 6.为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 状态,下列情况下的路基应设置功能层: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 8.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 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 路面结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
(1)沥青层之间应设粘层,粘层沥青宜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 热沥青或橡胶沥青,洒布数量根据选用的粘层油类型以现场试验确定。乳 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宜为0.3~0.5kg/m2;(2)各种基层上应设置透层 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稀释沥青、乳化 沥青等。洒布数量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粒料基层应透入3~6mm为宜。 (3)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4)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 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洒布粘层沥青,宜用热沥青、改性热沥青、改性乳化 沥青或橡胶沥青。(5)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茬处,宜喷涂粘结沥 青。(6)双层式半刚性材料层宜采取连续摊铺、碾压工艺,增强层间结 合,以形成整层。

第五节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实例讲解

第五节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实例讲解

5.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实例讲解5.1路面结构层的组成路面结构层应适应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道路结构层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规律,结构层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路面结构层适应施工要求,分层铺筑而成,分成三个层次面层、基层、垫层。

路面各结构层的组合要遵循的原则:1、按强度组合,各结构层强度自上而下递减(抗变形能力、稳定性也递减);2、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各结构层面的结合,提高路面的整体性,防止产生层间滑移,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整体性;3、层数、层厚应适当。

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构层。

沥青路面可分两层或三层铺筑,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可分成上下两层铺筑,。

但是砂石路面上铺筑的磨耗层、保护层、简易沥青表面处治,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应为面层的组成部分。

修筑面层的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碎石混合料、整齐或半整齐块石、水泥混凝土嵌锁式块料。

柔性结构层主要包括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刚性结构层主要指水泥混凝土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

半刚性结构层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

基层在面层之下,与面层共同把行车荷载传递到底基层、垫层和土基,起承重作用的结构层次。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水稳性、抗冻性、抗冲刷、收缩性小、良好的平整度和与面层结合性好。

石灰、水泥或沥青稳定土、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砾石、块石、圆石,各种工业废渣(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组成的混合料。

垫层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具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的作用,还起到扩散行车荷载应力和变形作用,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

垫层使用的材料,砂石、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路面结构综合设计图

路面结构综合设计图

技术要求:1.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

2.泥结碎石层面是以碎石做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将土与碎石拌和均匀,经压实修筑成一体结构。

3.面层材料石料一般用机械式或人工碎石。

石料等级不低于4级,碎石材料强度应均匀一致,其颗粒形状最好接近于正方形、长条、扁形的含量不宜超过20%,土塑性指数以10~12为宜,用土量在15%以下。

4.公路路面技术标准:路面宽22米,路拱横坡3%,路堤边坡度1:1.5.5.路面各层分层铺筑,每层铺筑15~16厘米进行碾压技术要求:6.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

7.泥结碎石层面是以碎石做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将土与碎石拌和均匀,经压实修筑成一体结构。

8.面层材料石料一般用机械式或人工碎石。

石料等级不低于4级,碎石材料强度应均匀一致,其颗粒形状最好接近于正方形、长条、扁形的含量不宜超过20%,土塑性指数以10~12为宜,用土量在15%以下。

9.公路路面技术标准:路面宽22.5米,超高坡度2%,路堤边坡度1:1.5.10.路面各层分层铺筑,每层铺筑15~16厘米进行碾压。

技术要求:11.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

12.泥结碎石层面是以碎石做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将土与碎石拌和均匀,经压实修筑成一体结构。

13.面层材料石料一般用机械式或人工碎石。

石料等级不低于4级,碎石材料强度应均匀一致,其颗粒形状最好接近于正方形、长条、扁形的含量不宜超过20%,土塑性指数以10~12为宜,用土量在15%以下。

14.公路路面技术标准:路面宽22米,路拱横坡3%,路堤边坡度1:1.5.15.路面各层分层铺筑,每层铺筑15~16厘米进行碾压技术要求:16.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

17.泥结碎石层面是以碎石做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将土与碎石拌和均匀,经压实修筑成一体结构。

18.面层材料石料一般用机械式或人工碎石。

石料等级不低于4级,碎石材料强度应均匀一致,其颗粒形状最好接近于正方形、长条、扁形的含量不宜超过20%,土塑性指数以10~12为宜,用土量在15%以下。

路面结构型式

路面结构型式

路面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1主线抬高路段新建路面,如图1(干湿类型为干燥)和图2(干湿类型为中湿):
5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6C)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
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5C)
下封层
16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水泥稳定碎石
图1 主线抬高路段新建路面结构形式
5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6C)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
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5C)
下封层
16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未筛分碎石
图2主线抬高路段新建路面结构形式
2扩建路面结构图
h厚加铺层
26㎝水泥混凝土
2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0㎝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未筛分碎石
图3 扩建路段路面结构形式
h厚加铺层
26㎝水泥混凝土
2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未筛分碎石
图4 扩建路段路面结构形式
h厚加铺层
26㎝水泥混凝土
2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未筛分碎石
图5扩建路段路面结构形式。

复合式路面铺装典型结构

复合式路面铺装典型结构

复合式路面铺装典型结构技术手册重庆中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编制2009年2月目录1. 前言 (3)1.1 目的 (3)1.2 复合式路面铺装的主要问题 (3)1.3 铺装思路 (3)2.目前常用的复合式路面铺装结构 (4)2.1 常用复合式路面铺装结构一 (4)2.1.1铺装结构说明 (4)2.1.2方案特点 (4)2.2 常用复合式路面铺装结构二 (4)2.2.1铺装结构说明 (5)2.2.2方案特点 (5)3.推荐的复合式路面铺装方案 (5)3.1 建议铺装结构一 (5)3.1.1方案说明 (6)3.1.2 方案特点 (6)3.2 推荐铺装结构② (6)3.2.1方案说明 (7)3.2.2方案特点 (7)复合式路面铺装(白改黑)典型结构1. 前言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治是比较复杂的技术,需要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情况,进行详细检测分析以后,才能确定方案,原则上必须经过有经验的单位及技术人员进行修复或改建技术。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充分注意其适宜的使用条件。

1.1 目的根据常用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表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加铺,俗称“白改黑”或“白加黑”)常用的铺装结构方式,并结合国内大量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建议以下复合式路面加铺方案。

1.2 复合式路面铺装的主要问题(1)反射裂缝问题反射裂缝是“白改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水泥混凝土板的切缝,以及断板、断角导致的板缝(如处理不好)均容易导致应力集中使铺装层产生开裂。

(2)层间粘结问题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不良,导致沥青层出现推移、拥包等病害。

1.3 铺装思路(1)采用中间层,以抑制或者抵抗反射裂缝。

一般常采用防水卷材、格栅、应力吸收层等;(2)采用粘结力强的材料作为层间粘结层,尤其在弯道和长下坡路段,以增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水泥路面的粘结,使路面成为有效的整体;(3)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可采用加筋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凝土、橡胶沥青混凝土等。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 试验数据处理1.1 路基干湿状态和回弹模量1.1.1 路基干湿状态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顶面高度0.98m~1.85m。

查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可知IV5区H1=1.7~1.9m,H2=1.3~1.4m,H3=0.9~1.0m,本路段路基处于过湿~中湿状态。

1.1.2 土基回弹模量1) 承载板试验表1.1 承载板试验数据承载板压力(MPa)回弹变形(0.01mm)拟合后的回弹变形(0.01mm)0.02 20 100.04 35 250.06 50 410.08 65 570.10 80 720.15 119 剔除0.20 169 剔除0.25 220 剔除计算路基回弹模量时,只采用回弹变形小于1mm的数据,明显偏离拟合直线的点可剔除。

拟合过程如图所示:路基回弹模量:2101011000(1)4nii nii pDE lπμ===-=∑∑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表1.2 弯沉试验数据测点 回弹弯沉(0.01mm )1 1552 1823 1704 1745 1576 2007 1478 1739 172 10 207 11 209 12 210 13 172 14170根据试验数据:l =15.85(0.01mm)S =l20.56(0.01mm)式中:l ——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S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 l i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 n ——测点总数。

根据规范要求,剔除超出(2~3)l S ±的测试数据,重新计算弯沉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代表弯沉值:1174.79 1.64515.85200.86(0.01mm)a l l Z S -=+=+⨯= lZ a 为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2.0,二、三级公路取1.645,四级公路取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示例
1.美国AASHTO 2002年推荐路面结构组合
在2002年版设计指南的建议中推荐了四种基本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1)传统的无结合料粒料基层路面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适合任何交通量道路条件。

该类结构组合根据路基土承载能力(等效回弹模量M r)及粒料层所用材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2种:
1)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
2)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当等效回弹模量M r>62MPa时,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M r<62MPa时,一般需要进行路基土处治,处治深度15.2~30.5cm。

(2)全厚式沥青路面
全厚式沥青路面适合于路基土M r大于62 MPa的任何交通量的道路。

(3)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适合于任何交通量的道路。

根据路基土M r情况及使用粒料层材料情况,又细分为以下4种:
1)沥青层+厂拌沥青碎石+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2)沥青层+厂拌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3)沥青层+路拌沥青碎石十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4)沥青层+路拌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以上结构根据路基土承载能力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路基土处理。

M r>62MPa时,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M r < 62MPa时,可以进行路基土处治,也可以不进行处治。

因此,实际上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有8种类型。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根据水稳基层下卧粒料底基层或者是否处治路基土又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沥青面层+水稳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无须处治路基土;
2)沥青面层+水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无须处治路基土;
3)沥青面层+水稳基层+处治路基土(M r>62MPa,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

2.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推荐的常用路面结构组合
根据使用经验和理论计算,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按各气候分区推荐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的路面典型结构,见表3.3.9~16,供各地区参考。

(1)东部温润季冻区中的Ⅱ
1、Ⅱ
2
、Ⅱ
3
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9~10)
表3.3.9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推荐结构
表3.3.10 二级、三级公路推荐结构
(2)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的Ⅲ1、Ⅲ2、Ⅲ3、Ⅲ4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11~12)
Ⅲ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 河谷盆地有次生黄土分布,边坡稳定不如典型黄土。

自然病害:翻浆、冲沟、泥石流。

对公路的影响是春季翻浆,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病害。

Ⅲ1a(雁北张宣副区) 石灰岩分布广,筑路材料多。

自然病害有翻浆、泥石流、水毁。

对公路影响有冬季有冻胀、春季翻浆相当严重。

表3.3.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
表3.3.12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
(3)东南湿热区(IV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13~14)
表3.3.1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
表3.3.14 二级、三级公路推荐结构
(4)西南潮暖区(Ⅴ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15~16)
表3.3.1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推荐结构
表3.3.16 二级、三级公路路面推荐结构
注:1.表中的厚度单位为cm,
2.路面结构符号的意义如下:
①AC--密级配沥青砼;;AM--沥青碎石混合料;LSM--大粒径沥青碎石;SMA—沥青马蹄脂
②CGA--水泥稳定粒料类基层;CS--水泥稳定土;CLS--水泥石灰土;
③LFGA--二灰稳定粒料类基层;LFS--二灰土;
④GA--集料; CR--级配碎石;SG--集料类;
⑤Lco--贫砼;
⑥?--计算层。

其它符号说明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以上为在全国调查后,部分地区总结归纳出的推荐路面结构组合,北部多年冻土区(I区)、西北干旱区(VI区)及青藏高寒区(VII区)等地尚空缺。

各省、市、地区可结合当地的交通量, 筑路材料, 自然条件, 施工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结构类型, 其结构厚度应按设计规范的方法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