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经典问答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经典问答题解析
1.管理及其性质。★
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表现为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答: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
(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中以效益逻辑为重要标准,而“非正式组织”中以情感逻辑为重要标准。
4.企业再造理论。★
答: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一书,提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流程再造,引起世界企业界的轰动。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答:美国工程师泰罗,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六大方面)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专业化
5、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部门化设立的基础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6.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答:霍桑实验是梅奥及其同事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以实验法来研究管理问题,用以确定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开创了用实验法研究管理学的先河。霍桑实验历时8年,分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
4、观察试验。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7.企业文化理论。★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有三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2)制度文化-企业作风、行为规范;(3)物质文化-外显现象,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的功能:(1)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2)对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3)对员工行为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8.计划工作的特征。★
答:(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2)主导性,要使所有的其他管理职能发挥效用,理所当然的首先安排计划。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9.目标管理及其特点和优越性。★
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说是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
(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10.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答: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目标设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等四个阶段8个步骤。
1、目标建立。包括两个步骤
(1)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2、目标分解。包括三个步骤
(1)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目标。
(2)部门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3)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
3、目标控制。包括两个步骤:
(1)实施行动计划。
(2)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方面和个人反馈。
4、目标评定。目标管理注重结果。
11.决策的基本原则。★
答:(1)满意原则,决策者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都能准确预测,只能达到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
(2)分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部分级进行,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决策的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反映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客观要求。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整体效用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
12.特尔菲法。
答:特尔斐法—是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它克服了头脑风暴法的专家情面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更具客观性。其过程是聘请10-15位专家,通过函询的方法,经过几轮的反馈,有专家们得出预测或决策的意见。特尔斐法有三个特点:匿名性,多轮反馈,统计性。
13.决策地位和作用。★
答:(1)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一个组织管理工作成效大小,首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
(2)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决策贯穿于组织各个管理职能之中,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每个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决策。
14.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15.组织工作原则。★
答:(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16.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答:企业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一些不适合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和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17.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
答:(1)企业规模的大小。
(2)公司产品种类。
(3)公司经营单位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品的市场范围。
(4)公司发展战略。
18.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及其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