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生物灭绝是一件令人无比痛心的事情,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地球本身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一个说法:“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造成这次灭绝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进行了过多的干预。
想要分析生物灭绝的原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物进化史上五次比较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吧。
第一次生物大绝灭是著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这次生物大灭绝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终结,同时也为哺乳动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次灭绝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行星冲撞地球。
颗粒进入了大气层中,导致大气变得更加稠密,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地面上,地球的温度迅速降低,植物无法生长,素食动物没有了能量来源,逐渐消亡,大型肉食动物也随之逐渐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绝灭事件是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海洋生物,海平面下降之后又再次上升,并且出现了大面积的缺氧海水。
第三次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灭绝的可能原因包括大量可燃冰的泄漏、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的改变等等。
第四次是泥盆纪后期生物大灭绝,这次灭绝的主要是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不受太多的影响。
此次灭绝持续时间较长,原因难以辨识,可能的原因是泥盆纪时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地球进入了卡鲁冰河时期。
第五次是奥陶纪——志留纪生物大灭绝,地球上部分科、属灭绝。
其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了南极地区,全球环流发生改变,地球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天灾、人类干预、生物本身、环境变化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远古时期一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体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
而对于生物的灭绝这个问题,恐怕背后的原因也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很难说是每个纯粹的或者单一的原因导致了某一个物种的绝灭。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物种大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包括大型物种的急剧减少或消失,地球上曾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原始细菌大灭绝、古生物大灭绝、古新统大灭绝、白垩纪灭绝和第五次物种大灭绝。
原始细菌大灭绝是地球上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大约在38亿年前,原始地球表面因着阳光、大气和水的结合,生物开始存在,但是后来大气中温度开始变高,紫外线辐射会让原始微生物丧失营养源,最终发生大灭绝。
古生物大灭绝,大约发生在5亿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太过剧烈,导致海拔过高、气温过低,大量物种死亡,古生物大灭绝后,许多物种在海岸线和河流边缘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物种也开始多样化。
古新统大灭绝,大约发生在3亿7千万年前,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是因为冰川定居活动过强烈,环境恶化,大量物种死亡,此次大灭绝后,许多物种如爬行动物、陆地鱼类、节肢动物等得以生存。
白垩纪大灭绝,大约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此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加上极端气候环境,大量物种无法适应地球气候,最终死亡;但是此次大灭绝使得龙虾、龟甲等有壳动物得以走出灭绝的阴影,开始新的生存征程。
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大约发生在11.5万年前,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是冰河世纪,气温突然下降,大量物种死亡,从而改变了地球原有的生态状况;此次大灭绝后,晚期活动高度发达的大型动物,如猛犸象、恐龙等物种,大都死亡,更好地给后来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
这历史悠久的5次物种大灭绝,是物种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历史关卡,它们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状况,也使生物多样性获得了新的活力,在不断的洗牌中,有些物种出现,有些物种消失,从而形成了全新的生态系统。
而当前,有些独特的物种受到破坏,正处在受到灭绝的边缘,此时此刻,有责任的人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物种,避免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总之,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改变了地球及其物种多样性,它们代表了一块漫长又复杂的拼图,仅凭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这一点,就足够让人感到惊讶。
解析地球史上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
解析地球史上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地球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件。
其中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很多生物种类消失。
下面我们就解析一下这五次灭绝事件。
一、第一次灭绝事件时间:4.5亿年前原因:非自然灾害受灾生物:80% 海洋生物前古生代晚期,地球主要由海洋生物组成。
但是,在4.5亿年前,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海洋氧气的缺失,造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了80%的海洋生物灭绝,其中包括了许多早期的植物和动物。
二、第二次灭绝事件时间:2.5亿年前原因:温室效应与海洋酸化受灾生物:约70% 海洋生物和57% 的陆地生物二叠纪中期,全球气候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其中包括了大规模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
导致了温室效应与海洋的酸化,使得大量生物种类消失。
其中包括了三叶虫、海藻等。
三、第三次灭绝事件时间:2.05亿年前原因:氧气缺乏受灾生物:50% 海洋生物在三叠纪早期,由于陆地上大规模的喀斯特现象和一系列的火山爆发,使得不少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了氧气缺乏,从而使得大约50%的海洋生物无法生存。
四、第四次灭绝事件时间:6千万年前原因:陨石撞击地球受灾生物:75% 地球生物物种在白垩纪晚期,地球受到了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击,造成了海啸、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在这一次事件中,大约75%的地球生物物种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其中包括了恐龙等绝大部分古生物。
五、第五次灭绝事件时间:1万年前原因:人类活动受灾生物:30% 左右的陆地生物以及50% 左右的淡水和海洋动植物由于人类的大量开发,使得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现代化以来,这种人类活动已经到达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导致了大量生物灭绝。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灭绝的速度将会远远快于演化的速度。
总的来说,灭绝事件是地球发生的一次次巨大的变革,在人类活动不断扰动生态平衡之下,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需要更加重视保护环境、珍惜自然,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
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史上五次生物大灭
• • • •
4、三叠纪——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三叠纪地貌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 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 中消失。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 志。 。
5、千5 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 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 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 件最为著名,因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 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 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 提供了契机。 。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2、泥盆纪——鱼类的时代
泥盆纪地貌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 在距离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泥盆 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 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 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从总 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 先——四足类(四足脊椎动物)的出现。
地球生物五次大灭绝 自寒武 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 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 至少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 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
1、奥陶纪——海洋无脊物动物的全 盛时期
奥陶纪地貌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 陶纪末期,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 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大片的冰川使 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 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 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 85%的物种灭绝。
3、二叠纪——生物圈重大变革时期
二叠纪地貌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 种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 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 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 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其他各次 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二叠纪物种大灭绝原因猜想 火山爆发说: 陨石撞击说: 甲烷说:
地质历史上发生的生物大灭绝
地质历史上发生的生物大灭绝地质历史以来,地球上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是奥陶纪大绝灭:发生在奥陶纪末期,距今约4.4亿年前。
据统计,当时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动物、苔藓虫、众多的珊瑚等海生无脊椎动物100多个科、600多个属绝灭。
分析其原因:认为在奥陶纪晚期全球气候明显分带,并发生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海沉积;此外,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大冰期,全球海平面大规模下降,出现了大规模的海退。
也有人提出与古大西洋洋盆的扩张与收缩有关。
第二次是泥盆纪大绝灭:发生在泥盆纪晚期,距今约3.7-3.5亿年前。
主要的造礁生物——造礁四射珊瑚和造礁海绵类动物完全消失,腕足类、鱼类、浮游藻类等物种大量绝灭。
据统计,仅海生无脊椎动物共有100多科、约600个属绝灭。
分析其原因:认为由于造山运动、海平面变化、缺氧事件,遗迹可能的天体撞击,造成全球性生物事件在泥盆纪内反复发生。
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突然绝灭和大量辐射,它们又多余标志缺乏氧气而形成的黑色岩密切相关。
该灭绝事件为五次物种大灭绝中时间持续最长的。
第三次是二叠纪大绝灭:发生在二叠纪末期,距今约2.5亿年前。
是公认的迄今已知的真个显生宙6亿年演化史上最大的绝灭事件。
这次事件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四射珊瑚全部成员灭绝了、床板珊瑚大部分成员消亡了;原生动物门筳类完全灭绝了;软体动物头足类大部分物种消亡了,仅剩几个少有的物种衍生到三叠纪。
腕足类的有铰纲几乎武安不灭亡;棘皮动物门中海蕾纲和海百合纲的3个目全部灭绝。
陆生植物在这次事件中亦有大量消亡。
据统计,仅海洋动物有200多个科绝灭,仅海洋无脊椎动物就有700个属灭绝。
发生在二叠纪末期的大绝灭事件,在生命演化史上的影响是明显的。
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有完满的解释,已经提出的原因大致归纳为:海洋气候的变化,海水盐度的变化,地球地磁极倒转,宇宙射线的爆炸,超新星的爆发,小星体的陨击等。
不过,造山运动的影响、大规模海平面的变化、气候的分异和变化的综合作用,似乎是二叠纪大绝灭的直接起因。
生物大灭绝的可能原因
生物大灭绝的可能原因生物大灭绝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的现象。
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已经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为“五次大灭绝”,即奥陶纪大灭绝、波拿马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和白垩纪大灭绝。
虽然每次大灭绝事件的具体原因仍然存在争议,但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地质学证据和气候模型等手段,逐渐揭示出了可能导致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原因:1.突发的地质灾害:地壳活动中的火山喷发、地震、隆起或下沉等突发地质事件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冲击,破坏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是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长期的气候变暖或变冷,以及海平面的变化、气象灾害等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地质活动引发的海平面变化:大规模的地质活动,如板块构造的变动、火山喷发引发的巨大岩浆流等都可能导致海平面的迅速升降,破坏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
4.外来物种入侵:进化中的生物界存在物种灭绝和新物种产生的过程,但人类活动的不当介入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大量涌入,破坏原生物种的平衡,从而导致大规模灭绝。
5.极端环境事件:例如陨石撞击地球等极端事件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冲击是巨大的,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生物死亡和灭绝。
6.氧气水平变化:氧气水平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氧气含量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大量物种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
7.活动物种的突发变异:一些活动物种突然经历显著的遗传变异,可能对其生存环境和其他物种产生不可预知的冲击,导致大规模的生物死亡。
8.全球性的污染和环境破坏: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剧了生物灭绝的速度和规模。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水体污染、土地退化等因素,都直接威胁到物种的生存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原因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其他原因的出现,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崩溃链。
而且,地质历史上的大灭绝事件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生物多样性。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史上有五次重大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它们是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转折点,使生物多样性从原来的稳定状态发生了变化,并为下一次物种演化做好了准备。
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45亿年前的贝壳纪时期,科学家认为,这次灭绝是由于太阳系的形成,大气中的热量和辐射增加,导致当时大量生物灭绝。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370万年前的泥盆纪早期,因为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量的动物灭绝,有一些物种仅存下来一代,另一些物种没有受到影响,从而催生了新的物种。
第三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50万年前的中生代,这次灭绝是由于一颗巨型外来行星撞击地球,满天的浮尘和火山灰覆盖了大部分的大陆,被认为是导致此次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它出现在白垩纪末期,由于这次灭绝,海洋中形成了一片大面积的死水,大量海洋生物灭绝,物种多样性减少。
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它比前
几次大灭绝事件更具破坏性,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灭绝,而新物种也开始诞生,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动物多样性。
由以上介绍可知,在进化史上有五次重大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它们是贝壳纪时期的太阳形成,泥盆纪早期的气候变化,中生代的外来行星撞击,白垩纪末期的海洋大灭绝和三叠纪早期的恐龙灭绝。
这些
大灭绝事件使当时的物种发生重大变化,为下一次物种演化创造了条件,这些物种大灭绝构成了生物进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以《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自从宇宙出现以来,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不断演变,但也有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大灭绝是由于各种外部原因引起的,如冰河期的变冷、太阳的辐射、空气污染、大型陨石撞击等,这些都是造成灭绝的因素。
这篇文章将讨论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以及如何影响着我们当今的生态系统。
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500万年前,主要涉及早期微生物。
据研究,这种“特兹灭绝”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增加而引起的,这曾消灭了约90%的海洋生物。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800万年前,影响大多数海洋生物,包括原生动物。
此外,这次灭绝还导致地壳抬升和古大陆拆散,并且催生了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出现。
第三次大物种灭绝发生在大约450万年前,主要影响了大型脊椎动物。
这次灭绝受到太阳活动减弱、大规模冰河期、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四次大物种灭绝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这次事件的重点并不在地球上的动植物,而是在海洋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也被称为“白垩纪灭绝”。
这次最大的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一颗陨石撞击造成的,它消灭了现今所有脊椎动物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并且至今对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次物种大灭绝时期的发生,对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物种大灭绝中,受到太阳辐射、全球变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大型脊椎动物灭绝。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导致地壳抬升和古大陆拆散的关键原因,也推动了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出现。
而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中,显示白垩纪灭绝由于陨石撞击引起,消灭了现今所有脊椎动物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并且至今仍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形成。
因此,这五次物种大灭绝对当今的生态系统可谓是关键的。
在这五次灭绝中,人类可能接触到的唯一一次是第四次物种大灭绝,这次灭绝是由于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所导致的。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物种大灭绝是指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物种在短时间内消失于宇宙之中,近百年以来,关于物种大灭绝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至今发现了共有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古代亚洲灭绝、萨尔苏钙闪石灭绝、史前高盐灭绝、石炭纪-二叠纪灭绝和白垩纪-三叠纪灭绝,每一次都给后世的生物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重要事件。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古代亚洲灭绝,大约发生在6500万年前,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一次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爆发后面导致大气变得恶劣,使大量物种死亡,也影响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进化;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次灭绝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这些灭绝后留下的生物只有少数能够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下来,大部分物种都失去了优势而灭绝。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萨尔苏钙闪石灭绝,发生在3亿7000万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一次行星大规模弹道坠落导致的;当这次行星碰撞时,在大气层中伴随着强烈的爆炸冲击波,大气受到更恶劣的影响,许多物种因此灭绝,有一部分物种逃生至海洋中,而另一部分物种在这次灭绝中无法逃生,最终灭绝。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史前高盐灭绝,这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亿3000万年前,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古代地层中渗透出过多的盐而引起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当大量氯化物渗透到海洋和湖泊中时,会导致海水中溶解氧量大幅下降,使许多底栖生物和水生生物无法在其中生存,最终灭绝。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石炭纪-二叠纪灭绝,发生在250万年前,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导致的灭绝;由于陆地上冰层的增加,表面温度非常低,使大量动植物不再适应这种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不再,最终死亡死灭。
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白垩纪-三叠纪灭绝,大约发生在220万年前,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一次极端气候变化导致的灭绝,而且环境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物种无法应对,最终灭绝,由此带来的灾难也给后世的生物群体带来体量级的影响。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随着地球对自身不断改变,物种不断进化,而物种大灭绝事件也常常发生。
从古生物到现代植物,从古代动物到现代动物,每一次物种大灭绝都是地球生物进化史上不可遗忘的一刻。
那么,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次物种大灭绝?一般而言,发生物种大灭绝的次数一般被认为是五次。
首先是最古老的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也就是古生代的末期物种大灭绝事件。
科学家们估计,这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400万年前,是由于太阳能量减少、浮游生物过剩以及其它未知因素造成地球水位变化而引起的。
这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是地质时期发生的最大规模物种大灭绝,影响了绝大多数古生代的物种,同时也为下一个进化阶段的物种创造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是前寒武纪的末期物种大灭绝事件。
大约在2100万年前,由于太阳能量变化以及气候变暖、植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等因素,这次物种大灭绝导致前寒武纪生物多数灭绝。
尽管事件发生的规模不大,但它为后续物种进化铺建了基础。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石炭纪末期,大约在3500万年前。
这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导致了石炭纪的大部分物种灭绝,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物种进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末期,大约在200万年前。
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是由于冰河期的异常温度变化引起的,而这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也为接下来的物种进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末期,大约在12000年前。
这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洪水事件”,是由于古巴湾开口,大量海水冲淤到北美大陆而引起的,影响了北美大陆上大部分物种,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物种进化奠定了基础。
总之,进化过程中共发生了五次物种大灭绝。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发生,虽然给物种的进化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但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物种进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物种大灭绝是地球上生物密度突然发生巨大变化而导致大量物种迅速消失,同时物种组成也有显著变化的概念。
地球上已被认定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它们分别是第一次大灭绝、第二次大灭绝、第三次大灭绝、第四次大灭绝和第五次大灭绝,它们分别是在一定时期经历的生物浩劫。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大约2500万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是唯一与行星表面构造有关的物种大灭绝事件。
在那一时期,大约有85%的物种经历了毁灭,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地球表面陆质和大气发生巨变。
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第一次大灭绝也可能是由于陨石撞击地球,对地球发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大约541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也称罗马灭绝事件。
在这次物种大灭绝期间,近乎一半的生物类群遭受到严重的毁灭,其中约有90%浮游生物灭绝,而其它有身体的生物也都被消灭。
由于这场大灭绝,原先在生物界里占据重要地位的浮游动物和植物得以发展,这为大型陆地生物的形成提供了机遇。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50万年前的三叠纪末期,这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大规模火山爆发所引起的。
这次火山爆发产生的灰层和火山灰,堵塞了太阳光线,大量物种被消灭,大约有50%的物种被灭绝。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的晚三叠纪末期,此事件也称印度撞击事件。
大量的石头和岩石坠落到地球上,仅仅只有少量物种幸存下来,大量物种被消灭,其中有75%的物种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灭绝。
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也称白垩纪灭绝事件,是进化历史上最为重大的物种大灭绝事件。
大约有90%以上的物种遭受了灭绝,尤其是海洋生物,其中有75%被完全消灭殆尽,白垩纪灭绝事件给生物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都是地球上物种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们既有增长也有灭绝,而大部分物种灭绝正是为了给地球上新物种创造条件而发生的。
从进化角度来看,物种大灭绝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和发展条件,通过物种大灭绝,可以促使物种在复杂环境中的变异和进化,从而实现更好的适应能力。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 .. .论地质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课本里面介绍了七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于:远古宙末、寒武纪末、奥纪末、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末、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
但是现在很多资料都没有将远古宙末和寒武纪末列入生物大灭绝的围。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元古代时期即远古宙末时期,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消失也代表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所以这一说法还未得到真正的确认。
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地球地质史上有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第一次发生在寒武纪与奥纪之交,距今约5.1亿年前。
多种手段绝对年龄的测定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年代为距今6亿8千万年至6亿2千万年。
197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埃迪卡拉动物群确定为前寒武纪晚期的动物群。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是显生物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综上所述,寒武纪是生物大爆发而非生物大灭绝的时期。
因此,我今天着重介绍的是如下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具体容如下:第一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奥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4.39亿年前3、简介: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
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一、引言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给地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
本文将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包括它们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二、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发生在4.35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85%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植物物种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球环境的变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化学物质的释放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陆地植被的损失,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三、第二次大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在2.51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巨大的火山喷发、气候剧烈变化、海洋缺氧以及臭氧层破坏等。
这些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绝灭。
四、第三次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该灭绝事件导致了约75%的陆地物种和约70%的海洋生物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巨大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这些灾难性事件加剧了地球上生物的灭绝速度。
五、第四次大灭绝事件:寒武纪—奥陶纪大灭绝寒武纪—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4.48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60%的海洋物种和34%的陆地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但可能与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
这次大灭绝给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六、第五次大灭绝事件:现代大灭绝现代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中。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编者注:本文旨在探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本文为纯文学创作,任何事件和人物皆为虚构。
一、序言地球历经漫长的岁月与演变,我们所熟悉的生命形态经历了数次大灭绝事件。
这些大灭绝给地球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生命依然顽强地继续着。
然而,在地球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被认为是其中一次最为致命的事件。
二、大灭绝的原因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其原因至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科学家们综合各种证据,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1.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一直在不断变化,而对生物来说,适应环境变化需要时间。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如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2.地质活动:地球的地质活动可能对生物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诸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活动,会引起大规模的灾害,摧毁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种群减少。
3.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过度的砍伐森林、过度捕捞海洋资源、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等都会对生物种群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原因很可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独立存在。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地质活动的增加,进而加剧了灾害的发生;而人类活动也可以加速气候变化及地质活动。
三、大灭绝的影响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影响:1.物种消失:大灭绝会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当某一物种灭绝后,其所处的生态位将会发生改变,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2.生态平衡破坏: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被打破,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恶化,进而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3.生物多样性丧失:大灭绝造成的物种灭绝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很重要,失去了这些物种,生态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
四、解决方案面对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生物大灭绝时间表是指地球上历史上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海洋和陆地上约75%的物种消失。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可能的原因。
第一步: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恐龙统治的时期。
最著名的物种,如霸王龙和三角洲龙也在这一时期消失了。
可能的原因是一颗陨石撞击地球,导致了全球气候剧烈变化和海洋酸化。
第二步: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2.5亿年前)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消失了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导致大量毒气和火山灰进入大气和水中,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三步: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约4.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海洋生物最为严重的一次,约85%的物种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寒冰期导致海洋温度、盐度和氧含量的急剧变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四步:志留纪-泥盆纪灭绝事件(约4.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了70%的海洋生物和30%的陆地生物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大气和海洋中的生态环境恶化。
第五步: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约5.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最早的一次,约65%的海洋生物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和巨浪等,导致环境剧烈变化。
总结: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如陨石撞击、火山活动、氧气含量下降和天灾等。
这些事件使地球上的生态平衡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消失殆尽。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一)奥陶纪物种大灭绝在距今4.39亿年左右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全球气侯变冷,大量结冰,地球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据信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另有一种说法是距离地球6000光年的一颗衰老恒星发生爆炸,强烈的电磁幅射杀死或说致死了绝大多数的浮游生物,食物链因此断裂,因此许多食物链上层物种灭绝(二)泥盆纪物种大灭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晚泥盆纪至早石炭纪之间,据信是中太平洋地函柱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和温室气体,使海平面下降和气候剧变,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约82%的海洋物种灭绝。
而海洋生物的大灭绝,却使两栖类生物得以大量发展。
(三)三)二叠纪物种大灭绝距今约2.5亿年前,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
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科学家认为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变暖、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四)三叠纪物种大灭绝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估计有76%的物种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许多海洋生物消失。
(五)白垩纪物种大灭绝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二大的一次物种大灭绝,约75%--80%的物种灭绝,宣告了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的消失。
据信是一颗十公里宽的小行星碎片抵达地球,在穿越大气层的时候,温度极高,亮度远远超越太阳。
地球表面在其强烈冲击下,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中,遮天蔽日,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植物因没有阳光大量死亡,几乎所有的大型生物都灭亡了。
地球上有过几次生物集群灭绝
地球上有过几次生物集群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数次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次大灭绝事件。
以下是对这些灭绝事件的简要描述:
1.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约4.6亿年前):这是最早的大
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导致了约85%的海洋物种灭
绝。
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
和火山活动等有关。
2.泥盆纪-二叠纪灭绝事件(约2.51亿年前):这是最大规
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约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
陆生物种熄灭。
可能的原因包括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和地壳活动等。
3.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2.54亿年前):这是另一次
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约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生物
种消失。
可能的原因包括大规模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由
于地质运动引起的环境改变。
4.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约2.01亿年前):这是最著名
的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导致约75%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恐龙的主宰地位结束。
该事件可能与巨大的火山
喷发、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有关。
5.白垩纪-始新世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这是最近的
一次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导致约76%的动物物种和
约57%的植物物种熄灭。
最著名的灭绝事件之一是恐龙的
灭绝。
该事件可能与大规模火山喷发、气候变化、陨石撞击和海平面变化等有关。
除了这些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外,地球上还发生了其他较小规模的灭绝事件。
这些灭绝事件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塑造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地质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课本里面介绍了七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于:远古宙末、寒武纪末、奥纪末、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末、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
但是现在很多资料都没有将远古宙末和寒武纪末列入生物大灭绝的围。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元古代时期即远古宙末时期,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消失也代表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所以这一说法还未得到真正的确认。
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地球地质史上有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第一次发生在寒武纪与奥纪之交,距今约5.1亿年前。
多种手段绝对年龄的测定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年代为距今6亿8千万年至6亿2千万年。
197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埃迪卡拉动物群确定为前寒武纪晚期的动物群。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是显生物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综上所述,寒武纪是生物大爆发而非生物大灭绝的时期。
因此,我今天着重介绍的是如下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具体容如下:第一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奥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4.39亿年前3、简介: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珊瑚自中奥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
在奥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纪也已经出现。
奥纪末大灭绝由前、后两幕组成,其间相隔约50 万~100万年。
第一幕是生活在温暖浅海或较深海域的许多生物都灭绝了,灭绝的属占当时属总数的60%~70%,灭绝种数更高达80%。
第二幕是那些在第一幕灭绝事件中幸存的较冷水域的生物又遭灭顶之灾。
如腕足类属的灭绝率为60%,种的灭绝率可达85%。
三叶虫类在这次灭绝中元气大伤,此后再也无法恢复前期的繁荣。
3、灭绝原因:气候变化及其相关事件是造成这两幕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当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及其边缘)发育着广阔的大陆冰盖,当冰盖形成并达到最高峰时,全球大气和海水温度大幅度急剧下降,处于高纬度海域的浅、冷、高密度海水向下及向赤道方向迁移,从而产生了富氧和富营养的冷深水流,海洋环境发生了强烈变化,大洋水体发生翻转。
冰盖形成还使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约50~100 米。
同时,海水的碳、氧稳定也发生显著游移,水圈和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引起强烈的冰室效应,使大陆冰川继续扩大,这些事件的综合效应导致许多生活于温暖水域的生物灭绝。
在50 万~100 万年的冰期,深海里几乎没有多少生物,它们主要生存于凉(冷)水域的浅海海底,繁盛的是与少量笔石、三叶虫相伴生存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
随着大陆冰川的快速消融,大气和海水温度迅速回升,海平面也很快回升,全球规模的海侵和缺氧事件发生了,海中有毒水体随上升洋流侵漫到陆表海域,那些凉(冷)水域中的动物几乎无处藏身,只有少量属种侥幸逃脱,幸存至志留纪,成为崭新生物群繁衍的主力军。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3.67亿年前3、简介: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
表现为陆地面积的扩大,陆相地层的发育,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最重要的是显示出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原始爬行动物——四足类(四足脊椎动物)的出现。
这次灭绝历经两个高峰,间隔100万年,古生物损失惨重。
在晚泥盆世大灭绝事件中,灭绝的科占当时科总数的30%,灭绝的海生动物达70多科,其灭绝情况可能比陆生生物更为严重。
这次灭绝事件的时间围较宽,规模较大,受影响的门类也多。
当时浅海的珊瑚几乎全部灭绝,深海珊瑚也部分灭绝,层孔虫几乎全部消失,竹节石全部灭亡,浮游植物的灭绝率也达90%以上,腕足动物中有三大类灭绝。
4、灭绝原因:此次大灭绝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生活在暖水中的物种,因此很多科学家认为造成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原因,是一次与奥纪末相似的全球变冷事件。
根据这一理论,晚泥盆世的大灭绝是由冈瓦纳大陆的另一次冰川作用引发的,巴西北部这一时期的沉积物中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此期间的彗星撞击事件曾被认为可能是这次大灭绝的诱因。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2.5亿年前3、简介: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
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筳,珊瑚腕足类和菊石。
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
二叠纪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筳类、三叶虫全都绝灭;腕足类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
脊椎动物在二叠纪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有了新发展。
两栖类进一步繁盛。
爬行动物中的杯龙类在二叠纪有了新发展;中龙类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龙为代表;盘龙类见于石炭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兽孔类则是二叠纪中、晚期和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二叠纪末大灭绝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海洋中的种级生物灭绝量高达96%以上,灭绝科数占当时动物科总数的50%左右,两栖类75%的科和爬行类80%的科都灭绝了。
受到影响的有许多古生代繁盛的重要生物门类,如皱纹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等,均遭全军覆没;曾长期统治浅海底域的腕足动物,如长身贝目、戟贝亚目、正形贝目全部消亡,连深水海域里的放射虫等也惨遭重创。
陆生植物的厄运不亚于海洋生物,不同气候带的特征植物群消亡;陆生四足动物和两栖动物也灭绝大半。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4、灭绝原因:火山爆发说:地质研究证据显示,二叠纪末发生过大规模火山爆发。
这更是证明了当时地球表面是有多个火山进行大规模的爆发。
短期来说,火山爆发所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会造成生物灭绝,而长期来说,二氧化碳类的气体则会使气候发生大变化,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性的致命后果。
但经过计算,如此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使地球温度上升5℃左右,的确会毁灭很多生物,但没有足够能力毁灭70%的陆生物种和95%的海洋物种。
陨石撞击说:虽然陨石撞击可以造成生物大毁灭,但是由于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二叠纪末期遭到陨石撞击的任何遗迹,因此这个猜想很难成立。
但有些科学家认为被陨石撞击的大坑可能早以被熔岩埋没。
因此很多人还没有放弃这个猜测。
甲烷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格陵兰发现了大量二叠纪的沉积岩。
通过研发现二叠纪的大灭绝可能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经历了8万年的历史。
8万年的历史中,首先被消灭的是海洋里的小部分生物,然后陆生生物受到严重打击,最后则是海洋里的大部分生物灭绝。
这是由于海底冰冻的甲烷逐渐释放出碳12,导致海洋温度上升5℃,这就足以导致生物灭绝了一种原因不是最后的定论,这一次的大灭绝,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2.08亿年前3、简介:三叠纪是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三叠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
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虽然三叠纪末大灭绝造成的影响相对轻微,是5次大灭绝中最弱的。
一些研究显示, 1/3 的科是在此时期灭绝的。
其中海洋生物有20%的科灭绝,陆地上大多数非恐龙类的古蜥目、兽孔目爬行动物和一些大型两栖动物都灭绝了。
还有研究认为,在三叠纪末期至少有两次灭绝时期,相隔1200—1700万年。
但不论是单一的大灭绝还是几个连续稍小的灭绝,在这一时期里,牙形石类全部灭绝,菊石、海绵动物、头足类动物、腕足动物、昆虫及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多个门类,都走到了进化的终点。
虽然这次大灭绝的损失相对较小,但它却腾出了许多“生态位”,为很多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恐龙就是从此开始了它们统治的征程。
4、灭绝原因:这次大灭绝事件发生在一个气候长期变化、海平面快速波动,并伴有发生地外灾难的背景下。
晚三叠世联合古陆上许多地区出现的干旱,无疑在这次大灭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灭绝的突然性表明干旱并非造成灭绝的直接原因。
一次快速而大幅度的海退-海进旋回可能会造成海洋生物的大灭绝,海平面下降导致生境缩小,紧接着快速上升又导致海洋缺氧,但这个假说无法解释近乎同时发生的陆生生物的灭绝。
有人曾用流星撞击地球来解释这场灾难,但对流星撞击所留下的陨石坑测年发现,其时间远在三叠纪-侏罗纪之前。
还有人认为是西洋的玄武岩浆大规模喷发造成这一结果,广泛的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气体,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但对古土壤的研究表明,当时二氧化碳的增加量被高估了,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原因仍待进一步研究。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白垩纪-第三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6500万年前3、简介:此次绝灭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的集群绝灭事件,而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更使它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大绝灭。
据统计,在白垩纪末,生物圈有2868个属,到了第三纪初就只剩下1502个属,灭绝率达52%,种的灭绝率达85%,受影响最大的是陆地上的恐龙和海洋生物界的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海洋底栖生物类别。
其灭绝率为:淡水生物达97%、海洋浮游微生物为58%、海洋底栖生物为51%、海洋游泳生物为30%。